《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14:沙漠—在險惡與美麗之間學習謙卑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14:沙漠—在險惡與美麗之間學習謙卑

2011年02月13日
作者:陳維滄

澎湃洶湧的沙浪蠻橫而來。一陣風吹過,沙漠瞬間變了樣貌。它的美,美得讓人不自主的想接近,而暫時忘了那些柔美、幻變的光影背後,潛在的危機。或許,正因為沙漠的危險,讓人更加的謙卑;沙漠的曠與野,吸引人去探索未知的極境;沙漠的虛無與寧靜,讓人親近孤獨。

沙漠的印象,多是荒蕪、蒼茫和死寂,而史詩中的沙漠則是淒美的,吸引人想一探究竟;遠遠望去,一波波起伏的沙山,如靜止的波浪。我背起相機扛著三腳架,一步一腳印的,在沙地上留下一行又一行的痕跡。

除了基本的黃與黑,沙漠更以多變的色彩,呈現它不同的面貌。有一回在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拍攝駱駝隊走在黑黃分明的沙丘間,被陽光拉長的影子,恰如其分的落在適當的位置。照片沖洗出來,出現了一道道金黃色的光束,像舞臺打燈一般,落在駱駝身上,真是美極了!!

有時後,沙漠呈現一整片的紅色。當旅行新疆克拉瑪依時,我與幾位同好半夜摸黑,偷偷的爬過刺鐵絲網,闖進油田的員工宿舍後頭,只為了利用夜晚時,油井燃燒廢氣的火光映照沙漠,以不同的效果詮釋沙漠夜晚的美。

夏季的沙漠是酷熱的,焦乾的,土黃大地鋪滿觀景窗......。冬天的沙漠,卻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有一年,我前往新疆的鄯善沙漠,攝氏零下三十度的清晨,酷冷難耐。一早醒來,眼前竟是一片雪白,純粹的白遮掩了所有雜質,不再有沙漠的皺摺與波紋,留下的只是更純淨的畫面。

金色的秋天,胡楊的葉片在風中翻飛,閃耀一樹的金黃。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塔里木河畔,一眼望去,金色的樹冠襯著湛藍天際,倒影在幽藍河水。胡楊是6500萬年前孑遺的活化石,從300萬年前即生長在乾旱的荒漠。為適應乾旱,胡楊努力做了許多改變,像是發展出革質的葉片、有毛的枝條,以及幼樹的葉片如柳,都是為了減少水分蒸發。

 

※本文轉載自《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那些極境敎我的事-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書的小檔案】

書名: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作者:陳維滄 先生
出版: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08/26
定價: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