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人與土地的的呂理昌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重建人與土地的的呂理昌

2002年11月07日
作者:鄭百評

牆上幻燈片一張換過一張,水雉、山羌、台灣黑熊、領角鶚……,都是台灣自然生態的珍貴圖片,是呂理昌過去二十幾年台灣跑透透累積的幻燈片,黑暗中他講課的聲音伴著喀嗤喀嗤的換片聲,台下學員不時傳來讚嘆,這是呂理昌在永和社區大學講授「體驗台灣自然與生態之美」的實況。事實上,他們在教室內上課的時間少,到戶外實地體驗的時間多,每到假日,呂理昌就帶著學生往郊外跑,讓學員親眼見證台灣自然的瑰麗,加上精彩的圖片與生動的講解,難怪他的課總是期期爆滿。

陽明山11載

呂理昌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課長,在陽管處工作11年,對陽明山的歷史遺跡、自然景觀變遷,呂理昌都瞭若指掌,說陽明山就像他家後院,真是再貼切不過。

呂理昌在陽管處的第1個職位是擎天崗主任,他在擎天崗附近找出200多處遺跡,包括魚路古道(金包里大道)、許顏橋、平埔族石屋、草原上的戰略遺跡……等。像傳說是外星人所建的七星山金字塔,就是呂理昌根據凱達格蘭的傳說及原住民的口述找出來的,而擎天崗為什麼有牛?山豬湖的其名由來為何?菁山又為什麼叫菁山?隨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呂理昌都可以說出一串精彩的故事。

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

後來,呂理昌調任解說教育課長與陽明書屋主任,在期間他又做了許多文史研究,台灣兩、三百年來的歷史、人類活動、自然環境全都進到他的腦子裡。調回保育課擔任課長後,呂理昌最想做的事,就是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

談起現代人對土地的疏離,呂理昌感慨良多。他表示,台灣自然資源豐富,在小小的3萬6000平方公里裡,維管束植物、蕨類、蝶類、鳥類……等,種類、密集度都居世界之冠,而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更有高達70%的物種屬於台灣特有種,可見台灣自然資源的多樣與豐富在全球數一數二。他語氣一轉,惋惜地說,如此一座寶島,台灣人卻不知道要好好愛惜。

呂理昌在玉山國家公園服務時,一個月裡大概有20天都待在山上探勘、記錄、觀察,「玉山主峰我爬了至少60幾趟,」長年的野外調查打下他對當地人文、地質、古道、動物物、水文的深刻了解,國家公園的經驗更為他開了天眼,讓他了解到大自然的力量。

割裂的土地情感

他說,以前在森林系所學的,都是以森林對人的經濟價值為出發點,賣不到好價錢的樹就叫雜木,而山裡的動物更不在關心的範圍內,任由人們恣意捕殺。最讓人心痛的是,貫穿台灣的中央山脈,本來是動物的家園,在人類進入後竟然變成大屠場,走一趟秀姑巒山溪谷,清出的獸夾高達2000多個。前陣子有位在美國唸博士班的研究生回台灣做田野調查,在山裡拍到的野生動物,很多都是三缺一的殘障動物,都是獸夾下的倖存者。

呂理昌認為,台灣人之所以能毫不在意地破壞環境,是因為人與土地的關係被硬生生地切斷。他說,文化是祖先的生活體驗,在日據時代,日本政府尚能尊重在地住民的文化與價值觀,許多日本學者深入原住民的生活後,甚至拋棄日本的生活而選擇留在台灣跟山上原住民住在一起,將一己的生命奉獻給寶島台灣。日本政府還規定小學生要爬七星山、大學生要爬上玉山才能畢業,然而台灣人卻因統治者的更迭而失去了對土地的親近,沒有人關心、鼓勵青少年認同土地的偉大,也難怪人民對土地愈來愈沒有感情。

從土地的歷史記憶建構起

從事保育工作多年,呂理昌認為,保育工作有一半是人文的保育,如果沒有人的認同及參與,保育不可能會成功。他相信,土地的倫理應該從土地的歷史記憶建構起,如果人們對所生活的土地一無所知,自然就無從知道土地的重要。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是土地的過客,應該要為土地做一點事。

為了保育工作,呂理昌可以在山上拍照拍到晚上十一、二點,下了班趕著從青山綠水中投入滯塞車陣中,只為了跟社區大學的學生分享他的感動和著急,別人假日在家中補眠,他卻一早就帶著學生上山下海體驗自然之美。呂理昌追求的理想,就是讓更多人投入本土研究,重視在地價值,就像他讀過的日本學者事蹟一樣,為了台灣這塊土地,呂理昌也把全部的生命,獻給了福爾摩莎。(2002-11-07)

呂理昌小檔案

  • 年齡:47歲
  • 學歷:台大森林研究所
  • 現任: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研究課課長、永和社區大學講師
  • 經歷:玉山國家公園技士、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主任、陽明山解說教育課課長、陽明山陽明書屋遊客服務站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