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知名學者探討「新永續人類的世界藍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國內外知名學者探討「新永續人類的世界藍圖」

1997年05月27日
立報1997年5月26日台北訊,廖雲章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為了尋求「新永續人類」的世界藍圖,台大城鄉所昨天舉行了一場環境資源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間對於環境永續學有專精的專家,共同討論經濟發展與生態並存的可能性,為台灣現存的生態環境與經濟利益,在高污染石化工業與土地炒作的泡沫經濟間,尋找出一條更好的出路。

昨天出席參與的人士,囊括了國內外知名於此領域的優秀專業學者,國內學者包括:世界新聞傳播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長成露茜博士、瞿宛文教授、郭振泰教授、劉小如博士、郭城孟教授、林明男教授、曾瀧水理事長、鍾秀梅女士及溼地聯盟的翁義聰教授等等。

而國外與會人士有:專長於經濟與生態的 Dr.Deborah Savage,研究資源與產業發展的 Dr.Randaoph.T.Hester、Dr.Matt   Kondolf   與   Dr.MarciaMcNally,   世界生態保護組織主持人Dr.Malcom Coulter 等專家學者。

 「永續」的觀念, 一般引用Brundfland report 的解釋:「因應現在的發展需求,而不破壞到下一個世代的需求。」在這樣的思考下所關注的,是將眼光放向未來,有系統的長期規劃,個人的生活、環境以及經濟體系,使之成為一個互動的體系,因為文化與自然環境是相互交錯的過程。換言之,我們未來的經濟體系,所依賴的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系統,因此研討會中將從經濟、生態、都市及個人生活品質等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探討永續性發展的可能,試圖為台灣描繪出一個未來的藍圖。

環境資源永續發展

【記者王菁菁台北報導】在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的研究已成為全球性未來的主要課題時,台灣問題已不再是單一的區域性議題,必須放入全球體系的脈絡中重新思考。在昨日的「環境資源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中,來自國外和台灣的學者,皆以其專長和經驗進行相互交流,期望能為台灣未來發展提出建議、找出新方向。

地景建築與生態學家Randaoph.T.Hester 不僅在會中擔任主持及引言的工作,同時就自然生態的角度來看台南縣沿海的產業轉業的可能性發表,他並指出在美國三藩市保育和發展的雙贏經驗,成功地提供現有的農業區發展經濟的機會,這些農業的發展及發展後所帶來的附屬產業,將幫助地方農夫及漁民的經濟轉變。他也廣泛的比較台灣台南七股地區及美國類似的小區域發展狀況,証明七股有條件可以透過產業的轉型以增加經濟效益,來保護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和提供一個結合農業、綠色工業和旅遊休憩相互連結的可能過程。

由經濟與生態學專家DeborahSavageh 和瞿宛文教授共同報告的專題演講「由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重工業發展取向與綠色開發方式的比較」。Savage 是以全球永續性經濟發展的趨勢,來分析生態系統對經濟、活化生態是皆具價值,面對兩者的衝突,最好的解決之道,乃是從發展者角色轉換成生態系統經營的觀念。

由地質學家 Matt Kondolf 和郭振泰教授共同報告的專題演講「水資源與區域的產業發展」。Kondolf 指出了河川生態體系的保存及傳統工業發展間的衝突,該如何長時間為了生病的水資源計畫所付出的經濟成本。郭振泰教授則是就台灣水資源的永續發展表示意見,他表示,台灣本身就是一個水資源不算豐富的國家,加上近年來水源開發政策有許多問題,未來缺水的陰影將隨時揮之不去,有永續發展就是有限度的使用水資源,力行節約用水,減少浪費,在水資源的開發過程,必須兼顧環境生態保育,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由世界生態保護組織的主持人Malcom Coulter  和劉小如博士共同報告的專題演講「黑面琵鷺及稀有鳥類之生態環境」。Coulter 表示,黑面琵鷺是瀕臨絕種危機的生物,全世界估計約有五百五十隻,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黑面琵鷺來台過冬。而黑面琵鷺與其相結合的溼地為一脆弱的生態系,當其大量眾集在同一地方時,危險性就增大,更可況台灣七股的溼地每年在減少中,因此更不能袛靠一塊孤立之地,就以為可以維持黑面琵鷺的生存,在這項拯救行動中,台灣也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都市生態藍圖規劃室主持人  MarciaMC.Nally  和郭城孟教授共同報告的專題演講「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區域永續性發展:以舊金山的農地發展為例」。Nally 以他在舊金山成功地將保育和經濟發展雙贏的經驗報告給台灣,以及當時如何使當地民眾,確實了解怎樣來為城市規劃未來和永續經營的藍圖,如何吸引起原本對此事漠不關心的生意人、官員和一般民眾的注意等,希望能籍此給予台灣一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