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濫墾搶建 惡果浮現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建商濫墾搶建 惡果浮現

1997年08月19日
摘錄自1997年8月19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度颱風溫妮輕輕掃過北台灣,釀成大台北地區山坡地建物屋塌、人活埋的慘劇。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派員實地勘察後發現,這些山坡地災情,均 肇因於一「共同因素」,即山坡地或地層的潛在不穩定性被破壞,在遇到「導火線」豪大雨後,災害就不幸發生了。

中央地質調查所人員於1997年6月間派員分赴台北、新竹、苗栗等地勘察重大天災後的地形地貌變動情形,結果赫然發現,台灣山坡地的地形地貌,近年來 因開發案頻仍,已出現相當大的變動。其中並有不少山坡地開發案並未依地質 資料施工,一旦颱風來襲、豪雨或地震,極可能引發可怕的地層滑動。

地調所說,在爆發山坡地災變前,均可能有各種警訊提前出現,如地層出現輕微鬆動、邊坡不穩、泥流湧現,只是都不幸地被人們忽視或建商刻意掩飾。

山坡地開發就像堆積木一般,如抽掉其中一小塊,即破壞整體的結構,隨時有倒塌之虞;據中央地調所指出,近來一連串的山坡地災害,與近年來國內不斷地開發山坡地有關。

 地調所指出,不少山坡地開發案並未按相關地質資料進行安全施工,有些填方甚至用劣質土,一旦遇雨吸水這些填方便變成爛泥巴,崩坍危機隨時會出現 。地調所建議,各縣市政府建管單位應對山坡地開發進行徹底監督,建商也應 拿出良心,確實做好山坡地保育及排水。

中央地調所指出,山坡地並非全然不能開發,而是應依地質特性作好相關排水及保育工程,但近年來所發生的一連串山坡地災變卻有一共同點,即災變發 生地均屬地質鬆軟、具有潛在不穩定性、以及地區排水不良的特性,再加上豪大雨時,當雨水滲入地下,減低了山坡或地層基礎的支撐,其結果就是地層崩坍或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