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八八風災 紀錄片「人在草木間」揭示太和好茶的生態清香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走過八八風災 紀錄片「人在草木間」揭示太和好茶的生態清香

2012年08月02日
本報2012年8月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009年莫拉克颱風帶來的西南氣流,在遭到中央山脈阻擋下,將區域大雨集中在南中央山脈,五天內將全台一整年的雨量全下在南部阿里山山脈,史稱八八風災。憶及當時災情,當地居民仍餘悸猶存,但他們收起傷痛的眼淚,流下堅強的汗水,開始重建家園。在紀錄片「人在草木間」中,我們可以看到嘉義梅山太和社區的茶農,在漫長的重建過程中對於人與土地的關係、人與茶的關係,有了不同的思考。藉由此片,與駐村藝術家協助行銷的「太和好茶」,感受他們的體會。

紀錄片「人在草木間」紀錄在八八風災遭遇兩處聚落走山、50戶房屋倒塌、4人不幸罹難的嘉義縣梅山鄉的太和村,當地位於海拔700至1600公尺之間,村內大多數人以種茶為生。八八風災時造成走山滑坡、路毀橋斷、家屋傾圯,讓茶村成為重災區,也讓茶農成為氣候變遷下的難民。

吾鄉工作坊提供太和村也像大多數的災區一樣,在心情尚未平復的狀況下,一夕之間開始面臨間連不斷的疑問與選擇。本來散居的居民,為了集中興建的永久屋該如何規劃傷透腦筋,甚至藉著祈福法會來凝聚向心力。在駐村藝術家林純用、曾文邦等人加入,協助建立「太和好茶」品牌進行行銷,用藝術為好茶加值後,協助茶農開始了一條不一樣的重建之路。

「茶,就是要長在草木之間」

片中的三位主角分別為葉人壽、簡嘉文與郭俊男三位茶農。其中葉人壽年輕時不願務農,在台北經商數年後,還是返鄉重新學習種茶,八八風災時,目擊親朋好友在眼前罹難。開始嘗試生產自然茶,也去中國尋求新市場。簡嘉文則是個喜愛自然、寧願在山上務農的青年,風災後不顧家人反對,開始生產自然茶,並整修老屋成立自然茶手作坊。郭俊男在風災中失去了自父親手中傳承下來的茶廠與新經營的餐廳,原本規劃好的生涯與生活經濟來源在一瞬間消失。幸好在朋友鼓勵下,在曾經流失的茶園重新種上有機茶。

以往茶園總讓人有破壞生態與水土保持的不良觀感。重建的太和村,痛定思痛,開始在茶園種下了大量的樹木,甚至採行自然農法來照顧茶園,企圖生產與環境取得平衡點,從揹負破壞山林罵名的「土地利用者」轉變為兼顧生態的「土地守護者」。

從「太和好茶」裡喝出生態關懷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觀影後對於當中生態反思的意涵印象深刻。陳瑞賓表示,故事中的主角們因八八風災的衝擊,而對於人與土地的關係有了不同的思考,並從他們一生志業的茶產業中,從種植與經營來作嘗試與實踐,開始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吾鄉工作坊提供

陳瑞賓更對此重建過程中一連串的期待與落空特別有感觸,對照自己一路為環境發聲、為推廣環保奔走的過程中,同樣每一步都是抉擇。他樂觀看待,認為就像片中人物一樣,不論做出抉擇的過程果斷,或是猶豫而不得不然,人的內心都將因此更加堅強,而終究做出對環境與自己都好的決定。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黃嘉琳表示,主婦聯盟25年來致力於倡議生活環保、綠色消費、安全飲食等,呼籲人人力行環保、永續生態。因此非常欣然樂見太和村從使用農藥、化肥的慣行農法,轉為改種有機茶、自然茶。

她特別注意到,太和村舉辦工作假期,邀請茶客到當地一起幫忙種下樹苗,在品飲茗茶的同時,也做好生產地的水土保持。也期望從消費端開始作改變,選購尊重土地、愛護土地的茶。讓茶農有勇氣與後盾,跳脫出慣行農法中的過度施肥、農藥與砍伐。

林務局合作「自然影像數位化及推廣計畫」。表示就是想透過影音打開自然之窗,為生命、為文化、為城市、為這一片土地寫故事,幫助更多人認識這一片土地!

維護台灣自然,而「人在草木間」這部紀錄片,正是將人與土地的關係做了最好的詮釋,也值得一看再看,讓觀眾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太和好茶 在故宮也喝得到

曾經享有盛名的阿里山高山茶,近年卻與農藥、化肥、破壞水土保持劃上等號而讓人卻步。目前「太和好茶」就將在故宮三希堂推出,故宮也特別在6日結合談灣環境資訊協會、吾鄉工作坊共同舉辦記者會與公開放映會,與大家分享。

《人在草木間》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報名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