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銀灘變成垃圾灘 60噸垃圾被大風沖上岸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廣西北海銀灘變成垃圾灘 60噸垃圾被大風沖上岸

2013年04月17日
摘錄自2013年4月16日人民網廣西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享有「天下第一灘」美譽的廣西北海銀灘,近日被60多噸垃圾「圍困」,「天下第一灘」轉眼間成了「天下第一垃圾灘」。北海作為一個知名濱海旅遊城市,為何會面臨「垃圾圍灘」這一尷尬局面?這數量龐大的垃圾從何而來?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北海銀灘一夜變「垃圾灘」

2天、7級大風、60多噸沙灘垃圾……面對這一串數字,享有「天下第一灘」美譽的廣西北海銀灘似乎有些尷尬,4月的幾場7級大風讓「天下第一灘」幾近變成「天下第一垃圾灘」。

「爛衣服、爛鞋子帽子、酒瓶、塑膠袋、燒烤簽等等,被大風從海裏吹上沙灘的垃圾加起來總共超過60噸。」北海市銀灘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環境管理部部長陰豐璋表示,其實這種大規模海洋垃圾被吹上岸、造成「垃圾圍灘」的情況每年都會發生,「算上景區日常所產生的垃圾,僅2012年銀灘清理的垃圾就超過1800噸,這還是個保守估算。」他說。

在北海銀灘記者看到,經過景區管理方的及時處理,銀灘上已經不再出現成片的垃圾,但是沙灘上零星的還有一些果皮、塑膠袋。

陰豐璋告訴記者,「每年景區光是支付保潔公司工人及垃圾運輸車輛的錢,就得有七八十萬元。,這還是個保潔公司工人及垃圾運輸車輛的錢,就得有七八十萬元。」

全國海灘垃圾都在增加

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這種「垃圾圍灘」的情況並非偶然。僅2012年,銀灘就多次遭遇強風所帶來的大量椰子、枯木、泡沫、塑膠袋等各種海洋垃圾「圍灘」,而平日裏的漲退潮,也會給銀灘留下不少垃圾。

「海洋垃圾是海洋污染物的一種。海洋中的垃圾並不會簡單地消失,而會以各種形式對海洋環境和海岸帶居民造成影響。」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和預報減災處副處長梁群說。

「海上大風將海洋垃圾吹上岸並非北海所獨有,而是所有濱海城市因地理位置所具有的共性。」北海市海洋局政策法規和規劃科科長陳昌榮介紹,北海所處北部灣地區,臨海大工業剛起步也是原因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北海僑港海水浴場海面漂浮大塊和特大塊垃圾平均密度為7個/平方公里,海灘垃圾平均密度為19.4千克/平方公里。從全國範疇來看,2012年這兩項指標分別為37個/平方公里和2494千克/平方公里,與2011相比,各項指標都翻了一番。

陸源垃圾原是「幕後大哥」

「總的來說,海岸帶工業的發展,海岸城市消費的增長,以及各種海上活動的加劇,都導致大量海洋垃圾產生。」梁群說。

北海市海洋局副局長彭在清告訴記者,以北海為代表的海濱旅遊城市,每天都要面對遊客隨意丟棄的塑膠袋、瓶子、快餐盒等生活垃圾。

記者在北海銀灘採訪時,就目睹了在海邊玩沙的遊客將擦過手的廢紙遺棄在沙灘上。「雖然景區內設有150個陸地垃圾桶及15個沙灘垃圾回收點,但是亂扔垃圾現象仍然難以緩解。」陰豐璋說,旅遊旺季的時候,垃圾更讓銀灘「不堪重負」。

同時,江河、雨水等也會將人們生活生產所造成的垃圾和污染帶至海洋。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經河流排海的氮、磷入海量較2011年明顯增大,近岸海域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較2011年明顯加大,約1.9萬平方公里海域呈重度富營養化狀態。

「這幾年,銀灘好幾次都變成了草原。」在銀灘從業多年經營戶蘇宏凱無奈地告訴記者,由於海水富營養化,海中藻類瘋狂生長,大量上岸的海藻也給景區的清潔工作增加額外的負擔。

「此外,臨近港區飯店所排放的油污、廢料,沿海居民或船舶進行海上活動時,隨意丟棄的生活、生產廢物也是形成海洋垃圾的原因之一。」彭在清說。

多項舉措嚴堵垃圾入海

「在海上打撈一噸垃圾的花費是陸地的10倍之多,而且單純靠海上打撈根本無法有效控制海洋垃圾。控制源頭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梁群表示,由於海洋垃圾具有跨界移動性,它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比人們預想的更嚴重、涉及的範圍也更廣。

「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的輿論引導。」彭在清表示,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強化普及海洋知識,並積極倡導環保理念。同時,海洋局也應定期發佈海洋環境品質公報,讓公眾對海洋垃圾的嚴峻形勢有所了解。

此外,多位專家表示,倡導提高公眾自覺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減少旅遊垃圾,是解決海灘垃圾的重要環節。

彭在清還建議,按流域對沿岸企業的生產排污、排廢進行監測和管控,堵住河流垃圾、污染入海的源頭。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