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鯊3度野放擱淺割傷 挨批像棄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鯨鯊3度野放擱淺割傷 挨批像棄屍

2013年07月11日
摘錄自2013年7月11日自由時報屏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屏東海生館昨天野放鯨鯊,但野放過程不順利,二度擱淺後雖完成野放,但因礫石割傷腹部等體表,情況並不樂觀,所以未再標記衛星定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痛批:「簡直是棄屍行為!」網友也批評野放過程太粗糙,讓人看了不忍及不滿。

海生館昨天清晨5在屏東獅子鄉竹坑海域野放館內體長逾7公尺、重約3.6公噸,綽號「老二」的鯨鯊,第一次野放地點在距離竹坑岸邊1.5海里處,沒想到在海生館養了八年後,「老二」已習慣在大洋池內的繞行模式,野放後即不斷地繞行,並游回岸邊擱淺。

海洋大學鯊魚永續研究中心博士徐華遜等人發現後通知海生館人員,上午8時再把「老二」拉到三海里重新野放,沒想到接近中午時分,「老二」再度游回岸邊並擱淺在充滿礫石的岸邊。

漁民發現後通報海巡署,海生館、海洋大學研究人員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人員也趕往搶救,花了約3小時才將遍體鱗傷的「老二」再度拉到四海里外,下午3時20分完成第3度野放。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痛批,海生館將鯨鯊列為鎮館之寶,要求先引進新鯨鯊再野放「老二」,由於圈養8年太久了,當初建議先設立海洋「中繼站」(在海中設立箱網讓鯨鯊生活在介於人工與自然的環境),讓鯨鯊適應環境,但不被採用,發生擱淺意外時要求用中繼站圈養治療,也不被同意,整個野放過程海生館未受公開監督。海生館開館以來引進的鯨鯊3隻已死了2隻,昨天第3隻野放情況也讓人擔心,批評這種做法如同棄屍行為。

海生館產學合作中心主任李展榮說,整個野放過程都是經過專家學者研議決定的,由於生物行為無法預料,發生擱淺情形他們也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