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創垃圾填埋氣制液化天然氣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北京首創垃圾填埋氣制液化天然氣

2013年08月26日
摘錄自2013年8月26日新華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北京市著力提升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比例,加大相關技術研發應用,尤其是北京市環衛集團在全國率先研發出垃圾填埋氣制液化天然氣,具有環保和節能的雙重效應。

由於生物降解,垃圾填埋過程中不斷產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氣,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氮氣、氧氣、氨氣、硫化氫、氫氣等,具有易燃易爆性,也屬於有毒惡臭氣體,直接排放將造成大氣污染,同時造成能源的浪費。

北京市環衛集團表示,垃圾填埋氣的常規處理是直燃排放、燃燒供熱或內燃機發電,其中內燃機發電技術能源效率高,也較為成熟,但是如果不能實現供電上網,能源也無法實現循環利用。

「一方面要減輕垃圾填埋場的臭味,另一方面要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北京市環衛集團副總經理何亮說,填埋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排放到空氣中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寶貴的資源。為了充分回收利用填埋氣的能量,替代汽油等傳統的石化能源,實現垃圾循環利用,北京市環衛集團環境研究發展有限公司承接了北京市科委組織的重大科技專項「填埋氣高效收集及制清潔燃料關鍵技術與示范工程應用」,從如何實現高效收集和如何實現高效純化兩大技術難點入手,經過三年的潛心研究,2010年研發出相關關鍵技術和產品,並獲得5項專利。

業內人士認為,垃圾資源化處理是垃圾處理的方向,以垃圾填埋氣為原料制取清潔燃料是國內填埋氣資源化利用的新舉措,具有環保和節能的雙重效應。

 

按照規劃,北京將大規模推廣使用液化天然氣的環衛作業車輛,到2015年,北京市的2500輛環衛車輛全部使用由垃圾提取的清潔能源燃料,達到「環衛車使用環衛氣」的目標,可能的情況下向出租車、公交車等領域擴展。北京還將通過產學研用介相結合的創新模式,與國內外知名汽車廠商、北京環衛集團所屬的環衛裝備制造業等聯合開發沼氣環衛車,降低垃圾填埋氣制清潔燃料的技術門檻和運行成本。

大力提高垃圾資源化處理比例是業內包括各地政府的共識。按照今年年初北京市制定的《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13-2015年)》,2015年,北京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將達到2.31萬噸,垃圾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理比例達到70%以上,填埋比例降低至30%以下。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吳亞梅說,北京垃圾處理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生活垃圾處理缺口大,現有設施普遍超負荷運行,垃圾管理不到位。以餐廚垃圾為例,2015年日產生量將達到2650噸,現在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能力存在很大缺口。二是生活垃圾處理結構單一。今後,北京在垃圾處理路徑上,將優先採用垃圾焚燒、綜合處理和餐廚垃圾資源化技術。「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垃圾焚燒的比例,魯家山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南宮生活垃圾焚燒廠等一批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將建設並投入使用,加快推進重點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項目建設,解決生活垃圾處理缺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