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質疑北市闢建第三掩埋場的必要性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強烈質疑北市闢建第三掩埋場的必要性

2002年04月01日
作者:劉志堅

台北市政府現正進行其第三垃圾掩埋場(在內湖與汐止交界的水尾潭山區谷地)的環境影響評估。地方居民及台北縣汐止地區居民咸表反對、抗爭,對垃圾處理經驗豐富、經費充裕的台北市,仍繼續要在其境內那麼漂亮、珍貴的上游山谷興建掩埋場,實在感到遺憾與不解。

今年是國際生態觀光年,台灣各縣市也正在大力倡議保護生態資源,前幾日才在台灣南部北大武山區發現成片的原生台灣杉巨木群落,而這內湖後山(內溝)谷地,是一個緊鄰陽明山國家公園、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的「台北後花園」,竟要予破壞掉、「把它作掉」,是可忍孰不可忍?

首先,我們表示強烈反對本計畫。最主要原因是,本計畫場址是一個生態資源豐富的山谷,本計畫的影響是一種「不可回復的」影響。在生態資源越來越珍貴、越受重視的今日,把一個緊鄰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近自然原生谷地破壞掉,孰可忍?另一個原因是,本計畫應有很具競爭性的替代方案:源頭減量、有機物堆肥化、及資源回收等,若台北市政府強力推動上述替代方案案,台北市不應用垃圾把自己圍起來。

很遺憾的,本計畫的環評報告,又是提出「零方案」,這是很違背環評原則與專業倫理的。中興工程顧問社曾為台北市規畫及監造第一座內湖焚化廠,記得當時,該社的報告中估計焚化後的灰碴量是以百分之十推估,事實上焚化廠實際操作後,所排出的灰碴量高達20 ~ 25 %,該社也一直強調不會排出戴奧辛,但今天證實與其評估有所出入。今天,該社還順著台北市決策高層的意思,把這美麗的山谷地說成「資源回收生態園區」,說甚麼「零掩埋」、「全回收」,一派美麗的謊言,以蒙敝台北市全體市民及環評委員。

以台灣最好的污染控制及操作實務,都抵不上選擇「正確區位」的重要性。污染控制及操作實務的一些事項,儘管在環評說明書及規畫報告寫得很詳盡,都只是文字遊戲,實際上僅能「努力去減輕」而已。在靜風時,筆者曾在台北市基隆路上,聞到木柵福德坑掩埋場的味道。原則上,比較好的對策,仍是源頭減量、有機物堆肥化、及資源回收等替代方案。

記得早在民國七十六年時,為爭取闢建木柵福德坑垃圾場時,台北市政府官員曾經說過,「希望這是台北市闢建的最後一個垃圾場」,十餘年後的今天,台北市要再強力遊說闢建第三垃圾掩埋場,我們不要再受蒙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