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之歌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海豚之歌

2002年05月17日
作者:郭志榮

 

海豚沒有名字。但是當海豚不幸擱淺岸邊,被人們救起之時,海豚有了名字,也與人類開始有了緊密接觸。

小福,一隻來自大海的糙齒海豚。今年初,擱淺萬里海邊,經過救援後,野放大海,但是一星期後再度擱淺澎湖,再度救援之後,野放大海,至今應該優游在到它的故鄉。

將近三個月的光陰,小福生活在人們的照顧之中,像小嬰兒般受到細心的照顧與關懷。從擱淺時的奄奄一息,到野放時的充滿活力,小福受到的不僅是專業的醫療照顧,更包含許多人類的愛心展現。

在救援池子中,野放前的小福總是快樂的遊動著,心情應該是高興的。但是在池邊的人們,卻是必須克服許多有形與無形的障礙,來維持小福的快樂。

在宜蘭救傷中心,小福在池中接受照顧,一群鯨豚協會的志工們,排班輪流照顧著小福,每分每秒記錄小福的狀態,為了治療小福的傷,將藥劑塞入魚腹之中,在偷擲餵食。

將近一個多月的的相聚,小福到了野放時刻,所有工作人員感傷,但是仍必須打起精神,安排每一個夜放的步驟。野放前夕,小福依然在池中優游,也不知道是不是曉得即將回家,竟然就在池中倒著游了起來。池邊人看了好笑也傷心。

野放當天,一切按照步驟進行,在志工的貼身呵護下,裹著保濕被單的小福,像極了初生的嬰兒讓人憐愛。一路上,車行後換搭船,終於來到野放地點,在眾人合力之下,小福上了滑板溜回大海,一場海豚故事仿若就此結束。

野放後,鯨豚協會的年輕志工,表示海豚本來就是要回它的家,縱使可愛,大家也都有分別的心裡準備。不過小福離開,雖然不能想卡通一樣,還跳起來說再見,但是這樣一聲不吭的走,還是令人傷心。

但是,令人傷心的小福並沒遠走。一星期後,小福再度擱淺澎湖海岸,身上多出許多新傷,情形不太樂觀。鯨豚協會的獸醫師楊偉誠,再度受命前往援救。

夜色中,重傷的小福 在工作人員的圍繞下,接受緊急的醫療,受到驚嚇的小福顯得慌張,所有工作人員也無法理解小福怎麼從北向南游過台灣海峽,再度擱淺在澎湖海岸。

二度進入人類社會,小福受到的熱情照顧不減。在澎湖水族館的池子內,小福慢慢又恢復健康,援救人員決定延長小福的休養期間,到完全穩定之後,再進行野放。其間,一度考慮是否可進行收留,將小福留在水族館內進行飼養,但是礙於法令規定,以及完善的照顧環境耗費鉅資,最後還是打消收留的念頭。

照顧四十五天之後,評估小福各項健康指標達到標準,開始進行野放的準備工作,或許是小福的來來去去,這次沒有太多感傷,小福在澎湖外海進行野放,在進入海中,小福消失蹤影。

來去二遭,小福帶給人類社會什麼想法,也許是在太多的感清投射之後,大家能夠靜心看待擱淺的海豚。

在保育的觀點,海豚屬於大海,不屬於人類社會,無論多久的相處,終將回到大海。另一方面,為了研究、教育目的,收留飼養海豚也是一種考慮。而最後回到最初,對於常常擱淺的海豚,倒底應採取帶回援救,或者推回海中,依循物競天擇的生物邏輯。都是小福來去二趟之後,留給人類社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