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全新AGU事件】「要不要打退奶針?」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味全新AGU事件】「要不要打退奶針?」

1985年03月01日
作者:楊憲宏

「要不要打退奶針?」這是一句在產婦病房內,醫護人員最常向初為人母的婦女們問的一句話。

「退奶針」是一種荷爾蒙,可以讓產婦的乳房內製造乳汁的的腺體消退。打過「退奶針」,母親不再有奶汁,嬰兒就只有吃「嬰兒奶粉」了。

醫護人員也許認為,間一句「要不要打退奶針?」意思清楚明瞭,產婦立刻可作決定。但他們沒想到,這短鋀幾個字,使得許多母親在輕易回答:「要」時,極欠考慮的放棄了母乳育嬰的機會。

「你餵母奶嗎?」為什麼醫護人員不能這樣間呢?這句話使很多母親在回答:「不」以前,會再三考慮,然後慎重決定。

醫護人員應該是最懂母乳的好處,也最知道嬰兒奶粉的「有限性」的,可是今天的情況似乎並不是如此。

許多產婦回家後,馬上收到大批的嬰兒奶粉的廣告宣傳資料,廠商為什麼會知道產婦的地址呢?是醫護人員讓推銷員抄錄了病歷上的資料。

醫護人員與廠商之間的關係,多年來處於十分「微妙」的狀態,醫院為了方便不能母乳育嬰的母親,因此允許廠商供應免費奶粉,廠商為了能夠持續供應,答應每年提供百萬元以上的錢給部分醫院做「研究費用」。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鼓勵母親自己哺乳的觀念,在醫護人員的腦海中逐漸淡化。

這是今天臺灣地區母乳育嬰比例一直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產婦信任醫護人員,可是醫護人員顯然並未盡到說明「以母乳育嬰最好」的責任。臺灣地區目前有20餘種廠牌嬰兒奶粉,如果從營養與品質穩定的觀點來看,只有4/1左右的品牌,可以通過評定。這是小兒科醫師普遍了解的事實。

可是,拿它們與母奶相比,實際上還差得很遠。

說穿了,廠商所謂「母乳化」的嬰兒奶粉,嚴格說起來,只不過是比牛奶稍好而已,絕非真的可與母乳相比。

母乳中擁有的免疫球蛋白、活性維生素,以及各種營養的可利用性和離子生化平衡,都不是嬰兒奶粉所能「學」的。

製造嬰兒奶粉,其實是一個「風險」很大的事業。因為2個月內的嬰兒,如果不餵母奶的話,就是以嬰兒奶粉為唯一食物。嬰兒奶粉中有任何小差錯,必定會表現在幼嬰身上,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對這樣的產品也格外關注,希望製造嬰兒奶粉不但是「良心事業」,也應以「公益」為企業的唯一目標。因此世衛組織規定嬰兒奶粉不准做廣告,不准推銷,當然也希望廠商「不要」談嬰兒奶粉的「利潤」。

這種狀況,臺灣地區的民眾顯然並不了解。多年來,母乳育嬰比例逐年下降,許多醫界人士將此歸因於「新興工業國家」社會變遷。事實真象是這麼單純嗎?醫界難道沒有責任嗎?

味全新AGU事件的震撼,讓臺灣地區民眾有機會明白「母奶與奶瓶之戰」(The Battle Between Breast and Bottle)的內涵,讓大家有機會重新思考,在過去那麼長的時間中,我們曾經如何輕忽了這個問題。

原載民國74年3月聯合月刊

※ 本文轉載自《我們不是天竺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