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復活記 | 環境資訊中心

垃圾復活記

2002年04月04日
作者:蕭靜美

還記得去年九月的納莉颱風吧?

台北市的垃圾堆有一層樓高,各式各樣的垃圾,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全都堆在一起,光是台北市的垃圾,一度累積到十萬噸以上,十萬噸的垃圾到底是多少?足以將一座容納15000人的體育場填滿。號稱「台灣錢淹腳目」的台灣人,初嘗「垃圾淹腳目」的滋味。

下了49個小時的雨,淹沒超過十萬輛的車,在科技公司上班的徐信義,就是泡水車的苦主之一。這一部CEFIRO2000C.C.的車,是徐信義精挑細選,犒賞自己辛苦多年的第一部車,假日還可以載孩子老婆到郊外遊賞。沒想到才開了一年多,愛車成了泡水車,說起當時的情形,徐信義仍然難掩激動,現在只要雨稍微下大一點,免不了擔心,總得到地下室巡視好幾回。

除了徐信義,其他的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輛車哪裡去了?泡水車又是如何被處理的呢?最後它又變成了什麼?其實這些問題已經問了很久,一直到今天才看到汽車屠宰場的真面目,也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3月31日五級的地震,使金融大樓的鋼板掉落,讓人觸目驚心,這些建築用的鋼骨,其實就有汽車廢鐵的元素在裡面,無用的鋼有可能再被回收,成為製鋼的一級廢鐵。

廢車何處去?

廢車廠的阿智接到民眾打來的電話,開著拖吊車來到一處鐵工廠,遞了三千塊給車主,準備將鍾姓車主開了二十幾年的車拖回處理廠。回到處理廠,阿智用堆高機將廢車架高,先是找到油箱,讓殘餘的油傾洩出來,阿智說一台汽車裡面的油都可以再回收,包括輪胎,也可以拆成輪胎外圍與鋼圈,鋼圈可以當成廢鐵回收。其實可以回收的還不只這些,一台廢車,除了外表較不起眼之外,大部分汽車內部的零件都可以回收,像引擎、油箱、變電箱、水箱、馬達、車門、後照鏡等等,這些東西,依新舊與廠牌的差別而價格有所不同,從幾百元到上萬元都有。來自奈及利亞的馬克,就是為了收買這些在台灣已經報廢,但在奈及利亞還堪用的廢車零件,而長住在處理廠旁邊。主要收集的零件,大部分是裕隆、福特等汽車的引擎,問及馬克這種生意是否有賺頭,他用流利的中文說:不錯,不錯!唯一支出較多的部分就是運費,他說,有時給了運費,所賺的錢少了很多。



誰把汽車變小了

在所謂的汽車屠宰場(處理廠)將廢車「殺」(台語)過,各部分值錢的五臟內腑(指零件)都挖出來後,剩下的車殼得送到另一個廢車碎解廠。大批車殼壓縮之後,經過磁選風選等系統,將鐵、鋁、銅等金屬分類,分送各個需要的下游回收商再製成有價的商品,而碎鐵則將送到鋼鐵廠成為煉鋼的下腳料。一台廢車從拖吊到屠宰場拆解都還是完整的車體,到了粉碎廠則成了一片片小小的鐵片。為什麼得這麼大費周章的處理呢?這跟我們的環境有什麼關係?根據環保署統計,去年廢汽機車有68萬輛,目前台灣共有199家廢車拆解場及2家粉碎分類廠。而光是高雄區一家最大的廢車場(綠化環保工程公司),去年處理高雄地區的廢棄機車和廢汽車就有75,000輛,可見其市場之大。這些廢車若不及時處理,也會阻礙交通,影響市容。

無敵鐵金鋼的製造過程

跟著運載廢鐵的車來到震台鋼鐵廠,震台在高雄這個重工業區並不起眼,與其他鋼鐵廠比較起來規模也不算大,不過,站在電弧爐旁邊,看到鋼鐵工人爬上爬下,全身除了露出來的眼睛是乾淨的以外,其他部分或多或少都覆蓋了一層黑塵,站在他們身後,依然可以感受到,台灣過去的經濟奇蹟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送進來的碎鐵混合其他一級廢鐵,倒入電弧爐中,由於電擊棒內雜質太多,使得電爐黑煙直冒,發出的巨大聲響,比地震時大樓搖晃還可怕,攝影師離得遠遠的,深怕被波及,為了拍攝鋼鐵製程,我們必須待在廠內,不良的空氣、攝氏1600多度的高溫、以及一些巨型高危險性的機器,使我們馬上想逃離,而這些鋼鐵工人,卻沒有其他選擇。下了三次料後,經過大約一個小時,碎鐵淬煉成一鍋鋼水,鋼水冷卻後,即變成一根一根火紅的鋼胚,軋鋼之後,鋼胚又變成鋼筋,而這些鋼筋就是在建築界主要的建材。

廢鐵變黃金

一個鋼鐵廠,一天生產的爐數大約是三到四爐,而一爐需要80噸廢鐵,產生的鋼筋,一爐有超過7000萬的產值,而這還只是一個小型鋼鐵廠的產值。不只是廢鐵,其實在台灣許多的廢棄物都能回收再利用,致富之道,不是簽樂透彩,而是投入回收體系,說不定你也可以創造一個黃金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