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NGO訪「阿立的家」 令人渴望擁有的綠住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中國NGO訪「阿立的家」 令人渴望擁有的綠住家

2014年04月24日
本報2014年4月24日台北訊,黃靖文報導

中國環保團體代表最近來台參訪的腳步走進了一棟54年的老房子,大家都發出驚歎聲,屋主阿立笑說,即使是具有建築專業的人前來參訪,也一樣忍不住驚呼!

老房子翻修並不稀奇,但「阿立的家」至今吸引超過上百個團體前來參訪了解,當中不乏具有建築背景的專業人士與學生團體,這就令人玩味了。

阿立的家

具有無障礙設計的綠建築

位於士林的一條普通巷弄內,阿立的家從外觀看來,枝葉扶疏,牆面有許多植栽,顯得綠意盎然,阿立解釋,這是為了改善西曬的緣故;走進屋裡,阿立播放了一段影片,說明翻修過程。他在屋頂架設了太陽能板與小型風機,設置太陽能真空型熱水器,各樓層還有雨水收集桶,供應澆花、沖馬桶等等。他觀察了住家的風場、風的走向,發現夏天時打開天井同時關上大門,最能留住涼風,驅趕悶熱,他曾實地測量,室內比屋外低了四度,而夏季電費與鄰居相比,也少了1/3;冬天時反向操作,最能減少寒冷,又有新鮮空氣流通。

阿立相當認真而嚴肅地說著,不要因為這些再生能源的發電量不大、雨水收集的水量少,就不做這些事情,面對大雨來襲,「為什麼不把天上的水留下來?」,他認為,重要的是看重這些點點滴滴的節省的心態。他甚至更進一步從中檢討自己,當初規劃時沒有考慮使用中水,空間上應保留更多與鄰屋的距離以便維修等等。

由於有長輩行動不便,出入以輪椅為主,因此翻修時也規劃設置了電梯,玄關處皆顧及輪椅使用的需求。

阿立的家-天井的設計

改造難題:管線配置

耗資百萬,屋主親自設計,將原本2層樓的房子改成3層樓,團員好奇,若沒有相關背景恐難以執行,阿立則回應,自身具有觀光背景,對於大家感受到的困難與挑戰,他覺得「每天學習新事物,很新奇」,他認為,改造最難的地方其實是管線的配置。

阿立說,原本鄰居認為他太大費周張加強房屋鋼構的基礎,然而翻修的過程中,剛好遇到日本福島311事件,因而改變了想法,重視起老房子的抗震能力、樑柱結構。

中國代表:事在人為

自然大學北京源頭愛好者環境研究所理事張祥,瞭解了這個房子為私人財產時,則感嘆在中國大陸的房子,「70年就得拆」。

阿立的家-頂樓的太陽能板與風機

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的項目負責人陳穎一面參訪,一面感慨地說,這些材料、太陽能、風能在大陸的發展與技術,都是有的,「但有沒有心?」他覺得這是差別也是關鍵。

看著充滿花草樹木的建築外觀,北京天下溪教育諮詢中心的項目負責人呂妍則問到蚊蟲的問題,阿立解釋說,對治的方式是水溝蓋加一層網子,水溝裡的水養魚,並且要避免路人亂丟垃圾到水溝裡。

團員們在阿立的家駐足的時間不過一個小時,但彼此熱烈地討論著,在催促下不捨道別,邁向下一個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