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綠色影展]

三叉坑的故事

引介:波特曼

  8月21日,趕上了紀錄片《三叉坑》在台北的最後一場放映。

三叉坑電影海報  三叉坑位於台中東勢鎮北方一處寧靜的山谷,屬於大安溪上游的泰雅北勢群的一個部落,這塊土地曾經見證山羌奔躍與原漢衝突,而在1999年9月21日劃破夜色的地動天驚後,鄉公所的專家給部落下的審判是,遷村。遷徙本來就泰雅爾的宿命,三叉坑部落本來也是從Mihu(雙崎)遷移過來,他們的祖先又是從大霸尖山過來。只是在這支紀錄片中,泰雅爾眼中透露對家園的渴望,卻是這般強烈,才讓我恍然大悟,遷徙,不是為了尋找更美好的家園嗎!放映會後,一位觀眾與我們分享她嘉義民雄老家的震後經驗,對她來說,她的家族記憶,與東勢山上的原住民部落是親近的。我則是住在鄰近的豐原,卻從來未曾親近過這個部落,只在每次騎車經過三叉坑組合屋,總會在公路高處望向興建中的建地,看著磚房在迴盪山谷的工程噪音中拔地而起。地震後六年,他們的房子才蓋起來……幾年後再想起來,我一定仍仍會忿忿不平。

  以下是《三叉坑》導演陳亮丰的文章,這些文章,以及《三叉坑》的放映消息,都收錄在網誌「三叉坑記事本」中。 (2005-09-04)

故事的起點:當家園被判定「不可原地重建」

作者:陳亮丰

遠眺三叉坑  三叉坑部落,位於東勢鎮的山上,本來是一個小部落,原始基地0.85公頃,40多戶人家。4年前921大地震造成基地滑動,部落台地兩側主要擋土牆遭到破壞,並且由於建物老舊,部落幾乎全毀。震後,和平鄉公所依據成大防災中心探勘結果,認為三叉坑是一個危險部落,已不適合居住。而在與部落溝通不完全的狀況下,宣佈禁止原地重建,之後委託規劃單位(怡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規劃設計,推動「三叉坑部落重建計畫」。

  該案最大的設計在於原部落基地不再讓居民居住,留作公共設施(如教堂、活動中心、綠地、停車場等),在部落東側價購將近2公頃的平坦土地,預計徵收之後編訂變更為建地,再行分割分配給45戶遷住戶,此為「以地易地」的精神。該案於89年四月經行政院原民會審議通過之後,由行政院核定在案,總經費為8445萬元。然該案中,除了委託規劃單位設計三種形式的標準住宅設計圖,並無實質的蓋屋配套計畫。

  鄉公所建設課與規劃單位的熱情,在於希望透過重建的機會,將過去幾乎沒有什麼公共設施的三叉坑,重建為一個新山村,擁有新的教會與活動中心、較安全的擋土牆與基地,整齊的道路,新的排水與簡易用水設施等等。這期間,由於原地禁止重建,部落被遷往幾公里外的組合屋社區集中安置,等待重建。對於某些居民來說,心情上被迫等待,無限煎熬;但多數居民則因為未來可以分配到建地,並且公所允諾會有蓋屋貸款的協助,這是利多,而處於配合態度。不管同意規劃案與否,形勢比人強,對規劃案有疑慮,主張原地重建的微弱聲音,淹沒在無盡的等待中,忍氣吞聲。深夜裡,想要回老家自力重建的心情,種種記憶與感情,只有獨自含淚忍下,一切已是無法挽回。

  多年來鄉公所排除萬難,努力將願景達成,三叉坑擁有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公共設施,地震過後的第四年,公共工程完工,擋土牆、整齊劃一的道路、排水、綠美化、路燈等等公設終於完成,環境影響評估通過。在這片荒涼的空地上,沒有房子,如今,真正的家屋重建問題,開始浮上台面…(2003年12月)

試映筆記:位置

作者:陳亮丰

導演陳亮丰  拍這部片的6年裡,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和攝影師爬到部落對面的山頭上,就這樣凝視著三叉坑。也許是天亮之前,也許是日暮時分,每次上來拍,三叉坑的樣貌都有所改變,我們這樣安靜的看,想著部落最近發生的事,等待著光線的移動。

  後來我慢慢發現,原來我在部落裡有幾個熟悉的「位置」,這些位置成為我認識三叉坑的幾個切面。第一個位置就在山谷裡,那年冬天三叉坑人都走了,我們卻相反的留了下來,有很長一段時間在銀明家的鐵皮屋待著。對我這個來自嘉南平原的平地人來說,當我來到此地,部落已經毀了,原本對於三叉坑舊部落是不可能產生依戀與感情的,但山谷裡的日子,跟著銀明和建治種菜、打工、吃飯洗碗、安靜的聆聽著泰雅語漢語交雜的家人對話,卻意外的補足了我對三叉坑的感情。

  第二個位置是組合屋會議室的一角,拍攝久了,族人習慣把那個角落留給我們擺攝影機;在那位置上參與了數不清的會議,我有過太多憤怒、無奈與激動的情緒。這些真實感受驅使我作了一些事,使我不由自主立場混亂的捲進了遷村的劇情。在衝突結束的那一天,銀明、建治在會議室裡,作了最後的決定。我們都很激動卻說不出話,看不清楚到底輸給了什麼?氣自己又氣命運,其實是輸給了強勢的環境、不公平的命運及這價值錯亂到我們也不知是對是錯的年代,只好關上機器,悶悶呆呆的喝酒。

三叉坑的鐵皮屋  第三個位置,感覺上我花了好久好久才爬到這裡,終於比較清楚的看到部落了。如果輸了,至少我們還有攝影機,如果部落的人被現實生活吞沒,來不及發出聲音,那麼,既然你們留給了我們參與的位置,我們就好好整理我們所見,把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還給你們。我在這可以看到部落的山頭某處,用笨拙的筆觸,刻下了這個故事。 (2005-09-04)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