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 | 環境資訊中心

公民科學

2023-08-29 10:41
韓國海洋廢棄物研究機構「我們的東亞海網絡(OSEAN)」使用公民科學方法,試圖緩解海廢問題。OSEAN發起多項公民科學計畫,由海廢快篩調查得出海岸廢棄物熱點,並提供政府決策優先依據。且從海岸線擴大到城市,只要一機在手,南韓民眾可以在都市任何...
2023-08-24 10:29
七月盛夏,在宜蘭員山鄉一處湧泉池,一群大人小孩在這裡戲水消暑,也有人拿著網子嘗試撈魚,原來這些人是「深溝釣魚大賽」的參賽者,他們比的不是誰能釣到最多魚,而是誰能在大賽期間內,觀察記錄到最多種類的水生生物。 為了找出福壽...
2023-08-11 22:40
2020年,一位來自菲律賓民答那峨島(Mindano)、專攻海洋科學的青年——李維拉(Frances Camille Rivera),創辦環境保護非營利組織 Oceanus Conservation,藉由手機開源資料蒐集工具以及區...
2023-07-25 10:40
溪流、小河邊陣陣洪亮的蛙鳴,為炎炎夏日開啟了序章。全台38種蛙類的分布及繁殖季節各異,每年6至8月的盛夏,可以從樹上觀察到翡翠樹蛙、白頷樹蛙,平地還有澤蛙、拉都希氏赤蛙。他們的蛙鳴其實大有不同,但要如何聽聲辨蛙?今年6月國內開發出一款蛙類聲...
2023-04-27 10:01
海洋世界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吵雜」。科學家錄到海洋生物發出的各種聲音,從呱呱、叭叭到咚咚聲,有的負責早班、有的負責晚班,有時受月亮影響。這些聲音不僅有趣,還是海洋研究的一大利器。透過水下錄音,加上聲音資料庫的比對,科學家就能深入探索海洋生物的...
2023-01-12 10:38
台灣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合適,擁有豐富的鳥類多樣性。即便在人來人往的都會區,也能輕易看見多種鳥類。沿著台北市街道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白頭翁、八哥、樹鵲、喜鵲,然而最常見的卻是外來種家八哥和白尾八哥。為防止外來種入侵,台北市藉由長期都市生態監測、...
2022-11-17 09:40
編按:人為開發活動導致棲地消失,使得富含水資源的農田成了青蛙的庇護所。具專一性的農地型蛙類,其棲地變化的敏感度高且移動能力低,在農地不斷流失之下,生存備受考驗。人類如何能與青蛙共存共榮?三項行動建議帶你看,如何守護「蛙邸家」。 ...
2022-11-08 10:03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今年成立滿30周年,上週(4日)舉辦「台灣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及研究人員,回顧並分享台灣各生物類群的研究成果。 1992年,也是巴西里約簽署通過《生物多樣性公約》...
2022-10-25 10:48
遠離都市塵囂的雲林縣水林鄉,傍晚時間出現手持手機、四處走動的人群——難道是稀有寶可夢出沒嗎?他們抓的寶物,其實是看不見、聽不到的蝙蝠「聲音」,宛如抓寶遊戲,等待著突然在手機上「現蹤」。這群人是追尋蝙蝠聲音的人。場景則是位於黃金蝙蝠館,工作坊...
2022-10-25 10:47
雲林縣水林鄉過去有很多金黃鼠耳蝠,其中一個重要棲所「許宅」,曾經寫下上千隻金黃鼠耳蝠聚集的輝煌紀錄,但是族群量逐年下降,2020年,許宅的金黃鼠耳蝠已經全數消失。 在蝙蝠消失之前,曾有一群「追蝙蝠的人」造訪許宅,留下保育的軌跡。他們手...

頁面

訂閱 RSS - 公民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