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還在樹上」 阿里山下實現國產藍莓夢 | 環境資訊中心
享綠生活

「昨天還在樹上」 阿里山下實現國產藍莓夢

2024年05月06日
轉載自綠主張;文:蘇心薇(台南分社社員);攝影:李友欽

藍莓,我們對它的印象是遠渡重洋而來,唇齒間品嚐的是果實離開枝頭好幾週後的口感。對台灣來說,藍莓的風味僅能是如此嗎?

過往,台灣沒有屬於自己的藍莓,實因地理條件不適合種植藍莓。藍莓有長時數的低冷需求,同時又要日照充足與疏鬆的酸性土壤,是生長在寒帶的作物。即便如此,位處亞熱帶的台灣仍在藍莓的種植方法上努力不懈的研究,近年來,漸漸耳聞藍莓成功開花結果的佳績。

在阿里山下種植新品種

2023年,山丘藍首度上市藍莓,以國內大量生產之姿引起各方關注。能走到這一步,山丘藍執行長蔡宜玲表示,「當我們得知國內有機會種植藍莓時,我們就開始到國外洽談藍莓品種權,同時也在尋找適宜的栽種區域。對我們來說,許多事情都是第一次,是需要相當的堅持和毅力才能走到這一天的。」


山丘藍執行長蔡宜玲。

於是,落腳阿里山下,依傍於八掌溪畔的山丘藍農場就此誕生。遠眺是層巒疊嶂的群山環繞,溪口旁的潺潺水流帶來氣候調節,白天日照充足且通風良好;夜幕拉下後,從阿里山上吹下來的冷風,使得平地氣溫驟降,溫差可達10°C以上,對藍莓來說,是適宜的生長條件。

品系的選擇也很重要。蔡宜玲進一步表示,在台灣大學教授李國譚的技術指導下,山丘藍找到適宜台灣的品系——南方高叢。她說,為了取得藍莓品種權,前後花了不少時間和美國品種商洽談,幸運的是,山丘藍目前取得的品系是最新的,口感更勝於舊品系,我們很有口福。

用心打造栽種藍莓的環境設備

有了相對最佳的氣候條件,選擇了適合栽種的品系,接下來就是給予土壤介質。由於藍莓對土壤的特殊需求,全園區採用離地栽培技術種植,簡單來說,就是種在大盆子裡。大盆子裡鋪放調配好的介質,提供藍莓生長所需要,在整齊的園區裡放眼望去,掛在枝頭上的藍莓如盆栽般賞心悅目。

但占地33公頃的山丘藍,園區裡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一彎彎的白色大棚屋頂。大棚屋頂裝有智能控制,能隨溫度高低適時開關,為的是保持溫度的適中。屋內架設澆灌水管線,透過智能適時適量給水,有了科技的幫助,大大減省人力勞動。


可自動開關的白色屋棚。


自動化滴灌設備。

而為了更精確掌握天氣的變化,山丘藍也與天氣風險顧問公司簽約合作,透過串聯技術,提供山丘藍定時更新的天氣數據,讓整個團隊能夠更從容面對可能的天氣風險,例如極端氣候帶來的寒流、暴雨等狀況。總總努力,都是為了降低藍莓結果的耗損率。

但畢竟是個自然的環境,鳥飛蟲爬也很正常。為了減少小鳥飛進屋棚內啄食的機率,園區飼養兩隻老鷹,像個守衛兵般環伺,恫嚇鳥兒的靠近。至於防治主要蟲害薊馬,則會施放天敵或有機資材,形成一個食物鏈,透過一物剋一物,自然養成藍莓。


採摘師腰繫掛滿白色桶子,裝盛採摘下來的藍莓。

藍莓採摘師的工作

產季開始,「採摘師」他們腰間掛滿白色桶子,手持分選器,透過精準的眼力判斷果實的大小與成熟度,再運用指間的力道輕輕摘取果實。
白色桶子裝滿後,會進行果實初步品管,依照「薊馬」、「蟲痕」、「鳥啄」、「紅果」等不一的狀況進行記錄,不僅是採摘師個人的採摘狀況驗收,同時也會收納進分區域管理的大數據資料庫裡,成為區域管理的參考。

專注鮮果銷售首創品牌行銷

台灣栽種藍莓,過去未曾有過,大量生產更是首例。整個33公頃的園區是亞洲地區除中國以外最大的了。


斥資購買200箱蜂箱,供農場的藍莓授粉使用。

打著「昨天還在樹上的藍莓」文宣語,山丘藍訴求「新鮮」。有別於進口藍莓,這一次,他們要讓台灣有機會吃到酸甜度更適中、風味更醇厚的藍莓。蔡宜玲很自豪地說, 這才是真正的藍莓,而且又健康、無農藥殘留。


觀察蒂頭是否紫黑完熟,再輕輕摘下。

為了專注做好「新鮮」兩字,山丘藍暫時不做延伸品的考量,專注銷售鮮果,更斥資購買200箱蜂箱,專供農場內的藍莓授粉使用,期盼在每一個環節上用心,成就出唇齒間無比的風味。

社員將藍莓帶回家後,建議一週內完食最理想。此外,全程低溫配送的藍莓也需要在購買完畢之後立刻放進家中冰箱存放,讓藍莓持續保鮮。藍莓上的白色果粉是自然產生的天然保護膜,只有食用時才需要沖洗。

目前山丘藍的藍莓僅在開花期前用藥,10月過後即不再用藥,停藥期相當長,檢驗結果是無農藥殘留,所以可以安心食用。


新鮮藍莓,一期一會。

合作社的藍莓生產者

不管是青農還是老手,合作社生產者的藍莓都可口。

楊士藝

產地:南投八卦山附近
自主管理等級:農好級
自2014年碩士論文投入藍莓研究,至今已邁入第十個年頭。在他之前,國內種植藍莓的相關經驗實在太少,再加上台灣有先天的地理風土條件須調整克服,初期投入許多成本,進入門檻頗高。努力多年,也曾至澳洲莓果園觀摩取經,2022年得到百大青農,在經驗、資金有餘裕下,已將產地擴充到一甲半,預估2024年可以量產。目前種植藍莓仍是定植在土裡,但未來不排斥嘗試離地栽培,因為重點是土壤的介質;如果能打造酸性的、有機質高的排水通風良好環境,對藍莓的生長來說都是好的。

吳保諒

產地:苗栗卓蘭自主管理等級:環保級
27歲承接家裡農園。種植品項多樣,有寶島甘露梨、佛利蒙柑等,其中藍莓種植已達五年,田間面積漸擴大至0.5公頃。初期投入很多心力在摸索,盼今年產值能提高進入獲利。園區在海拔600公尺處,早晚溫差達10度以上,冬天吹東北季風,相當適合藍莓的低冷需求。近年極端氣候對農業考驗提高,吳保諒的論文為「紅龍果和佛利蒙柑結果狀況的改善方式」,但同樣可以應用在藍莓種植上;希望降低田間熱對果實的影響,並透過發酵液肥使植株強壯來減少耗損率,有機資材雖然較為昂貴,但相對來說也能提高產值。

鍾文標

產地:苗栗獅潭
自主管理等級:環保級
主要種植草莓,四年前開始擴大面積種植藍莓。栽種面積由一分半到三分,植株苗由300棵到1,000棵。栽種品系有兔眼、南方高叢和暖地。病蟲害主要是黃毒蛾、紅蜘蛛、果實蠅和雞母蟲。防治方法使用苦楝油、石灰硫磺合劑、白僵菌、橘子精油、肉桂精油等,以天然的有機資材驅趕害蟲,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園區在縱谷地帶,日夜溫差大,天然的條件幫助藍莓發芽分化的更旺盛。相較於冬季短期作物草莓,藍莓是夏季長期作物,產季過後就會進入休眠期,日後只要修枝、剪枝、定期澆水,農事是比較輕鬆一點。

※本文轉載自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原刊登於《綠主張》2024年3月237期〈阿里山下的藍寶石 新鮮藍莓不再是奢求〉。

更多文章請見

作者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主婦聯盟合作社以「共同購買」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每月發行《綠主張》月刊,推動合作理念、綠色消費改善環境品質,以計畫性消費及合理價格予生產者支持,並透過食安教育,讓人與土地都健康。

前往>>官方網站粉絲團LINE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