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關於我們
電子報
網站導覽
捐款
新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編輯直送
時事專題
在理想中擱淺的鯨豚觀察員
我推的防災生活
直擊阿聯氣候新時代
擱淺118—打開海龜急診室
當草鴞飛過
陽明山,誰的家?
原民狩獵有沒有問題?
武漢肺炎疫情總整理
追蹤縣市國土計畫
石虎專題
生物多樣性與他的7個小迷思
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
新聞懶人包
你來報報
我們的島
回顧與前瞻
專欄
生物多樣性
親近國家公園
與野共生
透視中國環境
環球360°
黑潮海嶼鯨
減碳新生活
律師來開講
看守綠生活
RE-THINK新日常
綠色影展
綠色人物
多媒體
圖輯
攝影
手繪
綠繪本
綠遊戲
影音
懶人包
環境電影節
副刊
環境書摘
自然生命印象
享綠生活
自然人文
自然書寫
自然書訊
詩情畫意
評論
公共論壇
社論
活動
環境徵才
綠色消費
AI資料中心用電至2030年成長一倍 台灣準備好了嗎?
全球黑面琵鷺突破7000隻 國際鳥盟建議降級易危 中華鳥會︰光電威脅仍在
台灣原生淡水魚有新成員 學者發表花蓮台塘鱧
有時酸甜有時生澀 來一場哥倫比亞水果之旅吧!
城市鳥巢處處有驚奇 荷蘭「羅金巢」記錄30年人類塑膠史
台灣新聞
地球日展現「地球力」 環境部能源闖關抽Apple Watch送好禮
2025/04/15
自然環資與7-ELEVEN合作 民眾可小額捐款助保育野生動物家園
2025/04/15
守護纖紅蜻蜓:不點水產卵 牠面臨哪些危機?
2025/04/15
墓地裡的生態秘密 瀕臨滅絕的昆蟲和植物 以此為家
2025/04/15
AI資料中心用電至2030年成長一倍 台灣準備好了嗎?
2025/04/14
國際新聞
種一座國家森林 英格蘭西部2050年將種植2000萬棵樹
2025/04/15
地球太熱用電量飆 IEA: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2.2%
2025/04/14
重振「美麗、乾淨」的煤炭業 川普簽行政令擴大採礦、燃煤發電
2025/04/10
一面種棉花一面種樹 小白鞋品牌Veja與巴西新創合作農林業契機
2025/04/10
城市鳥巢處處有驚奇 荷蘭「羅金巢」記錄30年人類塑膠史
2025/04/09
編輯精選
為什麼植物要這麼臭! 比屍體還臭的獨到魅力
2025/04/07
家庭主婦在核災中重新站起 《三哩島的母親》將在台首映
2025/03/28
巨鼠奇兵查緝走私超拿手 坦尚尼亞展開部署測試
2025/03/27
專欄
吐司變身啤酒、益生菌飲料 剩餘麵包如何重獲新生?
2025/04/15
檸檬鯊育嬰房——東沙環礁海草床 全球獨一無二的生態明珠
2025/04/14
海膽荒礁之海膽大不同 小琉球長海膽的物種多樣性
2025/04/11
時事評論
施柏榮/農業作為關鍵字:川普「對等關稅」對於台灣農業的衝擊
2025/04/07
沈嘉玲、戴興盛/國際視角看農電(五):在台灣,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未來
2025/03/21
沈嘉玲、戴興盛/國際視角看農電(三):以農村與農業發展為中心的日本
2025/03/20
深度報導
在理想中擱淺的鯨豚觀察員
2024/10/02
【漫畫】在風場守望鯨豚的我們
2024/10/02
曾經憤怒、堅持改革——在環評制度裡抗爭的他們
2024/10/02
副刊
儒艮在台灣的自然史
2025/04/11
沒有台詞、沒有人類 《喵的奇幻漂流》以動物視角看暖化後的世界
2025/03/31
【自然谷之星】頸部有個V字的梭德氏遊蛇
2025/03/24
綠色消費
嘗試舊衣新穿 「無新衣挑戰」讓生活變簡單
2025/01/17
缺少這個Emoji! 在數位的世界裡也要生物多樣性保育
2024/11/20
生態旅遊費用太高、價值太低? 自然效益是怎麼算出來的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