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任務 5R實踐零垃圾家庭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電報

不可能的任務 5R實踐零垃圾家庭

2014年03月07日
作者:Green Inside

4口之家一年的垃圾量,只要一個玻璃瓶就能裝完。你能想像一個一家四口的家庭一年的垃圾量竟然用一只玻璃瓶就裝完了嗎?而且還是一個美國家庭呢!

Johnson一家人從2007年開始就力行簡約生活,他們幾乎不製造垃圾的生活方式,別說是每人每年平均製作450公斤垃圾的美國,就是在台灣也是聞所未聞。靠著5R辦到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refuse(拒絕)、reduce(減量)、reuse(重複使用)、recycle(回收)、及rot(堆肥)。

REFUSE:拒絕任何不需要的東西

女主人Bea說,要拒絕垃圾,最好的方式是一開始就不要讓垃圾進門,所以他們不買任何用塑膠容器包裝的商品,也不拿任何免費贈品,更別說是廣告信、型錄等垃圾郵件。

REDUCE:減少生活必需的東西

所有的東西在購買前一定再三思考,這東西真的是我需要的嗎?沒有這個東西不行嗎?帶回家的東西越少,將來要丟掉的東西就越少。

REUSE:把用過即丟的東西替換成可重複使用的產品

所有生活裡用過就丟的東西,其實本來都不是用過就丟的,帶上自己的購物袋,而不是每次都花兩塊錢買一個新的塑膠袋,用手帕取代面紙或紙手帕,隨身攜帶水壺取代市售的包裝飲料,抹布取代廚房紙巾等等。

RECYCLE:任何你沒辦法不用、減量或是重複利用的東西一定要回收

回收不應該是環保的第一要項,而應該是最後不得不的選項。購買必需品的時候,優先考慮大量購買或是二手貨以減少包裝,如果不得不買全新品,盡量避開那些塑膠包裝的產品,優先購買以玻璃、金屬或是紙板包裝的產品。

ROT (compost):堆肥

如果能夠確實做到前面四項,最後剩下來的垃圾應該都可以進到堆肥桶裡,化作春泥更護花。除了果皮菜葉,洗衣機棉絮、頭髮、指甲等等,其實也都可以進堆肥箱。

Johnson一家會開始這項計劃是因為經濟壓力,他們賣掉在郊區3000平方英尺(約84坪)的大房子,搬到1400平方英尺(約39坪)的房子,還因此丟掉八九成的東西,連女主人Bea都只有5條牛仔褲。但是憑著巧思,她可以用一件黑色的綁帶洋裝穿出30種不同造型。他們買菜只到農夫市場買當季的農產品,自己帶玻璃罐裝魚、肉、起司,用洗衣袋裝蔬菜水果,連兩個兒子的午餐都是用一條白布打包。很多人覺得他們活得辛苦,還有人批評他們的生活方式太不美國,但是他們卻說,東西少一點,快樂多一點,而且他們還省下了15%的生活開銷。

台灣垃圾回收率高達41%,幾乎可以說是另一項傲視全球的台灣奇蹟,但是反過來想,是不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就製造了太多的垃圾,而它們原本可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所以才叫「資源回收」?更重要的是回收的資源多半只能降級使用,而且每年進焚化爐或是掩埋場的垃圾量還是相當驚人。

想想每次上菜市場提回來大包小包的塑膠袋、過年過節過度包裝的禮盒,在台灣要像Johnson一家這樣執行零垃圾的生活方式,真的不容易。台灣外食比例高,每天三餐外食的垃圾量就很可觀,如果在家開伙要執行零垃圾更是困難,如果要捨棄超市包裝好的蔬菜魚肉,去農夫市集採買,不但地點有限,時間也會被綁死,對工作時間很長、私人時間很少的台灣人來說並不容易;而在空間狹小的住宅也很難有夠大的冰箱可以保持大量購買的生鮮食品;但是至少有一些是我們今天、現在、馬上就可以開始做的:不買不必要的東西,不買包裝飲料,帶自己的餐具便當盒去吃自助餐或逛夜市,甚至,你還可以打電話給連鎖超市的0800,要求他們減少生鮮產品包裝或是乾脆不要包裝,可能嗎?如果他們收到100通甚至1000通這樣的要求,我相信管理階層會慎重考慮的,現在在台北公館不就已經開始形成無塑商圈了嗎?

※ 本文轉載自Green Insid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