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 Page 61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作家

2003-06-29 22:07
遠行在海上,看不見陸地的時候,沒有潮汐,如果風暴不來,浪濤也失去意義,天接海,海接天,畫了一個界線不清的橢圓,白天的太陽和雲彩,晚上的月亮和星星,都在圓內,作大幅度的擺動,一切都不真實,又回到了原始:人類還沒有出現之前,生物還沒有出現之前,...
2003-06-22 22:23
18世紀中葉,人類發現了來自水與火之間的神祕力量,更竭盡所能地利用這些力量掀起了劃人類文明史新頁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後,人類逐漸掌握自然的祕密,更靈巧地操縱自然界的能量。自此,人類自以為掌握了天地,控制了陰陽。但,就在人類介入這些力量之後,...
2003-06-19 21:49
在陳水扁總統任期僅剩一年以及SARS疫情星火燎原之際,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提出追加舉債一千億擴大公共建設預算需求,希望藉由大規模的政府投資挽救瀕臨潰散的經濟與民心。然而擴大內需的藥方已不是第一次提出,歷來成效已說明單憑財政與短期刺激手段並不足...
2003-06-15 21:25
夜,是夜了… 室內僅剩我一人,電腦螢幕斷續輻射光線,像極了凌亂不堪的思考,強光方格內,程式兀自奔跑,網路動線壅塞,右上角本應穩定運轉的地球,變得時斷時續,儼然失序。我決定起身走動走動。 推開緊閉的房門,大樓中死水般濃稠...
2003-06-12 19:41
在台灣這個社會中,對於災難的想像有兩種,一種是別人已經發生而自己安然無恙,另一種是別人已經發生而自己沒發生但可能會發生。對於前者,大多數人都願意採取同情甚至協助的態度,如九二一地震;關於後者,SARS疫情正考驗著我們。 SARS疫情在台迅...
2003-05-04 21:21
這些封存當時環境訊息的氣泡就如此被隔離在孤寂世界,靜躺了百年、千年甚至億年,螁成化石,揉入地球的記憶。直到廿世紀,人們腦海忽然閃過追蹤地球隱私的靈感;因此科學家運用尖端科技深入冰床,採集這些亙古的深層結構,加以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十幾萬年來...
2003-05-01 13:27
建築水壩,一直是被認定為增加水資源的主要途徑。台灣目前雖然已經有44座水庫,但總有效容量(約21億立方公尺)卻是有限。水庫的總供水量,大約只佔全台灣總耗水量的兩成多,比地下水的供水量(佔三成多)還少,同時也比河川引水量(佔四成多)還少。號稱...
2003-04-13 12:48
略帶淡淡鹹味的炎熱空氣正逐漸冷卻,心情也跟著沉澱。火車離開高雄時,愛河畔瑰麗的夕陽猶令我眩目,幾個小時後,我已坐在流經台灣北部最大都會的河流出海口。夜是如此地遼闊,彷彿隨時會被吸入那深邃。海浪沖激著海堤,浪花碎裂成紛紛的微粒,風來,便使水分...
2003-04-06 11:04
車子疾駛於西濱公路,前面就是發電廠了。路面忽然衝上高架並滑過漂亮的圓弧,放眼,是一望無際的海面。 台灣是海島,四周是綿長的海岸線。海岸除了有運輸、遊憩等功能之外,更是蘊育生態環境、供海洋生物棲息的場所。然而近年來,卻由於人為的污染及破壞,...
2003-03-30 18:21
1992年,我在北台灣就讀大三。大概是5月吧?班上同學提議在學期結束前到磺嘴山走走。磺嘴山海拔912公尺,屬於草山山系,更是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區。學環境工程的大伙,自然踴越參加。 那天,霧氣凝重,猶如細雨紛飛,我們踏在崎嶇蜿蜒的小徑上,兩...

頁面

訂閱 RSS - 專欄作家 訂閱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