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 | Page 73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境資訊中心」持續關注台灣的環境議題動態,包括廢污治理/循環經濟、能源轉型/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里山、國土計畫與海洋等面向,提供兼顧時效、廣度與深度的資訊,讓讀者掌握環境議題脈絡。

2023-06-27 09:15
馬糞海膽因味道濃郁、口感嫩滑備受饕客喜愛,每年5月至9月是海膽的性腺發育成熟期,近年卻因過度撈捕面臨族群瀕危,並在今年更新的《台灣海鮮選擇指南》第六版,從黃燈(斟酌食用)轉為紅燈(避免食用)。台灣東北海域常見的紅尾圓鰺(俗稱紅尾竹筴魚)則從...
2023-06-26 18:18
我國三座核電廠陸續除役,核廢料最終處置如何能以「永久貯存」落地,促成世代與核設施共存的文化,公眾溝通是一大課題。專家學者提出,建議比照《奧爾胡斯公約》國際公約,於程序開始前及時通知受影響公眾,在意見表達階段就落實溝通協調,與民間尋求共識,減...
2023-06-26 10:54
經濟部能源局上周(21日)公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統計去(2022)年全年用電量約2794.5億度,用電量較前一年(2021年)下降1.3%。去年全國發電總裝置容量約6194.4萬瓩,相較前一年淨增加254.萬瓩,歸功於太陽光電與離岸...
2023-06-21 18:10
基隆協和電廠四接改建案,台電去(2022)年提出「3.0東移方案」減輕生態影響,卻未同步修正海域相關調查範圍引發爭議,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昨(21日)召開「基隆協和電廠改建案範疇界定爭議第二次協調會」,要求環保署應重新召開範疇界定會議,重新確...
2023-06-21 18:05
森林不只有著豐富的野生物,靠近社區的森林,也留下人們為了生計經營的痕跡,過去政府將國有林放租,讓人們能種植竹子、生產竹筍。然而當補償收回後,種植的竹林因無暇照顧而擴展、老化,發展出不利於森林生態的現象。 為了恢復森林生態系,南投林管處...
2023-06-21 16:30
為什麼蜥蜴、蠑螈等會再生的動物,受傷越重再生越快?這是困擾生物學家超過250年的奇特現象。中研院組成跨領域團隊,發現斑馬魚利用「機械波」及時偵測受傷發生的位置,以調控相對應的傷口癒合和再生反應。研究成果今年6月刊登於國際期刊,為首次在活體動...
2023-06-21 10:55
公正轉型「不遺漏任何人」的標語,近來在淨零轉型十二項戰略溝通中被反覆提及,但對大多數民眾而言,這個名詞跟「淨零排放」一樣,仍是相對模糊、一知半解的概念。到底「誰」可能在轉型過程中被拋棄落下?該如何做到「公正」?臺大社會系副教授劉仲恩老師近期...
2023-06-21 10:02
2022年1月社子島開發案通過台北市環評委員會審查,仍持續有居民反對台北市以區段徵收方式推動生態社子島改建案,共106位居民決定提起環評撤銷訴訟,昨(20日)首次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開庭。自救會不滿環評審查過程瑕疵,且與在地溝通不足,更譴責台...
2023-06-20 16:16
新竹渢汎、渢成、苗栗渢利離岸風場由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投資,環保署今(20日)召開三案的環評第三次聯席初審,專案小組決議補件再審。環委批評,離岸風場地質調查為「三不管」地帶,開發單位尚未得標無權執行,政府機關又不做,環保署及環委只...
2023-06-20 16:11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估算,2050年要達到太陽光電裝置容量40~80GW的目標,預期要增加2~6萬公頃的土地,經濟部近期規劃於低地力農地推動「綠能發展區」引發熱議。今(20日)來自成功大學等24所大學、多個系所共70位教授發布聯合聲明,強調建...

頁面

訂閱 RSS - 台灣新聞 訂閱 台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