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 | Page 29 | 環境資訊中心

二氧化碳

2007-12-04 08:45
億萬富豪布朗森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阿薩伊3日在「衛報」意見欄刊出的文章中說,保護全球熱帶雨林將會是一大突破,可協助緩和氣候改變。 布朗森與馬阿薩伊的文章刊出時,正值聯合國贊助的氣候變遷會議在印尼巴峇里島揭幕,共有來自180個國家的專家與...
2007-11-23 11:08
台北縣推行減碳政策,鼓勵員工力行「共乘」,惟正值議會定期會,北縣府所有一級主管卻都「1人1車」赴會,而且每天早上、下午各來回,遭議員質疑帶頭製造二氧化碳「增碳」,結果下午會議一結束,所有局長馬上分組「共乘」。 21日輪由議會次級團體「北台...
2007-11-20 14:06
有始以來第一次,全球5萬座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編入巨大的新資料庫,稱為CARMA(Cabon Monitoing for Action)——碳監控行動。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來源,發電佔全球排放總量的25%,佔美國總排放的40%,是全...
2007-11-19 11:33
根據美國跨部會氣候變遷科學計畫首次發表的「碳循環狀態報告」,由於人為排放過高,北美的碳循環收支目前嚴重失衡。北美二氧化碳排放超過全球的25%,其中化石燃料轉換為能源使用佔最大宗,交通運輸則次之。 這些排放有半數可被森林等「碳匯」(Carb...
2007-11-19 00:06
研究發現,澳大利亞人均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全球最多,第二、第三位是美國和中國。 澳大利亞由於發電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是中國的5倍。排第二位的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8公噸,是印度的16倍。調查由美國智囊機構全球發展中心(CGD)進行,調查了全球...
2007-11-16 13:56
科學界著名的《自然》期刊調查發現,台灣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勇冠全球」,台中火力電廠及台塑麥寮電廠分別名列第一與第六名,台灣環保聯盟15日發布新聞稿「恭賀」,稱這是台灣在世界上除了高科技產品外,另一項「傲人」的表現。 《自然》期刊11月...
2007-11-12 23:04
「自然」科學雜誌11日報導,一項研究全球暖化的報告指出,海洋浮游生物吸收空 氣中二氧化碳的程度,超過科學界原先所理解,不過,海洋吸收過多二氧化碳,海洋生態可能因此遭受到破壞。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燃燒石化燃料釋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其中將近一 半...
2007-11-12 22:21
台灣永續聯盟11日歡度10週年紀念,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張恒嘉等20餘名成員,騎自行車遊遍北港糖廠,並在綠樹貼上拒絕二氧化碳標籤,希望捍衛綠地的火種可以永遠傳承。 聯盟初期沒有奧援,只有在基層吶喊,喚醒輿情支持,成功將大煉鋼廠趕出嘉義縣布袋...
2007-11-09 10:44
根據一份最新科學報告指出,物種滅絕將可能造成地球上植物的生產力大幅降低50%,而人類將因此喪失植物所能提供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利益,包括吸收溫室氣體,以及植物棲息地所製造的氧氣、食物、纖維和生質燃料。此外,不論是生物個體大量消失,或是物種滅絕的...
2007-11-08 11:56
台塑大煉鋼廠環境影響評估昨(7)日下午在環保署進行專案小組第5次初審,作成「建議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結論。但此次會議風波不斷,不僅會議召開之正當性遭質疑,署長等官員被指控偽造文書;會議現場則是口角不斷,場外更爆發肢體衝突,傳出雲林縣議長蘇金...

頁面

訂閱 RSS -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