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6.8
本日焦點:

 全球暖化衝擊下 數億人將被迫改變生活

阿拉斯加灣的冰山自1995開始即不斷消融 :: 照片來源:Ned Rozell courtesy Geophysical Institute

摘譯自2007年6月5日ENS挪威,特羅姆索報導;陳維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聯合國發表報告指出,全球暖化造成的雪地、冰層與冰川消融,將衝擊全世界數億人的生活。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認為,這份冰雪融化研究報告的結果,「上至政府議會、下至個人家庭,都應給予正視關注。」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五穀雜聊

飲食,可以是首情歌!(下)

波衛入獄後一週,2萬名群眾在「米撈鎮」示威,要求釋放波衛。

--法國「農民聯盟」與波衛的故事

作者:舒詩偉(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主持人)

「麥當勞」之戰

引爆這次行動的原因,倒也單純:農民受到國際貿易戰的委屈,沒地方申訴。

莫名其妙的成為受害者,又無身份在國際法庭表達意見,拉查克一帶的50,000位農民只得在「米撈鎮」遊行示威。每個人的T恤前面寫著:「世界不只是商品!」背後印著:「我也不是!」而「農民聯盟」則找上了「麥當勞」…

 

讀者投書

從布拉格小鎮到蘇花高 我們該驕傲什麼?

作者:楊宗澧(People in Need基金會人權部社會工作者)

路 :: 照片來源:楊宗澧

過去這幾週,我在捷克馬不停蹄地到各個城鎮跑校園活動。從布拉格到各城鎮的旅途,多半是搭乘機構的公務車或者巴士,在旅途中間,我發現捷克的公路運輸系統反而不如台灣來得快速、便利。主要是捷克的「高速公路」系統並不如台灣來得發達,多半仍是屬於中小型的公路,甚至大小可能只有台灣的產業道路一般。

我經常想到,其實在台灣,東部始終是我最愛的地區,因為我可以安靜的度過幾天完全屬與自己的假期,這不是走馬看花式的旅遊,這裡卻是讓我得以身心都能暫時放鬆的好山好水。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五穀雜聊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熱門內容
前瞻2007 我們可有永續的未來?
「最大的學校」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啟動
熱門關鍵字
全球暖化 物種保育
推薦評論
樂生保存亟需軌道、大地工程、機電系統專家的協助 (3)
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 志工踴躍回籠 (3)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 :全球暖化衝擊下 數億人將被迫改變生活 --﹥

摘譯自2007年6月5日ENS挪威,特羅姆索報導;陳維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聯合國發表報告指出,全球暖化造成的雪地、冰層與冰川消融,將衝擊全世界數億人的生活。

2007年世界環境日的關注焦點是「冰川消融:後果堪憂?」以呼應由2007年持續至2008年的國際極地年(International Polar Year)活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認為,這份冰雪融化研究報告的結果,「上至政府議會、下至個人家庭,都應給予正視關注。」

據估計,全世界有15億人口的用水來自受雪水匯流影響的河川,其中有約3億人必須仰賴融雪以度過乾季。在中亞、秘魯與智利則有廣大地區完全依靠覆雪或冰川融化提供水源。

報告提出警訊,僅是亞洲的高山冰河或覆雪融化便足以對全世界40%的人口造成衝擊。

極地旅遊漸熱  帶來新環境衝擊

UNEP同時發表了另一份報告,指出過去10年南北極旅遊業日益蓬勃興盛,使原本只有當地居民與科學家從事活動的極區,環境遭受破壞威脅,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極地永續旅遊的政策與計畫。

在南極地區,14年來搭船遊覽的旅客人數上升達3.3 倍,而登陸遊覽的旅客則在10內增加6.5倍。但兩極地區的觀光管理措施與硬體建設,並未能以同樣的速度成長,無法因應遊客為土地、生態、用水與其他基本資源帶來的種種環境壓力。

史坦納說:「遊客與相關活動將衝擊這些獨特又豐富的脆弱生態系。但若能以永續化管理,並將利潤收益合理回饋,旅遊活動反而可以為極區環境保育及北極當地住民的福祉與生計,帶來許多貢獻。」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台灣新聞  --﹥

罰邊走邊抽菸?胡志強:專案研究可行性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中廣新聞台中報導

台中市議會總質詢中,有市議員提案,指出日本等先進國家都要求民眾不能邊走邊抽菸,違者受罰,因此議員希望市政府能修改地方自治法,讓民眾不能在公共場所邊走邊抽菸以及邊走邊嚼檳榔,對此台中市長胡志強表示,市府會專案研究這樣的可行性。

胡市長表示像是日本等先進國家,都有類似實施方案,雖然執行面可能有些困難,但這樣提案,胡志強認為不僅有助社會健康,對環境整潔也有所幫助,市政府會審慎研究,但前提是要透過修法及作民意調查,找出合乎國情及適合民眾的方式。

八色鳥集體現蹤宜蘭 拜訪父女檔保母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中廣新聞宜蘭報導

被鳥類觀察者封予「森林彩色精靈」的八色鳥,名列國際保育紅皮書瀕臨絕種鳥類,身著黃、綠、藍、紅等八種顏色羽毛,美麗令人驚嘆。根據調查,在台灣鄰近國家中,目前全南韓的八色鳥數量不過24隻,日本則是50對,但是,光是在宜蘭縣三星鄉民「楊景星」的果園中,今年就來了4對八色鳥在這裡築巢繁殖,而這已經是連續快十年八色鳥年年造訪。

楊景星觀察,這4對八色鳥今年4月底飛抵果園,為了保護牠們不受驚擾,每天早上五點到黃昏都會親自到現場守護,有時連女兒都來幫忙。楊家父女檔擔任八色鳥保母,人鳥默契好到八色鳥年年造訪,揚名國際保育界,加拿大卑斯省一名鳥類學家專程飛抵台灣拜訪楊家表示敬意。楊氏父女獨力保護、觀察八色鳥獲得共鳴,他們相信,只要尊重、關懷,處處都是賞鳥天地!

 

珍惜新武呂溪 海端鄉淨溪護魚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聯合報台東報導

海端鄉河川巡守隊與海端國小學生,昨天上午到新武呂溪保護區淨溪,宣誓保護環境、魚類,鄉長黃春寶說,原本希望收回卑南溪管轄權,並適度開放釣魚,但擔心危害生態、環保而作罷,希望保護活動能夠吸引更多人前來觀光。

響應世界環境日,6日上午9時,黃春寶、環保局一課課長林聖雄等人帶巡守人員、海端國小學生到新武呂溪保護區淨溪,監測水質,認識鳥、魚、青蛙等,了解生態、宣誓保護。

環保局表示,為防止河川汙染、維護河川流域環境生態,台東縣七鄉鎮成立8支水環境守望相助巡守隊,海端鄉每天都有河川巡守員巡視新武呂溪,巡守、保育生態環境,吸引遊客前往。

淨化生態池 劉明環復育萍蓬草

摘錄自2007年6月6日聯合報南投報導

原本種植蔬果為業的埔里鎮民劉明環,921震災後轉型經營田園廚房生態農園,最近他將5分地農田,整闢為淨化生態池,收集自家廚房及鄰近廿餘戶人家、民宿汙水,經沈澱、植物淨化多道處理,最後匯流成清澈見底的生態景觀池,連珍稀的台灣原生種台灣萍蓬草都復育成功。

只花十餘萬元就完成的淨化生態池,在家戶汙水流入處理前,先做油水分離,將廚房油汙單獨處理製作堆肥,無油的汙水第一步先流進種植大葉萍的水池,大葉萍茂密的根系可將大半的汙水有機植吸收,發揮沈澱過濾效果,第二池則以高莖俗稱水蠟燭的香莆為濾淨主力,第三池則專供陽光曝曬,第四道則流經種植野薑花鋪滿卵礫石的「無水池」,最後流出的高含氧清淨水就形成滿是溪哥、石賓魚蝦及台灣萍蓬草的生態池。

 

貓空休閒農業區開發 營建署打回票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配合貓空纜車通車營運,台北市政府提出貓空休閒農業特區申請開發計畫,但送內政部營建署審查再次遭否決,營建署都市計畫委員會認為,保護區變更的案例一開,恐怕造成保護線一步步往後退。

都市計畫委員會質疑,貓空休閒農業特區開發案根本是就地合法化,市府為何不將不可開發區界線畫清楚?依規定,在土保區10公頃以上才能申請開發,但此案中北市府規定500坪(1650平方公尺)即可申請開發,此例一開,未來休閒農業特區根本就會變成民宿及其他商業行為。

北市都發局表示,原本市府決定可申請開發面積為2000平方公尺,但現有店家沒人達得到,因此降低成1650平方公尺,也僅有5家可以申請,市府希望鼓勵當地店家合併,所以不會有過度開發的問題。

 

花蝶大道 專家認為不利蝴蝶生長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聯合報彰化報導

彰化縣政府上周宣布要把東外環道(台74甲)規劃為兼具景觀、生態的花蝶大道,長期關心生態的縣政顧問林世賢批評,「豈不是要讓車把蝴蝶撞死。」

觀光旅遊局長楊宏奎昨天解釋,花蝶大道會考慮只把蜜源植物種在單邊,避免蝴蝶飛越車道。林世賢說,縣府規劃的充其量只能稱為景觀大道,要營造好的蝴蝶生長環境,需要足夠且多樣的食草、蜜源植物;開著車呼嘯而過哪能欣賞蝴蝶之美?他建議2500萬元經費還不如撥一些補助民間從事蝴蝶復育工作者。

長年研究蝴蝶的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楊耀隆指出,該路段為半山腰且風大,加上來往的車速快,易把蝴蝶撞死,即使種滿蜜源植物,蝴蝶也不方便採蜜,就算把成蝶吸引過來,因路兩旁風大、汽車廢氣汙染,不利幼蟲生長,無法源源不絕地繁衍。

 

校園蝙蝠逾千隻 生態活教材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聯合報彰化報導

竹塘鄉長安國小校園與一般彰化鄉間的學校一般,種植一排排整齊成列的椰子樹或棕櫚科樹。長安國小不知那一年開始,校內司令台兩側10多顆棕櫚科樟樹上,各住了成百蝙蝠,估計超過1000隻。牠們白天休眠、晚上飛出覓食。

台灣蝙蝠學會秘書長徐昭龍與活動組長胡伯齊帶齊資料從台北南下觀察,他們從外型與棲息型態推斷為高頭蝠。徐昭龍指出,高頭蝠吃甲蟲、白蟻、蛾類等昆蟲,居住在棕櫚科植物葉叢,對人無害。

蔡東利說,雖然無害,不過蝙蝠大便很臭,大概是唯一的缺點,但既然對人無害,又能幫鄰近農田除蟲害,因此校方將牠們列為生態教學項目,成為長安的校園特色。

自然海岸線 已消失一半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台灣本島海岸線人工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根據衛星影響監測的結果,西部地區包括彰化、雲林、嘉義等縣市,自然海岸線幾乎快沒了。

台灣四面環海,營建署從去年開始,每半年辦理一次海岸線監測,依內政部營建署統計,台灣加上澎湖,去年自然海岸線比率僅剩約50.9%,台灣本島僅剩下44.7%,西岸更因工業區開發和各類型港口較多,人工化比例極高。嘉義縣、彰化縣、雲林縣、高雄縣、新竹市及台中縣,海岸線人工化的比例高達九成以上。

 
國際新聞  --﹥

世界最南端的大象:尼斯納象群存活有望

摘譯自2007年6月5日ENS南非,尼斯納報導;蔡秦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頭棲息於森林內的尼斯納象 :: 照片來源:SANParksDNA分析顯示,有5頭首度發現的尼斯納母象生活在南非好望角的南方區域。研究者表示,這項新發現,讓人類對於生存於世界最南端的象群,在19世紀末期與20世紀初期在獵人盜取象牙的攻擊下仍能存活下來的可能性,抱持著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尼斯納森林為南非佔地最廣的原始森林,棲息於此森林中的動物,僅尼斯納象為唯一未圍以柵欄的象群。牠們可自由地在國家公園、鄉間、商業用地與私人土地上漫步。

派特森(Gareth Patterson)是尼斯納象研究計劃成員之一,他表示:「這項研究顯示,這個象群至少有5頭母象,其中2頭為直系親屬,其他的可能為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

尼斯納象在晚近才被視為面臨瀕臨絕種危機的動物,一般認為只剩一頭成熟母象仍存活著。

由派特森與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保育遺傳學家艾格特教授(Dr. Lori Eggert)所進行的尼斯納象族群研究指出,其存活的數量其實還更多一些。

關於這項研究報告的詳細內容,可參閱本期非洲生態雜誌(African Journal of Ecology)的網路發行版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可口可樂捐6億 補償生產線上的水資源消耗

摘譯自2007年6月5日ENS中國,北京報導;蔡秦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2007年4月,抗議者亟欲說服美國各大學院校勿再與可口可樂公司簽訂新的契約 :: 照片來源:ENS一個全球性的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可口可樂公司於5日宣佈,雙方將攜手投入一項世界性的創舉,由可口可樂這個飲料業界的巨人進行保育水資源的工作,藉此補償其生產飲料的用水量。

在印度,可口可樂公司已成為群眾運動的眾矢之地,鄰近可口可樂當地裝瓶廠的社區居民即抱怨水資源因而耗盡與遭到污染。

在 5日於北京與舉行的WWF年度會議中,可口可樂保證將率領其全球的營運體系,包括其經銷裝瓶廠,補償其在生產飲料及其他商品的用水量。

可口可樂將在此保育行動中撥出2000萬美元(約6.6億台幣)給WWF,而WWF將利用此款項對7個淡水河系進行保育的工作,並協助可口可樂在營運與全球供應鏈上提升水資源的管理效能,以減少該公司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單就2006年一整年,可口可樂與其經銷裝瓶廠用來製造飲料及其他產品的用水量,即高達約2900億公升。可口可樂生產高達100多種飲料品牌,如雪碧(Sprite)、巴客(Barq)、達薩尼(Dasani)、芬達(Fanta)等。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英國園丁利用新型環保技術培育植物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新華網倫敦報導

據英國《觀察家報》報導,位於該國西薩塞克斯的尼曼斯花園的園丁們日前展示了利用月光培育植物、熱堆肥和使用生物燃料的最新成果。尼曼斯花園是英國國家歷史名勝信托基金會中最受遊客青睞的景點。園丁們經過長期摸索,琢磨出多種園林環保技術,其中包括利用生物動力技術完成夏季花壇帶的花草種植工作等。根據生物動力學日曆,工作人員選擇月亮處于最佳位置時種植花草,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與此同時,園丁們採用「熱堆肥」的方法,將花園產生的垃圾分為樹木垃圾和綠色垃圾,然後把這兩種垃圾混合,同時摻上水。使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明顯縮短肥料成熟所需時間,而且有效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尼曼斯花園還給拖拉機使用純菜籽油。事實証明,使用菜籽油的拖拉機淨排放二氧化碳為零。

 

日本與歐盟聯手制訂新溫室氣體排放協定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新浪網報導

日本與歐盟領袖就全球氣溫變暖問題發表了一份《聯合公報》,一致認為有必要制訂一項長期目標,至2050年為止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0%以上。此前,在1997年擬定的《京都議定書》是世界第一個關於減排廢氣的國際談判條約草案。但此議定書將在2012年期滿。因此,日歐《聯合公報》提出,要發展一套在2012年後適用的控制減少排氣的「聯合國架構」。

雖然,日歐聯合公報堅稱,發達國家應在全球變暖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它們也呼籲發展中國家作出合理的貢獻。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會同意德日率先提出的減排溫室氣體遠大目標時,日、歐領袖表示仍在分歧點中尋找共識。

 

暖化影響棲地 下世紀8000多種鳥瀕滅絕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美國生物學家在一項報告中說,到下個世紀,全球將會有8千多種鳥類大幅減少甚至滅絕。生物學家研究指出,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鳥類棲息地將會逐步減少,這將會影響到鳥類的生存,推估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到下個世紀時,全球將會有8700多種鳥類,會有大幅減少乃至部分滅絕的情況發生。

 

聯合國:全球暖化 加須改變森林救火策略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中央社溫哥華報導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未來森林大火的面積將更為擴張,火勢也會更猛烈,加拿大必須改變它長久以來撲救森林火災的策略。聯合國專家在這份報告中表示,全球暖化將會導致加國氣溫上升,空氣更形乾燥,構成森林火災的絕佳條件;這一發展還會影響加國未來的林材供應、林木產業生態,以及以林木業為主的城鎮,並徹底改變傳統的森林火災撲救方式。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研究員表示,加國的森林火災每年都會燒掉200萬公頃以上的林地,但如果氣候變化速度仍舊不變,這一面積在本世紀末之前,就會加大一倍。報告中指出,森林火災的數目、面積和猛烈程度改變後,也會對人類和環境造成更大的威脅,各國在基礎建設和救火的成本上也會跟著大幅增長。

 

泰北登革熱爆發 疑與全球暖化有關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中央社報導

泰國今年登革熱疫情顯得不太正常,公共衛生部指出,過去在泰北的高山地區,幾乎沒有發生過登革熱疫情,但今年卻大為異常,懷疑可能是全球化氣候變遷導致高山地區溫度提高所致。根據目前泰國的登革熱疫情統計,泰北的清萊府最為嚴重,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這是非常不正常的情況。

清萊府多為山區,由於緯度偏高,再加上高山氣溫略低,以往很少受到登革熱的侵襲,但今年卻異於往常,稍早才傳出清萊府的一個山地村落有150人感染登革熱。不過卡姆恩也表示,目前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證實泰北爆發登革熱疫情與溫室效應有關,但這個理論是有可能的。公共衛生部已經要求各區的疾病管制部門加緊監控各地的登革熱疫情,同時加強宣導,除了消毒之外,還得移除所有可能導致蚊蟲繁殖的容器。朱拉隆功大學的教授艾諾也認為溫室效應是可能的元兇,艾諾同時強調,如果真的是溫室效應造成高山地區的登革熱疫情爆發,未來應付登革熱的方式就必須有所改變。

 

中國新聞  --﹥

四川大旱近400萬人飲水難 三峽惹禍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大紀元報導

繼2006年遭受特大旱災之後,四川又遭遇嚴重冬干、春旱連夏旱。目前四川有46個縣(市、區)的夏旱持續發展,全省有398.8萬人、446萬頭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有11.6萬人靠送水解決生活用水,旱區水稻栽插嚴重受阻,至今仍有大面積水稻無水栽插,已栽播的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因旱生長受阻,嚴重的甚至已經乾枯。有專家認 為,三峽大壩是導致乾旱的重要原因。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進入5月份以來,四川降雨增多,但由於降雨量 分佈嚴重不均,加上高溫,目前四川有46個縣( 區、市)的旱情仍在持續發展,其中有27個縣的旱期已達30至39天。

對此,在四川的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的楊欣表示,四 川嚴重的夏旱是否是三峽大壩惹的禍,目前下結論還為時尚早:「至於三峽建成會不會引起乾旱這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觀測,因為一年的時間可能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分析,四川的乾旱是自然和人為雙重原因所造成的。」

 

處理化工廠環保爭議 廈門全區環評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大紀元報導

針對日前中國福建廈門民眾反對興建PX項目化工廠引發的環保爭議案,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嶽今天表示,個別的項目環評很難處理海滄新市區與南部工業區的功能協調問題,環保總局將立即對廈門市全區域進行規劃環評。

新華網報導,潘嶽說,中國目前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大多是佈局性和結構性問題,這源於在當初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時,較少在宏觀決策和整體規劃上考慮環境與資源的因素。他說,目前中國發生的幾起重大環境爭議事件,都是因為在城市規劃中沒有做環境影響評價。

 

深圳雞隻注射「卡拉膠」增重歛財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大紀元香港報導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多,據報導,深圳市工商部門最近接到多起投訴,發現一些不法屠宰場及肉販利用黏性極強的化工原料「卡拉膠」,加水稀釋後注入雞隻體內,以增加雞的重量歛財。

據「深圳晶報」報導,福田區王女士日前到市場購買活雞,並在市場內當場宰殺脫毛,但返家後發現雞身皮下有大量透明凝膠類物質,遂向傳媒投訴。

經化工專家檢視,發現這些透明凝膠物是「卡拉膠」。卡拉膠是一種食品化工原料,儘管可以食用,但不法商販為了牟利,使用的多是工業用或非食品添加劑的卡拉膠,對食用者的健康非常不利。

深圳香港海域現今年最大面積赤潮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美國之音香港報導

深圳海域這幾天出現了今年以來面積最大的一次赤潮。專家表示,珠江三角洲的環境汙染和赤潮問題有關。

兩天前深圳灣附近大面積的海水變色,深圳海洋與漁業環境檢測站證實,這些海域受到環溝藻赤潮汙染。星期三紅潮汙染面積擴大,汙染面積達50平方公里。

深圳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的周凱博士說,赤潮是種自然現象,過去9年來深圳近岸海域發生過3次,這次是今年以來最大的一次。他認為,目前的赤潮不會帶來甚麼影響。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今年將出現拐點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中國環境報報導

國務院新聞辦今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在會上介紹了2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和主要污染物減排的最新情況。

根據各省快報和國家環保總局核查測算,今年一季度,在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0.3%,COD排放量增加了0.4%。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治汙設施不斷投入運行、環境監管不斷加強,應該可以實現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10%的目標。據有關專家測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將在今年出現拐點。

國家環保總局表彰10名「綠色衛士」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中國環境報報導

國家環保總局在今年「6.5」世界環境日授予湖南省岳陽縣鹿角鎮漁民張建設等10名環保先進人物「綠色衛士」稱號。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大力宣傳表彰環保先進人物,積極鼓勵公眾參與環保事業。

這位負責人說,環保總局日前發出《關於開展「綠色衛士」環保先進人物宣傳表彰工作的通知》指出,「綠色衛士」是政府鼓勵常年在基層積極參與環保、投身環保事業的先進人物的一項社會性宣傳表彰工作。環保總局將每年評選出10~15名先進人物,以激勵為我國環保事業做出貢獻的基層或民間環保人士,吸引和動員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環保的良好氛圍。

中國環保總局:農村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大紀元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環境污染問題嚴峻,中國環保總局首度表示,中國因固體廢棄物堆存而被佔用和毀損的農田面積已超過200萬畝,3億多農村人口面臨飲水不安全問題。 新華網報導,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7日在山東威海表示,當前,中國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相互交織;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是不少地區農村環境的真實寫照。今年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將是生態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

據測算,中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80億噸,生活垃圾約1.2億噸,每年畜禽糞便排放總量達25億噸。同時,城市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趨勢加劇,一些城郊接合部成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業廢渣的堆放地。

寧夏珍稀物種四合木遭環境污染面臨滅絕

 

摘錄自2007年6月7日新華網寧夏報導

粉煤灰堆積場距四合木保護區圍欄僅有幾十米。圍欄內,蘑菇狀的四合木生長在高低不平的荒原上,經大風揚起的粉煤灰散落後大面積覆蓋在四合木生長的地表,已形成厚度不一的堆積層,使這一珍稀植物的生長環境遭到嚴重污染。有的低矮植株被齊腰埋住;有的成株死亡,乾枯的枝條在風中搖擺;有的植株頂部存活,底部已經乾枯。

寧夏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沈瑞清所長說,被譽為「植物大熊貓」的四合木是中國特有物種,在中國只有內蒙古和寧夏之間的荒漠區才有。它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殘遺瀕危珍稀植物,富集鈣、鎂、鐵等微量元素,含有生物鹼、黃酮類、有機酸類等,科學研究價值極高。

 

綠色學習課表  --﹥

第一屆國際公共衛生種子培訓營

始時間: 2007/07/14 - 9:00am

結束時間: 2007/07/17 - 5:00pm

地點:台大公共衛生大樓 (100 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7號 )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
 
共同主辦: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國立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與管理研究所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
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國立台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外交部
財團法人臺灣紅絲帶基金會

報名方式:請下載報名表,填妥後email 至 b94801030@ntu.edu.tw
活動費用:新臺幣3,000元整
參加對象:全國高中生約40人
聯絡電話:0917-260-723

活動說明:

什麼是公共衛生,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在哪裡?
台灣的公共衛生是如何演變的呢?
高高的電塔發出的電磁波會不會影響到你的健康?
你知道愛滋病在台灣的蔓延狀況嗎?
當SARS等急性傳染病爆發時,政府和科學家要怎麼行動保護大眾?
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擁有潔淨充沛的飲用水呢?

「國際公共衛生種子培訓營」將帶領你走出教室,一起關心現今世界上的種種問題,培養二十一世紀大學生應有的國際眼光,以及告訴你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該如何觀察情勢,分析問題,做出最佳的決策;我們目前很幸運的延請到陳建仁教授、廖學聰醫師、王根樹教授、吳章甫助理教授、鄭雅文副教授、林宜平助理教授等為我們擔任講師,內容精采可期!

詳情請見 活動網站

 

2007創新管理思潮與實務講座(三)

時間: 2007/06/14 - 1:40pm

結束時間: 2007/06/14 - 4:05pm

地點:工商協進會公亮廳(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3樓)

主講:嘉鼎資本管理集團 陳俊吉 總經理
        嘉鼎資本管理集團 余凌霄 董事長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黃正忠 秘書長

主辦: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嘉鼎資本管理集團

報名費用:一律採會前報名,不接受現場報名及繳費。

    本會會員:免費

【本會會員: 工商協進會、中油、中技社、中華電信、中鋼、安心食品、永豐餘、永灃環境顧問公司(ERM)、台灣永光化學、台電、台積電、 宏碁、宏遠興業、利群會社、良澔科技、東元電機、英國標準協會(BSI)台灣分公司、英業達、南聯國貿、祐生研究基金會、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統一企業、統一超商、燁輝企業、聯電 、DNV台灣分公司】 

     其他:全部 500 元整 (含講義 及茶點)。

報名方式:請於 96年 6 月 13 日前填妥報名單,電郵或傳真至:

   (106) 臺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3樓  

     莫冬立 經理 收  或直接使用 線上報名功能

繳費方式: 

郵寄

請以公司即期支票方式(抬頭: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或至郵局購買現金袋連同報名表郵寄。 

郵政劃撥

劃撥帳號19378080,戶名: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請於通訊欄註明報名者基本資料。
 

匯款轉帳

匯款或自動提款機轉帳至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大同分行,帳號:043-09-05168-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請將執據及報名表傳真或郵寄)。
 

註:不接受現場繳費,因座位有限,與會者請於事前繳費完成報名手續,恕不接受當日現場繳費入場。 
      報名者請於當天自行前往會場報到,資料於報到時領取

電話:(02)2705-8859
傳真:(02)2706-0788
E-mail:bcsd.roc@msa.hinet.nettlmo@ms37.hinet.net

活動說明:

專精於國際企業研究及投資的嘉鼎資本管理集團(Magnific Capital Group) ,在本次《與創新企業共存共榮》講座中,以投資者的角度,援引多年國際傑出企業深度研究經驗,與國內企業分享:國外傑出企業在企業定位、組織架構、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等面向,如何藉由不同思維的創新,創造藍海及股東價值,進而回饋給企業股東,形成永續經營的正向循環!

無論是作為企業創新策略的擘畫者,或透過深度研究、找出創新、永續及責任型投資人,都能在這次座談中,加深對於企業創新的策略性思考!

詳情請見 活動網站

「感恩、惜福、知足」2007全國資源回收徵文比賽

時間: 2007/06/07 - 12:00am

結束時間: 2007/07/16 - 11:59pm

主辦: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

諮詢電話:(02)23705888轉3301 承辦組長 鄭陳龍
             (02)23705888轉3307 承 辦 人    林高正


活動說明:

環保署成立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到今年恰好十年,為了讓大家分享彼此「資源回收」的經驗或感想,特舉辦「2007全國資源回收徵文比賽」。本次比賽活動獎項多、獎金高,將分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及大專社會組等4組,選出特優、優選及佳作之作品總計共51名,得獎作品之最高獎金為新台幣5萬元,總獎額計達新台幣34萬5千元。對資源回收有獨門撇步或感人事蹟的同學或朋友,請立刻寫下你的感動和我們分享,稿件請寄當地環境保護局,截稿日期為96年7月16日(星期一)。

環保署自87年7月1日起成立「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結合政府、民眾、製造輸入業者及回收處理業者共同的力量,建立共同的回收管道及開放的回收體系。轉眼間十年後的今日,資源回收已融入生活習慣,成為日常的生活方式,環保署希望藉此徵文比賽回顧十年來資源回收的經驗,並希望喚起社會大眾惜福知足和感恩的心。

有關本次活動比賽辦法,可到環保署「資源回收網」( http://recycle.epa.gov.tw/)詳閱相關活動辦法並下載報名表,或撥打資源回收免付費專線0800-085-717洽詢。亦可逕洽網站表列所在地環境保護局受理報名單位。

盟鑫公司徵河海、水利工程師

: 2007/06/07 - 12:00am

結束時間: 2007/12/31 - 12:00am

職位:水力及海事專案工程師(國內業務部)

背景條件:
1.大學、碩士:河海工程相關系所畢業
2.熟二維水理分析與相關分析軟體應用
3.兩年以上(含學術單位)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無經驗可,有經驗尤佳
4.22~45歲,個性開朗,抗壓性高,認真負責

工作內容:
1.水利工程、海事工程規劃設計
2.具工程顧問公司三年以上經驗,優先以主任工程師任用
3.需國內出差


薪資福利:面議,另每季發放績效獎金,鼓勵同仁,高付出高所得

電腦技能:
1.辦公室應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
2.作業系統--Windows 2000
3.繪圖軟體--AutoCAD

聯繫方式:請將履歷資料EMAIL至fion.chen@goldjoint.com.tw
或電洽(04)26818357轉331 陳小姐

盟鑫公司基本資料

 

大地工程研究中心徵計畫約聘人員

始時間: 2007/06/07 - 12:00am

徵才單位:中興工程顧問社大地工程研究中心
徵才類別:水文地質組--計畫約聘人員1~2名
要求學歷:土木、大地、水利、地質相關領域碩士學位以上(應屆畢業生亦可)
要求特點:熱心負責、積極學習、可配合團隊研發工作
要求專長:(以下至少需具備兩項)
(1) 滲流分析
(2) 地下水模式分析
(3) 地下水補注分析
(4) 污染物傳輸分析
(5) 含水層特性分析
(6) 邊坡穩定分析
(7) 抽水沉陷分析
(8) GIS研究應用

提供待遇:按公司規定,從優給付(換算時薪不低於200元)
工作期程:96年6月至97年5月(若符合團隊需求,可逐年續聘)

意者請於96年6月5日前,檢附個人履歷、自傳及相關佐證文件
郵寄至110台北市逸仙路26巷7號地下樓 譚志豪收
或Email至: chtan@sinotech.org.tw (請註明應徵函件)

請儘早送件,以方便安排面談事宜
如有疑義,歡迎email或電話詢問,連絡電話:02-27580568 ext.26

 

 

五穀雜聊: 飲食,可以是首情歌!(下)--﹥

--法國「農民聯盟」與波衛的故事

作者:舒詩偉(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主持人)

「麥當勞」之戰

引爆這次行動的原因,倒也單純:農民受到國際貿易戰的委屈,沒地方申訴。

1999年7月,法國拒絕更改「歐盟」對美國靠生長激素養成牛肉進口的禁令。美國的牛肉產業界向政府施壓,於是告到WTO。WTO認為法國此種做法違法,允許美國採用懲罰性關稅:就法國77項農牧產品,進口稅提高到100﹪;這包括哈克福生產的羊乳酪。

莫名其妙的成為受害者,又無身份在國際法庭表達意見,拉查克一帶的50,000位農民只得在「米撈鎮」遊行示威。每個人的T恤前面寫著:「世界不只是商品!」背後印著:「我也不是!」而「農民聯盟」則找上了「麥當勞」。

波衛等人把麥當勞的速食食物叫做:「爛食物」(la malbouffe)(註)。這種「爛食物」,不只反映出全球食物標準化、單一化的走向,也代表著WTO與跨國集團一步步加深全人類對農產品生產,對食品加工、烹調,對飲食消費的方式的控制。波衛也指出:飲食在法國,是首情歌;而一般美國人只關心價格。飲食,不只是土地的故事,也是製作食物的特有方式。而食品、餐飲等跨國企業,只想把這一切連根拔除。

波衛為搗毀「麥當勞」,被判刑3個月;於2002年6月19日入監。但又因7月14日「巴士底爾日」獲總統大赦,於8月1日釋出。

全球走透透

「麥當勞」案的「被告」成著拖拉機改裝的車輛上法庭。(2000.06) 。既然與「麥當勞」扯上關係,「農民聯盟」也開始「全球化」;波衛也成了反全球化的國際性人物。1999年11月,WTO在美國舉辦會議,世界各地的反對聲浪紛紛聚集在西雅圖的街頭巷尾。波衛認為整個抗議過程「和平而且有趣」;他現場抗議美國提高關稅的方式,則是把走私進口的500公斤「哈克福」乳酪,在市中心「麥當勞」前面分送給示威者及警察。

2000年,在印度、土耳其以及美國生產乳酪的大本營:威斯康辛州等地,都可見到波衛的行蹤。

2001年2月,當「世界經濟論壇」於瑞士召開的同時,在巴西「愉快港」(Porto Alegre)也發起了全球性抗衡活動:「世界社會論壇」,主要的口號是:「另種世界是可能的。」

波衛不只參加了這次盛會,他還與巴西「無土地勞動者運動」一些成員,共1,300人於半夜攻佔那基因改造跨國公司:「孟山度」(Monsanto)於當地的試驗所。他們拔起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作物,燒毀種子,也把辦公室中的資料全銷毀;然後種上一些可做為永續農業的幼苗。其結果,是被當時的巴西政府請出去。

波衛也曾與「查巴達民族解放軍」在墨西哥城集會;到以色列控制的西岸,聲援「巴解」的阿拉法特……。而這一切活動,也是想重頭帶動起全球農民的國際團結。

「世界不只是商品!」

波衛與他的戰友所出版的「世界不是商品」。而另方面,法國政府也因「農民聯盟」對乾淨飲食與傳統農牧方式的呼籲,加深對農業全球化、生技作物、不純淨牛肉、食品感染等議題做反省、爭辯、舉辦公聽會。

「農民聯盟」目前所致力的,是想建立起飲食在依傳統小農生產,在地加工、製作方式的基礎上,除了形成另種新方向的社會全球化,也能照顧到人類的經濟、社會權利,以及形成保護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新規則。對這一切,波衛總結:「不健康的農業,只會造就不健康的人!」

情歌不斷唱下去!

2003年6月22日(星期日)黎明,波衛在睡夢中被80名警察加警犬破窗而入。被逮捕後,立即以直昇機送往監獄服刑。他在2003年1月因1998年4月「非法」闖入「諾瓦提斯」廠房,銷毀基因改造玉米種子,以及1999年6月摧毀基因改造稻作等兩案而被判刑10個月。

對法國警方這種「突擊式」的逮捕舉動,也引起舉國的譁然與全球的注目。對於一個談吐溫柔、謙謙君子的人,他真有這麼嚴重嗎?

對波衛,有人將他比美「農民的羅賓漢」、「伏泰爾」,有人斥之為「食物的恐怖份子」。但我們是否也可說:波衛及「農民聯盟」或也不算什麼,畢竟他們的力量仍很微弱。但從另個角度來看,他們也不簡單。他們象徵了全球中、小農民在對跨國企業性農業、對生技作物的智慧財產權、對那由大資本主義勢力所操控的全球貿易等提出挑戰。

台灣農民除了耕作,同時也能發出自己的聲音?發揮政治的力量?(2002.11.23)台北中正紀念堂另方面,我們也可看到:他們想透過農民/消費者/環保人仕的聯盟、透過全人類對飲食的覺察與國際團結,指出了未來種種的可能:生產更好的、不同的農產品,創造農村中新的工作機會,保護環境及自然多樣性資源……

在台灣,當我們的飲食日益多樣化之際,當我們農村的一些農民到處都在找路走之時,法國「農民聯盟」的一些做為,能為我們自身,為我們農村/農產業的未來,為我們整個社會可能的綠色產業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啟迪?!

飲食,可以是首情歌的!

 

「波衛」對優良農耕的準則
1. 對生產做分配,而且儘力使更多人能以農民身份來生產。生產權也包含工作權與收入權。
2. 全球所有的農民團結在一起。
3. 尊重大自然,確保它對往後世代有益。
4. 有效使用各種資源,保護那些稀有的資源。
5. 農業生產中各層面的透明化。
6. 確保生產的安全與良好品質。
7. 農民最大的自主性。
8. 與住在鄉間其他人的夥伴關係。
9. 維持動、植物原生種的多樣性。
10. 眼光放長,格局拉大。

 

 

註:波衛1999年8月在「米撈鎮」麥當勞前,首次提出「爛食物」(la malbouffe)這名詞。「爛食物」有三層意義:
1.文化的意義:標準化的食物,單一口味。烹飪藝術、飲食方式的斷裂。家庭成員更少相聚,人與土地的分離。
2.健康的意義:食品安全、生長激素、抗生素、殺蟲劑、基因改造。
3.經濟的意義:工業中,農民只成了為製造、加工業主提供原料的供應者。

※本文轉載自青芽兒雙月刊第3期
※本專欄與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合作刊登

 

讀者投書從布拉格小鎮到蘇花高 我們該驕傲什麼?--﹥

作者:楊宗澧(People in Need基金會人權部社會工作者)

過去這幾週,我在捷克馬不停蹄地到各個城鎮跑校園活動。從布拉格到各城鎮的旅途,多半是搭乘機構的公務車或者巴士,在旅途中間,我發現捷克的公路運輸系統反而不如台灣來得快速、便利。主要是捷克的「高速公路」系統並不如台灣來得發達,多半仍是屬於中小型的公路,甚至大小可能只有台灣的產業道路一般。

所以旅運時間相對來講也可能花費不少時間,對於趕時間的旅客來說的確是不太方便!我發現在這個相對拉長時間的旅運過程中,或許坐車做得有些累了,但當我可以靜下心來思考時,其實整個旅程讓我觀察到更多的是捷克鄉間寧靜、和諧的傳統農村景致,也讓我得以短暫脫離布拉格市區擁擠、嘈雜的那一面,充分享受片刻的靜諡,瞬時間有種想多待在小鎮幾天的衝動。

油菜花田 :: 照片來源:楊宗澧我經常想到,其實在台灣,東部始終是我最愛的地區,因為我可以安靜的度過幾天完全屬與自己的假期,這不是走馬看花式的旅遊,這裡卻是讓我得以身心都能暫時放鬆的好山好水。

相對比台灣的蘇花高爭議,蘇花高的興建與否,凸顯的即是台灣民眾對於「發展」的意向。在長期追求西化或現代化的政策形塑之下,我們常以能享有與西方同等的現代化便利生活與否,來作為台灣是否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指標,同時也具有作為所謂「一等公民」的公民身份自我檢視的成分存在。

因此,在過去我們會說台灣有「十大建設」,現在台灣人則是會以擁有「台北101」、「雪山隧道」、「高速鐵路」的高度現代化建設成就為傲,但是這背後其實一部份地凸顯了來自於對己身母文化環境的自卑以及對西方殖民主義的服膺。而長期以來,由於國家政策過度操作「現代化」的經濟發展策略,也就忽略了人在情境中應更需重視的永續發展環境政策。

對抗全球暖化,台灣民眾似乎仍未被喚醒意識,其實當前蘇花高面臨的爭議即是我們需審慎思考的最好例子。

試想一旦蘇花高興建完成,先不論斷工程對於環境的如何破壞,光是興建完工後帶來的車潮,這期間將只有製造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加重全球環境暖化負擔。

當然,東部許多民眾因為長期政策的忽視,因此轉向期待新的經濟建設能帶動觀光產業、促進所得的同時,現在政府必須負責任的開啟與在地公民更多的對話,以理性的審慎思辨來檢視這項重大建設的執行,是否真的有益於帶動經濟產業,或者會為未來環境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閱讀更多文章可連結作者的部落格:Tsungli's Space in Prague...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 網編:彭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