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6.14
本日焦點:

 環評史上頭一遭:國小家長會擬對北市府提公民訴訟

本報2007年6月14日台北訊

台北市松山菸廠改建大巨蛋BOT案爭議再起。鄰近的光復國小家長委員會昨(13)日上午函告台北市環保局,認為大巨蛋後續施工將影響該校學童身心健康與安全問題,開發單位應通知該校參與環評說明會卻未告知,已違反環評法,希望市府積極處理,否則將在60天後提起公民訴訟。

光復國小家長會表示,針對大巨蛋開發案環評說明會,市府違反環評作業準則未發文通知光復國小一事,已依據環境基本法第34條(公民訴訟)與環境影響評估法第23條,於13日上午完成公民訴訟書面告知函遞交作業。若市府未積極處理,該家長會將創下環評史上第一例,向市府環保局提起公民訴訟。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們的島

彰火

文字:陳佳珣(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忠峰(公共電視記者)

彰工火力發電廠是個很值得報導的議題,政府是扮演火車頭的角色,領導國家發展的方向。一個電廠興建,攸關著產業與民生,彰工電廠主要興建的目的,主要提供工業用電,台灣高耗能產業偏高,造成單位能源所創造的GDP偏低,這是台灣能源使用效率偏低的證明。

而一直以來,環境汙染成本以及因汙染而衍伸的健康成本,總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被忽略,也許它不明顯,卻能反應在健保黑洞持續擴大的現象,當能源議題涉及更廣泛的全球暖化、地球永續的課題時,也是觀察政府遠見與作為的關鍵時刻。

 

讀者投書

林業經營的文化轉向

作者:廖學誠(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日前嘉義大學舉辦「林業產業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探討森林文化的保存與再生,會議中隱約透露出林業經營的「文化轉向」氛圍,此趨勢頗令人振奮並值得關注。

過去文化常被忽略,甚至視而不見,若有,亦大都依附在政治經濟運作之中,但自從「文化轉向」之後,文化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漸地從政治經濟中獨立抽離出來,且蔚為風潮,文化不只被商品化,更成為「爭奪社會、政治權力和社會承認的最重要場所」。顯然地,文化已變成當紅炸子雞,尤其是面對全球化浪潮,獨特的地方文化更是彌足珍貴。

台灣林業經營歷史悠久,歷經不同時代變遷與社會需求,早已孕育出獨一無二的森林文化。阿里山、大雪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曾與嘉義、東勢及羅東的發展唇齒相依,而三義的木雕、豐原的漆器、白米的木屐及三峽的藍染,亦早已融入平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些都是我們重要的森林文化資產。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我們的島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熱門內容
5環委砲轟環署隨台塑剛起舞 1人請辭抗議
電腦排放二氧化碳 對氣候影響不亞於飛機廢氣
熱門關鍵字
環評 溼地
推薦評論
溫室氣體減量 環保署長:台灣參與清潔發展機制意義不大 (3)
休耕種甘蔗 環保又可產能源 (1)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 :環評史上頭一遭:國小家長會擬對北市府提公民訴訟 --﹥

本報2007年6月14日台北訊

台北市松山菸廠改建大巨蛋BOT案爭議再起。鄰近的光復國小家長委員會昨(13)日上午函告台北市環保局,認為大巨蛋後續施工將影響該校學童身心健康與安全問題,開發單位應通知該校參與環評說明會卻未告知,已違反環評法,希望市府積極處理,否則將在60天後提起公民訴訟。

光復國小家長會表示,針對大巨蛋開發案環評說明會,市府違反環評作業準則未發文通知光復國小一事,已依據環境基本法第34條(公民訴訟)與環境影響評估法第23條,於13日上午完成公民訴訟書面告知函遞交作業。若市府未積極處理,該家長會將創下環評史上第一例,向市府環保局提起公民訴訟。

光復國小於書面告知函中的主張摘要如下:

1. 光復國小校區緊鄰台北文化體育園區基地南側,規劃中的多功能室內體育館(台北大巨蛋)與該校僅相隔60公尺,然巨蛋高度70公尺,東側基地觀光飯店高度 90公尺,又高於該校建築物高度數倍之多,後續施工、興建、營運等過程,將造成噪音、震動、空氣污染、交通等攸關學童身心健康安全之問題,實為受園區開發案影響最大之學校機關團體,依法於環境影響評估相關法定公開說明會召開時,理應發文通知該校家長與會表達意見。

2. 開發單位(遠雄巨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於今年5月22日召開之「台北文化體育園區大型室內體育場開發案」(大巨蛋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會,未通知該校家長與會,已違反「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十條之一規定。

3. 環評說明會未發文通知家長會,已嚴重侵犯家長與會發表意見的權利。環保應責成開發單位重開說明會,並依據環評法施行細則,將舉行時間、地點、方式、開發行為之名稱及開發場所,於10日前刊載於新聞紙,並於適當地點公告及通知有關機關、當地及毗鄰之區公所、當地民意機關與當地里長。

4. 如環保局認定開發單位5月22日的環評說明會為有效,並於重開公開說明會與相關公聽會、協調會、討論會之前,受理開發單位送審之環評說明書並送交實質審查程序,即屬違反環評法規。家長會將依據環境基本法第34條與環境影響評估法第23條,於告知函送達日起60天後提起公民訴訟。

 
台灣新聞  --﹥

5環委砲轟環署隨台塑鋼起舞 1人請辭抗議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台塑大煉鋼廠環評引發嚴重對立,被台塑鋼點名應迴避審查的5位環評委員,12日回函環保署,指台塑鋼以「情感的利害關係」做為迴避理由是引據失當,環委主張並未悖離專業,不須迴避,並批環保署是假借名義延宕審查。

台塑鋼日前發函環保署,點名徐光蓉、詹順貴、文魯彬、李根政、周晉澄5位環評委員,對開發案有預設立場,已構成「情感與職務上的利害關係」,要求環保署依行政程序法第33條「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讓5位委員迴避審查。環保署上周發文請5人說明。5位環評委員昨天除個別回覆,也發表聯名聲明。文中重砲批環保署任由開發單位曲解法令,還跟著起舞全力配合,做為延宕審查的藉口,「知法玩法,紊亂法治」。

為了抗議環保署處置不當,律師詹順貴今天將發表公開信,宣布職去環評委員一職。這是環評法實施以來,第一位環評委員在任內宣布辭職。

杉原海域富山持續禁漁 600人連署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自由時報屏東報導

卑南鄉杉原海域富山禁漁區公告1年9個月,復育成效已現,但仍有原住民議員要求開放;在地的台東區漁會漁業資源保護管理委員會、台東大學展開連署,推動持續禁漁及7至12月非漁類主要繁殖季有限度開放,目前已獲600人支持。

縣農業局長原訂昨天邀請「有異見的」議員王清堅到杉原了解復育現況,但王清堅人在高雄未到場,他仍認為,杉原海域是原住民傳統漁場,應開放供原住民採捕,如果要做保育區,則可選定更南邊的礁岩區,而不是提供財團興建飯店。

東大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彭仁君則指出,中研院副研究員陳昭倫9日到杉原調查,才一上午就發現上百種珊瑚,顯見杉原是很重要的生態保護區。管委會主委陳志和表示,為了資源永續利用,禁漁區內的核心區因有50公尺長的潮間帶及豐富的生態,將持續推動不開放。

 

牡丹水庫 能撐到月底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自由時報牡丹報導

連日來豪大雨,雖然暫時解了牡丹水庫的渴,但目前牡丹水庫儲存水量僅有980萬噸,佔水庫總容量的30%,仍徘徊在缺水邊緣,牡丹水庫主任陳杰貴強調,水庫的水可以撐到7月底,剛好銜接8、9月颱風季,應能度過旱季。

今年恆春地區降雨量出奇的少,近20年來,恆春地區首度抽不到地下水,連牡丹水庫水位也逐月下降,5月份牡丹水庫尚存1000多萬噸水量,但是未雨綢繆,水庫已著手擬定實施限水措施。

四草濕地 獲評為國際級濕地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建設局表示,內政部進行「國家重要濕地」初選審查會,評選小組委員參照「拉姆薩公約判定國際重要濕地準則」,針對全國76個濕地進行審查實勘。評選結果列為「國際級濕地」,只有2處,分別是南市四草濕地與南縣七股濕地,另外「國家級濕地」39處、「地方級濕地」35處。

建設局表示,這項評選結果,証明市府與相關保育團體的合作努力成果,亦提升南市的生態保育形象。四草濕地位處古台江內海遺跡,範圍約在鹽水區以北、曾文溪以南、西濱公路以西之間,屬於海岸鹹水濕地,擁有豐富生態系,包括紅樹林、螃蟹、貝類與野鳥等,且在保育團體爭取下,劃設4、500公頃為四草野保區,是台灣目前沿海濕地保護區中,實質陸域面積最大,成為自然教學、休閒觀光與賞鳥活動好所在。

 

鯨魚高雄海灘擱淺 永安消防分隊搶救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一隻身長超過2公尺的鯨魚,12日晚擱淺在高雄縣中油永安液化天然氣廠北側沙灘,永安消防分隊到場發現鯨魚頭部有些許擦傷、尾鰭不斷擺動、噴氣孔還不斷發出聲音,經與農委會、縣農業局聯繫後,緊急動用小貨車將鯨魚送往台南四草鹽田生態保護區,交由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協助救治。

 

豪雨不斷 畜牧業防範類鼻疽疫情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中央社雲林縣報導

近來適逢梅雨期間,豪雨不斷,雲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籲請養牛、養羊畜牧場,嚴格執行人車門禁管制與進出消毒,避免使用污染區域的山泉或地下水,以降低類鼻疽疫情發生可能性,維護人畜公共安全。

家畜疾病防治所指出,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常存在於土壤、水及積水環境中,可藉由食入、吸入或傷口接觸污染的水或土壤感染羊、豬等具感受性動物,受感染的動物臨床上無明顯症狀,但常於體內出現膿瘍病灶,該菌對多種消毒劑皆具感受性,經加熱可被殺滅。

 

北市議員:中埔山步道生態古蹟面臨破壞危機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作家劉克襄、朱天心、民進黨籍北市議員徐佳青今早前往台北市中埔山登山步道口會勘,質疑當地原是北市最後一塊淨土,城南的綠色走廊,但登山步道入口處卻極可能將被建商剷平並改興建8棟建物。徐佳青強調,市府應立即亡羊補牢,嚴格把關,不得輕易發給建照讓建商動工開發。

徐佳青指出,市府如不把關,不但這塊生態綠鑽石將受損,導致難得的螢火蟲生態區、具歷史古蹟的登山步道隨開發消失,尤其當地緊貼保護區,又是地質敏感山坡地,一旦開發,連日大雨、颱風季節時將重創現已龜裂的擋土牆,擔心造成財產損失與民眾傷亡。

環保署推行家戶冷氣健檢 台中市先試辦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為促使民眾養成定期清潔保養冷氣機,以達節約能源,行政院環保署推行家戶冷氣健檢計畫,初期選定台中市、台南市作為試辦縣市;台中市議會13日三讀議案時,多數議員雖肯定執法美意,但要求市府應事先妥善規劃,再將詳細計畫送議會審查。

 

竹縣環保局 查獲土石加工業違法排放廢水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中央社新竹報導

 

新竹縣環保局13日在竹北市泰和里某土石加工業查獲工廠有一管線正排放大量廢水於雨水溝,稽查員立即於雨水溝內化驗廢水pH值高達10.06,屬於鹼性水質,除了pH測值違反放流水6到9的標準,更違反水污染防治法不得將未經處理的廢水逕自排放於廠外的規定。

市議會決議:監控未做好內湖垃圾山不得復工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內湖垃圾山清除工程再起爭議,居民之前擔心垃圾中的塑膠製品焚燒後會產生劇毒戴奧辛,台北市議會12日審查環保局報告後決議,在目前土石的篩檢是否含有毒物,其流向是否合法等問題尚未確認前不得復工。警衛委員會也決議,環保局須於3個月內完成運土車輛的GPS定位、監視錄影系統,並召開8次大型公聽會說明,否則不得復工。

環保局長沈世宏表示,內湖垃圾山清除統包工程的土石將現地回填、山豬窟復育、送至土資場;資源回收物再利用,可燃垃圾焚化、其他廢棄物委外處理,另外還須進行排水、堤防及高灘地保護、水保、環保措施等。至於砂土及礫石為高經濟性土方資源,將分送5個合法土資場。沈世宏說,將盡快裝設衛星定位系統,嚴格要求廠商將土運到土資場,土資場也須裝設監視錄影系統且每車登錄。

 

國際新聞  --﹥

愛爾蘭共和黨與綠黨聯合組閣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大紀元報導

在愛爾蘭大選中取得了最多席位的共和黨(Fianna Fail)與綠黨的代表經過八天的談判終于達成協議聯合組閣。這將預示著共和黨主席歐亨(Bertie Ahern)在綠黨的支持將開始他的第三期連任總理生涯。

據悉,綠黨所一直倡導的限制道路建設項目,有關房地産開發的立法改革和以法律方式禁止企業向政黨捐資等政策都是共和黨所反對的。所以,共和黨的 Seamus Brennan表示:「氣候變化、環境和能源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龐大的問題,意味著巨大的財政開支,所以必須得先談清楚。」目前,雙方在這些方面已達成一致的聯合組閣後的政策框架協議。

 

日本研發可預防霍亂的「疫苗米」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中廣新聞報導

透過基因工程,日本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疫苗米」,據說吃這種米可以有效預防霍亂。

日本媒體報導,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把合成部分霍亂毒素的基因植入水稻,培育出這種可以預防霍亂的「疫苗米」。在實驗中,科研人員將這種米研磨成粉末,餵給實驗老鼠吃,隨後實驗老鼠又使被注入霍亂毒素,結果沒有出現腹瀉等霍亂發病症狀。

報導說,在這種新培育出的「疫苗米」中,構成疫苗成分的微粒被澱粉包裹,因此有效成分可直達腸道,進而被腸道黏膜有效吸收。另外一個好處是,這種疫苗米在常溫下可保存1年半,避免了以往口服液體類疫苗必須冷藏保存的限制。

 

北五大湖區健檢:污染物減少 棲地仍惡化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2007年6月11日ENS報導;林盈秀、陳胤安編譯;蔡麗伶審校

北美大湖區保存了全世界20%的淡水資源 :: 照片來源:NASA根據美國與加拿大合作的最新檢測報告指出,五大湖區的許多有毒化學含量正在減少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湖中還出現一些以往未發現過的新化學物質。

7日在芝加哥舉辦的國際聯合委員會會議上,美國環保署與加拿大環保署共同發表了上述結論。在這份《2007年五大湖區重點報告》中,五大湖區的復原及保存是今年報告的重點,其中表現優異的部分包含以下數點:

  • 過去30年來,有毒化學物質在大湖區的空氣、水質、沉澱物、動植物有顯著的減少。
  • 大湖區的水質依然是好的飲用水來源。
  • 2005年間,五大湖區有74%以上的湖濱沙灘,有95%的泳季均開放遊憩。
  • 鱒魚持續在五大湖區中的休倫湖(Huron)、蘇必利爾湖(Superior)自然繁育。

然而,表現較劣的部分包含:

  • 新的化學物質,如防火材料多溴聯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還有許多藥學及保養產品的化學物質,被檢測到的機率更區頻繁。
  • 污染濃度雖減少了,湖中所捕獲的魚類仍不宜食用。
  • 如斑馬紋貽貝(zebra mussels)、刺水蚤(spiny water fleas)等外來種持續入侵大湖區,破壞食物鏈。
  • 野生動物排遺造成的細菌污染比先前所想像的更加嚴重。
  • 結冰的範圍與時間縮減,且未來數年內,由於冬季期間的湖水蒸發,預期湖面水位將會下降。
  • 持續的濕地流失與土地侵蝕,將會讓鳥類、兩棲類、魚類以及許多的野生動物喪失賴以維生的棲地。
  • 由於湖岸開發與水泥化(shoreline hardening),再加上外來種入侵,水生生物的棲地更為惡化。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研究發現 黑猩猩能夠學習和教導文化傳統

摘譯自2007年6月11日ENS蘇格蘭,聖安祖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愛丁保動物園中的黑猩猩們正學習使用工具 :: 照片來源: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國際研究團隊發現,黑猩猩族群能夠吸收族群內的習俗慣例,並保留自己的「多元傳統文化」。研究結果證實黑猩猩和人類一樣,能夠學習新的慣例,並將這些新的「文化習慣」散播到其他群族。

由蘇格蘭聖安祖大學靈長類動物學者主導,研究人員將新的行為模式傳入不同的黑猩猩族群,以求證類似覓食習慣等行為,會透過觀察和學習在族群中傳遞下去的理論。

研究人員發現,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不同族群會發展出其特有的文化,而新的習俗也會從一個族群傳播到另一個族群。

科學家也發現,一旦黑猩猩學習到做某件事的方法,例如特有的覓食或使用工具方法,他們有能力將這些新習俗傳達給群族內其他成員和鄰近的群體。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英推出首套「零排放」房屋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明報新聞網報導

英國日前推出了全世界第一套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環保住房。英國所有新建住房從2016年開始都將按照這套環保住房的標準修建。英國財政大臣白高敦表示,此類環保住房無需支付財產稅。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根據設計,該住房配有太陽能板、一個生態採暖鍋爐和多個能夠有效收集雨水的裝置。生態採暖鍋爐使用狀如木頭小球的有機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可忽略不計,因為正好補償了此前生產有機燃料的植物需要吸收的二氧化碳。

這套住房有兩個房間,由於絕緣充分,它所散失的熱量比普通住房少2/3,可有效節省採暖能源。該住房還有一套可對燃料剩餘物進行分離的系統。此外,房內還安裝有智能計算器,可以提示住戶是否有浪費能源的行為。

 

颶風「古努」侵襲伊朗 70人喪生 油港毫髮無傷

摘譯自2007年6月11日ENS伊朗,德黑蘭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暴風雨造成的淹水狀況(圖片來源:Guy de Oman)上週襲捲阿曼和伊朗的颶風「古努」,在伊朗官方媒體9日報導又有9人罹難的消息後,因此次暴風雨而不幸喪生的人數已增加為70人。這樣的災情對這個極為乾燥的地區來說是相當罕見的,同時各界也開始擔憂,供應全球1/4油量的中東石油出口活動因而中斷。

古努颶風是波斯灣地區自1945年以來遭遇過最強大的熱帶風暴,造成阿曼至少30人死亡,伊朗40人罹難。當搜救人員開始進入因洪水而被隔絕的偏遠地區後,死亡人數預計將會再次增加。

透過衛星的觀測,古努颶風在6月4日向阿曼東北岸移動,而該地區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炎熱的沙漠氣候狀況。

暴風形態緊接著發展成危險的4級颶風,並如同氣象預測所說的侵襲阿曼東北岸和波斯灣海岸線,在7日增強為5級颶風。

由於擔憂石油出口中斷,7日原油價格上升到每桶71塊美金,在石油開採設備不受颶風影響的情況下,上週末原油價格已回穩到每桶65塊美金,減緩各界對石油供應的憂心狀況。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電腦排放二氧化碳 對氣候影響不亞於飛機廢氣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新華社北京報導

英國一些內閣大臣最近將採取行動,控制電腦和資訊技術設備造成的「電腦加溫」,目前這種現象對氣候造成的影響不亞於航班排放的廢氣對氣候的影響。

最新研究顯示,世界上所有電腦每年會產生約3500萬噸廢氣,相當於進出英國的100萬架普通航班排放的廢氣。從事資訊技術調查的美國加特納公司估計,全球資訊技術設備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到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2%左右,與航班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基本相同。製造一台電腦需要大約1.8噸化學物質、化石燃料和水,電腦投入使用後,每年會產生0.1噸二氧化碳。大多數電腦平均使用3年後會作為垃圾填埋,填埋處的土壤可能遭到鎘和汞的污染。

 

中國新聞  --﹥

中國第三次野外放歸6條瀕危珍稀動物揚子鱷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新華社安徽報導

安徽省揚子鱷繁育研究中心對6條人工養殖的揚子鱷進行了野外放歸。這是該中心,也是我國第三次野外放歸揚子鱷。珍稀野生動物-揚子鱷繁盛於2億3000萬年前的「爬行動物時代」,在7000多萬年前基本「定型」,同大熊貓一樣被稱為「活化石」。然而,揚子鱷野外種群的數量及規模卻遠比大熊貓更令人擔憂。

2005年中外專家對野生揚子鱷進行聯合「拉網式」清查顯示,野生揚子鱷數量約120條,且僅分佈在安徽省面積約1.3萬畝的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十餘個互相隔離的環境中,種群自然增長十分乏力。致力於揚子鱷等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的專家在評價野外放歸的意義時說:「揚子鱷在形態上與恐龍相近,與恐龍類和翼手龍類有著親緣關系。」人們在研究恐龍時,除了根據恐龍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揚子鱷等爬行動物去推斷恐龍的生活習性。因此,揚子鱷對於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

 

北京成立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中國環境報北京報導

北京保護健康協會成立了首個專業委員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成立飲用水專業委員會,是因爲飲用水安全健康問題迫在眉睫,尤其是農村飲水問題不容樂觀。據悉,委員會將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重點針對北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特點,積極發揮專家和社團的作用,組織宣傳飲水安全知識,加強健康教育,大力提倡節約用水,引導現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企業實現行業自律,爲政府決策提供專家諮詢和服務。

 

放過海龜 還生態平衡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中國環境報海南報導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黃良勝說,南海是海龜的重要棲息地。過去,海南曾是龜類的天堂。然而,人們喜食海龜的習性,卻讓天堂淪爲劫地。國內外的龜類專家經過調查發現,海南島已多年基本無海龜上岸産卵,近些年甚至連西沙群島都鮮見海龜上岸的蹤迹。

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占海龜物種數量大半部分的綠海龜,曾經廣泛分佈於中國沿海,北起山東,南至整個中國海域。但近年來,綠海龜的繁殖數量驟減,大部分原來的産卵沙灘已經見不到上岸産卵的海龜身影。目前在中國大陸,只有在廣東惠東海龜灣給海龜保留下了最後一塊領地,當地政府專門劃出保護沙灘供海龜産卵。有專家說,有一天,如果海龜真的從地球上消失,生物多樣性的寶庫裏將失去一樣耀眼的珠寶,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因此專家呼籲,應從改變我們的生活價值和生活方式開始,攜手同心擔負起保護海龜和它們的棲息地的責任。

集中整治農村垃圾 四川垃圾亂倒現象獲控制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中國環境報四川報導

四川遂寧市政府開展爲期1個多月的集中整治鄉鎮及農村生活垃圾環保專項行動,全市各鄉、鎮生活垃圾亂扔、亂堆、亂倒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垃圾做到了及時清理、收集、轉運和處理,同時建立起了農村生活垃圾整治長效機制。

專項行動中,由各區縣環保局牽頭,加強了監督、檢查,科學規劃垃圾收集點和垃圾堆放場,取消和搬遷了不符合要求的位於公路兩側和河道兩側的垃圾堆放場。爲鞏固擴大專項行動的成果,遂寧市還借這次專項行動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長效管理機制。各鄉、鎮還將政府投入與居民收費相結合,根據市政府與各區、縣政府簽訂的十一五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削減任務目標責任書的要求,開展了農村垃圾處理收費工作,並按規定報請物價部門核准實施。

中國中央機關空調關機一天體驗能源緊缺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新華社北京報導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政府機構節能辦公室範學臣處長告訴記者,作為節能宣傳周的活動內容之一,國管局決定6月12日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開展為期一天的能源緊缺體驗活動,倡議12日停開辦公區域空調一天,停開辦公區公共場所照明一天,六層以下辦公樓停開電梯一天等。

今年中國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中,中央國家機關提出「做節能表率,建節約型機關」。所有中央國家機關都參與了12日的能源緊缺體驗活動。開展這一活動有助於培養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能源問題上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推進中央國家機關節約能源資源工作,發揮政府機構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的示範作用。

環保總局:北京六裡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應緩建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人民網北京報導

國家環保總局今日公佈了關於北京海澱區六裡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行政復議決定。復議決定指出,該項目在進一步論証前應予緩建,論證和徵求公眾意見的結果必須報送北京市環保局核准並發布公告,然後報國家環保總局備案。

在公告和備案之前,該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復議決定指出,北京市環保局依據2005年的政策法規批復該項目環評報告書的行為並無不當,環保總局對該批復予以維持。但是,由於垃圾填埋場所在地政府並未落實市環保局1995年環評審批時提出的填埋場界外500米之內不宜興建永久居住設施、現有設施應予搬遷的要求,致使廠址周圍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導致該項目可能加重該區域居民的環境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項目所在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該項目組織專家進一步論證。在完成論證之前,該項目應予緩建。

揚州建設不用空調的「生態民居樣板房」

摘錄自2007年6月13日新華網江蘇報導

一座利用地下溫差來調節室內溫度的「生態民居樣板房」,日前在江蘇省揚州市的一條老巷裡破土動工。按結構設計,這一建築建成後,無需安裝空調,即可實現冬暖夏涼。

「生態民居樣板房」是對建築面積約160平方米的謝馥春公司閑置倉庫進行改造。現場指揮施工的朱隆斌博士闡述了設計原理:地下土層常年保持著10℃ -15℃恆溫,該建築充分利用這一地源能,在地下1.5米處埋設導熱性能好的PE管道,進行室內和地下空氣對流,實現熱能交換,冬天室外零下5℃,室內能保持8℃左右,夏天室外35℃,室內能保持28℃左右。這樣既省了電費,更能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生態樣板房」同時採用了太陽能供熱、天窗採光等常規節能技術。在改造過程中,還將在外牆加固一層隔熱板,外貼傳統「望磚」,既增強隔熱效果,又古色古香。

 
 

綠色學習課表  --﹥

我們的島:彰火

2007/06/15 - 9:00pm
2007/06/15 - 10:00pm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彰火

1989年,彰化海岸開始填海造陸工程,成為彰濱工業區,其中,行政區屬於鹿港鎮的崙尾區南端,是台電「彰濱火力發電廠」的預定地。能源是個難解的習題,它是兩面刃,當我們享受能源提供的便利生活,也要付出代價。  

【人與自然】3952的約定

教育的形式,可以不侷限在書本與學校裡。山林本身,就是深奧的自然教室。鍾達誠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學得更多,決定用2年的時間培訓,在畢業前夕,帶領班上的都市小孩與學生家長,攀登台灣第一高峰――玉山。  

 節目內容詳見、訂閱電子報: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2007信義鄉布農族東埔獵人文化暨豐丘葡萄產業體驗之旅(第二梯)

2007/07/09 - 8:00am
2007/07/11 - 5:00pm
主辦: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
對象:須滿15歲以上,未滿18歲須成年親友陪同 
費用:每梯次每人收費2500元,共計辦理4梯次,每梯次20人
電話:(049)242-1167 金玉雲小姐
傳真:(049)299-1605 
Email:ic.ra@msa.hinet.net 
 

信義鄉為布農族人的祖居原鄉,今日布農人也在這塊土地上發展不同的部落產業風貌。玉山腳下的東埔部落素以樸質強悍聞名,至今仍保留濃厚的獵人文化色彩,可在行走獵人古道的過程中,認識到布農族的狩獵文化及生態智慧,並在野溪溫泉中放鬆緊繃的身心。豐丘巨峰葡萄的品質為全台之最,豐丘部落的布農族產銷班表現尤為翹楚,在葡萄成熟的夏季時節,正是進到結實累累的葡萄園中,體驗農戶辛勞及喜悅的絕佳時刻。 
 

「台灣加入WTO五週年大專論文比賽

2007/06/13 - 1:53pm
2007/06/30 - 6:00pm
主辦: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
報名:即日起至2007年6月30日截止
聯絡人:林先生
電話:02-2735-6006分機340
E-mail:registration@cier.edu.tw

活動說明:

因今(2007)年適逢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五週年,特舉辦本項論文比賽,歡迎各大專院校學生踴躍參加。
徵文題目:以「台灣加入WTO 迄今之回顧與展望」為主題,論文題目自訂。
徵文字數:15,000字至20,000 字。
請以E-Mail寄至 registration@cier.edu.tw,主旨註明:台灣加入WTO五週年大專論文比賽,並附報名表( 下載報名表)。

詳情請見紀念台灣加入WTO五週年網站

世界新聞攝影展

2007/06/02 - 3:00pm
2007/06/24 - 5:00pm
地點:台北敦南誠品B2藝文空間
主辦:THERMOS、膳魔師、財團法人有容教育基金會

詳情請見誠品展演中心網站

 

東排灣與東魯凱部落的釀酒與祭典學習旅行

2007/07/11 - 7:00am
2007/07/15 - 4:20pm
地點:台東
主講:劉還月
報名:即日起受理報名,請早行動,以免向隅,只接受21位朋友的報名。
聯絡人:劉還月
電話:0958020220
E-mail:liusir@pumo.com.tw

活動說明:

台東縣的金峰鄉在那裡?恐怕許多去過太麻里的人,都不知道就在太麻里的旁邊,有一個緊臨而立的小鄉鎮,就叫做金峰鄉!

歷史上的金峰,還真的跟太麻里鄉糾葛難分,民國35年初設鄉時,管轄的地方以虷仔崙溪(今金崙溪)流域為主,鄉名也叫做金崙鄉,轄有金崙、多良、歷坵、近黃及賓茂等5村,不久後政府決定將鄉鎮區分為平地鄉與山地鄉,以區分原住民和漢人的領地,金崙鄉靠海的金崙、多良兩村,劃歸太麻里鄉所轄,太麻里鄉原有的嘉蘭、介達、比魯等3個部落,成了這個鄉的轄地,但因金崙變成太麻里鄉的轄地,鄉名只好改成金山鄉,鄉公所則遷移到嘉蘭村。

民國42年到44年間,政府以「改善山胞生活」的名義,先後將居住深山之比魯、介達、近黃及賓茂等四個部落的排灣族人,遷到虷仔崙溪下游,比魯、介達兩個部落合併為正興村,近黃部落成了新興村,賓茂部落則改稱賓茂村,鄉名也才改成金峰鄉。

歷坵雖然只是現今金峰鄉下轄內的5個村之一,卻因位於金崙溪最上游的部落,許多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群山之中,會有一個保有傳統東排灣文化的古老部落,這個舊稱Rulakes(魯拉克斯)的部落,從來沒有放棄傳統的文化,每年夏天的豐收祭典(kazelju),老人家用傳統的方式釀酒,用小米製作成各種祭品,年輕人則從重返舊部落開始,延續起和祖靈的對話,並且用歌與舞,彰顯這個民族的榮耀…。

2007年的暑假,我們的田野營隊,將從學習如何製作酒餅、釀酒以及各種祭品開始,完全親近部落,向部落學習,和族人一同認識部落的原生植物,一起歌舞歡唱祭祖靈…。

詳情請見劉環月的避秦山

 

 

我們的島: 彰火--﹥

 

文字:陳佳珣(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忠峰(公共電視記者)

反彰火彰工火力發電廠是個很值得報導的議題,政府是扮演火車頭的角色,領導國家發展的方向。一個電廠興建,攸關著產業與民生,彰工電廠主要興建的目的,主要提供工業用電,台灣高耗能產業偏高,造成單位能源所創造的GDP偏低,這是台灣能源使用效率偏低的證明。而一直以來,環境汙染成本以及因汙染而衍伸的健康成本,總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被忽略,也許它不明顯,卻能反應在健保黑洞持續擴大的現象,當能源議題涉及更廣泛的全球暖化、地球永續的課題時,也是觀察政府遠見與作為的關鍵時刻。

1989年,彰化海岸開始填海造陸工程,成為彰濱工業區,其中,行政區屬於鹿港鎮的崙尾區南端,是台電「彰濱火力發電廠」的預定地。能源是個難解的習題,它是兩面刃,當我們享受能源提供的便利生活,也要付出代價。

2007年4月12日,環保署進行彰工火力發電廠開發案的環評審查,贊成與反對的勢力同時動員,在環保署門口展現民意,支持的鹿港人寥寥可數,但鹿港、福興的反對民眾則有200多人,形成強烈對比。贊成的民眾表示,蓋電廠的好處是有回饋金,而且電廠的汙染物對鹿港沒有影響。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揚認為,電廠會危害鹿港的古蹟、民眾的健康,台灣為了這些高耗能產業已經付出高額的環境成本。

鹿港開發甚早,清朝時鹿港是對大陸的通商港口,經貿興盛。在鹿港鎮內閒晃,隨處可見歷史的軌跡,鹿港的歷史建築與古蹟的密度,是全台第一。每年到鹿港進香、觀光的遊客就有5、6百萬人,鹿港文史工作者粘錫麟直言:「彰濱火力電廠在鹿港,是豬舍蓋在我們家客廳旁。」他表示,火力電廠所產生的硫氧化物,隨著雨水降落成為酸雨,造成古蹟慢慢腐蝕,從文化古蹟保存的價值與觀光效益,對比火力電廠的功能,端在天平的兩端,保存無價的歷史遺產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

從台61線的高架橋上看鹿港的天空,隱約還能看見遠處的八卦山,幾十年前天空清淨明朗,但工業發展排放各種汙染物,已經讓天空蒙塵,在鹿港執業15 年的葉宣哲醫師感受最深。從事胸腔科的葉宣哲發現,鹿港跟呼吸系統相關的疾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從健康的觀點,他反對彰工火力電廠,尤其是肉眼不見的懸浮微粒,會直接進入肺泡末端,阻礙二氧化碳與氧的交換,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除此之外,火力電廠其他的汙染物,對人體也會產生健康的影響。

在環保署的區分中,彰化縣屬於中部空品區,監測數據顯示,中部空品區在懸浮微粒和臭氧的管制上屬於三級防制區,是超過空氣品質標準的區域。在鹿港北邊15公里有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台中火力發電廠,南邊的雲林麥寮又有台塑六輕廠,以及即將設置的中油八輕和台塑大煉鋼廠,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揚表示,三級防治區是必須做總量管制,但環保署並沒有訂出管制量,民眾健康毫無保障。

2007年4月12日,彰工火力發電廠開發案環評審查,贊成與反對的勢力同時動員到環保署門口          從台61線的高架橋上看鹿港的天空,隱約還能看見遠處的八卦山          台中火力發電廠

福興鄉是台灣重要的牛奶產地,從過去反對焚化爐,到現在反電廠,嚴尹埕班長哀戚的說,「30年前,政府要農業扶持工業,我沒話說,但現在工業已經很發達了,為什麼要犧牲農業。」2004年,環保團體公佈國內鮮奶中的戴奧辛含量偏高,戴奧辛主要透過攝食進入生物體,工廠所排放的戴奧辛會隨著空氣沉降在牧草上,這是造成牛奶戴奧辛含量偏高的主因。原本種植牧草的農地,現在是一片荒蕪,因為酪農如果用自己種植的牧草養牛,鮮奶公司就不收購。酪農現在使用的牧草來自美國,成本比自己種植的牧草高2倍,前陣子,農委會同意生乳每公斤調漲3元,到最後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環境汙染所衍伸的健康和經濟成本,是由全民一起買單。而火力發電廠除了排放戴奧辛,酪農最擔心的是酸雨,嚴班長堅定的表示,酸雨會造成牛奶產量降低,甚至是可能讓母牛流產的原因之一。

環境汙染會直接造成全民的健康風險,之前鬧了滿城風雨的戴奧辛鴨蛋,排放大量戴奧辛的台灣鋼聯也在彰濱工業區,從酪農業、畜牧業、養殖業、農業,這些生產我們每天食物來源的產業,需要乾淨的環境才能確保安全無虞。從環境的觀點,盡可能減少汙染產生,除非必要再談汙染控制,彰工火力發電廠有沒有興建的必要性?

台電公司表示,台電用電計畫是以經濟成長,並參考專家學者的建議而規劃,目前行政院核定的備用容量是16%,彰工火力電廠如果不興建,在尖峰用電時,就可能電力不足。蔡嘉揚氣憤的表示,政府一味從末端的供給面著手,前端的策略性的手段,如節約能源總是成效不彰,流於喊口號的形式,沒有端出具體策略,台灣能源價格偏低,工業用電價格低廉,企業當然不會努力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如果前端「節流」的動作都做了,電還不夠用,蓋電廠就沒話說,但現在卻不是。今年,台電預估將虧損425億元,使用者付費的原則無法落實,工業用電大戶享受便宜的電價,台電所虧損的由全民買單。

當全球暖化議題成為世界各國必須一起面對的課題,削減二氧化碳排放,減緩溫室效應,是讓地球永續的關鍵,台灣平均每個人排放的二氧化碳高居全球第 3,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而燃煤電廠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就佔了總排量的45%,台電仍持續規劃火力電廠的興建。台灣能源存在結構性的根本問題,能源使用效率低落是個不爭的事實,每單位能源的產值遠低於歐美各國,直逼能源使用浪費的美國。台灣能源使用大戶,包括石化業、鋼鐵業、水泥業,這些高耗能、高耗水,單位能源所創造的低GDP產業,政府仍持續鼓勵發展,是台灣能源使用居高不下的主因。從許多國家的發展經驗,能源使用慢慢減少,但經濟仍然可以持續成長。台灣把經濟發展與能源需求畫上等號的迷思,只從末端供給面著手,反應出政府在面對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無力調整的弱點。

鹿港是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古鎮          鹿港的歷史建築與古蹟的密度,是全台第一          福興鄉是台灣重要的牛奶產地

環評專案小組審查的結果,認定彰工火力發電廠不宜開發,有幾項理由:第一點,台電提出的電力成長計算方式,無法說服環評委員;再來是中部空氣品質已惡化,彰工電廠在設置,對民眾健康造成威脅;另外,全球暖化議題發燒,台灣二氧化碳排放名列前矛,也是環評委員認定不宜開發的主因。

在環評制度上,專案小組審查的結論必須送到環評大會決議,但是,環保署卻取消了4、5月的環評大會,給台電補件的機會,而台電更要求展延,這是環評史的特例。民間團體質疑環保署是為業者護航,意圖拖過這屆環評委員的任期,有6位環評委員為此連署提出抗議。環評委員詹順貴說,環評大會是聽取專案小組的建議,不需要開發單位一定要列席,環保署取消環評大會於法無據。

粘錫麟直言,這是破紀錄的不合理,環評制度是少數還算有正常機制的制度,環保署連這最起碼的機制都要毀掉,台灣還有法律嗎?連政府都不能遵守法律制度,台灣還有公理正義嗎?政府要自毀這樣一個勉強公平的機制,會失去民心;環保署綜計處長黃光輝表示,環保署不會這麼笨,刻意避開這屆環評委員,即使加開臨時會都要開。

法律制度是維持法治國家運作的圭臬,台灣宣稱是個民主法治國家,卻處處充滿人治的現象,面對行政院強力推動彰工火力電廠與台塑大煉鋼廠,環保署能否維持行政中立,考驗著主管機關捍衛環評公信力的魄力。

台電公司表示,台電用電計畫是以經濟成長,並參考專家學者的建議而規劃          台灣能源存在結構性的根本問題,能源使用效率低落是個不爭的事實          環評專案小組認定彰工火力發電廠不宜開發

採訪側記

鹿港是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古鎮,每個古蹟、每個建築,都訴說著歷經不同時代的故事。走一趟鹿港,來個古蹟之旅,一定 收穫豐盛;但是,看到古蹟修復的不同命運,難免感慨。一級古蹟龍山寺因為有企業贊助,慢工出細活,腳踏實地,從921地震修復至今,斥資1億多元,仍未完成,從古蹟修復的方式與心態,感受的出對古蹟的尊重與愛護知心。但看了八郊(清代商業同業公會)之首的泉郊,修復完成後,古味盡失,書法、繪畫都感受不到它的藝術性。古蹟修復就是這樣,「新」並不好,「古」才好,時間流逝的古,是古蹟最大的魅力與價值。

 

 

 

我們的島: 3952的約定--﹥

文字:陳佳利(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添寶、陳慶鍾、葉鎮中(公共電視記者)

在台灣百岳中,玉山是平易近人的山峰教育的形式,可以不侷限在書本與學校裡;山林本身,就是深奧的自然教室。鍾達誠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學得更多,決定用2年的時間培訓,在畢業前夕,帶領班上的都市小孩與學生家長,一起攀登台灣第一高峰――玉山。

玉山,有人說它是台灣的靈魂,這座東亞最高峰,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聖山,它高聳壯麗,卻不刁鑽,在台灣百岳中,是平易近人的山峰;但是要讓一群城市小孩去接近它,事情可就不簡單了。

為了提升體能,每天上午,這群小朋友就自動到操場跑步,準備上山的第一步。每隔周休,鍾達誠老師會安排不同的戶外活動,帶領小朋友與家長走向山林,讓孩子與家長熟悉登山活動該注意的安全觀念;另一方面,也為前進玉山做準備。這些例行活動,除了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為家長們增加了許多互動的機會。

出發當天,鋒面來襲,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轟隆隆的雷雨,沒有讓他們打退堂鼓,也沒有澆熄家長對老師的信心。第二天一早,來到塔塔加登山口,天空仍有些許烏雲籠罩。當鍾老師帶著第一小隊開始行進,後面幾個小隊也跟著蠢蠢欲動,這份對上山的熱切期待,是怎麼也藏不住的。

鍾達誠老師          為了提升體能,每天上午,這群小朋友就自動到操場跑步          出發當天,鋒面來襲,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

攀登台灣第一高峰,鍾老師希望讓孩子們體會平地所沒有的感受。一路上,鍾老師步伐穩健而有力的前進著,學生與家長們也規規矩矩地跟著老師與嚮導的腳步,就像依序轉動的齒輪,一路徐行;只是,當齒輪接近負荷的邊緣,還是會發出痛苦的聲響。

雖然氣象預報有鋒面來襲,幸運的是,一路上沒有遇到傾盆大雨。當接近峰頂的路,開始出現碎石坡與殘冰;接近鐵籠區時,風也越來越大,強風阻擋了通往峰頂那最後的200公尺路程,孩子們呼吸到了海拔3,855公尺高度的空氣,在霧雨中發著抖,體會著蒼茫大地。

玉山登山口          第二天一早,來到塔塔加登山口,天空有些許烏雲籠罩          鍾老師的步伐穩健而有力的前進著,學生與家長們也規規矩矩地跟著

來到主峰與北峰的岔路口,強勁的風勢讓人不得不對大自然臣服。以隊伍安全為第一前提,鍾老師決定下撤。放棄登頂,讓努力了這麼久的孩子們,有些許失落。這一次,雖然沒有感受到登頂的喜悅,鍾老師卻是給小朋友上了關於勇氣與智慧的課,希望孩子懂得要敬畏自然,在它展現強大威力的時候,要能撤退折返,不要逞強。

玉山像是一把鑰匙,幫助他們開啟自然環境的探索之門。前進玉山,對他們來說,不只是參加一個3天的活動,而是實踐一個長達2年的承諾。透過玉山,鍾老師送給孩子們的畢業禮物,不僅是回憶,許多無形的道理也因此在孩子心中生了根,讓他們能懂得敬畏自然,也懂得面對自己。未來,當孩子們踏出校園,面對真實人生,這份粹鍊自高山的禮物有多可貴,小朋友們將能慢慢體會。

接近鐵籠區時,風也越來越大          孩子們在霧雨中發著抖,體會蒼茫大地          來到主峰與北峰的岔路口,強勁的風勢讓人不得不對大自然臣服

採訪側記

第一次接觸鍾老師是在行前說明會上,那第一眼,我看見的是熱情的登山者,黝黑的面容上掛著爽朗的笑,笑容中有陽光有山有水。聽著老師鉅細靡遺地解說著玉山的活動,看著他與家長和孩子的互動,覺得他的身分已經不只是一位老師,倒像是一個要帶大家出去玩的大朋友……

碎石坡          玉山像是一把鑰匙,幫助他們開啟自然環境的探索之門         排雲山莊

 

 

讀者投書林業經營的文化轉向--﹥

 

作者:廖學誠(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日前嘉義大學舉辦「林業產業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探討森林文化的保存與再生,會議中隱約透露出林業經營的「文化轉向」氛圍,此趨勢頗令人振奮並值得關注。

過去文化常被忽略,甚至視而不見,若有,亦大都依附在政治經濟運作之中,但自從「文化轉向」之後,文化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漸地從政治經濟中獨立抽離出來,且蔚為風潮,文化不只被商品化,更成為「爭奪社會、政治權力和社會承認的最重要場所」。顯然地,文化已變成當紅炸子雞,尤其是面對全球化浪潮,獨特的地方文化更是彌足珍貴。

台灣林業經營歷史悠久,歷經不同時代變遷與社會需求,早已孕育出獨一無二的森林文化。阿里山、大雪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曾與嘉義、東勢及羅東的發展唇齒相依,而三義的木雕、豐原的漆器、白米的木屐及三峽的藍染,亦早已融入平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些都是我們重要的森林文化資產。

雖然我們擁有豐碩的森林文化資產,但若無適當的保存與充分的利用,那麼森林文化終將枯萎凋零。為了避免森林文化的殘缺消失,現階段政府應積極保存現有的森林文化資產,相關的器具設施、檔案史料、建築構造、影音圖像及口述歷史等應作系統性的整理與分類,並加強充實森林文化園區的內涵與特色,透過環境教育途徑舉辦相關活動,讓森林文化與社會大眾再度連接。

此外,政府可與民間團體合作,持續推動森林文化相關節慶祭典,例如「愛漆愛妻情人節」、「漂流木藝術節」、「竹筍節」等,亦可指導社區舉辦拓葉、竹炭、雕刻、烹飪等講習,配合在地社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觀點,呈現出森林文化的多樣面貌,並讓森林文化重新注入於居民的食衣住行脈絡之中,創造出當地的文化經濟,換言之,透過森林文化帶動社區的經濟效益。

另外,學術界的努力對森林文化的保存與再生亦至為關鍵。透過研討會的舉辦集思廣義,激盪出森林文化論述,有論述才能爭取林業的權益,也才能再昇華森林文化的意義,此外,森林文化相關課程如文化資產保存、文化地理等亦應陸續排入,讓學生對森林文化有基本的概念與認知。

後現代的林業經營,除了強調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經營外,更應關照森林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我們樂見台灣林業經營的「文化轉向」,希望森林文化能獲得重視,也期待森林文化的普及與深化,能重新建構人與環境的新關係。

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2007.05.28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耿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