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 全球最大核電廠勒令停止運轉
摘譯自2007年7月16日外電報導;謝芳怡、邱柏瑩編譯;蔡麗伶審校
日本本州島西岸16日早上發生規模6.8級的強震,造成9人喪生,900多人輕重傷,而日本氣象廳、電力公司和救援人員皆指出,此次地震也導致全球最大核能發電廠的放射性水源外洩到海洋中。
新潟縣中越外海大地震,震出東京電力公司柏崎刈羽核電廠一連串問題,包括輻射物質外洩、設施變壓器起火等。18日傳出,根據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位於茨城縣)等專家解析餘震的結果初步研判,引起地震的斷層很有可能延伸至這個核電廠的地下。
六輕用水超量 環保署罰3家廠商
嘉義縣將建立能源作物產銷體系
年底前 花蓮候車亭創先可生飲自來水
淘汰小綿羊 每輛補貼1500
台灣多樣珍貴物種 成保育孤兒
美國前核武製造廠變身野生動物保護區
最新研究發現 有機農業可滿足全球糧食需求
烏克蘭載有毒化學物火車出軌起火 撤村民
英國貧者益貧富者愈富 差距為40年之最
加拿大人口老化 10年內將出現人手荒
12項節能減排發明獲推廣
保護西藏 自治區關閉採金礦
土地開發整理後 新增耕地21.48萬公頃
持續高溫 廣州首家環衛工人休息站啟用
淮河汛期污染事故 加強水質監測確保飲水安全
體驗芝山─蠻野心足夏日影展:企業人格診斷書
洄瀾之美~花蓮人文自然行
「哇!太魯閣—2007太魯閣地質研習營」活動
『尋找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生態廊道特展
2007美濃黃蝶祭─回歸自然
走山的人:
走過嘉義四天王山 時間彷彿在水社寮靜止了
文字/攝影:紫秋千
水社寮,屬嘉義縣竹崎鄉,原名「水車寮」,介於奮起湖與交力坪站之間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必經地段,昔日因設有多部水車而得名。
以前我常在想,在偏遠的嘉義山區裡,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村莊是與世隔絕的,是用不到日曆與手錶的。
達邦?特富野?還是這...水社寮!
那是一個連森林小火車也過站不停,必須要你揮手,車長才會停的招呼站。
時間在這,彷彿停止了,然後你就想待在山上,不想回家了...
我們的島:
守護三崁店 文史篇
2007年6月28日,台南的民間團體發出緊急動員令,號召志工到三崁店糖廠搶救諸羅樹蛙。
諸羅樹蛙的發現,源起於永續空間設計公司的商毓芳在做樹谷園區一條古官道的調查時,沿路追溯經過三崁店,當地居民告知,這裡有個日據時代的神社,神社遺址靜靜佇立著,謎樣的身世,吸引商毓芳逐步去探索它的過往點滴…
綠色課表
走山的人
我們的島
本會快訊
「環境信託」專欄7月至11月每隔周三全新推出,邀請您加入「築一方夢田」的行列!
本日焦點 :日本地震 全球最大核電廠勒令停止運轉 --﹥
東京電力柏崎-刈羽電廠的7個反應爐中,有4個反應爐在地震來襲時仍在運轉,或是正要開始運轉,雖然這些反應爐在地表開始晃動時已自動關閉,但其中一個反應爐的電力變壓器卻意外著火,火勢延燒近2個小時。
東京電力在聲明中表示,柏崎-刈羽電廠中正在進行維修的一組裝置中,滲漏出約1.5公升(39加侖)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水。公用事業公司也發表聲明,指出這些放射性水源已排放到海洋中,但對環境不會造成任何影響,水中的放射線程度也低於法定標準。
安全難保證 市長勒令停止運轉
新潟縣中越外海大地震,震出東京電力公司柏崎刈羽核電廠一連串問題,包括輻射物質外洩、設施變壓器起火等。18日傳出,根據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位於茨城縣)等專家解析餘震的結果初步研判,引起地震的斷層很有可能延伸至這個核電廠的地下。因此柏崎市長會田洋上午對東京電力公司發出緊急停止運轉的命令,停止運轉令的對象包括核電廠的1號至7號機等所有機器,主要的理由是與發電用渦輪有關的屋外儲存槽等設施的安全性尚未獲得確認。 柏崎市與刈羽村18日也基於與東京電力公司所簽訂的安全協定,要求公司,如果要讓核電廠重新啟動運轉的話,一定要先徵得當地政府的同意。
參考資料: ENS報導 法新社報導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公視新聞報導
雖然對於珍貴稀有、甚至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國內有野生動物保育法來保護,不過保育人士卻發現,台灣還有很多珍貴的物種,卻沒有被列入保育類動物,像是諸羅樹蛙、蝙蝠,很可能有滅絕的危機,林務局如果不再加快腳步,很多台灣特有的生物,可能將消失在這塊土地上。
黃金蝙蝠的習性很特別,牠不躲在黑暗的山洞裡,卻喜歡待在樹下,甚至民宅的屋簷下,不過這80年來,牠的族群數量,卻從上千隻剩下不到100隻,消失了9成,卻不見政府保育。同樣也面臨生死存亡的,還有台灣特有種生物、諸羅樹蛙,由於牠們的棲地,即將被整平蓋房子,動保團體表示,就是因為沒有列入保育類動物,所以無法可管。
事實上,從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18年來,新增為保育類動物的物種、屈指可數。就連全台只剩不到50隻的觀霧山椒魚也不在名錄中,林務局表示,要認定一個物種是不是保育類動物,的確曠日費時,因此他們有補救措施。第一件適用的案例、就是諸羅樹蛙,也就是說台南永康糖廠的諸羅樹蛙棲地,是不是能按照原計畫蓋房子,還有變數。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公視新聞台北報導
7月3日,環保署前往六輕查核究竟有沒有用水超量,環保署18日公佈結果,確定有3家廠商沒有依照環評承諾,仍然用水超量,因此環保署決定開罰,每家至少罰30萬。
經過兩個禮拜的調查,環保署發現,包括台塑、台化、南中石化等3家公司,雖然努力節水,但是每日用水量還是超過環評承諾的25.7萬公噸,因此對這 3家公司開罰。不過環保署在2007年3月,第一次對台塑六輕廠商開出的700萬元罰單,18日卻被行政院撤銷,也就是說台塑不必繳700萬元的罰款,而對此環保團體十分憤怒,打算明天上午前往環保署抗議。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大眾運輸工具愈來愈方便,機車內銷市場愈形萎縮,但隨著環保意識高漲,業者除研發電子噴射引擎外,更投注心力在電動機車的研究發展;環保署指出,機車業者每年外銷已經達70萬輛,現並以政策導向,希望儘速淘汰舊車。
在實施第五期排放標準之時,環保署也加速淘汰舊車,官員說明,目前在高高屏地區針對二行程機車〈俗稱小綿羊的50西西機車〉,以每汰舊換新一輛就補貼1500元,預計將以3年時間,淘汰35萬輛小綿羊,總經費為5.25億元。環保署針對消費者購買電動自行車,每輛補貼3000元,因為電動自行車的污染較低,為鼓勵民眾使用而提出的補貼措施。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中國時報嘉義報導
為了因應能源危機,嘉義縣將建立能源作物產銷體系,並輔導農田轉作能源植物。由於嘉義縣每年有1萬多公頃休耕農地,在國際油價飆漲的情況下,縣府呼籲農民多利用休耕農地推廣能源作物,不但可以增加農民收益、提升休耕農地附加價值,也可兼顧農業、經濟與環保發展。
農委會2006年在雲嘉南地區選定休耕農地2000公頃推廣集團經營模式,試種向日葵、油菜及大豆等3種能源作物,發展生質柴油。農業局代理局長陳宏基指出,這次配合在休耕田區種植能源作物,並繳交基準量(大豆依農試所坪割收穫量9成、向日葵5成、油菜2成計)給農會,即可獲得政府能源作物給付每公頃新台幣6萬元(含環境給付4萬5000元、及資材與生產作業費1萬5000元)。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中廣新聞花蓮報導
花蓮市將創全台之先,2007年底以前在12個創意候車亭將有可生飲的自來水。自來水公司9區管理處經理林建財,對花蓮的優質的水源深具信心,花蓮市公所特別到供應大花蓮地區水源的「娑婆噹淨水場」,實地瞭解花蓮優質水源供應的系統。他們透過系統化的標準作業程序,預期在年底前完成初期自來水生飲計畫,初步先花150萬元埋設不鏽鋼管,只要試辦成功,他們有信心推廣到整個花蓮市。
美進口豬肉含禁藥 台灣農民黨要求完整公佈美進口肉品檢驗報告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聯合報、中央社報導
衛生署上周在高雄海關檢驗出美商碁富食品公司進口的美國豬肉含有禁藥「瘦肉精」。由於碁富是國內大型速食業、連鎖早餐店的肉品供應商,立委要求主管機關必須對外說明。 碁富16日表示,瘦肉精在美國可以合法使用,這批進口冷凍豬肉已被查扣,將會退運回美國,不會流入台灣市場。
立委蔡勝佳指出,「瘦肉精」是beta乙型受體素的俗稱,加在豬飼料裡供豬長期食用,會讓豬隻只長瘦肉不長脂肪,使豬隻體型健美;人類如果誤食,會產生心悸等不良影響,被農委會列為禁用藥物。使用乙型受體素養豬在大陸很普遍,在台灣則嚴格禁止,大多數養豬戶都不會用此藥。
台灣農民黨18日行文行政院衛生署、經濟部標準鑑驗局、經濟部國貿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與財政部關稅總局,籲請完整公佈過去3年自美國進口的冷凍肉品鑑驗報告與數量,以昭公信。
摘譯自2007年7月16日ENS科羅拉多,丹佛報導;林盈秀編譯;蔡麗伶審校
離丹佛西北方16英哩的地方,原本是美國幾乎所有核武制動機生產之地,現在搖身一變成為美國最新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不顧一些民間團體的警告,儘管有些殘餘污染物存在,此地大部分區域仍將開放讓民眾進入。
1951年到1989年,洛磯平地工廠在製造制動機的生產過程,將含放射線及有害的污染物質,包括鈽、鈾、鈹、及其他有害化學成分,排放到工廠週遭的空氣、土壤及水中。
超過10年的環境清除工作之後,2005年美國能源部(DOE)保證,洛磯平地區遭污染的環境已全面清除完成。
洛磯平地區被大約有6200公頃的高大草原,此區不對外界開放已超過50年。
美國漁獵暨野生動物管理局局長霍爾(Dale Hall)表示:「國會期望,此保護區將提供後代子孫一個永續的野生動物與棲地遺產。」
棲地保育將包含管理乾生高莖草原,和當地植物族群,像是野草控制、移除與植被重建未使用的道路與河道、管理鹿和麋鹿族群、黑尾土撥鼠的聚落、以及保護Preble’s草原跳鼠的棲地,這是名列在美國聯邦瀕危物種法案的受威脅物種。
遊客設施最終包括16英哩長的步道、一個季節性提供遊客接觸動物的據點、步道起始點的停車場和眺望台。大部分的步道將使用現存道路,而公共道路將以步行、腳踏車、馬匹或是車輛行駛。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摘譯自2007年7月16日ENS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項最新研究結果指出,在開發中國家的單一農地上從事有機農業耕種,與在同樣一塊農地上進行低度集約農業相比,有機耕種所能產生的效益是後者的3倍,這項研究結果也反駁了長久以來認為有機耕種方式無法生產足夠作物來餵飽全球人口的說法。
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自然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同時也是該項研究主要調查人員之一的Ivette Perfecto教授就表示,在開發中國家,可以利用有機方式,將糧食產量增加2到3倍。
研究人員也發現,藉用使用現有的有機肥料數量,不增加耕種用地,將綠色肥料亦即覆蓋作物犁進土壤,自然改善土壤品質,就可能提高生產效益。
由美國農業研發服務部官派科學家所進行的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比起傳統不整地耕種方式,有機耕種促進土壤有機物質增生的成效更好。
但反對人士認為,有機食品比起其他食品較不安全,而且有可能增加人類接觸生物污染或食物中毒的風險,批評者更指出,用於有機作物的肥料可能含有人類病原體、黴菌毒素,以及飼養家畜時添加的抗生素。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法新社倫敦報導
英國約瑟夫朗崔基金會公布的研調報告18日表示,英國現今的貧富差距為40年來之最,愈來愈多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報告說,富人與窮人間的隔離也有愈來愈嚴重的現象。在倫敦與英格蘭東南部的富人,有時與窮人完全分隔。「1970到2000年之間,貧窮、富有和小康之家,愈來愈不可能比鄰而居。因為貧窮和富有的家庭愈來愈群集在不同的地區,所以小康之家的聚集情況也跟著日益嚴重。」
生活赤貧的人有減少的現象,不過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數,反而增加。在2001年,有逾四分之一的家庭被歸類為「等待領救濟食物的窮人」。崔朗基金會比對了1968年到2005年的數據,作成這份報告。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一列載運有毒化學物質的貨運火車在烏克蘭西部出軌起火燃燒,毒煙在上空形成雲塊,有關當局緊急撤離附近村民。這列載運黃色磷礦的火車是從哈薩克開往波蘭及烏克蘭,17日在烏克蘭西部城市「勒維夫」附近出軌,隨後易燃的磷礦起火燃燒,當局擔心有毒物質擴散到空氣中,緊急疏散附近數以百計的村民,其中至少有20 人送醫。
有關當局將大火撲滅,但基於安全考量,撤離村民還沒有返家。烏克蘭官員表示,鑒於1986年車諾比核反應爐爆炸造城的災害後遺症嚴重,當局也不敢掉以輕心。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法新社渥太華報導
加拿大統計局18日公布的2006年人口普查統計資料顯示,加拿大10年內,退休人數將超過步入勞力市場的人數,屆時商業界將面臨人手短缺困境,而沒有為退休存夠錢的人們,也將無法退休。 統計局表示,當二次大戰後嬰兒潮人士退休達到高峰時,加拿大勞工市場可能出現「經驗荒」。統計局指出,第一波嬰兒潮出生人士已於去年進入60歲,他們之中很多人可能會退休。不過金融分析師們認為,嬰兒潮人士屆退休年齡時,可能會有愈來愈多的人無法退休,因為他們尚未為退休後的生活儲存足夠的金錢。 統計局也認為,由於加拿大人壽命愈來愈長,因此他們退休前所儲蓄的存款,可能不夠他們花用。嬰兒潮人士即將退休之事已在政府間造成恐慌,一些省政府已重新立法取消65歲限齡退休的規定。
美國眾院委員會警告中國與亞洲進口食品安全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法新社華盛頓報導
美國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警告,進口到美國的食品當中,不到1%經過檢查,在一連串食品安全恐慌之後,對中國及亞洲漁產品發出警訊。
該委員會也發現,美國當局好幾年前就已經知道,亞洲輸入美國的盒裝海鮮都經過一氧化碳處理,目的在讓食品比實際情況看起來更新鮮。華盛頓州眾議員殷斯立說:「美國食品有大腸桿菌,不必蓋達組織攻擊,自己就會垮了。」他在食品安全聽證會上警告,細菌污染食品所造成的威脅,應該與「反恐戰爭」獲得同樣的對待。 該委員會調查員發現,所有進口食品當中,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只檢查了其中1%的產品,且僅對其中一小部分進行抽樣檢查。
菲律賓擔憂食品安全 禁止銷售4種中國食品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路透馬尼拉報導
菲律賓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官員17日表示,該機構已禁止批發和銷售包括餅乾和糖果在內的4種中國食品,因對食品安全不放心。
菲律賓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主管古提爾瑞茲(Leticia Barbara-Gutierrez)稱,對這些糖果樣品的檢驗發現其中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古提爾瑞茲16日勸告公眾「避免」購買和消費4種中國製造的產品,其中包括大白兔奶糖等。進口商和零售商被要求從市場撤回商品並等待進一步通知。
中國新聞 --﹥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人民網北京報導
中國發明協會主辦的「2007年節能減排發明項目推介會」,18日在北京推出了「銅鋁空調連接管、QY生物柴油技術、桅杆式機械設備組合基礎」等12項節能減排發明項目。這些項目都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產品,具有生產工藝簡單、易操作、能耗少、成本低,無三廢污染等特點。
據國土資源部對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檢查情況通報顯示,2001年至06年,國家投資近300億元的2320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綜合效益逐步顯現,目前,完成建設規模75.68萬公頃,新增耕地面積21.48萬公頃。
據統計,2320個國家項目中,2006年底前應竣工項目1525個,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民增收脫貧。全中國592個國家重點扶貧縣已有290個縣安排了437個國家項目,共安排資金40多億元,項目實施為當地農民提高收入。西部和災毀地區安排國家項目1021個,佔項目總數的45%,支援了西部和災毀地區生態恢復及治理。寧夏靈武項目,農業生產節水達到20%。甘肅崇信縣項目,植被覆蓋率提高15%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新華社西藏報導
7月的西藏美麗如畫,藍天白雲,綠草茵茵,牛羊成群,河水在山澗流淌,清澈透明。西藏自治區副主席鄧小剛表示,西藏是世界上環境保護最好的地區。西藏自治區政府部門日前作出決定,關閉西藏所有金礦的開採,在環境保護措施沒有跟上的情況下,寧可不發展金礦產業。
隨著青藏鐵路的通車,西藏的環保問題引起國際上的關注。西藏自治區政府部門提高了環境保護的門檻,經西藏自治區政府部門審批後,還要上報國家環保總局審批。鄧小剛說:「西藏有一整套關於環境保護評價的量化指標,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套體系是維護西藏良好生態環境的基礎。」為了保護西藏的自然環境,國家在西藏設立的自然保護區面積佔西藏總面積的34%。鐵路通車後,大批國內外遊客來到西藏。如何避免旅遊人口對西藏的自然環境造成破壞?西藏自治區政府部門今年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快西藏旅遊業發展的文件,其中,重要的內容是部署加強對旅遊景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制定了具體的量化指標。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新華社廣州報導
廣州市連日來持續35攝氏度左右的高溫天氣,為了讓辛勤工作的環衛工人在酷暑中有個舒適的休息場所,這個市首家專為環衛工人設立的休息站16日在廣州市越秀區華樂街啟用。
在華樂街看到,休息站面積近30平方米,配置了電風扇、電視機、飲水機、台凳、簡易床等設施,還有一些健身器材。華樂街有關負責人表示,環衛工人在酷暑中堅守崗位,十分辛苦。而他們的住處距離作業點較遠,工作間隙沒有地方休息,因此華樂街決定在離環衛工人上班地點較近的黃花新村設立環衛工人休息站,專門供他們休息使用。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環境報天津報導
天津整頓治理鐵路沿線環境工程目前已近尾聲,涉及8個主要市區的鐵路客運線和鐵路專用線周圍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完成綠化總量320萬平方米,其中鐵路客運線綠化面積230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綠化面積90萬平方米。
歷史上,天津鐵路沿線周圍垃圾成堆,污水橫流,對鐵路運行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爲此,天津市政府從2004年開展整頓治理鐵路沿線環境工程,工程分爲兩期:一期是中心城區74.46公里鐵路客運線,二期是鐵路專用線50.29公里沿線兩側32米內實施拆遷綠化。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資近14.4億元,累計完成拆遷面積8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320萬平方米,完成整修建築127幢、169萬平方米,修建道路9條,建設鐵路防護欄27公里。鐵路沿線的綜合整治,提高了鐵路運輸和沿線道路運行能力,使沿線居民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爲綠色通道工程實施奠定了基礎。
每年削減2.1% 塘沽積極落實減排指標
摘錄自2007年7月18日中國環境報安徽報導
由於淮河流域最近持續普降大雨,淮河流域安徽段出現了自1954年以來最大的汛情。爲確保城鎮居民及工農業生産生活用水安全,防止污染事故發生,安徽省環保局近日下發加強淮河流域汛期水污染防治工作緊急通知。加強水質監測及預報,確保飲水安全。
各級環保部門根據當地水情,在重要河段增設臨時監測斷面,尤其要密切關注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地、省界市界出入境和敏感河段的監測斷面,對重點斷面及重要入河排污口,實行每周一次的加密監測,如發現水質異常或惡化,應連續跟蹤監測,並通報下游。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及保護區域內污染源排查,必要時,限制直至停止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排放,防止飲用水源地出現污染。
綠色學習課表 --﹥
開始時間: 2007/07/28 - 1:30pm
結束時間: 2007/07/28 - 5:00pm
地點: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多媒體視聽室 映後與談人:陳詩寧(利群會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文魯彬(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第6屆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 主辦: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生態學會、地球公民協會 協辦:芝山岩管理處、天母合眾國、大地旅人工作室 聯絡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吳先生 電話:02-2383-5789#316 E-mail:fwu@wildatheart.org.tw
150年前,企業還是相對不重要的機構,今日卻無所不在。企業或稱之為公司,最初只獲有狹隘的法律位階,是為公益而獲得政府特許的機構。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賦予黑人平等權利,卻陰錯陽差地讓企業取得法「人」身份。這接著引發一連串新問題:企業是怎樣的人?企業有什麼責任?本紀錄片細數了現代企業的本質、演變、衝擊和可能未來。對他人感受無動於衷、無法維繫長久關係、罔顧生物安全、無法產生罪惡感、不誠實與無法遵守社會規範與法律,企業人格的診斷結果竟是精神變態…… 為了讓記錄片更切合台灣的現狀,我們安排了映後座談,期望能因此帶領更多人探究環境問題的核心。
導演:Mark Achbar、Jennifer Abbott;片長:145分鐘;發行年:2004年
詳情請見 http://www.wildatheart.org.tw/
開始時間: 2007/08/18 - 12:00am
結束時間: 2007/08/20 - 12:00am
主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對象:喜愛自然生態之民眾21名(年齡限八歲以上) 報名: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請先來電預約名額再繳交報名表! 傳真、E-mail至蝶會或親自繳交(FAX:02-2882-2327 mailto:butrfly@seed.net.tw) ※傳真報名者請來電確認! ※請於確認登記上名額後再行繳費! 費用:義 工4,500 元;會員4,700元; 非會員4,900元。 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為止 聯絡人:康涵琇 電話:(02)2881-4006 E-mail:mailto:butrfly@seed.net.tw
活動說明:
嗨!親愛的朋友們~炎熱的都市叢林,是否讓您有一種想要暫時逃離的念頭呢?盛夏八月的花蓮,正像是濃妝豔抹總合宜的美麗女孩,溫柔的等待您的探訪。
從清水斷崖開始,壯麗的太平洋景色映入眼簾,立霧溪貫流其中的太魯閣峽谷同樣讓人感到美不勝收,且由於未經開發,保留許多原始的自然資源,大同大禮步道是前往太魯閣族大同部落與大禮部落的道路,沿線白蛺蝶的美麗身影不時出現,總是讓人驚嘆;綠水合流步道為過去合歡越嶺古道的其中一段,沿路有平緩好走的碎石路,也有讓人心驚膽跳的崖邊小道,路上台灣玄灰蝶及細灰蝶經常飛臨身邊,活躍的身影十分動人;砂卡礑步道過去稱為神秘谷,是花蓮人戲水的好地方,豐沛的溪水培育出許多兩棲類動物,是相當適合夜間觀察的地方;白楊步道為老少咸宜的自然步道,沿途經過數個山洞,讓人除了欣賞美景外更多了一分探險的刺激。除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外,在古魯林道欣賞群蝶吸水,在花蓮國福水源地聆聽蟲鳴蛙叫、探索夜鷹的蹤跡等,都是新鮮的體驗。
詳情請見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開始時間: 2007/07/26 - 10:30am
結束時間: 2007/07/27 - 4:50pm
地點:太魯閣國家公園園區—遊客中心、和仁、砂卡礑步道、九曲洞步道。 主講:劉瑩三教授/李光中教授等 主辦: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報名:報名日期為7月10日~7月22日止 報名費新台幣$1,240元,含講師費、車資、保險、餐費(2午、1晚、1早餐) 聯絡人: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課 陳淑寶 電話:03-8621100轉805
活動說明: 親近自然,了解地質的歷史並體驗岩石,看看岩石及生活其間的生命能帶給我們甚麼樣的啟發。
詳情請見 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開始時間: 2007/07/06 - 10:00am
結束時間: 2007/07/29 - 4:50pm
地點:臺北市立動物園教育中心地下一樓ㄈ字形迴廊 主辦: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臺北市立動物園
活動說明: 廊道中展示觀霧山椒魚的生命型態及棲地環境的變遷,並以人道精神思考環境保護的迫切需要,及如何與大自然和睦共處,藉以提昇民眾的「生態藝術修養 」。 迴廊區分數個區域,以聲、光、影像投影、幻燈片多媒體及平面媒體結合現代視覺藝術呈現觀霧山椒魚的一生;參觀者進入生態廊道後,不但有聲歷其境的體會,還能感受到自然的美與悸動。
詳情請見 『尋找侏儸紀孑遺』http://www.see-pa.org.tw/index200.asp
開始時間: 2007/07/21 - 8:00am
結束時間: 2007/07/22 - 5:00pm
地點:美濃菸葉輔導站、美濃雙溪黃蝶翠谷、美濃下庄水橋 主辦: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八色鳥協會、美濃獅子會 電話:07-6810371、6810469
從1995年開始,美濃的暑假屬於黃蝶祭。十二年來,每每鄰近暑假,騷動與不安便開始產生,越近暑假,越形強烈。關於黃蝶祭的期待,討論,憂慮,從不同的世代,不同區域的人們口中流露出,這些話語形成了美濃暑假的氛圍。十二年來,黃蝶祭已然成了美濃暑假的一部份。
黃蝶祭誕生於美濃東北隅,那個原本屬於黃蝶,以翩翩飛舞的身影豐富人類視覺與心靈,帶給人類啟示的溪谷。然而,人們後來卻妄想將黃蝶翠谷據為己有,以破壞取代保護,掠奪代替共享,於是沈默的黃蝶,以大量的消殞,表達了他們的抗議。黃蝶的消失,催生了美濃黃蝶祭。在黃蝶祭中,人們反省人與自然之間的倫理,體認人在自然當中的位置。
一次又一次,黃蝶祭凝聚了美濃人民的情感與創意。一次又一次,黃蝶祭匯集了四面八方的認同和參與。十二年來,美濃黃蝶祭嘗試走出黃蝶翠谷,進入美濃社區;十二年來,美濃黃蝶祭試圖跨越環保生態,融入族群文化。十二年的黃蝶祭,體現了一段求新與超越的過程。
歷經十二年的摸索與挑戰,在2007年,我們決定再度省視黃蝶祭舉辦的初衷,讓美濃黃蝶祭回歸質樸與自然。在籌備的過程中,我們將減少垃圾的製造,善用有限的資源,以最環保的方式舉辦黃蝶祭。在這一天,我們虔誠地期望,透過黃蝶祭,世人可以體認到,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份。
今年美濃黃蝶祭,並無製作新的紀念 T恤,希望參與過歷屆黃蝶祭的朋友們,穿著過去任何一屆黃蝶祭的紀念 T恤,回來參與今年美濃黃蝶祭的活動,讓我們在美麗的黃蝶翠谷再次相遇。
2007美濃黃蝶祭流程 ◆7/21 08:00—12:00 自然體驗與觀察(此活動採預約報名) A 自然體驗/溯溪 B 自然觀察/賞鳥與賞蝶 地點:雙溪黃蝶翠谷 14:30—17:00 《與河流和解-台灣自然河流運動流域結盟》座談會 A區 靜態展示╱美濃水環境保護回顧展 地點:美濃菸葉輔導站 B區 座談討論/台灣自然河流案例報告與結盟 地點:美濃菸葉輔導站 ◆7/22 08:00—09:00 健行到雙溪(廣林社區發展協會)地點:廣林社區公園 08:30—09:00 森林之舞(藍雨舞蹈團) 地點:雙溪黃蝶翠谷 09:00—10:30 祭蝶 地點:雙溪黃蝶翠谷 10:30—12:00 林生祥&大竹研種樹音樂會 地點:雙溪熱帶母樹林 09:00—12:00 生態嘉年華 地點:雙溪黃蝶翠谷 15:00—17:00 夏日炎炎穿水橋 地點:永安老街下庄段
詳情請見 http://meinong.myftp.org/xoops/html/
走山的人: 走過嘉義四天王山 時間彷彿在水社寮靜止了--﹥
在台灣的登山界裡,除了高山百岳的熱門外,中級山也有許多被冠上有趣的稱號,像「谷關七雄」、「溪頭三珠」......等等。
在嘉義的竹崎山區,天皇山、篤鼻山、青圍山、知鳥山四座中級山環列成峰,守護著水社寮、交力坪一帶的山區,也被稱為「四大天王」,而縱走這條路線的第一顆山頭,即是「四天王山」。
車行瑞水公路,回到我所熟悉的諸羅山,選擇自我放逐到一個連森林小火車都不太會停的小站,在已廢校的小學操場上,緋紅的山櫻花正開始綻放。
那鐵軌旁的山櫻花沾上了雨水,風吹灑落如夢般的櫻花雨。
雨不停的打落在花瓣上,鋪成一條通往村子裡的櫻花大道,溼冷的氣候,凋謝的初櫻,都還來不及燦爛,卻已落在地上。
留下的是淡淡餘味,與記憶裡一場剛剛才下過的櫻花雨。
時間靜止了
阿里山鐵路穿越這個純樸的小村莊,入口處的山櫻花早春綻放,坐在月台上,難得的暖陽滋潤著旅人的心。
前方是顆肖楠神木,也是這的入口地標,幾隻不知怎麼斷了腳的流浪狗,正曬著、慵懶著。
昨夜的露珠停留在主人家種的海竽,是杜鵑、是紫野牡丹,是粉紅淡白的梅花,還有這放眼望去的整遍孟宗竹林。
而在我背後的四天王山,像門神般的守護著小村子,我跟山莊老闆打趣說,要是我搬來這住,鐵定每天都來爬這座山。
昔日的車站已成蝙蝠生態解說站,而以前的臥龍山莊,現在改成唯一的民宿--「水社寮驛棧」。
竹林愜意
從山莊兩個字,可以揣摩出當年此地的登山活動有多熱絡,四大天王山、石盤龍山,還有我這次來才知道通往水道市的「水水古道」。
聽說以前水社寮曾有八十多戶,但就是因為山區太過偏遠,漸漸搬走,再加上阿里山公路的開通後,搭小火車的遊客也變少,於是沒落了。
清晨雨停,漫步在鐵道上,山莊的老闆帶領著我們往登山口去,一派悠閒的解說著離村子最近的石螺洞。
登山口的孟宗竹,晨露未落,林務局整修好的步道安全易走,上上下下的走在竹林裡,當陽光穿透林間時,美的令人駐足讚嘆。
是否因為常來走這座山,會身體健康保平安,所以四天王山又叫「四季平安山」呢,又或是住在水社寮這小村莊,四季都會平平安安!
不得而知,但因為行程的充裕,再加上太陽的溫暖,大夥走走停停談笑不斷。
在往知鳥山的叉路前,我們尋找竹笙,在稜線的樹叢間,我們聆聽畫眉鳥叫聲,在越過山頭後,我們對望雲林大尖、二尖。
四天王山,標高1458公尺,山頂上有一休息平台,而其實水社寮海拔已經1186公尺,上升不到300公尺,放慢速度走,來回只要兩小時多,在中級山裡算是輕鬆了。
而步道的末端,也因為林務局承租的關係,杉木都伐完,變成光禿的一面,這樣的廣闊山景,用茶園的梯田來襯托出整個畫面,正是一幅愜意的山居歲月。
【延伸閱讀】
晚上用完餐跟著老闆去看螢火蟲後,有些人回去聊天,有些人去探險找被稱為「夜空舞者」的蝙蝠,只有我們三個人偷偷跟著老闆去他小時候的舊家,因為老闆說要給我們看從來沒看過的景象。
來到老闆的舊家,我們沿著荒廢的小路到了一棵樹前面,老闆要我們張大眼睛,於是他搖了搖大樹,原來所有停在樹上的上百隻螢火蟲,被他一搖,受驚嚇的螢火蟲尾巴都亮了起來,頓時像顆聖誕樹,樹上的燈,點亮這夏天的漆黑夜晚-聖誕夜的幸福原來在夏天也感受的到。 摘自 兩朵花的部落格 <夏天的聖誕樹-水社寮>
走過月光山 走進美濃人的原鄉
我們 的島: 守護三崁店 文史篇 --﹥
文字:陳佳珣(公共電視記者);攝影: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因為在三崁店糖廠舊宿舍區發現諸羅樹蛙,民間團體展開搶救行動,才知道這個地方。在拍攝過程中,慢慢接觸、了解土地的歷史,並擴及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所建構的地景與文化。由於諸羅樹蛙事件發展快速,拍攝就泛擴及各個層面,包括文史、生態都有,寫稿的時候發現,三崁店的東西實在是太豐富了,決定做成兩集,分為生態篇與文史篇。
清朝的古官道 日據時期的神社 三千棵大樹 兩千隻諸羅樹蛙 當時間流轉,歷史在空間上重疊 一個個精采的故事 從三崁店糖廠向外傳送……
2007年6月28日,台南的民間團體發出緊急動員令,號召志工到三崁店糖廠搶救諸羅樹蛙。諸羅樹蛙的發現,源起於永續空間設計公司的商毓芳在做樹谷園區一條古官道的調查時,沿路追溯經過三崁店,當地居民告知,這裡有個日據時代的神社,神社遺址靜靜佇立著,謎樣的身世,吸引商毓芳逐步去探索它的過往點滴。
「這是猼犬,就像我們的廟門口的石獅子,左右兩隻,兩兩相對,雖然不見了,但還留著痕跡,屁股在這裡,腳在這裡。」商毓芳興奮的敘述著。神社興建於昭和6年,1931年,就像我們的寺廟一樣,神社是當時離鄉背景來台灣殖民的日本人重要的信仰中心。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由國民政府接手統治,神社木造結構消失了,神社平台上蓋了間兩人郵局。
神社這一地帶只佔宿舍區的局部,在1991年,三崁店糖廠關廠後,老天爺收回了大部份的土地,成為生態豐富的次生林。台南社大的朋友應商毓芳的邀請,前來查看這裡的老樹,意外發現了諸羅樹蛙。神社與樹蛙產生了交集,但樹蛙卻馬上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因為台糖公司已經著手開發,這個開發案為神社的保存以及生態體系的維持投下變數。
在各方奔走努力之下,台南縣政府文化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把三崁店神社遺址暫定為古蹟,暫定古蹟視同古蹟,在審查是否符合古蹟資格的過程中,三崁店神社遺址有文資法的保護,任何人都不能破壞。
放大尺度來看,在歷史的長河中,三崁店在史前是台江內海旁,一個平埔族的漁港部落;明清時,相傳鄭成功還曾在附近登陸。清朝,三崁店是交通軍事的要道,目前將舊宿舍區一分為二的道路,在清朝是古官道,稱為府城北路,從府城通往諸羅縣,沿著台江內海的這條古官道是重要交通路線。在三崁店糖廠辦公室前,有一塊乾隆36年立碑的「蔣公堤」,就說明了當年府城北路因洪水交通中斷,清朝官員修堤防、造橋樑的過程。
來到日治時期,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在全台各地紛紛建造起糖廠,二次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手統治,所有的糖廠改由台糖公司經營,當糖業沒落,糖廠一個個吹起熄燈號。三崁店糖廠主體的製糖工場已經拆除,就地蓋起工廠,宿舍區也即將蓋房子,為了保護珍貴的歷史空間,民間團體開始做田野調查,找尋兩個時代的記憶。
仔細詢問探訪,找到糖廠的舊員工――方水龍老先生,他熱情的拿出當年的老照片,有全家福、結婚宴客等,當年他住在宿舍區的生活影像。高齡81歲的方水龍在次回到宿舍區,「這欄杆是我們做的……這裡大禮堂……那邊是網球場……」雖然所有的建物已經全部移平,對居住空間的記憶,仍深刻在老人家的腦海中,「很感慨。」這是方水龍的結語。
當年日本人建造這聚落的思考,還可以看出來。住家旁的芒果樹、龍眼樹是家樹,高大的椰子樹是行道樹,這是溫帶地區的民族對南國的想像,整個空間規劃完整,有網球場、野球場、籃球場、射箭場、相撲場,也有接待外賓的招待所。住宅附近密佈著防空洞,在二次世界大戰,糖廠也是美軍空襲的對象。
台糖公司人員表示,不開發的可能性低。民間團體與台糖公司對於這塊土地的使用,存在最根本的價值認知差異。台糖資產管理中心郭月娟表示,「我們國家有管理機制,土地閒置太久就不行,台糖很大策略就是資產活化,閒置資產要活化,不然國家資源就堆在這邊。」但文史團體認為,台糖是國家的資產,這些深富歷史價值與意義的糖廠遺址,是全民的資產,是前代、當代與未來世代的資產,應該要公共化。
如何厚植文化的根?當深具歷史價值的文化資產被當成閒置資產,一一被處理掉,到最後我們還能留下什麼?每一個區域的人們對歷史的記憶,一一被抹去,我們如何讓下一代了解前人的生活、土地的故事呢?台灣從上到下都在拚經濟,有多少人在乎文化資產的保存,台糖公司在這樣大環境下的經濟開發導向的思考,可以理解,但這對嗎?
採訪側記
尋找地方住在三崁店的耆老,東問西訪,終於找到了一位在糖廠工作、住在那裡的老員工。方水龍老先生對於我們的來訪熱情歡迎,拿出家裡的老照片一一翻閱,戴著厚厚黑框的老花眼鏡,仔細的瞧,比較小的照片看不清楚,他說,老了看不太清楚。81歲的老先生,問他是哪一年出生,他說是昭和幾年,老人家言談中參雜著日語,過去還曾擔任日文翻譯。
在糖廠舊宿舍區採訪結束後,他座在宿舍區門口的水泥旗竿基座上,唱起日文歌。他是台灣歷史的見證者,人生從日據時代到國民政府時代,日本殖民統治對他的影響很深,我不知道他對國民政府統治的想法,但之前採訪過在二次世界大戰,被派到東南亞打仗原住民長者,他說的原住民語中也夾雜者日語,我說國語有的他聽不太懂,訪問時還要請部落的朋友用族語幫忙問。老人家深深懷念日本統治時期,對原住民的長者來說,國民政府也是殖民統治者。這是台灣的歷史,尊重、接受、反省也珍惜這些都是屬於台灣。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彭郁娟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