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8.7
本日焦點: 為潔淨飲水募集基金 「藍色星球長跑」將抵終點

藍色星球長跑 blue planet run 為水潔淨飲水募集基金 :: 圖片來源:blueplanetrun.org

 

摘譯自2007年8月1日ENS加州,舊金山報導;陳維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持續95天的環遊世界接力長跑,是為需要安全飲水的人們募集基金。主辦單位表示,2007年的藍色星球長跑目標是為籌措經費,讓全世界缺乏乾淨水源的11億人也能享有飲水安全。

長跑活動由非營利組織「藍色星球基金會」主辦,他們表示,只要30美元(約1000元台幣)就足以提供一個人一生所需的全部潔淨飲水。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生物多樣性

從一塊土地開始一個希望

作者: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與志工中心主任)


日本「埼玉綠化信託基金」獲得的國民信託土地,由縣政府委託,交由協會管理。(圖片版權歸屬社團法人國民信託協會)「如果我有錢,我就要把這塊地買下來,不讓她再遭受這樣的破壞!」這個念頭經常縈繞在從事環境運動人士的腦袋裡。從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發生開始,台灣的生態環境也面臨了所謂的「奇蹟」,原本到處可見的生物成了保育物種。

例如為了增加每單位土地面積的稻作產量,農田裡開始被大量噴灑農藥,使得早期在田溝裡隨處可見的台灣蓋斑鬥魚,成了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即便近期保育概念的民智大開,但我們仍要面對所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孰輕孰重的「問題」。

讀者投書

第三勢力的契機?

作者:陳威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解嚴後的20年從社運的角度來看,卻是血淚斑斑,難道廢核政策的失敗、工時案、農漁會改革等,祇能怪罪「國會不過半,國民黨制肘」?更別提民進黨在產業政策上,跟國民黨根本是哥倆好,那些以工程、開發來擴大內需、促進發展;以眾人稅金補貼高污染產業的思維都是一樣的。2000年總統選舉過後,出現了泛藍、泛綠之稱,兩軍費了大部份的時間精力在政治議題上虛耗,但其他民生議題卻呈現真空狀態,甚至連年度總預算都被擱置一旁,近來的第三勢力說,就是趁著社會上不滿過於簡化的非藍即綠,非綠即藍這種二分情勢而生。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生物多樣性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本會環境信託交流團隊已於7/27出發前往英國,感謝讀者的支持與關心,敬請密切注意團隊傳回的第一手資訊 

熱門內容
農委會擬建農地銀行平台 提供農地租售資訊
美7萬鮭魚死亡 民主黨團積極蒐集錢尼涉入證據
熱門關鍵字
省電燈泡 生質燃料
推薦評論
環境變遷所帶來的災害 (2)
向錢看 鶯歌90年木穀倉喊拆 (1)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台北鳥會電子報

本日焦點: 為潔淨飲水募集基金 「藍色星球長跑」將抵終點 --﹥

摘譯自2007年8月1日ENS加州,舊金山報導;陳維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藍色星球長跑(Blue Planet Run)」活動邁入第62天,也展開在美國的路程。自6月1日開始,20位跑者接力奔馳萬里,穿過歐洲、俄羅斯、蒙古與日本。美國是整個長跑的最後一段,跑者已於8月1日到達舊金山。

此次持續95天的環遊世界接力長跑,是為需要安全飲水的人們募集基金。主辦單位表示,2007年的藍色星球長跑由道爾化學(Dow Chemistry)贊助,目標是為籌措經費,讓全世界缺乏乾淨水源的11億人也能享有飲水安全。

長跑活動由非營利組織「藍色星球基金會」主辦,他們表示,只要30美元(約1000元台幣)就足以提供一個人一生所需的全部潔淨飲水。

在95天的旅程中,每一個半小時一次交接,對飲水問題的關注也隨著接力棒傳遞到下個跑者手中。每個交接站有解說員回答問題,解釋水資源議題,也鼓勵大眾幫忙傳達理念。這些交接站是與藍色星球跑者們互動的最佳地點。

他們會陸續經過拉斯維加斯、丹佛、托皮卡、堪薩斯城、聖路易、芝加哥、水牛城、哈里斯堡、華盛頓首府、巴爾的摩、費城,最後於9月4日抵達藍色星球長跑的終點紐約。

這20名跑者來自世界各國,包括肯亞、捷克、瓜地馬拉、加拿大、日本、紐西蘭、蘇格蘭與美國。捐助藍色星球長跑基金會的每筆款項,都完全用在提供全世界安全飲水的計畫。相關訊息可參www.blueplanetrun.org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台灣新聞  --﹥

桃園蘆竹鄉民反對台電變電所 將抗爭到底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中央社桃園報導
台灣電力公司計畫在桃園縣蘆竹鄉南竹路、奉化路口興建變電所,並準備在今天(6日)進行鑑界丈量,鄰近住戶聞訊後,緊急動員上百名民眾趕赴現場要表達抗議心聲,卻未等到人,原來台電方面臨時取消,讓民眾氣得跳腳,並相約只要台電變電所進駐社區,他們就會抗議到底。

台電公司為了解決蘆竹鄉供電吃緊問題,計畫在當地南竹路興建變電所,雖然變電所的電磁波輻射量是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目前都沒有定論,但民眾對於變電所進駐到住宅區,仍十分抗拒,台電雖然派員不斷溝通,希望能夠化解阻力,不過,當地民眾認為住宅附近興建變電所就是有風險。

當地一位村長就說,變電所的設置除了讓附近高樓林立住宅區的民眾憂心健康受到影響外,由於變電所旁就有加油站,擔心有安全顧慮,今天有近百名的民眾聚集抗議,不過由於台電人員並未在場,讓民眾相當氣憤,認為台電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還故意聲東擊西,表示下次還會來表達堅決反對的立場。

 

董氏基金會:飲料販賣健康迷思 喝多易營養失調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打著「運動」、「高纖」、「油切」等訴求的飲料林林總總,董氏基金會今天(6日)公佈一項調查指出,喝一瓶運動飲料等於吃下5.4顆的方糖,油切飲料帶不走身上的脂肪,但是約6成的小學生和家長陷入飲料的健康迷思,喝得愈多,其實愈容易營養失調。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上午在記者會上表示,根據2007年2、3月對1000多名小學生的問卷結果,運動飲料是學童口渴時僅次於白開水的選擇,6成7的小朋友及6成5的家長認為運動飲料酸酸甜甜,又有電解質,就認為運動飲料是健康的,愈是如此相信者,喝的愈多。

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江椿彬指出,這類飲料中的膳食纖維大多是單一種類,與天然蔬果的多樣化纖維不同,而且只能帶走食物在腸道中尚未被吸收的油脂和膽固醇,根本帶不走脂肪,有些家長擔心孩子不吃青菜會便秘,就給小孩喝增纖飲料,然而小朋友喝多了,反而可能會吃不下正餐,減少其他營養素的攝取。

 

一週多次停水 汐止居民喊苦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台北縣汐止市水源路,最近一週多次無預警停水,數百住戶苦無水用,只好到親友家中洗澡、洗衣服,直到昨天早上才有水車前來送水,卻仍無法完全解決用水問題,民眾叫苦不斷,央求水公司「饒了我們吧!」

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副理呂崇德表示,汐止地區供水來自基隆的新山水庫,當地已近1個月沒有下雨,不得已必須採取限量供水,汐止市水源路山區為管線末端,採取夜間調節用水措施,可能是白天山下用水過多,才會造成水壓不足的狀況,已加派水車送水,呼籲民眾這段期間節約用水。

 

高雄港汙泥填海造陸 不再海拋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中時電子報高雄報導
高雄港務局將在第6貨櫃中心外海圍堤填方造陸110公頃,新生地將闢築港區聯絡道路等公共基礎工程,未來高雄港疏濬的汙泥將用來造陸,不再海拋汙染海域。

高雄港的淤沙的來源,大多來自海上漂沙,少部分來自河川沖積,以往高雄港疏濬的淤沙都海拋至12浬外海,但淤沙汙染海域,常引起在近海作業漁民的強烈反彈,第6貨櫃中心圍堤工程完工後,既可造陸又能解決高雄港淤泥海拋汙染海洋生態問題,還能節省港內汙泥海拋費用,一舉數得。

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共分3期開發,未來至少還有800至1000公頃以上的圍堤造陸闢港計畫,第2港口也將向外海外移約3浬,高雄港的港域面積將擴大,大部分面貌也隨之改變。

 

節能大作戰 企業帶頭衝 改用省電燈泡 每戶年省1.3萬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環保推動牛步化的台灣,能源消耗問題愈趨嚴重。但專家預估,一般家庭如果全面改用省電燈泡,1年平均可省下1.3萬元電費,全台740萬個家庭,則可省下近900億元電費。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全球照明需求在2030年將比現在高出8成,如果不採用省電照明,用電量將不斷提升。有鑒於此,歐美國家將在未來幾年內開始禁售鎢絲燈泡,相形之下,台灣鎢絲燈泡每年銷售量仍達2000萬顆,台灣更是全球少數還在使用T9日光燈的國家之一。

台灣企業不等政府,自己先推動起環保來。統一超商自7月起推動「Light Down」活動,全國超過4000家的門市,傍晚9點陸續關閉騎樓與橫式招牌燈,統一超商同時花費600萬元,將門市的T9日光燈燈具,改成較為環保的T5燈具。

家樂福、特力屋等大型賣場,則已經簽署「自願性點亮協定」,3年內將用電量降低5到10個百分點。特力屋主管表示,特力屋除了將賣場內冷氣溫度調高至26度,很早就開始使用省電照明,特力屋希望在2009年前,再節省5%電費。

 

愛河水道重塑 規劃上游濕地公園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檨子林可以說是愛河上游曹公圳沿線埤塘,但隨著都市開發,許多水道陸續被阻斷、埤塘被填實,工務局為重塑愛河上游風貌,目前正著手先期規劃,計畫將此區域營造為濕地公園。

檨仔林埤位於高雄市三民區鼎強里鼎金後路旁,面積約3.7公頃,為曹公圳沿線埤塘,也是高雄市愛河的上游,曹公圳是舊時高雄農業經濟的重要命脈,隨著社經變遷、農民轉業、灌溉用水需求減低,以及近代因都市土地開發,許多水道陸續被阻斷、埤塘被填實,古圳和埤塘即將消失。

市長陳菊指示應恢復檨子林埤水塘往日風貌,營造曹公圳水文風貌,塑造跨高雄縣市獨特帶狀濕地公園,重新規劃水道和埤塘,提供生物棲息的綠帶空間,利用曹公圳串聯高屏溪、前鎮河、愛河、後勁溪及高雄港成一個完整的水路網絡,創造真正的海洋城市意象,使埤塘生命能重新復甦,逐步恢復高雄的水文風情。

 

反核廢場 萬里金山人吶喊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聯合報北縣報導
台北縣萬里鄉5日召開反核能廢料說明會,超過300名萬里、金山鄉民大聲吶喊,反對台電公司在核二廠興建核能廢料乾式貯存場,並要求台電限期把核能廢料遷離台北縣,不得再延長運轉。

到場關心的台北縣長周錫瑋強調支持縣民反對的立場,他指出,台電的4座核電廠有3座是在台北縣,其中石門鄉、三芝鄉已在4日開會,反對台電在核一廠興建核廢料乾式貯存場,因為會嚴重威脅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周錫瑋說,在台電的環評、水保還未通過前,台電的所有說明會、聽證會都是違反程序,縣府都不會承認,4鄉鎮民眾如有合法陳情,縣府一定給予協助。

 
國際新聞  --﹥

加州低碳燃料標準漸成形

摘譯自2007年8月2日ENS加州,戴維斯報導;許念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電區間車接通洛杉磯國際機場的電源。圖片來源:AeroVironment根據2日加州大學研究交通運輸能量專家發表的報告指出,駕駛者在未來幾年將能繼續使用仰賴汽油推動的汽車,因為燃料提供商會自行降低汽油燃料造成的全球暖化效應。這是根據加州首次完整的「低碳燃料標準」(Low Carbon Fuel Standard)報告。

2007年1月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已委令相關專家擬定這個低碳燃料的標準,在2020年之前,要使來自汽油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0%。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永續交通運輸研究中心教授法羅(Alex Farrell)與戴維斯分校交通運輸研究所教授史柏林(Daniel Sperling),在兩份報告的第二部分,詳細鋪陳出該標準將如何達成。

他們建議按照新標準只要在近幾年慢慢減少碳濃度,而在之後有更新燃料科技之後再進行更大幅度的減碳量。該報告提議石油燃料提供廠商可以不同方式減少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廠商可以將更多生質燃料混合到汽油和柴油當中,也可以向其他生產者購買低碳燃料和碳排放額度(emissions credits)。另外,廠商也可增進精煉廠的效能,以及使用低碳能源為精煉廠的燃料。欲了解「低碳燃料標準」報告的完整內容請參見這裡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少吃水果和魚 青少年易氣喘

摘譯自2007年8月1日,ENS麻州康橋報導;許念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多數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青少年較常選擇漢堡與薯條,而比較不常食用魚和水果。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及加拿大衛生署合作針對2100位青少年的研究顯示,吃最少魚和水果的青少年的肺部功能是最弱的。

哈佛公衛學院的研究員柏恩(Jane Burns)表示:「我們研究中多數青少年每日攝取的水果蔬菜、維他命E和奧米茄三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是低於標準建議量。」魚含有高量有益健康的奧米茄三脂肪酸,而且「他們較少攝取這些成份與較弱的肺部功能有關係,也增加得到氣喘及支氣管炎的可能性。」

抽菸者比不抽菸者更容易罹患這些肺功能的疾病,其機率高達4倍之多。研究者發現結合抽菸與攝取維他命和其他養分不足兩種因素,得到慢性支氣管炎的風險增加到7倍。

柑橘、檸檬、番茄、綠色蔬菜與草莓當中含有的維生素C,對於保護肺部和其他器官不受病毒感染是重要的。柏恩認為多數青少年從綜合果汁當中獲得維他素C是不當的。而按照每日建議量攝入維他素C的青少年也沒有最健康的肺部功能。因此柏恩建議將每日建議量從目前的85毫克增加到100毫克。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核廠震災 原能總署抵日調查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聯合晚報報導
為調查新潟縣柏崎刈羽核電廠於7月中旬強震中所遭受的損害,由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所派出,包括工學及耐震專家的調查團5日抵達日本,將在6日至9日赴核電廠展開調查。

地震所造成的大小意外狀況高達1200件以上,其中變壓器失火、含輻射物質的冷卻水外洩及排氣管附近偵測到微量輻射氣體等。

此次強震,震出該核電廠應變措施及耐震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引發日本國內與國際對於核電廠安全性的質疑。IAEA於震後3天便表示希望參與調查,不過遭到婉拒,之後在新潟縣政府等民意強烈要求下,日本政府才同意接受調查。

IAEA調查團團長梅嘉在成田機場表示,希望在調查遭受芮氏規模6.8強震侵襲的柏崎刈羽核電廠後,「能提供全球引以為鑑的參考。」

 

瓶裝水大戰自來水 全美發燒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聯合報報導
自從舊金山市長紐森6月以瓶裝水極不經濟、極不環保而嚴禁公家單位購用瓶裝水,並帶動全美許多城市效法以來,瓶裝水和自來水之戰日益沸騰,「國際瓶裝水協會」近日在「紐約時報」和「舊金山紀事報」刊登全頁辯護廣告,再掀高潮。

MSNBC專欄作家卡普蘭寫了一篇文章「丟掉瓶裝水吧」,言簡意賅,值得參考。他說,真正有愛於環境、關心地球暖化的人,別再買、別再喝瓶裝水。

瓶裝水包裝印出很多好看的事實,但事實未必即真相,包裝不會告訴你的真相是:1瓶裝水的容器非塑膠即玻璃,無論何者,裝滿水都有相當重量,在國內各地運送,十分費油,飄洋過海的賣,耗油更不用說。

美國去年用將近200萬噸塑膠製造瓶子,而塑膠的原料是石油。水喝完,丟瓶子,單在美國,每天亂扔3000萬瓶,1年數十億瓶。根據統計,瓶裝水瓶回收率是10%至20%,其餘全在糟蹋環境。

 

羅馬尼亞爆豬瘟 撲滅病豬2萬頭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中廣新聞報導
英國傳出口蹄疫後,羅馬尼亞西部爆發豬瘟,有關當局下令撲殺2萬頭豬隻,並在疫區設立檢查哨站,禁止豬隻的流通運送。

羅馬尼亞西部疫區所有農場都要接受檢驗,其中也包括25家隸屬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農場。史密斯菲爾德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商之一。

豬瘟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疾病,一旦感染,豬隻必須立即撲殺火化或掩埋,目前歐盟各國已經禁止進口羅馬尼亞豬肉。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從今年元旦加入歐盟之後,動物衛生及食品安全一直是歐盟各國關切的焦點。歐盟當局已經告知這兩國,在徹底杜絕豬瘟之前,這兩國的豬肉不得任意在歐盟其他國家銷售。

 

再爆口蹄疫 英國全國戒備

摘錄自2007年8月5日BBC中文網報導
倫敦西南郊區薩里郡(Surrey)的一個農場,8月2日晚間証實發生口蹄疫。目前,在基爾福德(Guildford)附近的一個農場有60頭牲口被屠殺。當局現已划出隔離區,同時宣布全國的豬、羊、牛等牲畜禁止放養流動。2001年,英國曾爆發口蹄疫疫情,導致700萬頭牲畜被屠宰、農牧業嚴重受損。

8月2日,倫敦西南薩裡郊區一個農場被發現感染口蹄疫。疫情發生後,英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對所有豬牛羊的活動實施限制。英國環境、食品及鄉村事務部表示,已對本國對外出口的牲畜、屠宰產品、豬牛羊肉和牛奶實施了禁運。

英國中斷出口本國牲畜和肉奶製品的消息傳出後,德國方面也採取了相應措施。在過去30天中,德國共從英國進口過6隻動物。但有關部門表示,這些動物不是來自英國口蹄疫疫情地區。日本農業、林業及漁業部表示,日本已經對來自英國的豬肉實施了臨時禁令。此外,新加坡政府也對英國出口的肉類實施了禁令。

 
中國新聞  --﹥

香港民間團體呼籲關注奧運產品背後的勞工問題

摘錄自2007年8月7日自由亞洲電台報導
北京奧組委星期一召開記者會,強調奧運會的開幕和閉幕的創作將會體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夢想的人文奧運。然而,與此同時,香港多個團體星期天聯合舉辦一項名為「奧運與勞權嘉年華」活動,呼籲外界關注奧運產品背後的勞工問題,包括工廠剝削工人血汗和非法僱用童工等。也有團體呼籲北京遵守承諾,改善人權狀況。

參與團體之一,「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項目統籌丘梓蕙說:「奧運是一個國際性的活動,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時間,讓全世界的人都關注勞工問題。」

國際勞聯香港聯絡處研究員黃庭鈺也對記者說,他們實地抽查了一些製作2008年奧運會紀念品的工廠,發現其中存在不少問題。黃庭鈺:「當局大約挑選了60個公司,然後我們在今年年初去了其中的4個工廠,發現這4家工廠都存在了工資、工時和國家的標準有很大的距離,其中的一家還有童工。這4家廠並不是我們特別挑選比較差的廠,而是比較有規模的。」

 

呼倫貝爾草原 被賽車毀了

摘錄自2007年8月7日自由亞洲電台報導
北京奧組委星期一召開記者會,強調奧運會的開幕和閉幕的創作將會體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夢想的人文奧運。然而,與此同時,香港多個團體星期天聯合舉辦一項名為「奧運與勞權嘉年華」活動,呼籲外界關注奧運產品背後的勞工問題,包括工廠剝削工人血汗和非法僱用童工等。也有團體呼籲北京遵守承諾,改善人權狀況。

參與團體之一,「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項目統籌丘梓蕙說:「奧運是一個國際性的活動,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時間,讓全世界的人都關注勞工問題。」

國際勞聯香港聯絡處研究員黃庭鈺也對記者說,他們實地抽查了一些製作2008年奧運會紀念品的工廠,發現其中存在不少問題。黃庭鈺:「當局大約挑選了60個公司,然後我們在今年年初去了其中的4個工廠,發現這4家工廠都存在了工資、工時和國家的標準有很大的距離,其中的一家還有童工。這4家廠並不是我們特別挑選比較差的廠,而是比較有規模的。」

 

中國破獲最大販賣雪豹皮案件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BBC甘肅報導
員警在得到舉報後在甘肅省臨夏的一所公寓中找到了大量的野生動物皮毛。總共104張動物皮毛中有熊皮,雲豹皮和猞猁皮,還有一些瀕臨滅絕動物的骨頭。據新華社報導,房主馬哈錄稱他從青海和西藏收購來那些動物皮毛是為了再轉手出售。其中包括27張雪豹皮,為1949年以來中國最大的販賣雪豹皮案件。

雪豹皮可以用來做高檔大衣和其他服裝,另外傳統中醫經常使用珍稀動物的骨頭入藥。雪豹是瀕臨滅絕的珍稀貓科動物,數量稀少,棲息地分散。雪豹在中國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和新疆的高山地帶。新疆雪豹保護基金會認為世界上的野生雪豹數量在 3,500 到7,000之間,其中大部分在中國。

 

北京迎客 天仍未藍 灰塵蔽日 空氣指數包尾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明報北京報導
來自北京市環保局統計數字顯示,6、7月北京的空氣質量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去年6、7月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共為53天,但今年6、7月的達標總數僅為38 天,足足少了15天。在7月30日,北京空氣污染指數達到138點,空氣質量屬於不達標的3級,5日時,空氣質量雖為2級,但空氣污染指數為98點,在全國重點城市中指數最高,換句話說,近期北京空氣質量長期徘徊在全國「榜尾」。

在首都鋼鐵公司搬遷後,北京東南郊工業區一些重點污染企業也列入今年調整搬遷計劃中,主要有朝陽區大郊亭和m頭等地區的焦化、化工企業。市環保局大氣處專家指出,化工二廠、有機化工廠等化工企業與首鋼東西呼應,如果北京吹東風,化工廠污染物就會飄到市區上空;如果吹西風,首鋼的污染也會影響市區。

國家環保總局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表示,隨覑首鋼逐步搬遷,北京空氣污染源主要來自市區汽車廢氣和周邊省市工業污染,目前北京汽車廢氣約佔全市大氣污染總量近40%。不過,他對明年奧運會前空氣減污問題抱有信心:「未來一年,政府的工作應由長期規劃轉到重點應對,譬如,可實施某些行政措施使到奧運期間的空氣污染問題減至最低。」

 

橡膠加工廠污染農田 屯昌千餘村民生活受影響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人民網海南島報導
洋上村共有村民近千人,這個橡膠加工廠與村莊相距不到500米,生產污水直接排放到村民的農田周邊。根據村民的反應,在該廠幾個膠池裏灌滿了沒有加工過的膠水,地面上污水橫流,廠外幾個裝滿污水的氧化塘裏更是散發著刺鼻的味道。該廠一負責人表示,由於村民意見強烈,工廠已經被迫停工兩天了。

據屯昌縣國土環境資源監察大隊王隊長介紹,屯昌縣國土環境資源監察大隊7月31日的監測報告中顯示,這家加工廠的污水總排放口的COD濃度高達 800毫米克,屬於嚴重超標。屯昌縣國土環境資源監察大隊負責人表示,該廠8月25日試生產期一到,企業如果不提出申請驗收,繼續超標排放,環保部門將堅決按照法律程式責成其關閉或停產。

 

廣西開出整改黑名單 11個環保問題掛牌督辦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人民網廣西報導
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問題、灌陽和全州縣小鐵合金群環境問題、南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污染環境問題等11個環境問題,被列為2007年環保專項行動自治區級掛牌督辦案件。自治區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已經對被列入黑名單的環境問題發出通知,限期責令整改。

據廣西自治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被列入黑名單的環境問題,具體由各有關市政府掛牌督辦,對有關案件的處理將堅持依法、按程式進行,實行責任追究制,對到期限未能完成督辦任務的,要追究責任人的責任。自治區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將組織督察組對案件查處情況進行檢查、督辦。

 

港空氣品質8年來最好?

摘錄自2007年8月6日人民網香港報導
今年,香港的空氣品質有了明顯的好轉。官方資料顯示,在5月到7月,香港低空氣污染的天數,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70%,空氣品質也是1999年來最好的。港府認為,香港空氣品質的改善,與政府採取措施降低城市空氣污染水準有關。除此之外,港府也表示,這也要歸功政府過去幾年實行的措施,對空氣品質的改善起了正面作用。

不過,環保人士卻指出,港府把廢氣排放標準訂得太低,而空氣污染資料也沒有反映真實的情況,因為港府把空氣污染的最低水準訂得較高,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水準。他們認為,港府現在就宣稱已成功戰勝濃霧,為時過早。

 
綠色學習課表  --﹥

『污染從清潔後開始~認識清潔劑』系列講座

2007/08/01 - 8:00am
2007/11/30 - 4:55pm
主辦: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07年11月30止,每場2小時。
費用:免費
聯絡人:秘書 陳儒瑋
聯絡電話:(02)2368-6211分機17
e-mail : homemakr@ms15.hinet.net
活動說明: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目前提供「環境倫理教育」及「污染從清潔後開始~認識清潔劑」系列講座,均為免費申請。因此希望是否能藉由貴會的交流平台發佈這項訊息,使更多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民眾或團體均能知悉。
『污染從清潔後開始~認識清潔劑』規劃一系列免費講座,提供各鄰里、社區民眾來申請,期待課程結束之後,民眾能以友善又省錢的方式,來清潔家庭並營造一個無毒的家,以保護珍貴的水資源。

歡迎關心環保的鄰里、社區民眾及各級學校,滿20人以上之單位,

免費報名申請宣導課程!

詳情請見
本會網址http://www.huf.org.tw
 

2007年八色鳥國際研討會&草嶺生態之旅

2007/08/10 - 9:00am
2007/08/11 - 4:00pm
地點:雲林縣立僑真國民小學演藝廳、雲林縣政府文化局旁廣場(生態博覽會門口)
指導單位:台灣中油(股)公司、台灣電力(股)公司、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交通部觀光局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協辦單位:雲林縣政府、雲林縣野鳥學會
報名:額限120人,額滿為止。
費用:免費(含8/10研討會資料、餐飲、8/11生態旅遊交通及保險,但不含8/10住宿及與會者的來回交通費用,請與會者自理。)
3.報名日期:即日起至96年8月3日下午3點截止。
電話:02-86631252
傳真:02-29303595
E-mail:mail@bird.org.tw

草嶺生態之旅活動全程免費,名額限70人(本單位提供8/10、8/11之午餐、遊覽車及保險費用),不可僅參加8/11之生態之旅,需全程參加研討會及生態之旅活動。為響應環保,請自備餐具及水杯。

詳情請見 http://www.bird.org.tw/index.php?block=main.php

暖江壺穴保運動—議題取向之流域守望與河川教育

2007/08/11 - 9:00am
對象:對流域人文與自然環境守護、議題知識數位化與地圖化之公共平台有興趣者
名額:40名
費用:保證金每人500元,以團隊或個人方式報名。僅參加8/11者,保證金視為報名費不退費
報名:即日起至8/8,電郵或傳真報名單並完成匯款繳費
地點:基隆市暖暖區過港路90-1號(暖暖代誌雜誌社所在地教會‧近暖暖火車站)
聯絡人:
1.南港社大 - 電話(02)2782-8272  傳真(02)2782-8271 
2.報名聯絡 - 翁玉美(02)2782-8272#24  Email:jessica@nangang.org.tw
3.專案負責 - 林明志(02)2782-8272#20  Email:eco@ms77.url.com.tw
4.社造導師 - 張錫塒 0935-601-638、林鳳春(實習) 0939-153-246

全國河川巡守志工制度已行之有年,以往志工培訓時常侷限在污染防治與水質監測,在面對工程衝擊、地景破壞、物種喪失…之狀況時,經常缺乏背景知識應對。各河川流域皆有其獨特議題,如何幫助志工提升視野、抓緊議題、深化知能、強化技能、有效激發在地居民行使環境公民權以投入流域治理…等課題,日益受到重視,因此特別設計此培力課程來強化河川巡守志工的核心職能。此培力課程以議題行動取代聽講座談,從「暖江壺穴保存」單一核心議題入手到倡議解說媒體產出,兼重理論與實務,強調流域空間整體守望,整備河川教育就地紮根。

本聯合專案目前僅有暖暖8/11當日補助經費1.5萬,歡迎各單位參與贊助或籌措!

 

2007蝴蝶生態育種子教師研習(北台灣)

2007/08/11 - 8:30am
2007/08/12 - 5:00pm
地點:【室內】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會館教室(離捷運淡水線雙連站步行約7分鐘);【戶外】台北市大直,劍南蝴蝶步道。
主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報名:額滿為止
電話:02-28814006
E-mail:butterfly@butterfly.org.tw

詳情請見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生物多樣性:從一塊土地開始一個希望:談環境信託與生物多樣性--﹥
作者: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與志工中心主任)

走在台東成功的海岸山脈上,想像在這塊土地上與林雕、蜂鷹們擦身而過的感覺,心中對這片廢棄果園的未來,充滿著希望。沒錯,只要給土地空間與時間,她會逐漸回復到「健康」的狀況。所謂的「健康」是什麼?不就是一個生物多樣性高且穩定的狀態嗎?

看待土地的方式

台灣蓋斑鬥魚主要棲息於池塘、沼澤地帶、稻田等水流和緩的地區。圖片來源:Wikipedia「如果我有錢,我就要把這塊地買下來,不讓她再遭受這樣的破壞!」這個念頭經常縈繞在從事環境運動人士的腦袋裡。從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發生開始,台灣的生態環境也面臨了所謂的「奇蹟」,原本到處可見的生物成了保育物種。例如為了增加每單位土地面積的稻作產量,農田裡開始被大量噴灑農藥,使得早期在田溝裡隨處可見的台灣蓋斑鬥魚,成了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即便近期保育概念的民智大開,但我們仍要面對所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孰輕孰重的「問題」。

其實,環保團體與開發業者,所在爭議或爭奪的就是「土地」。激進的開發業者,對「土地」的觀點,是用每公頃多少錢、有多少土方在計算,而關懷環境的人,眼中的「土地」是一群與人類健康與生存息息相關的生命共同體。在台灣有六所國家公園、19處自然保留區。這樣的規模就足以支持我們島上的居民,安穩的居住下去嗎?我們的環境除了這些具有明星級物種或是地景、人文環境之外,其它的地方就不需要或不值得被關照與愛護嗎?從這陣子國際間種種以「全球環境變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們所保留下來的自然環境還不夠。

信託土地做保育

在2006年年底,一位對生態保育充滿熱忱與理想的朋友,決定將他在台東海岸山脈上棄置已久的柚子園捐出來從事環境教育的推廣活動。捐地者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想把他與自然界互動過程中所獲得的感動與收穫,分享給更多人,甚至教育、傳遞給逐漸與自然環境脫節的下一代。捐地不難、辦教育活動也不難,但是怎麼讓捐地者的理念可以藉由某種社會機制而傳承下去,就是一門課題。「環境信託」是這機制的選項之一,也是可以讓全民共同參與並共享利益的作法。

將土地託付給值得信賴的人

環境信託並非一個「新」的概念或作法,在信託的發源地-英國,已有百年以上的發展歷史,甚至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也已有40年的操作經驗。台灣也在1996 年正式公告信託法,依據第一條條文所下的定義,「稱信託者,謂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但是信託又分為以私人利益為主的私益信託,以及以公共利益為主的公益信託,在信託法的第八章裡,即專章規範「公益信託」,其定義為:「稱公益信託者,謂以慈善、文化、學術、技藝、宗教、祭祀或其他以公共利益為目的之信託。」

簡單的說,環境信託就是公益信託的一種,只是以「環境保護」為主題,「某人」(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更可以是政府)將「環境、土地」等(委託物)交付給「可相信的人」(個人或團體)去依照其「環境保護、棲地保存」的理念(信託本旨)而進行環境的經營與管理(資產管理),因為環境保護而產生的環境利益是由全民所共享。信託強調的即是一個「信賴」關係的建立,而這個「信賴」關係是受法律所保障,以使這項「善業」得以確實執行。

留下土地就留下生命的希望

環境信託是建立全民共同參與棲地保育的機制,在棲地被妥善照顧與維護之下,每塊土地獲得發揮的空間與時間,依此而生的動植物就能依著自然的法則,生活於這塊土地之上。

走在台東成功海岸山脈上的環境信託園區,我看到原生植物逐漸取代既有的柚子樹,這塊土地將會依著生態法則回復往日的建康景況,一個有著林雕劃過林際的多樣生命森林。

我國公益信託之流程。

 
讀者投書第三勢力的契機? --﹥
作者:陳威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今年是中華民國外來體制解除戒嚴滿20年,不論對於政治或環境運動而言,解嚴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轉戾點,解嚴前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統治下,政治、社會運動隱然地形成分進合擊的態勢,逼的蔣經國不得不思考如何開一個宣洩的管道,以免統治體制崩潰,這是人民集體力量展現而換來的成果,卻在民進黨大肆紀念的活動中被模糊,政治人物似乎一再要「提醒」民眾,這一切歸因於民進黨的功勞,若要確保民主的果實,明年的選舉就得繼續支持他們。

然而,解嚴後的20年從社運的角度來看,卻是血淚斑斑,難道廢核政策的失敗、工時案、農漁會改革等,祇能怪罪「國會不過半,國民黨制肘」?更別提民進黨在產業政策上,跟國民黨根本是哥倆好,那些以工程、開發來擴大內需、促進發展;以眾人稅金補貼高污染產業的思維都是一樣的。2000年總統選舉過後,出現了泛藍、泛綠之稱,兩軍費了大部份的時間精力在政治議題上虛耗,但其他民生議題卻呈現真空狀態,甚至連年度總預算都被擱置一旁,近來的第三勢力說,就是趁著社會上不滿過於簡化的非藍即綠,非綠即藍這種二分情勢而生。

台聯可說是最近一波第三勢力的開端,2006年底的北高市議員選舉,台聯席次大減,單一選區兩票制即將上路,恐有被邊緣化的危機,因此改弦易幟,宣稱台灣早已獨立,將把關心層面拉到民生等社會議題,標舉所謂中間偏左的路線。一方面,我們訝異台灣怎能前一天還不是獨立國家,後一天就突然獨立了?另一方面,卻也沒有看到台聯提出任何以左出發的政策,只做了徵選改黨名、修改黨章等表面工作,更別提該黨的國會議員,不乏以前國民黨黨內地方型的人物,在產業、環保等議題裡,不但不左還右得很,除了極少數的委員外,社會形象與「中間偏左」實在相差太遠,也許正因如此,今年以來,台聯才幾次邀約社運團體座談,甚至提議代表台聯參選,想為該黨增添一點「左」的色彩。

最近浮出檯面的第三社會黨,是由民進黨內一群年輕幹部出來組成的,他們認為錯誤的半總統制和兩黨體系,將歷史衝突予以制度化,台灣必須進行第8次修憲,以議會內閣制、聯立式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來緩和目前「民主內戰」的局面。許多人已經對政治惡鬥極為反感,但從選民的角度來看,批判國民黨或民進黨於今再也不是特別進步的事,重點是代表什麼樣的第三勢力?除了標舉修憲等政治目標外,至今看不到該黨提出關於社會改革的實際政策,難保選民不會聯想起10年來 2大黨的歷次修憲訴求,不也都是聲明修一次憲能換30~50年長治久安嗎?

至於最近也極有潛力的綠黨,環境屬性無庸置疑,但綠黨若是一個政黨,並且想要吸引選民在第二票支持他,終究必須提出除了環境以外的政治主張,舉凡國防、外交、經濟、產業,甚至統獨等,如果沒有其他面向的政治言說及行動,人們恐怕會把綠黨只當成一個參選的環保團體,也許會因候選人形象清新而願意選人,但卻不一定有動力在「黨」這一票投下去。

當國、民兩黨的政治操作,已擺明是在分割選票市場,不解決問題,只突顯問題時,第三勢力各政黨除了政治訴求外,也必須觀照社會面向,第三社會黨為台灣的歷史、政治發展提出了一套分析,但民進黨也有其一脈相傳且愈形鞏固的理論基礎,並且依靠其很深的歷史意識攫取支持;重要的是,其黨內成員早年確曾參與社會部門的工作,親身跟基層民眾走在一起,進而掌握了民意所趨,至今還獨攬某種進步的象徵,吃以前在社運的「老本」。第三社會黨的青壯幹部們,雖不乏社會部門的人脈,但卻絕少實際參與社運運作,要如何單憑論述而獲取選民支持,恐怕還必須要有更多誠意與努力。

也許有人覺得,小黨不易出頭,鼓勵都來不及了,對於第三勢力何必這麼吹毛求疵?但一路走來,社會改革面臨的挫敗,豈不是因為選民們太寬容?只要敢批評國民黨,我們就支持,只要稍稍對環境等社會改革釋出友善態度,我們就感激,但活生生的教訓就在眼前,看到兩大黨支持者被出賣的無奈與難堪,這些經驗告訴我們,今日要求政黨不要打迷糊帳,日後才沒有模糊地帶。

為現況焦慮的人要問:不組第三勢力投入選舉,進入國會,難道就束手就擒,讓這些政客胡作非為嗎?這個問題,正好可以用日前看到一位令人尊敬的環運工作者李根政先生,寫的一段文章來回答,李根政寫道:「....台灣政治板塊變動迅速,許多希望透過參政快速解決環境問題的朋友,曾鼓勵根政參選立委,也有政黨徵詢列入不分區立委的名單。然而,根政心之所繫仍在人民的意識提昇,民間社會力量的集結等長期深耕之工作,因此皆已婉拒。」

要做出不選舉的選擇,其實可能比要選舉還來得不容易,當這個社會把政治選舉當成最快的、也是唯一的解決方式,當這個社會的精英把全心都放在政治操作上,卻沒有更多人願意投入社會改革與啟蒙,這才是我們應當憂心的。因為只有當在上位者,發覺人民有自己的力量,當在上位者,發覺人民不再是可以這麼輕易地分割跟掌控,那時,我們才真得能撼動且介入政治,真正的改革契機也許才會發生。

這一波第三勢力的出現提醒我們,社會上開始有不同於兩大陣營的想法,不管短期內的選舉運動是失敗或成功,都表示台灣社會確有新的政治空間,但代表第三勢力的各政黨如果要獲得支持,應該不僅僅只因為是第三選項,而是因為其理念值得被肯定,而且是真正地與基層人民站在一起,才有可能贏得那些不再相信政治的選民的支持、破除那些因政黨惡鬥而冰封的心。如果這些政黨關於社會改革的政策和主張都還不夠清楚,也許這表示,台灣社會形成第三勢力政黨的時機還沒到,現在只是前哨戰的整備階段,基層的社會組織以及人民意識提升的紮根的工作,或許也該是希冀改革的政治工作者要思考的。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李育琴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