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9.25
本日焦點:

促進人與環境永續關係 聯合國新增23處保護區

興凱湖被列入人與生物圈保留區(照片來源:黑龍江省政府網站)

摘譯自2007年9月20日ENS法國,巴黎報導;陳維婷編譯;莫聞審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20日將分屬18個國家的23個生態保護區,納入「人與生物圈(MAB)全球網絡」,其中薩爾瓦多、卡達、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是該網絡的新成員。目前MAB網絡已擴及105個國家,共529個位址。MAB網絡中的保護區並非嚴格的絕對保育區域,其設立重點是為探討並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育與人類社經發展的關係。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生物多樣性:

生態概念融入道路工程 以三芝北投公路為例

三芝北投公路未開發的狀況,圖片提供:蘇維翎、曾榮英。

作者:蘇維翎(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曾榮英

傳統道路工程僅需滿足基本運輸功能即可,在工程設計上往往會忽略生態環境的考量,使道路工程的開設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以影響而言,可知道路對生態環境的直接影響包含施工階段對動植物的傷害、營運階段車輛撞擊動物的事件,間接影響則如對動物行為及生態系統的改變、鄰近棲地的物理改變及化學改變、外來種侵入及擴散,以及難以估算的衍生影響。

近年生態工程觀念廣受重視,道路工程在施作流程上應該有所調整,依道路生命周期而言,包含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甚至是廢除階段,在生態面都有應該考量的事項及應該辦理的工作。

行動參與

抗議!反對環保署剝奪自由時報周富美採訪權

發起者:陳香蘭(台灣記者協會執行委員)

今(2007)年9月20日自由時報和記協都收到環保署一只公函,文中環保署片面闡述:「8 月10 日及9月 17日環保署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議時,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嚴重妨礙公務」,同時環保署表示不同意周富美再至環保署採訪,要求自由時報訊行處理。

環保署環評會委員肩負「替台灣環保生態環境之永續發展」重責毋庸置疑,因此,第六屆環評會在前環保署長張國龍任內採取公開、透明之審議作業流程下,擋掉不少違害台灣生態永續發展之開發案,本屆委員會因環保團體代表全遭撤換,也因此環評會受到更高的關注,對此環保署本應更公開透明來回應社會期待。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生物多樣性

行動參與

本會快訊

「自然生命印象」攝影、短片徵選活動9月底截止,歡迎投稿!

本報2007年9月24日因操作疏失,發出主旨為「who」的異常信件,非病毒信,請忽略刪除即可。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熱門內容

歐盟:2007年不得再捕黑鮪魚

研究顯示 人類活動正在改變地球的大氣含水量

熱門關鍵字

文化資產

野生動物

推薦評論

年省千萬電費 台鐵擬打造日光車站 (1)

一旦錯過今天,便將失去明天 (3)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台北鳥會電子報

本日焦點: 促進人與環境永續關係 聯合國新增23處保護區 --﹥

摘譯自2007年9月20日ENS法國,巴黎報導;陳維婷編譯;莫聞審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20日將分屬18個國家的23個生態保護區,納入「人與生物圈(MAB)全球網絡」,其中薩爾瓦多、卡達、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是該網絡的新成員。目前MAB網絡已擴及105個國家,共529個位址。

MAB網絡中的保護區並非嚴格的絕對保育區域,其設立重點是為探討並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育與人類社經發展的關係。這些保護區提供具體機會,讓科學知識得以和管理方式結合,在幫助減少生物多樣性損失的同時,也提高居民生活福祉,並促進符合環境永續的社經文化條件。

新增的23個保護區中,有四個位於亞洲:

越南藝安(Nghe An)省西部——
這片海拔超過2千公尺的山區,生態系包含低海拔季風常綠林與飄渺的雲霧林,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本區對提昇傣族、土族、克穆、俄杜、苗族等少數民族的生活水準有重要價值。

蒙古國蒙古達哥(Mongol Daguur)——
鄰近中蘇蒙邊界,擁有平原、緩丘與濕地的溫帶草原生態系。許多遷徙於西伯利亞與南太平洋間的候鳥在此築巢繁殖。

中國車八嶺——
擁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瀕臨絕種的華南虎(Panthera tigris),與最近重新發現的珍稀水鳥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都棲息於此。目前當地正發展生態觀光。

中國興凱湖——
東亞最大的淡水湖,匯集了湖泊、沼澤、平原與丘陵等內陸濕地生態系,擁有豐富的魚類與鳥類生態。當地居民以漁撈、造紙與種稻為生,旅遊業也日益蓬勃。

世界其他地區新增的保護區則分別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黎巴嫩、卡達、葡萄亞、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厄瓜多、阿根廷、智利、南非、澳洲、以及密克羅尼西亞。

「人與生物圈全球網絡」529個保護區的完整名單與介紹,可參考 http://www.unesco.org/mab/BRs/BRlist.shtml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7/2007-09-20-04.asp

台灣新聞  --﹥

中市整體開發區農業聚落 研議保存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自由時報台中報導
文化資產保存意識抬頭,有議員提案要求市府調查整體開發區內值得保存的農業聚落,訂定細部計畫予以保護,如北屯后庄地區土角厝。部分議員則指出,第14單元已經開發,預計97年完成,調查恐已來不及,且將影響整體計畫,而其他單元也會出現同樣情況。

地政局長曾國鈞表示,不僅整體開發區,其他區段徵收地區,市府在進行都市計畫時,有需要保留的文化資產,都會劃設為公園用地,例如,位於鎮南休閒專業區內的水碓社區,就是以此方式保存。

市長胡自強則表示,將由文化局負責調查後,與都發局、地政局共同研商,讓民眾在都市裡可以看到真實的農村聚落景象,而不必像過去刻意蓋一個農村公園。

 

護樹海 蘭雅公園停車場暫停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蘭雅公園綠蔭濃密,300餘棵樹木中,超過30年歷史的老樹為數不少,是天母居民的森林公園。但因蘭雅里老舊,社區密集,停車需求高,90年起,市府規畫在公園下方開闢地下2層停車場,包括187格汽車位、60格機車位,經費達2億4000萬元。

95年10月預備施工,因部分民眾反對而變更設計,將停車場規模從220格車位減為187格,以保留部分樹種;延至96年5月欲開工,又因夏天不能移樹,改為9月14日動工。但部分居民發起護樹活動並提出行政訴訟,經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市府不得進場施工,須送市府樹木保護委員會審議。

文化局表示,近日內將安排專案小組前往現場會勘,在保護樹木的前提下,兼顧停車規畫,達到雙贏局面。停管處亦表示,興建地下停車場是順應居民需求,未來將按照樹木保護委員會決議辦理,工程會配合調整,盡量符合居民的期待。

 

南澳封溪護毛蟹 給看不給吃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中國時報宜蘭報導
陽澄湖大閘蟹登台受阻,台產大閘蟹水漲船高,毛蟹成了饕客另類選擇。大甲溪野生毛蟹23日上市,依大小從3台斤1000元到每台斤800元不等。宜蘭縣南澳鄉的野生毛蟹身價更高,但正封溪保育中。

業者指出,以大甲溪為棲地的大甲毛蟹是台灣特有種洄游性螃蟹,與來自大陸的大閘蟹血緣相近。漁民於大甲溪、大安溪、大肚溪等,沿岸設竹簍攔捕,抓到就沿海線大馬路旁叫賣。早年盛產,近年則因過度捕捉,產量銳減。

宜蘭縣南澳鄉鄉長江明順則表示,南澳毛蟹品種獨特,數量稀少,有絕種之虞。經封溪保育才逐漸恢復生機,未來要以毛蟹發展親子生態觀光旅遊,只看不吃。 另外,保育人士亦呼籲主管單位制定公約,建議隔年捕抓,或只抓公的,才能永續保育溪流生態。

 

後灣賞蟹 激發民眾保護陸蟹意識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自由時報屏東報導報導
車城後灣海岸原始林蘊藏豐富陸蟹種類與族群,海岸林提供遮蔽和食物,陸蟹多樣性與香蕉灣、港口不相上下,數量極多。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表示,陸蟹平時就在海岸林腐葉下活動,並挖洞居住。

96年一家取得後灣遊憩區土地的建設公司因為整地,嚴重破壞陸蟹棲地,造成近6000隻陸蟹喪生,使保育人士痛心。

為喚起國人愛護陸蟹,台灣濕地聯盟秘書長李榮祥將在9月26日晚上7時帶領民眾到後灣舉辦賞蟹,從認識觀察陸蟹過程中,讓更多人了解保護陸蟹的觀念。

 

限用保麗龍杯 環保人員動了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中國時報台南報導
台南市環保局23日到南寧街上的連鎖茶飲店稽查,發現有部分業者違規使用透明塑膠杯,限7日內改善。 但稽查人員坦承,由於限塑政策僅限於有店面、擺座位的餐飲店,對於專營「外帶」的茶吧、連鎖茶飲店,除了道德勸說外,並沒有任何法令可限制使用保麗龍杯。

環保局表示,限塑政策開始時,因為加強宣導關係,的確收到不錯的效果;但後來把主力放在機關、學校的限塑措施,茶飲店的免洗杯材質,確實並非目前稽查重點。

 

赤崁海蝕如懸崖 危及民宅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中國時報高雄報導
梓官鄉赤崁地區海岸線,常年因海水侵蝕及不肖份子傾倒廢棄物,導致原有消波塊漸漸失去正常功能,最後不敵颱風掀起巨大風浪而破壞殆盡,甚至危及居民生命財產。

最近有民眾發現,北面一段長約100公尺的堤岸,已出現大量土石崩塌毀壞的情況,造成原本的海岸線往內縮減,側面宛如一處懸崖峭壁。並且,緊鄰土石崩落地點的民宅目前也面臨「走山」危機,住戶生命財產安全飽受威脅。

就在梓官鄉公所盡力爭取經費興建赤崁海堤步道,希望能重新賦予漁村新生命,同時帶動地方商機繁榮時,這起事件又讓海蝕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蘇花公路多處坍方落石 僅單線通車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蘇花公路因豪雨目前在宜蘭縣東澳及觀音路斷多處落石坍方,只能單線通行,公路局南澳工務段指出,蘇花公路在122公里又650公尺處東澳路段,出現一個寬半個車道,長30-40公尺的路基缺口,24日早上發生車輛滑落意外。此外,在147公里及148公里等多處路段都有落石坍方只能單線通車,由於近來山區接連下雨土石鬆軟,隨時都有坍落的危險,因此公路單位呼籲民眾為自身安全考量,最好不要走蘇花公路。
 
國際新聞  --﹥

終止砍伐雨林 印尼盼各國金援

摘譯自2007年9月20日外電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印尼森林部長19日表示,印尼將在氣候高峰會議舉行前,動員一個由八國組織的團體,希望能讓富裕國家金援熱帶國家,以誘使熱帶國家停止砍伐雨林。

聯合國主導的高峰會將在12月於印尼峇里島舉行,屆時將有189國與會人士齊聚一堂,聽取一份「減少伐林造成的碳排放」計畫(Reduced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這項計畫的主要目標,便是減少森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提昇這些森林區用來「交易碳排放額度」的價值。

印尼欲藉由與喀麥隆、剛果、哥斯大黎加、加彭、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的結盟,增加談判力道以取得直接援助──這八個國家的熱帶雨林面積,佔了全球大部分熱帶雨林比例。

印尼森林部長卡邦(Malam Sambat Kaban)19日於北京參訪中,向路透社表示,「森林八國」(Forest Eight,簡稱F8)希望先進國家提供金援,讓發展中國家有減少伐林的誘因,並由衷感激每一位對停止砍伐雨林有所貢獻的國家。 從自然森林談到森林擇伐,卡邦透過口譯人員說:「以印尼為例,在永續的原則上,印尼能夠出售的原木料高達1400萬立方公尺。但根據政策,印尼預計採伐的只達到900萬立方公尺而已」。

在第一階段《京都議定書》的協定下,直至2012年,大約35個先進國家需削減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是在2008年至2012年這5年期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排放水準的95%,以對抗全球暖化。由此看來,12月於峇里島舉行的氣候高峰會,預期將討論在2009年之前擬出一項新措施。

京都議定書主要是針對工業氣體排放與盤查,但其中不包括砍伐森林所造成的碳排放,抑或是保護現存森林的計畫。

卡邦承認,一開始並沒有一套現成的機制來衡量森林復育的價值,或是讓森林免於遭到砍伐的辦法。他說:「這個機制沒有什麼確切的的方法,森林八國(F8)目的是希望透過理解與清楚的機制,為森林相關社區謀最大的福祉。」
 

※ 參考資料:路透社報導
 

加拿大削減預算 野生生物保育計畫堪憂

摘譯自2007年9月20日ENS加拿大,渥太華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洲伶狐被列入聯邦瀕臨絕種動物名單內 (照片作者 : W. Lynch / 來源提供: Parks Canada) 根據一份由《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取得的內閣文件,加拿大政府已決定削減80%該國環境署投入氣候變遷計畫的開銷,並有意降低40%其他部門擬用於氣候變遷計畫的預算。此外,環保團體表示,聯邦政府部門的野生生物保育計畫也慘遭凍結。

儘管如此,由總理哈波(Stephen Harper)領軍的保守黨政府,對於此次削減預算的行動仍未致一詞。

「原先以為削減預算只是謠言」,加拿大野生生物聯盟(Canadian Wildlife Federation)計畫暨通訊執行長保加納(Sandy Baumgartner)說,「但如今我已透過受到波及的人證實確有此事。這使部門每個單位都受到了影響。」

麥加迪說,倘若如報告所述,自由保守黨將保育濱危物種、科學研究及侯鳥保育等計畫的資金,用於氣候變遷計畫。這樣的行為實在是令人髮指。

「以數目為衡量健康指標的候鳥保育計畫,其預算減少50%」,他進一步提到,「此外,一項國家野生保育區的預算,主要是保護野生生物及鳥類主要棲息地,更是從原先的190萬美元砍到完全沒有。」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大麻管制鬆綁 越南幫派走私童奴到英國加工廠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大紀元倫敦報導
英國警方在近日突襲大麻加工廠的行動中發現,數百名兒童奴工,其中最小的年僅13歲。英國警方相信,在2004年英國宣佈大麻不再是C類毒品之後,有組織犯罪,越南人的幫派,已經迅速的佔領了英國大部分的大麻市場。一個由3間臥室的房子改成的大麻加工廠,每年可獲利30萬鎊(約45萬美元)。

根據英國《星期日獨立報》獲得的數據,英國的有組織犯罪已經將大麻的生產推到了歷史新高。兒童權益組織「結束雛妓,兒童色情和兒童賣淫」(Ecpat)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被販賣到大麻加工廠的兒童奴工的數量激增了5倍,每星期都有一名兒童被從大麻加工廠解救出來,但是沒有人真正的瞭解問題的嚴重性。

兒童權益組織的 人士還呼籲英國地方政府為那些被解救出的兒童提供更好的保護。因為有些兒童在被解救出僅僅2天內就會從當地的監管中心消失,他們很有可能是被販賣他們到英國的團伙抓了回去。

 

國際特赦組織:國際應重視伊拉克人權問題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中央社倫敦報導
繼1948年以色列建國,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民大量外移之後,目前伊拉克人的外移行動,可謂是中東地區最大規模的遷移活動。「國際特赦組織」24日公布報告指出,國際社會並未正視伊拉克難民外移危機,而任由敘利亞與約旦獨自處理大量的伊拉克難民。

根據特赦組織估計,大約有420萬名伊拉克人無家可歸,其中有220萬人在伊拉克境內,其他大多數是在敘利亞與約旦。根據特赦組織估計,伊拉克難民平均每天增加2000人,離失所的危急人道情況,大部分都被世界給忽略了。

無家可歸的伊拉克人,目前有140萬人在敘利亞境內,另外有50萬人在約旦;兩國都缺乏有意義的國際支持,都在奮力處理大量的難民,並且正打算關閉邊界,以減少伊拉克難民再越界進入。

 

讀者文摘評比全球城市生活品質 台灣排名67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工商時報報導
讀者文摘以公共運輸、公園、空氣品質、垃圾回收與電價等作為生活品質評估標準,結果在評比的72個城市中,斯德哥爾摩與奧斯陸等兩個北歐大城分別囊括前2名。台北則排行67名。亞洲超級大城的生活品質最為惡劣,墊底的是北京,在它之前為上海、孟買、廣州與曼谷。

然而另一項評比全球最好與最糟國家的排行榜中,北歐各國被評選為是最照顧他們的環境與人民。在141國當中,芬蘭最照顧環境與人民,緊追在後為冰島、挪威、瑞典,之後則為奧地利、瑞士、愛爾蘭及澳洲。該排行榜最後一名為衣索比亞,美國第23名,中國大陸84名,印度則為104名。該項排名綜合空氣與水品質等環境因素,對生物多樣化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視,及國內生產毛額、受教育機會、失業率及平均壽命的社會因素。

 

海底實驗室生活直播 一網無遺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自由時報報導
6名美國海洋科學家17日起進入全球唯一的水下永久實驗室「水瓶座礁岩基地」,對佛羅里達礁島群的珊瑚礁變遷,展開9天研究任務。

水瓶座礁岩基地位於佛州礁島群國家海洋保育區內的大礁島東南方15公里處,6名科學家將在水瓶座內吃飯、睡覺、工作。他們將藉由水底課堂的方式,與學子分享他們的研究,並在網路上播放他們潛水、研究等活動。

研究團隊認為,過去20年來,全球珊瑚礁生態因疾病、海水溫度上升與污染、過度捕撈等影響,而持續產生改變,因此這樣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線上影像皆來自水瓶座內部與潛水者配備的自動錄影器材,希望藉此激發年輕學子對科學與海洋的興趣。

 

新加坡科學家新發明 檢測禽流感病毒真便利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路透社香港報導
新加坡研究人員已發明一種便攜式裝置,30分鐘不到,便從咽喉取樣中檢測出H5N1禽流感病毒。傳統實驗檢測需要4個小時左右,並需要機器先將病毒分離出來並放大,接下來才能加以檢測。

這些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發表文章說,這種新裝置可以使H5N1病毒的檢測實驗得以分散進行,尤其在缺乏基礎公共衛生資源的國家。

H5N1型病毒大多數在鳥類身上發現,在亞洲的許多地區流行。專家多年來一直警告,一旦這種病毒演變為可在人際間傳染,就將引發大流行,導致數以百萬計民眾死亡。

 

伊波拉病毒疫情擴大 剛果人死亡已破百

摘錄自2007年9月23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非洲國家剛果伊波拉病毒疫情持續擴大,剛果衛生官員說,到目前為止,有167七人疑似死於伊波拉病毒,其中9人已確定死於伊波拉病毒,還有400人被感染。剛果呼籲國際社會協助剛果撲滅伊波拉疫情。

人類在1976年發現伊波拉病毒,地點就是剛果跟蘇丹。1995年剛果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造成245人喪生。

 
中國新聞  --﹥

中國環保努力獲聯合國環境署積極評價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新華社報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阿希姆史坦能(Achim Steiner)日前在接受專訪時積極評價了中國在應對環保問題上的努力。他說,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上,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行動,並取得一定效果。

史坦能說,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制定了大量旨在解決環保問題的法律法規,並取得了一些突出成就,中國宣佈關閉全氯氟烴生產廠就是一個明證。

目前,中國已提前兩年半實現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淘汰目標。史坦能說:「這表明中國不僅重視國內的環保問題,也參與到應對國際環保挑戰的努力中來。」

但他也同時表示中國所面臨的環境污染挑戰還相當大,「需要中國政府加強管理」,比如將環保指標等納入地方官員政績考核體系,可能是有效辦法之一。

 

天津要以高新科技加速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人民網天津報導
天津市以高新科技改造企業,加速節能減排工作,收到良好效果。2007年上半年,全市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3%,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2%。

2007年以來,天津市實行了重點工業集團與21戶重點企業能源統計月報制度和定期例會制度,實現了月度統計、月度分析、動態跟蹤,並按照國家要求對指標完成情況進行了公佈,使各單位普遍增強了節能降耗工作責任意識。

對21家重點能耗大戶,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逐戶開展推動服務,以高新技術改造落後工藝,重點抓了高爐爐頂壓差發電、轉爐煤氣回收利用等5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2.4億元,建成達產後可形成年節能52.9萬噸標煤的能力,對工業能耗指標下降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上半年,國家重點監控的21戶重點企業萬元產值能耗同比下降6.32%。

 

浙江湖州汙水廠 將進行技術改造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中國環境報浙江報導
浙江湖州市有關部門表示,東郊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排放達成率不穩定,而織裏鎮日產生污水4萬多噸,現只有一個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處理廠,尚有1萬多噸污水得不到處理,因此當地政府正準備再建一個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汙水處理廠,2007年9月動工。

已投入運營的汙水處理廠還存在排放達成率不穩定、設備陳舊、管道有洩漏等問題,目前正在進行技術改造,技術改造完成後才可能達到當地COD60mg/L的排放標準。針對以上問題,織裏鎮政府、吳興區環保局、湖州市環保局等單位領導均表示會繼續加緊工作,力爭使當地水環境狀況逐漸好轉。

 

東海黃海海域渾濁 須改善入海江河水質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文匯報上海報導
只要入海的江河水質改善,目前渾濁的黃海、東海海岸線地區海域,今後也有可能像南海那樣清澈如鏡。日前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有關學術會議上,海洋科學家們提出了如上願景。

2006年,國家有關部門組織長江沿岸地區和華東師範大學成立課題組,共同調查長江流域人類活動對海水的影響。應該說,隨著長江上游的環境整治,長江入海口水中泥沙近年來減排很多,但是海岸線水質渾濁,今後依然是困擾海洋科學家們的難題。

在此次會議上,專家們探討上海作為一個長江入海口城市、卻成為缺水型城市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有關專家稱,鹽水入侵是河口的普遍現象,而河口鹽水入侵,主要受徑流和潮汐潮流的作用,另外還受混合、地形、風應力和口外陸架環流等的作用,動力過程複雜。上海成為典型的水質性缺水城市,正與這一原因脫不了干係。

 

改善太陽能熱水器 皇明集團投產全球最新生產線

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人民網山東報導
全球首條「集熱真空管全自動流水生產線」22日在山東德州皇明太陽能集團正式投入生產。這條生產線是由皇明集團鍍膜專家章其初歷時5年研製成功的,實現了清洗、鍍膜、排氣、封接的一體化,日產量為2000萬支,相當於27台單體鍍膜機的產量。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總保有量占世界的76%。但令人尷尬的是,在全國5000家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中,大部分還停留在作坊式手工操作階段,這使得市場上近70%的太陽能熱水器在冬天使用時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

羅振濤認為,皇明集團新生產線的建成,是太陽能熱水器製造技術的突破,更標誌著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步入了工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的階段。

 
綠色學習課表  --﹥

綠色學苑―《藍蝶飛舞》

2007/09/26 - 7:00pm
2007/09/26 - 9:00pm
 
地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主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報名:請來電/來信報名
聯絡人:溫小姐
電話:02-23021122
E-mail:yswen@e-info.org.twwishin1206@gmail.com

活動說明:

綠色學苑在過中秋佳節之後,將是我們的聚會囉~這次我們將藉由電影「藍蝶飛舞」,將藉由電影帶領我們飛往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一睹藍默蝶的風采!

【藍蝶飛舞】改編自真實故事所寫成的小說,故事中一名國際知名的昆蟲學家被腦瘤末期的十歲男孩所感動,於是願意帶著行動不便的他前往危險的雨林,捉捕世上罕見的藍蝶。真實故事中的主角戴維克服了病魔活到現在,目前已經是健康青年。

而電影中也佔相當重要份量的藍默蝶(Morpho),棲息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一帶,牠會發出鈷藍般的透明藍色及金屬般光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珍貴美麗的一種蝴蝶品種。在當地原住民的傳說中,藍默蝶是種神奇的生物,看見牠的時候,只要將你的夢想告訴藍蝶,牠就會把你的願望,傳達給天上的神明,讓祂知道…

詳情請見: http://e-info.org.tw/node/19207
 

2007年自然行腳預告

2007/06/16 - 8:00am
2007/12/22 - 6:00pm
 
回饋自然行腳預告

06.16(六).南部山區靜默行腳撿垃圾
06.23(六).北部海岸簡易徒手爬岩、浮潛、撿垃圾
06.24.(日).北部海岸簡易徒手爬岩、浮潛、撿垃圾
07.28(六).下午-北海岸奇岩、化石、浮潛、10萬蝙蝠、撿垃圾
07.29(日).下午-北海岸奇岩、化石、浮潛、10萬蝙蝠、撿垃圾
08.25-26.北部山區24小時靜默、獨處 、乾糧、露宿、撿垃圾
09.29(六).北部海岸簡易徒手爬岩、浮潛、撿垃圾
09.30(日).北部海岸簡易徒手爬岩、浮潛、撿垃圾
10.20-21.南部山區24小時靜默、獨處、乾糧、露宿、撿垃圾
11.24(六).北部海岸靜默行腳撿垃圾
12.22(六).南部山區靜默行腳撿垃圾

相關紀錄請參閱自然行腳
歡迎轉寄

為回饋社會及自然
並學習天上老鷹清道夫精神
老鷹安排一月一次的回饋自然行腳之旅
每次都會為自然做一件事

參加活動後請在自己家園或工作場所附近
由下選擇1-多項 長期進行:
1. 定時撿垃圾
2. 定時紀錄生物
3.處理死傷生物
4.參與保育行動

請於活動日七天前mail至
shenlauin@gmail.com
報名: 日期、人數、活動日聯絡電話
免費、搭公車或自備交通工具(或與人共乘)、攜帶垃圾袋、乾糧 可攜朋帶友

活動詳情請見The Eagle

「玉山容顏攝影比賽作品展」特展活動

2007/07/10 - 9:30am
2007/09/30 - 5:30pm
 
地點:水里遊客中心玉山藝廊特展區
主辦: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聯絡人:陳副處長隆陞
電話:049-2348203

活動說明:冀望藉由參賽者之心靈感受展現山水的磅薄大氣,瀲艷 沉穩與其內孕育的人文脈絡,更期望廣納之佳作作品能豐美、滌淨大 眾的心靈,展露玉山聖潔之容顏。本次特展展期訂於96年7月10日 起至96年9月30日止為期3個月,展出內容以玉山國家公園內自然 人文生態景觀資源及設施、活動等攝影題材25幅作品,竭誠敬邀社 會大眾、學校團體及關切玉山的朋友們能撥冗參與這場文化饗宴。

詳情請見
http://www.ysnp.gov.tw/

 

二○○七環境倫理教育宣導計劃

2007/08/01 - 8:00am
2007/11/20 - 4:46pm
 
主辦: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07年11月20日止,每場2小時。
費用:免費
聯絡人:秘書 陳儒瑋
聯絡電話:(02)2368-6211分機17
e-mail : homemakr@ms15.hinet.net
活動說明: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目前提供「環境倫理教育」及「污染從清潔後開始~認識清潔劑」系列講座,均為免費申請。因此希望是否能藉由貴會的交流平台發佈這項訊息,使更多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民眾或團體均能知悉。

詳情請見
本會網址http://www.huf.org.tw
 

十五份遺址專題講座

2007/09/05 - 12:00am
2007/11/28 - 12:00am

地點:文山社區大學景美校本部(景美國中內) 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27號
主講:多位知名學者合開「十五份遺址專題講座」,歡迎選修或單堂旁聽!
主辦:文山社區大學
收 費:1,000元。(單堂旁聽1堂150元)

聯絡人:文山社大 吳奕慧
電話:(02)2930-2627 (週一至週五 14:00-22:00)

活動說明:

(文山新石器時代史 )

考古遺址的發現很不容易,但文山社區大學學員鄭景隆,卻在九年文山社大的薰陶下,發現了台灣石器時代的十五份遺址。本課程針對十五份遺址發掘、出土器物及其重要性,邀請專家學者及政府相關部門成員,組合成系列性的學術探討主題,讓大家一起來探討十五份遺址,以及與之相關的遺址、器物。

課程大綱(主題與內容簡介): (每週三7:00-9:40 中場休息10-20分鐘)

9 月 5 日第一週 -台北十五份遺址的發現及重要性 鄭景隆先生 文山社區大學 
9 月12日第二週 -園山文化遺址的發掘及相關器物 鄭建文博士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9 月19日第三週 -南科文化遺址的發掘及相關器物 朱正宜博士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南科文化遺址發掘隊長
9 月26日第四週 -營埔巴圖的發現與相關研究 劉克竑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0月 3 日第五週 -台灣考古研究的意義 陳有貝教授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10月10日第六週 -國定假日休課
10月17日第七週 -臺南縣下營鄉武安宮的巴圖 李坤修博士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10月24日第八週 -遺址發現與維護的官方措施 文化局官員
10月31日第九週 -公民週
11月 7 日第十週 -文化遺址的保護-以巴黎聖母院為例 楊雪梅女士國立故宮博物院前研究員
11月14日第十一週 -地質科學在考古及藝術史的工作 劉瑩三教授 花蓮教育大學學務長
11月21日第十二週 -植物園文化遺址的發掘及相關器物 郭素秋博士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中研院史語所
11月28日第十三週 -十五份遺址與巴圖的相關研究 周述蓉博士候選人 文山社區大學、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

詳情請見 文山社區大學

 

海洋教育國際研討會


2007/10/08 - 8:00am

2007/10/09 - 5:00pm
 
地點:台灣高雄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97號)
主講:Dr. Russel Moll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Dr. Kazuo Inaba (日本筑波大學下田臨海研究站) 
      Dr. Paul Olin (美國加州大學Sea Grant計畫合作推廣組) 等...

報名:96.9.28(星期五)截止。
聯絡人: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王偉玲小姐 
TEL:07-5252000#5032、
FAX:07-5255032、
email:m935020004@student.nsysu.edu.tw

活動說明:
會中邀請美國、日本、台灣相關專家學者,針對美國、日本、台灣的海洋教育推動體系與策略、成果進行演講與對話,並邀請國內大學、高中職、國中、國小現場教育工作者與會聆聽討論,期能藉此研討會帶動政府官員、教育工作者共同腦力激盪、思考台灣在海洋教育應有的策略。

詳情請見
公務人員欲登錄時數者請前往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報名:http://lifelonglearn.cpa.gov.tw
教師欲登錄時數者請前往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http://inservice.nknu.edu.tw
研習活動http://www.nstm.gov.tw/post/08_02_c1data.asp?menu=2&activity_study_sn=13

 

生物多樣性:生態概念融入道路工程 以三芝北投公路為例 --﹥

作者:蘇維翎(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曾榮英

傳統道路工程僅需滿足基本運輸功能即可,在工程設計上往往會忽略生態環境的考量,使道路工程的開設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以影響而言,可知道路對生態環境的直接影響包含施工階段對動植物的傷害、營運階段車輛撞擊動物的事件,間接影響則如對動物行為及生態系統的改變、鄰近棲地的物理改變及化學改變、外來種侵入及擴散,以及難以估算的衍生影響。

目前道路建設唯一受法令依據需要進行生態調查及影響評估的機制,僅環境影響評估而己,但這在實施上又有其限制,如道路應達到某種規模,或工程範圍涉及某些敏感區域才需要辦理(請見環保署所頒之環評施行細則)。再者,環評所做之生態調查成果又與工程系統脫勾,工程師往往將調查結果當附錄,生態調查僅淪於形式。

近年生態工程觀念廣受重視,道路工程在施作流程上應該有所調整,依道路生命周期而言,包含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甚至是廢除階段,在生態面都有應該考量的事項及應該辦理的工作。

三芝北投公路,跨越大屯山系山麓,並經過八連溪、大屯溪等重要水系,全長約19.8公里,為國內道路工程將生態考量機制納入的案例。此案透過跨領域(multi-disciplinary)專家團隊的諮詢與環境調查資源的整合,應用快速生態評估法(Rapid Ecological Assessment,REA)的操作經驗累積;投入更多的調查與諮詢資源,積極掌握環境影響議題,並以明確定義課題、提出可行對策、整合發包文件及持續成效追蹤等手段,來內化路廊與週邊環境影響的議題,以下將分別說明。

一、跨領域專業合作

於委託服務合約中要求設計顧問成立「景觀及生態諮詢小組」機制,並邀請多位生態及景觀之學者,提供專業諮詢及協助。該機制的運作與建立,對於本案規劃初期環境敏感區位的判釋、生態調查方法與頻度的討論、路廊景觀紋理的解讀與定調、地方意見的訪談等工作有相當大的幫助。除此之外,本案參與除工程師外,也將生態專業人員納入工作團隊中,透過密集的調查與現勘,將調查成果回歸於工程面,以利生態保育工作的落實。由本案可見跨領域機制的建立對於道路規劃過程各專業的對話與意見整合,極具指標意義。

二、課題釐清,寫明對策

 調整生態調查架構,以功能性的生態調查來輔助釐清生態面的課題,提出對應的解決對策。本案以快速生態評估法(REA),透過不同尺度的資料,分別以衛星遙測、航測圖、空拍影像及地面田野調查等方式,由大尺度至小尺度收縮的概念來操作,同時藉由通透式的生態調查方式,標定生態敏感區、生態熱點與重要微棲地(如圖所示)。在生態敏感區位的分析上可分為(1)公告性的生態敏感區:如陽明山國家公園、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及關渡自然保留區,並提出路權須迴避,並注意施工過程避免造成干擾。(2)生態熱點區位:指本計畫路權內及鄰近之生態資源相對較為豐富的區域。原則上,路線應儘量迴避這些區域,以降低本計畫對生態資源之衝擊。(3)重要微棲地:本計畫所謂之重要微棲地主要包括:計畫影響範圍中,發現有保育類動植物、珍貴樹木,以及其他具有保護價值之微棲地。透過敏感性分析,以表列方式來告知工程人員應迴避的里程、生態保護重點、保護標的等資料,提供路廊迴避與衝擊減輕對策的評估(如表所示)。

重要微棲地與生態保護對策(摘綠)

迴避里程

編號 

保護對象

位置說明

生態保護對策

0+575-0+615

 E1

良好草澤棲地環境

 路權範圍內及西側埔頭坑溪旁巴拉草澤

 不落墩、施工廢污水、橋面排水避開

 1+820-1+900

 H1

台北樹蛙棲地

 八連溪南岸距西側路權約50公尺之草澤

 施工迴避

2+050

 T2

 大榕樹

 2+050西側路權邊

 施工保護

 2+230

 

 河岸

 與道路之橫交河岸

 施工保護水質及濱溪林帶

2+400-2+940

 

 表土

 高架橋墩柱開挖位置

 開挖表土保存回舖

 3+455

 T3

 直徑約1.5公尺之大雀榕

3+455東側路權約20公尺小路旁

 施工保護

3+950-4+210

 H2

莫氏樹蛙棲地

3+950-4+210間與路線橫交小溪流與草澤

 不落墩、施工廢污水控制、施工不破壞4+075小溪流

 4+670-4+850

 E2

植被狀況良好

4+670-4+850間路權範圍

 保護現況植被,橋墩施作應採最小影響範圍方式處理

 6+170

 H5

 穿山甲棲地

6+170與北10交會處西側約150公尺電塔下方

 施工迴避

 11+050-11+300

 H8

台北樹蛙棲地

11+180-11+240所發現之台北樹蛙棲地位於路權內

 11+050-11+300間橋墩施作縮小植被破壞範圍。橋面排水排至他處

12+800-13+150

 H9

貢德氏赤蛙的棲地與內竿蓁林溪

 13+100西南約70公尺內竿蓁林溪發現有貢德氏赤蛙

 13+100與內竿蓁林溪交會處以下之溪床及兩側濱溪帶(溪岸兩側各25公尺)須施工迴避


三、發包文件整合

本案於規劃設計階段即針對生態面提出「生態工法對策報告」, 並經相關專業凝聚迴避與構造物形式調整共識後,細部設計階段及未來的施工網要規範仍須有配套的發包文件,始能針對保護標的、可能施工干擾及採行對策加以落實,故須設計配套計價項目與圖說規範,始能合理的要求承包商具體落實保護標的要求。

以上簡要說明三芝北投計畫在生態面的分析,並由生態專業人員的說明,讓工程人員瞭解生態資訊的功用,不只是密密麻麻的物種名錄,而是一個可以利用工程方案去保護的對象,也成功整合工程與生態之間長久以來的隔闔,期待未來的道路工程,除了要達到建設功能外,在生態面也應有更積極的保護作為。

參考資料:

  1. 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2005,三芝北投公路工程設計暨配合工作生態調查報告,中華顧問工程司委託,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委託設計工作。

  2. 邱銘源,2006,從業主角色談生態工程的實踐,2006生態工程博覽會。 

  3. 亞新工程顧問公司,2006,生態工程應用在道路工程之研究(第三期)成果報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

 

行動參與抗議!反對環保署剝奪自由時報周富美採訪權 --﹥

發起者:陳香蘭(台灣記者協會執行委員)

今(2007)年9月20日自由時報和記協都收到環保署一只公函,文中環保署片面闡述:「8 月10 日及9月 17日環保署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議時,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嚴重妨礙公務」,同時環保署表示不同意周富美再至環保署採訪,要求自由時報訊行處理。

對於周富美爭取環評會透明化與採訪權過程細節,不先在此評論;但環保署環評會委員肩負「替台灣環保生態環境之永續發展」重責毋庸置疑,因此,第六屆環評會在前環保署長張國龍任內採取公開、透明之審議作業流程下,擋掉不少違害台灣生態永續發展之開發案,本屆委員會因環保團體代表全遭撤換,也因此環評會受到更高的關注,對此環保署本應更公開透明來回應社會期待。

豈料,8月10日召開的第一次會議就採取「關門會議」,而9月17日召開的會議又因為電子媒體的拍攝,引發委員關切並拉上窗簾,經周抗議打開窗簾後,環保署卻在日前行文自由時報、記協不同意周員進入環保署採訪,近日來周員赴環保署均遭警衛阻擋。

我們要在這裡抗議、反對的是:

  1. 反對環保署在任何不透明或技術干擾下,限縮媒體的採訪權,以及反對環保署違反資訊公開法精神。 

  2. 抗議環保署走回封建官僚老路,剝奪記者採訪權。 

  3. 反對、抗議環保署透過媒體對採訪記者作任何不當施壓,或者剝奪工作權。

連署網址:http://campaign.tw-npo.org/2007092010481200/index.php?serial=2007092010481200

註1:這份連署書,已轉發、告知環保署,參與連署者請以真實姓名,否則將列為無效連署,請勿國罵。
註2:感謝各界的支持連署,本連署將在適當時機親自交給環保署長陳重信先生,未來環保署若繼續阻擋周富美記者進入環保署執行採訪權,本人正研議採取司法訴訟途逕,透過法律替周姓記者爭回公平正義、爭回憲法賦予人民的言論自由;當然本人也堅持反對記者逾越專業倫理。

【相關文章】小記者的隨想日記
      環評大會垂簾聽政?要求落實環境資訊公開

【附件一】環保署給記協之公文(轉貼)

行政院環保署 函
機關地址:10042台北市中華路 1段 83號
承辦單位:綜計處 承辦人:蔡玲儀
電話分機:106
台北市信義路 2段88 號9樓
受文者: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 96年9月19日
發文字號:環署綜字第 0960071493號
速別: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
附件:如說明四

主旨:貴報記者周富美於本 (96)年8 月10 日及9月 17日 二度干擾本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議進行,嚴重妨礙公務,請訊行處理,請查照見復。

說明:
一、本署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於本 (96)年8 月10 日上午及9月 17日 下午在本署舉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154 次及第155次會議。其中第 154次會議係新任委員第一次會議,該次會議僅由委員討論未來環境影響評估運作程序及了解尚未審結案件之辦理進度,並未對單一開發案件進行討論。同時為尊重環評委員自由討論與表達意見之權利,已於會議開始之初接受媒體採訪與拍攝,並承諾將於會後詳細報告會議結論。惟會議進行間,貴報社周姓記者衝入會場,大聲咆哮,致會議中斷數十分鐘。事後周姓記者再以不實資訊召開記者會,本署除已發布新聞資料澄清,亦已收集相關資訊,不排除提出告訴的可能。

二、 96年9 月17日 下午召開第155次委員會議,該次會議議程安排核備案 6案、討論案 7案及報告案 2案。為落實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本署已研訂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旁聽要點,並利用有限的場地空間設置旁聽室,讓媒體及旁聽者可以同步看到及聽到會議討論過程。鑑於以往曾有將委員姓名、意見及影像直接刊載於新聞媒體的情事,位確保委員能本於專業暢所欲言暨為維護委員隱私及安全,除經徵詢全體與會成員同意外,會議進行中不開放新聞媒體向會場攝影、錄影,但媒體仍可於旁聽室進行文字報導;同時,為利於環評委員進行公正、客觀及專業審查,除經徵詢全體與會成員同意外,環境影響評估案件決議過程也將延續慣例不予公開,審查結果均於會後對媒體及外界說明。惟周姓記者於會議進行中,再次硬闖會議室,經本署同仁勸阻無效,即對會場全體委員不斷咆哮,會議中斷近 30分鐘,致原定 2件討論案及 2件報告案無法於該次會議完成,影響人民權益至鉅。

三、 綜上說明,周姓記者的行為已嚴重妨礙公務,請 貴報社訊行處理,同時本署不同意該記者再至本署進行採訪。

四、檢附相關事證光碟乙份。

正本:自由時報
副本: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以下為署長陳重信用印)


【附件二】公視記者報導「台東都蘭灣開發案 文化遺址危機 」(轉貼)

今天(編按:2007年9月17日)是新的環評委員,第一次舉行環評大會的日子。他們今天審查的開發案件中,最引起爭議的,就是台東都蘭灣,黃金海,休閒度假村的開發計畫,由於這個計畫,就位在富山文化遺址上,所以,大部分的環評委員都認為,應該要先保存文化才行。

新上任的環評委員,第一次審查開發案,要引用的,不是環評法,反而是文化資產保存法。因為業者打算要在台東都蘭灣興建休閒度假村,但是這裡卻是距今有四千年的富山遺址所在地,一旦開發,珍貴的遺址恐怕就會消失。

不過場內討論熱烈,場外也不平靜,由於環保署先前承諾,會公開環評大會過程,讓資訊公開,不過卻在會議過程中,以攝影機在場為理由,拉起窗簾拒絕拍攝,另外原本可以進入旁聽的記者也被擋在門外,讓媒體大聲抗議。

對此,環保署表示,只要環評委員同意,就可以開放錄影。只不過環評大會的前兩個小時,在隔壁的旁聽室卻只能隔著簾子揣摩開會過程,環保署所謂資訊透明公開的做法,似乎只有半套。(記者林靜梅陳柏諭台北報導)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陳誼芩
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環保署(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