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7.12.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2008環境大預言】十大環境議題前瞻論壇,歡迎報名!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綠色陣線協會
 
  自然人文:校長與橄欖油

橄欖果實成熟候轉為紫黑色,很像加州常見的黑葡萄

 

作者:陳維婷

想像一下:如果某天你當上了大學校長,在校園裡散步的時候,瞧見兩個大學生拿著棍子正朝樹枝胡亂敲打,你會有什麼反應?

在我們的學校,故事是這樣發展的:

(去年10月某日的傍晚,大學部宿舍前的“Olive Walk”橄欖樹小徑上……)

「你們……在做什麼呀?」親愛的夏毛校長問著兩個被「當場逮獲」的毛頭小子,一起出來散步的校長夫人在旁邊微笑不語。難道這個學校課業壓力真的大到讓學生想要擊樹洩憤?精采內文

 
 
  自然書訊:為什麼要提倡「半農半X」呢?

塩見直紀

《半農半X的生活:順從自然.實踐天賦》序
作者:塩見直紀(半農半X研究所代表)

夏目漱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則天去私」,意即屏除人類私心,回歸到公平的天地之心,也就是順從自然的人生觀。雖然這個境界教人望塵莫及,但假使在我短短的人生中,也有個最高思想的話,那就是「半農半X」了吧!

現今社會面臨著種種問題,包括環境(各種汙染、溫室效應)、食物(安全性、食糧自給率)、心靈(人生意義的喪失、物質享樂主義)、教育(科學、感性、生存力)、醫療設施與社會福利(社會文明病、高齡社會的看護),以及社會不安定(經濟萎縮、失業)等。如果有人問我,該如何在這樣的時代生存下去,那麼,我會回答︰「半農半X的生活將會是最理想的。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台灣農業的美麗與哀愁――談WTO與台灣農業 四之二

圖片來源: Greenpeace網站

 


作者:林惠嫻、陳慧媗、黃虹瑜、黃馨儀、賴美雪、駱書玉

想想看,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種水稻,一旦發生傳染病,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聯合國《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國際公約》於2004年6月29日生效,公約規定,成員國政府應保護和促進農民擁有的傳統作物知識,讓農民參與植物基因的決策過程,確保他們能分享植物基因政策的利益。

品種減少的危機

傳統農業生產體系由於農民長期經營,可孕育出適合當地各種特殊環境的多樣基因型。以水稻為例,依照水的供應、栽培方式、以及各式食物需求,東南亞地區過去曾發展出相當多的水稻品種。但傳統農業的品種多樣性在近代農業的衝擊下注定要下降。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邶風.北風〉

譯者:賈福相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攜手同歸。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惠而好我,攜手同車。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雱」音同「旁」。

北風

北風凜冽,大雪飛揚。
女:「親愛的, 握住我的手,一塊走吧。」
男:「別太匆忙,再想一想。」
女:「情勢已經很壞,不能再等待。」

北風呼呼,大雪茫茫。
女:「親愛的,握住我的手,快回家吧。」
男:「別太匆忙,再想一想。」
女:「情勢已經很壞,不能再等待。」

男:「沒有狐狸不紅,沒有烏鴉不黑。」
女:「親愛的,握住我的手,快些上車吧。」
男:「別太匆忙,再想一想。」
女:「情勢已經太壞,不能再等待。」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校長與橄欖油
作者:陳維婷

想像一下:如果某天你當上了大學校長,在校園裡散步的時候,瞧見兩個大學生拿著棍子正朝樹枝胡亂敲打,你會有什麼反應?

在我們的學校,故事是這樣發展的:

(去年10月某日的傍晚,大學部宿舍前的“Olive Walk”橄欖樹小徑上……)

「你們……在做什麼呀?」親愛的夏毛校長問著兩個被「當場逮獲」的毛頭小子,一起出來散步的校長夫人在旁邊微笑不語。難道這個學校課業壓力真的大到讓學生想要擊樹洩憤?

「呃,我們看樹上結的橄欖掉在地上都被踩爛了,覺得很浪費,所以……在想有沒有辦法拿來做橄欖油。」物理系的Dvin拿著棍子,生物系的Ricky 端著水桶,桶裡有些紫黑色的果實,乍看像是葡萄。彷彿對校長突如其來的詢問早有準備,兩人一面回答,一面露出燦爛卻又有點不好意思的笑容。

(其實後半句忍住沒有說出來的答案是:「……還有順便出來活動一下筋骨……」)

這個回答似乎讓夏毛校長想起了什麼,帶著一點頑皮卻又認真的笑容說:「如果你們真的做出橄欖油,我就親自下廚煮一頓晚餐請你們。」

接下來兩個星期,大學部宿舍的小廚房突然忙碌了起來,角落堆放的鍋子盛裝著不知名的混濁液體,地上到處擱著沾滿渣滓的紗窗。深夜,怪異的味道不時徐徐飄出,房間裡不知道已經幾晚沒睡的小大一,邊趕著應數作業邊捏著鼻抱怨……

「叮咚!」正準備就寢的夏毛校長夫婦被門鈴驚起。是誰這麼晚還來拜訪?打開門,眼前兩個小伙子帶著得意的笑容,朝他遞上一個玻璃瓶。

迎著月光,金黃色的澄澈液體輕輕晃動,粼粼閃爍著魔力光芒,彷彿在召喚著什麼……

校園角落景緻:Olive Walk旁的宿舍;開花的美人樹與翠綠的Golden Wonder;橄欖樹花園;排隊做日光浴的烏龜們

這瓶500cc的自製橄欖油為Dvin跟Ricky贏得豐盛的法式晚餐,本校則從此新添了這個傳統――11月的“Olive Harvest Festival”橄欖豐收節。明年這個時候,我們要採自己的橄欖,品嚐自己種的橄欖油。

原本只是默默結果的橄欖樹,開始得到學校園丁們的特別看顧,遵照Santa Barbara一家橄欖油莊園的指示,用有機的方式為施肥、修剪、除蟲,希望來年有個好收成。

因為橄欖節慶,才知道校園裡的橄欖樹竟有130多棵,而且都已在此度過七、八十個寒暑。我最熟悉的幾棵,不是在最有名的Olive Walk上,而在被暱稱為「結婚蛋糕」的白色圓形Beckman Auditorium前,沿著大草皮兩側整齊立著,枝葉相連成兩道綠色的天然騎樓走廊,是我傍晚回家騎車必經之路。

Beckman Auditorium前採收橄欖

我喜歡橄欖樹糾結卻不粗壯的枝幹,有種古老而典雅的丰姿。細長葉片正面是濃厚的綠,對比著葉背的白,微風輕拂,葉間篩下與葉片反射的陽光交錯閃動,讓人目眩神馳。橄欖樹終年蒼鬱茂盛,除了秋天結出成串果實,沒有其他顯眼的季節變化,靠近樹身周圍,時光似乎會悄然靜止……

加州的氣候與地中海一帶相仿,冬春雨季和夏秋乾季的轉換果決分明,日日沐浴在透藍天空與金燦陽光下,橄欖、葡萄、蕃茄、櫛瓜和茄子,都恣意而完美地生長著,但儘管加州葡萄酒已闖出一番名號,加州橄欖卻少有人提起。

此地的橄欖樹在9-11月間結實,不論是青或熟的橄欖,都能拿來榨油或醃漬,Dvin、Ricky與夥伴們就地取材的“Caltech榨油法”結合最原始也最先進的工具,先把果肉搗爛,用宿舍拆下的紗窗過濾出液體,再借用實驗室離心機將油與水分離,步驟跟傳統橄欖油製作方法相差無多。

傳統醃漬橄欖的手續也不輕鬆,先用鹽水或醋浸泡,配合日曬去除果肉中苦澀的橄欖多酚(oleuropein),才能調味做成順口好吃的醃橄欖,一般商業製作為了節省時間,多用鹼水幫助軟化,風味卻遠不如自家醃製。

10月中開始,學校陸續舉辦橄欖節慶的活動,包括徵稿設計活動T恤橄欖油瓶身標籤、採收義工的報名與訓練等,外人眼中的科學怪才們走出教室與實驗室,用色鉛筆素描宿舍前的橄欖樹,或把愛因斯坦畫成綠色橄欖頭,創意百出。自認體力好又沒有懼高症的,就參加爬梯採收的安全講習,滿足上樹的慾望。

隨著預定採收日慢慢接近,樹梢纍纍果實由青綠轉成紫黑,我竟也有了期盼莊稼豐收的興奮不安。這些樹扎根之處,是我6年來踏過無數次的土地,每日呼吸同樣的空氣,享受同樣的陽光、雨水,樹在我的腦海中拓印了它們的身影,在樹的體內,必定也有某些關於我的回憶吧?那麼,從樹的果實裡榨煉出的精華,是不是有一滴也來自我生命中的精彩?

11月3日早晨,朝霧漸散,穿著橄欖綠T恤的義工們架起梯子,攤開麻布,用雙手採下今年的橄欖,橢圓飽滿的果實從指尖鬆落,被拾進桶子盛放,再集中到大籮筐裡。這些橄欖會被運到Santa Barbara的橄欖油公司榨油、裝瓶,成為學校書店販售的紀念品。幫忙採收的義工有學生、教職員、工友,不少沒有報名的學生也好奇觀看或動手幫忙,撿著、玩著、讚嘆著。

中午,收集橄欖的籮筐越裝越滿,另一波活動也展開。有人示範如何用傳統工具磨碎、榨取橄欖油,另一邊則是橄欖油與醃漬橄欖試吃會,學校研究美食的相關社團也紛紛出動,導覽校園裡其他可食用的果樹或植物,或介紹有機栽培,還有不停歇的學生爵士樂團現場演奏。

學生示範榨橄欖油

Olive Walk前為晚上的地中海大餐做準備

日落,Olive Walk上擺起了長長的桌椅,學校高級宴客餐廳的主廚大顯身手,以橄欖為主題的地中海盛宴招待全校,菜色有搭配橄欖油的各式麵包,醃橄欖沙拉,橄欖油烤時蔬,西班牙海鮮烤飯等,甜點則是橄欖油檸檬蛋糕。在這個只有兩千多學生的校園裡,如此持續整日的盛會是少有的熱鬧,儘管正值令人焦頭爛額的期中考周,很多人還是把握難得的機會,感受自然與美食間微妙的方程式。

橄欖慶典小鏡頭:豐收的橄欖;慶典logo;努力採收的園丁;浸泡日曬蕃茄的橄欖油讓人試吃;熱騰騰的西班牙海鮮烤飯;醃橄欖;爵士樂演奏

隔日我特意逛到校園的橄欖樹下,時光在此依舊靜止,樹梢幾顆殘果在葉間乎隱乎現。收成的季節結束了,再過3星期就是感恩節,我突然有個計畫,如果學校的橄欖油能在那之前榨好,我要用它來煮感恩節晚餐,紀念與感謝這一年來自己能完成有機、本地飲食的轉變。不需要肥美的火雞,只要當令的本地蔬果,配上校園橄欖油與自製麵包,如果陽台種的盆栽蔬菜也剛好能有收成,就太完美了。

從沒想過在這個一向以理工聞名(簡言之,缺少人文氣息)的學校,會有這樣豐收的嘉年華會。校長夫人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研究永續管理的她,跟專研工程的夏毛校長組成了完美的搭檔,巧換思維,解決了校園路上沾滿橄欖稀泥的困擾,幫學校找到新的營收提供給園藝美化使用,還創下讓全校都能參與的慶典;更重要的是,讓兩個年輕科學家的好奇心開花結果。

儘管對大部份學生來說,整個活動中他們最大的收穫是飽饗美食,順便討論一下橄欖油的化學成份,或是如何設計更先進的榨油機,但在觀察植物轉變為食物的過程中,在親手觸碰到新鮮橄欖,鑽進橄欖樹翠綠樹冠裡的時候,一定有一些物理、化學都無法解釋的感受在心裡發酵著吧!

耐心栽種培育,歡喜收成後再提煉出精華,大學校長的任務跟做橄欖油還頗有相通之處。來自法國、飽受美食文化薰陶的夏毛校長,也許早就領略其中的奧義了。

本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 “Too Loud a Solitude

2007 Caltech Olive Harvest Festival

LA Times今年4月的報導

關於夏毛校長:校長Jean-Lou Chameau於2006年9月與夫人Carol Carmichael從喬治亞理工來到加州理工,為第8任校長,2007年6月正式上任。夏毛校長來到Caltech之後還有其他有趣的故事,可以參考「賀年卡篇」和「校歌篇」。

Top

 
 
  自然書訊:為什麼要提倡「半農半X」呢?

《半農半X的生活:順從自然.實踐天賦》序
作者:塩見直紀(半農半X研究所代表)

半農半Xという生き方 実践編夏目漱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則天去私」,意即屏除人類私心,回歸到公平的天地之心,也就是順從自然的人生觀。雖然這個境界教人望塵莫及,但假使在我短短的人生中,也有個最高思想的話,那就是「半農半X」了吧!

現今社會面臨著種種問題,包括環境(各種汙染、溫室效應)、食物(安全性、食糧自給率)、心靈(人生意義的喪失、物質享樂主義)、教育(科學、感性、生存力)、醫療設施與社會福利(社會文明病、高齡社會的看護),以及社會不安定(經濟萎縮、失業)等。如果有人問我,該如何在這樣的時代生存下去,那麼,我會回答︰「半農半X的生活將會是最理想的。」

1995年,「半農半X」的理念開始醞釀成形:順從天意經營簡單的生活,並將上天賦予的才能活用於社會。

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自給自足的食糧,用簡單的生活滿足最基本的需要,同時也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理想,更積極地與社會保持聯繫。順從天意的生活,指的是脫離大量的生產、輸送、消費與廢棄,覺知到循環式社會型態的重要性;而天賦則代表了每個人所擁有的特質、專長與才華。如果能在自己喜愛的、理想的工作上,增添造福他人、使雙方幸福的公益價值,那將會更加美好。

我所居住的京都府綾部市,呈現著各種「半農半X」的樣貌:熱愛電影的字幕翻譯人員,運用自己的語言專長,教導地方上的孩子們學習英文;從事創作的藝術工作者,以多采多姿的作品,為地方帶來一片新氣象;而關懷環境問題的人,則從事與環保有關的工作。縱使個人力量微薄,也要不斷地摸索展現自我的生活方式,使個人與社會協調、整合,共創更美好的未來。我相信,在各位所居住的城鎮裡,只要用心尋找,一定也會發現有許多人正過著以自己為主角的新生活。

居住在屋久島的作家兼翻譯家星川淳先生,在著作中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為「半農半著」(以天然生活為基礎,透過寫作向社會發表啟發性的文章),激發了我「半農半X」的構想。我直覺地認為,這將會成為21世紀生活方式、人生之道的典範之一。星川淳著作、翻譯的作品約有60多本,兼具「翻譯」與「寫作」兩項優異、難得的才華。反觀自己,我自問是否也擁有某種特長,然而我卻發現自己其實平庸無才。

或許,每個人都還在尋找自己的「X(未知的才能)」吧。某天,我試著用「X」取代「半農半著」的「著」,結果就產生了「半農半X」。漸漸地,我開始思考,也許這就是可以讓我們每個人解決種種社會問題,且積極身體力行的生活公式之一。我逐漸確信,為了在這艱困的時代永續地生存下去,「小規模的農業」與活用於社會的「天賦」――「X」是必須同時具備的兩大條件。

「半農半X」的誕生讓我的人生有了改變的可能。

德國詩人歌德曾經寫過一句話:「心靈出海航行時,新的語言將是乘風破浪的木筏。」出海航行需要新的語言及新的觀念。當務之急便是創造新觀念,改變舊意識、行為、生活方式與人生之道。

數年前,農山漁村文化協會所發行的「退休歸農」(增刊現代農業雜誌特刊的標題)引起了巨大的回響,還有源自義大利的「慢食運動」新思潮、日本所推廣的「地產地消」觀念,全是滑向21世紀大海的木筏,為許多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激發,也凝聚成一股打造新社會型態的力量。

「半農半X」將創造出永續可能、魅力無窮的多元社會,也是送給後代子孫作為人生賀禮的「付出文化」。在「各展所長的社會」當中,我相信人人都有可能以順從天意、永續型的簡單生活為基礎,活用天賦為社會貢獻;一面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一面實踐個人的社會使命。「半農半X」這個新詞是我航行在21世紀的小小竹筏。我直覺地認為,或許有人正在某處等著這竹筏的經過呢。

「半農半X」的理念經過許多人的灌溉,正逐漸成長、茁壯。對於它能否成為未來潮流的關鍵詞,我則是樂觀其成。無論是誰,每個人都一定擁有自己獨特的「X」。

我們雖面臨著堆積如山的難題,但是,只要懂得知足,為「共同利益」一起發揮個人的「X」,那麼,我們不僅可以打造這世代的幸福未來,也一定可以為下一代創造出多樣化、永續循環的社會。而實現永續型社會的第一步,就是開始小規模的農家生活,展現每個人的「X(志向)」。

我祈盼,透過每個人「X」的統合共創,充滿希望與夢想的理想社會很快就會到來。

人生實在不可思議

大約10年前,我曾經以「台日座談會」事務所工作人員的身分,拜訪過台灣。當時,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寫的書會呈現在台灣讀者面前,人生實在是不可思議。

這些年,我逐漸有了這樣的想法:在21世紀,建國理念應該以「生命多樣化」和「使命多樣化」為主軸。如果要舉出在日本以外,可能落實這理念的國家,我自然而然會將目光投向台灣。世界上極少國家既擁有蘊育多樣動植物與生命的大地,又能使人人秉著勤勉的精神發揮個人使命,展現出濃厚的特殊民情。直覺告訴我,台灣的確擁有類似的潛能。如果,「半農半X」的理念能夠成為打造21世紀台灣新希望的助力,那麼無論多寡,都將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情。

或許只是主觀的極端論點,但是我卻日漸強烈體認到,21世紀,全世界上至國家下至個人,面臨的兩大主要難題就是:「環境問題」和「天職問題」,也就是「永續可能性(Sustainability)」和「價值創造性(New Value Make)」兩大主題。今日,忽視「永續可能性」而莽撞前衝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從國家到鄉鎮,從企業、NPO到個人,無不跨越領域的疆界,以創造新價值觀為己志,並且活用個人特有的天賦才能,為大家的幸福共創新的文化。「半農半X」正是積極追求「永續可能性」和「價值創造性」的生活方式。

1989年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一家對環境問題相當關注的公司上班,發覺人們過生活的方式簡直像末代子民一般,心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現代人面臨的難題堆積如山,其中少不了環境污染的問題,而自那時候起,我便開始思索如何能在困難重重的時代裡生存下去。那段期間,我不僅與許多有個性、有創意的同事們來往,也認識了懷有哲學思想的經營者,都為我的人生帶來了許多啟發。後來,我捫心自問:我活著的意義、使命與天職到底是什麼呢?接著,便展開了遲來的自我探索。

難道沒有可以同時解決「環境問題」與「天職問題」的妙方嗎?回想起來,我25歲就開始關注並試圖解答這個問題了,而最後讓我豁然開朗的,便是 1995年靈光乍現的「半農半X」的生活理念:以持續可能的儉樸農家生活為基礎,發揮個人的天賦及所好,造福社會群眾。僅僅只是一個理念的創造,卻讓我的人生有了巨大的轉變。在2006年,「半農半X」的生活理念踏出了跨越國界的第一步。

10年來,我不斷地摸索「半農半X」的可能性,持續研究「自給農」與活用「個人天賦」的組合,是否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如今,我已經確信這樣的「緩慢改革運動」勢在必行。我相信,與日本同樣在尋找解決之道的台灣,將會發現這本小書擁有足以帶動生活改革的力量。

我祈盼每一位讀者心中,都將以「半農半X」的生活理念為羅盤,滿懷希望地揚帆航行在新的時代。更夢想有一天能探訪在台灣落實「半農半X」的居民,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我想這個夢想一定可以成真,因為這時代正呼喚著「半農半X」的哲學呢!

 

      《半農半X的生活:順從自然.實踐天賦》

半農半X的生活:順從自然.實踐天賦
半農半Xという生き方 実践編 

  • 作者:塩見直紀

  • 譯者:蘇楓雅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31日  

Top

 
 
  自然人文:台灣農業的美麗與哀愁――談WTO與台灣農業 四之二
作者:林惠嫻、陳慧媗、黃虹瑜、黃馨儀、賴美雪、駱書玉

搶救基因大作戰――談農業的生物多樣性圖片來源: 地球之友網站

想想看,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種水稻,一旦發生傳染病,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聯合國《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國際公約》於2004年6月29日生效,公約規定,成員國政府應保護和促進農民擁有的傳統作物知識,讓農民參與植物基因的決策過程,確保他們能分享植物基因政策的利益。

品種減少的危機

傳統農業生產體系由於農民長期經營,可孕育出適合當地各種特殊環境的多樣基因型。以水稻為例,依照水的供應、栽培方式、以及各式食物需求,東南亞地區過去曾發展出相當多的水稻品種。但傳統農業的品種多樣性在近代農業的衝擊下注定要下降。

當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口食用的作物中,稻米、小麥、玉米和土豆等12種作物,養活了世界人口的80%。根據估計,過去100年,農作物失去了3/4的生物多樣性。糧農組織警告,基因庫的縮小,意味著人類生存機會的降低。

19世紀,愛爾蘭爆發馬鈴薯疫情,引起大規模的饑荒,可歸咎於廣大面積的馬鈴薯的基因型太過一致,物種及基因多樣性太低,無法抑制病菌蔓延。1970年,美國玉米品種遭受玉米葉斑病侵襲,以致玉米產量減少了15%,價格更上揚20%,此次疫情損失2億美元,因為當時玉米品種雖多,但多來自同一個自交系,導致玉米的基因太過狹窄,所以無法控制病情。

多樣農業基因 食品安全的根基

生物基因的多樣性被視為食品安全的根基;農業系統的基因越豐富多樣,該農業生態系統越能適應更多蟲害、傳染病或氣候變遷。當某種作物在特定病蟲害或傳染病流行時,如果生物基因越多樣,將會有越少物種被影響。

當前的農業生物多樣性降低,是受到世界的經濟體系、各國政策、國際間貿易及科技的影響。以我國為例,早期漢人自閩粵地區引入栽培於南北各地的地方品種高達上千種之多。日本人治台不久的1906年,就以近代科學的方法,推行「除去紅米事業」,將黑、紅有色米品種視為雜草,強制農民清除,以便得到純度較高的稻種。

1910年起,積極改良在來米品種,以10年為期,先調查所有的地方品種,然後進行純系分離,將品種縮減到原來的 20%。其後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將原本不適於本島的稉稻栽培技術開發成功推廣,進一步地降低我國稻品種的多樣性。作物品種的更替迅速之下,舊品種若沒有妥善保存,可能永遠流失。

基改食品 轉機或危機?

WTO 挾著其制裁能力企圖達到全球貿易自由化,對於各國農業有著重大的影響,不過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若將農業生產任由市場調控,狹義的生產成本降低必然是首要的考慮,大農制、近代農法在競爭力仍然是佔上風,而化肥、農藥、農機以及高產品種等已導致農業生物多樣性低落。為了達到單位面積高產量的目的,有許多企業及研究團體藉由基因轉殖等技術,製作出基因改造產品,栽種出基改作物。

基改作物使生產成本降低,提高產量甚至減少特定病蟲害,帶來龐大的經濟價值,但也引起許多的爭議。藥廠與生物科技公司將基改作物視為綠色金礦,紛紛投入基因工程的研究;從不同的生物、不同的組織、不同病態的細胞中取出新的基因,每一個新的基因都牽引出無限商機。

基因改造食品擁有極高經濟價值,引發重大國際貿易障礙與環保條約之衝突及跨國生技公司貿易壟斷的問題。各國生態環境可能因為基改作物在耕地的種植,將經過基因轉殖的新植物、新病毒、新細菌引入生態系中,導致原有的生態平衡被破壞、降低生物多樣性、威脅在地的原生種、產生對病毒及除草劑免疫的超級雜草,甚至會使基因改造過後的再造基因散佈,與原生種雜交後污染生態,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

目前由基改作物所製成的基改食品在市面上已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走進便利商店或超市就能找到基改食品的蹤影;這類食品對於我們這些消費者又有哪些影響呢?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即為基改食品的安全問題及宗教倫理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基改食品的安全性目前並無有效的評估方法,對於環境生態及人體影響需要時間證實,現階段無法斷言基因改造生物的安全性,需等待完整且具科學根據之評估方法建立後,才能解決安全性的爭議。基改食品上市以來,還沒有確定案例顯示造成人類疾病,但不表示基改食品沒有問題。

衛生署聘請的審查委員曾在審視某基改玉米申請進口案時,發現轉殖的基因會製造類似塵蟎過敏原成分的蛋白質,此種基因改造玉米的安全性極有爭議,因為植入不同物種的基因,可能造成消費者不知情而吃下含有過敏原的食品而產生過敏。另外,曾經有美國公司以及澳洲政府研究機構,在分別投入鉅資研發出基改大豆與豌豆後,卻因為動物試驗顯示有害,而不得不放棄上市。

在宗教倫理方面,由於基因轉殖可將不同物種的基因殖入不同的物種中,也可以將動物基因轉入植物中,會造成素食者以及特定宗教族群的困擾;而這樣的轉殖行為也違反了自然定律,造成基因錯亂,破壞一直以來自然的演化。

窮國農民的幕後殺手――WTO在他國

你知道我們每天早上喝的咖啡,可能來自於一位即將失業的巴西農民之手嗎?你知道引起國際恐慌的荷爾蒙牛隻,幕後的兇手包括WTO嗎?想預知WTO將為台灣帶來的衝擊,不妨看看其他國家已經歷的處境。

加入WTO 預約貧窮與失業

圖片來源: Gefoodalert網站根據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綠色和平Greenpeace)等國際環保團體的觀察與分析,WTO所帶來的惡果多不可言,包括進口國農產價格的直直滑落,農村收入的日益減少,就業機率銳減,以及消費者食品安全的嚴重威脅。在WTO自由貿易的大旗之下,發展中國家的農民,非但未嘗到全球化的甜美,反而成為地球村裡的新貧階級。

以亞洲為例,菲律賓自1997年開放農產市場以來,當地的農產價格已下降1/3。當菲律賓農民的年平均收入只有美金365元時,美國玉米農民每年的平均補助卻高達兩萬美金。在越南,僅仰賴種植咖啡維生的農民,已被視為下一批最可能的飢荒者。

印尼曾是全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然而僅僅加入WTO三年時間,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稻米進口國。至於印度,另一個昔日的蔬菜出口大國,受到加入WTO的影響,從2002-2003短短1年內,蔬菜進口量幾已呈現雙倍成長。而位於印度南方卡納塔克(Karnataka)與坦米爾納德(Tamil Nadu)省的咖啡田,景氣也不比蔬菜好,近年來種植面積已較過去縮減25%。

拉丁美洲各國的農民處境,亦不比亞洲農民幸運。在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與尼加拉瓜等傳統咖啡出口國,今日的咖啡豆價格已跌至1960年代的25%。全區損失的收入,據估計在2001一年內就接近7億1千3百萬美金,而農民賠上的薪資亦達1億4千萬美元。

在巴西,種植咖啡的低利潤已帶來逐日上升的失業率與飢荒。在宏都拉斯,咖啡價格的暴跌加上持續性的乾旱,造成三萬名農民陷於飢荒,數百名兒童必須送醫治療。在秘魯,加入WTO後,進口食品已佔全國的40%之多,小麥的進口量在1990年間暴增2倍,進口的玉米則取代了本土的農產,而成長了3倍的進口牛奶則嚴重影響秘魯農民的生計。

一種規則 兩樣下場

圖片來源: 地球之友網站WTO的貿易政策,很明顯的高度歧視發展中國家農民。透過各種貿易機制,富國確保了對自家農民完整的保護。2001年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大發慈悲捐給各國的520億美元援助,相較於富國補貼自家農民的3110億美元補貼,無異是小巫見大巫,遠水救不了近火。

更嚴重的是對消費者食品安全的漠視。歐盟無力禁止注射荷爾蒙的美國牛隻進口,澳洲繼續讓感染細菌的加拿大鮭魚進入市場。為了保護食品公司的利益,許多國家無視在全球陸續爆發的食品安全危機,拒絕立法要求廠商在產品上貼上基因改造食品的標籤,為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

知名的國際環保團體地球之友,在2005年底一篇名為「自由貿易的暴政――被浪費的自然財富與失去的生計」的報告中,沈痛的指出自由貿易為地球帶來的各項災難,包括生物多樣性與各種自然資源的損害,包括森林、漁業、食品、礦產、以及水資源。

在WTO的貿易規則之下,森林、傳統知識、種子、以及藥品被私有化,嚴重侵犯到農民、原住民等社區的權利,例如中美洲與印尼的森林,皆在自由貿易的麾下難逃大批砍伐的命運,而印尼的農民甚至被種子公司控告,人權遭受惡劣的侵犯。貧國的小農面對富國農產品的傾銷,除了本國農產價格直落之外,還得被迫接受原有農田改種其他有利出口產品的事實。

報告中以拉丁美洲廣植的黃豆田為例,即是為了丹麥的養豬產業而種,此舉引起大片珍貴雨林的砍伐與土壤浩劫。大量種植的黃豆非但未帶來人民的溫飽,反而導致人民飢荒、健康威脅、被迫流離失所、社會失業率上升、環境污染、與人權的侵犯。

本篇為2006環境新聞志工研習營成果作業

Top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邶風.北風〉
譯者:賈福相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攜手同歸。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惠而好我,攜手同車。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雱」音同「旁」。 

北風

北風凜冽,大雪飛揚。
女:「親愛的, 握住我的手,一塊走吧。」
男:「別太匆忙,再想一想。」
女:「情勢已經很壞,不能再等待。」

北風呼呼,大雪茫茫。
女:「親愛的,握住我的手,快回家吧。」
男:「別太匆忙,再想一想。」
女:「情勢已經很壞,不能再等待。」

男:「沒有狐狸不紅,沒有烏鴉不黑。」
女:「親愛的,握住我的手,快些上車吧。」
男:「別太匆忙,再想一想。」
女:「情勢已經太壞,不能再等待。」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