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6.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自然人文:umo小時候,山上的梯田。

作者:Lisin Haluwey

o kolong i talawadaw(在大河邊的牛)。背景是海岸山脈, 右下方月眉部落。

爸爸出生於民國44年,家裡和部落的人在馬太鞍山上,有一大片的梯田,是旱作,是有長毛的稻穀,現在都沒有看到了。國小一年級的時候,umo (我家老爸的名字,繼承他的祖父的名字。)要背著便當從部落家裡走路到山上的田,給阿公阿嬤吃飯,沿著馬太鞍溪走著,太陽很大,還要擔心趕不趕得及學校的上課時間。

omah i salumahan (omah:田地。palumahan:地名,指稱山上的那片梯田。語意為要成為家的地方或有家屋的地方),有很多的水果樹,最喜歡去那邊了,umo心裡這樣高興的想著,木瓜應該已經紅了吧!最喜歡去 salumahan了,等下木瓜都是給我吃的,如果不要去學校多好,一直在salumahan就好了,國校的老師奇怪,都愛叫我們幫他mikasuy (kasuy柴火,mikasuy撿拾柴火)、燒洗澡水,講的話我又聽不太懂,國文怎麼那麼難,ㄅㄆㄇ好難學唷,為什麼不講pangcah就好了呢?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高腳蛛的懼與愛

作者:楊家旺

橘黃色腹尾是紅尾蛛蜂(Tachypompilus analis)的顯明特徵,雌蜂有四節橘黃色,雄蜂有五節橘黃色,當然,以上的四張照片都是四節的雌蜂,因為只有雌蜂才會獵捕高腳蛛(Heteropodidae)。

2005年07月28日,我在后里第一次遇見紅尾蛛蜂拖著已被祂麻醉的獵物,一隻白額高腳蛛(Heteropoda venatoria),白額高腳蛛的眼域和大顎之間,清楚可見一條白色橫線,這是中文名稱的由來了(請參見圖一)。追蹤這隻拖著獵物準備橫過馬路的紅尾蛛蜂並沒有成功,因為祂先是被一輛汽車嚇到(不過這倒不會讓祂放棄獵物),之後卻是獵物被螞蟻盯上(通常這就無解了,祂必須放棄到手的獵物),確實祂在飛離後,不再回返,放棄了這隻已被祂麻醉的白額高腳蛛。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雨豆樹

作者:朱淑娟

任憑鐘聲起落、學生來去,雨豆樹依然靜靜地站在四合院裏,伸開雙臂迎向陽光,離開再久的學生,心中都有雨豆樹。這裏是嘉義高中。

周末,學校卻顯得有些不平靜。校門口鐵欄杆上掛滿白色布條:「反嘉東 護嘉中」,「給嘉中學生安全環境」。從校門口往內延伸的椰林道上,在校的、已經畢業的、穿制服的、穿便服的學生、還有老師們,頭綁黃色布條,高聲喊著:「反對興建嘉東變電所」。明天,就要畢業典禮了。

精采內文

 

綠色影展:「田」紀錄片,農村運動的前敘事影像

作者:munch

field01

【照片摘自記錄片,請勿轉載使用】

看完陳韻如導演獨立完成的記錄片「田」,心頭總是一陣微酸感嘆,一場還沒開始就告結束的農村運動,曾經有過的微溫光茫,遺留在影像之中。 「田」記錄片,拍攝的是雲林縣皂溝里的農民,面對一個小小區域,就有七、八家染整工廠的污染源,在忍無可忍下,發起一場未完成的農村運動。 紀錄片裡,蔡先生是位果農,農地鄰近工廠,在農地遭受污染下,依循環保法規,找尋污染來源,並且找來廠商進行協調。

在鏡頭裡,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的標準說詞,甚至毫無效率的污染採集與管制,對於農民無異是漫長的凌遲,甚至更荒謬是,一旦發生污染,污染的工廠源頭無法處理,反倒先處理受污染的農地。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umo小時候,山上的梯田。

作者:Lisin Haluwey

o kolong i talawadaw(在大河邊的牛)。背景是海岸山脈, 右下方月眉部落。

爸爸出生於民國44年,家裡和部落的人在馬太鞍山上,有一大片的梯田,是旱作,是有長毛的稻穀,現在都沒有看到了。國小一年級的時候,umo (我家老爸的名字,繼承他的祖父的名字。)要背著便當從部落家裡走路到山上的田,給阿公阿嬤吃飯,沿著馬太鞍溪走著,太陽很大,還要擔心趕不趕得及學校的上課時間。

omah i salumahan (omah:田地。palumahan:地名,指稱山上的那片梯田。語意為要成為家的地方或有家屋的地方),有很多的水果樹,最喜歡去那邊了,umo心裡這樣高興的想著,木瓜應該已經紅了吧!最喜歡去 salumahan了,等下木瓜都是給我吃的,如果不要去學校多好,一直在salumahan就好了,國校的老師奇怪,都愛叫我們幫他mikasuy (kasuy柴火,mikasuy撿拾柴火)、燒洗澡水,講的話我又聽不太懂,國文怎麼那麼難,ㄅㄆㄇ好難學唷,為什麼不講pangcah就好了呢?

每次不用上課的時候,希望ina (媽媽)不要叫我放牛,因為我想要去 palumahan,那邊有柚子、木瓜、橘子、甘蔗好多好多吃的東西,沒有白米飯也沒關係。

可是後來有一群holang (指稱外省人)來了,他們養的鴨子和豬都沒有管起來,跑到我們的田裡吃作物,又聽說他們會吃小孩的心,還會欺負小姐和婦女,老人家很害怕,只留下比較年輕人的繼續耕作和開墾。omah i palumahan,umo讀到國校五年級的時候,阿公阿嬤就沒有在去山上工作了,taluan  (工寮)和很甜的水果,away to (away:沒有、形容詞,away to 沒有了)。

阿公阿嬤說,holang (外省人)一直叫我們把土地給他,然後一直罵我們,哀,土地那麼大,不如再去別的地方開墾耕作吧!

可是,稻米再怎麼種,都吃不飽,收成十包,八包要給國家,一包拿去賣給農會,一包給自己吃也不夠,所以還是拿去農會賣吧!怎麼種那麼多稻子,還是吃不到白米飯呢?真奇怪,真是想念salumahan的水果樹。

放牛,有時候很好玩有時候又不好玩,到溪邊很好玩,但是要去學校的時候就不好玩了,因為要把牛帶到學校,把kolong (牛)綁在樹下,叫牠乖乖吃草不要,老是要離開樹那邊跑到花園吃草,害我每次都被老師罵,是誰家的牛跑到花圃吃花吃樹,真的mangudo kako (我很不好意思),同學都在笑我, 可是力氣不夠又綁不緊kona keliw (那個繩子) ,一下子又跑掉了,人家都在玩只有我要看牛。

國校五年級了,看到同學有人要念六年級我很羨慕,他們不用放牛只要念書就好了,可是家裡沒有錢可以給我念六年級,不過老師跑到家裡跟mama (爸爸)說,賴建三定要給他念六年級,很聰明的孩子。mama (爸爸),away ko payci (沒有錢)!

五年級念完,mama (爸爸)帶我到kalingko (花蓮),一個學習修理機器的學校,結果人家問我們信甚麼教,ina (媽媽)說天主教,那個人卻說,不行不行這裡只有信基督教的小孩可以念書。ina (媽媽)真的太老實了,我們只好又回到fata'an (馬太鞍)。

沒多久,kaka ako ci nakawan (我的哥哥叫nakawan)和她的同學坐著遊覽車去台北,taiwan (漢人)老闆說要去工廠做工可以賺錢,家裡有女孩子的叫他們趕把孩子送過來,好多姐姐們還有鄰居都去了。

14歲的時候,mama (爸爸)說要帶我去kalingko (花蓮)當學徒,因為家裡沒有錢要買肥料、要買農藥,我說要做甚麼我可以在家裡幫忙種田呀!我會很勤勞的,mama (爸爸)沒有講話。ilisin (祭典)的第一天晚上,花蓮的老闆就來到家裡,那時候我還在看大家hahey hahey (歡慶),好快樂唷!酒醉的酒醉、跳舞的跳舞,等我再長大一點應該可以和kaka他們一樣,misakero (跳舞)、malasang (喝醉)。mama (爸爸)來了,叫我回家說老闆要帶我去kalingko (花蓮)了,ina (媽媽),為什麼?為什麼?我會幫忙種田呀!mama (爸爸)為什麼是今天,我們不是在ilisin (祭典)嗎?

為什麼?為什麼?mangic to kako (我哭了),我不要離開家裡,我會種田呀!mama (爸爸)、ina (媽媽),為什麼你們也在哭呢?

我好生氣好難過,為什麼要在大家hahey hahey (歡慶)的時候,讓老闆把我帶到kalingko (花蓮)呢?makapahey kami hay (你們很開心),mangic ko falo'cu no mako (但是我的心在哭泣) ...

【pangcah語翻譯】
umo:我家老爸的名字,繼承他的祖父的名字。
omah:田地。
palumahan:地名,指稱山上的那片梯田。語意為要成為家的地方或有家屋的地方。
lumah:家、家屋。
mikasuy:kasuy柴火,mikasuy撿拾柴火。
holang:指稱外省人。
away:沒有(形容詞),away to 沒有了。

※本文轉載自部落客報到

Top

 
 
 

專欄作家:高腳蛛的懼與愛

作者:楊家旺

橘黃色腹尾是紅尾蛛蜂(Tachypompilus analis)的顯明特徵,雌蜂有四節橘黃色,雄蜂有五節橘黃色,當然,以上的四張照片都是四節的雌蜂,因為只有雌蜂才會獵捕高腳蛛(Heteropodidae)。

2005年07月28日,我在后里第一次遇見紅尾蛛蜂拖著已被祂麻醉的獵物,一隻白額高腳蛛(Heteropoda venatoria),白額高腳蛛的眼域和大顎之間,清楚可見一條白色橫線,這是中文名稱的由來了(請參見圖一)。追蹤這隻拖著獵物準備橫過馬路的紅尾蛛蜂並沒有成功,因為祂先是被一輛汽車嚇到(不過這倒不會讓祂放棄獵物),之後卻是獵物被螞蟻盯上(通常這就無解了,祂必須放棄到手的獵物),確實祂在飛離後,不再回返,放棄了這隻已被祂麻醉的白額高腳蛛。

2007年09月24日,行經太平山區的路上,我突然停下來,因為路面有一被車輪壓扁的屍體殘跡,很明顯,是一隻正拖著高腳蛛(我無法從扁屍中看出是哪一種高腳蛛)的紅尾蛛蜂。

2008年12月27日,大潭仔的柏油路面,一隻紅尾蛛蜂拉著一隻橙顎高腳蛛(Heteropoda pingtungensis)走走停停。祂的行動方式總是拉著獵物倒退走一小段路,再飛離一會兒,像是探勘,也像是思考著要走哪一條路線,而後又飛回來,再拉著獵物倒行一小段路。我可以動作輕緩地靠祂很近,祂不太在意我的觀察,只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我以為這次一定可以追蹤祂直到祂將獵物埋進土裏。但最終我還是失去祂了,當祂從一個斜坡拉著獵物走下去後,我就無法繼續追蹤祂了。

2010年02月07日,知本林道上遇見的紅尾蛛蜂也拖著一隻橙顎高腳蛛,祂準備將獵物埋在水泥護牆的水管裏,水管裏有淺淺的土層,土層是沙質的,很好挖掘,但太淺的土層似乎無法掘深到祂滿意的程度,最後,大約是觀察了一個多小時,我放棄了。

四次的觀察經驗,讓我明白了紅尾蛛蜂對高腳蛛的偏愛,我不曾看過祂獵捕其他類的蜘蛛。在台灣,高腳蛛無疑是紅尾蛛蜂的最愛,且很可能是唯一的最愛。相反的,紅尾蛛蜂成了高腳蛛懼怕的對象,只是我不知道是否稱得上高腳蛛懼怕名單裏的第一名。

高腳蛛作為八腳獵人的一員,祂也是許多昆蟲所懼怕的對象。換言之,祂獵捕其他昆蟲,也被某些昆蟲獵捕,聽起來很公平,也很合理,這正是食物鏈得以強韌、食物網得以複雜堅固的原因。

白額高腳蛛,一種與居家最有關連性的蜘蛛,關於祂與人類的關係與歷史,以及那些愛恨情仇,許多人已寫過文章,例如趙世民的那篇〈我家沒有蟑螂〉,提到家裏養著白額高腳蛛以克蟑,並將祂們依序命名為克蟑一號、克蟑二號……。陳仁杰在《台灣蜘蛛觀察入門》的作者序裏,也以不要打白額高腳蛛作為標題。白額高腳蛛,台語被稱為旯犽(ㄌㄚˊ  ㄧㄚˊ ),在一代代的家居口傳裏,祂是一種會灑尿的蜘蛛,造成人們的嘴角潰爛或皮膚起水泡。趙世民告訴我們,嘴角的潰爛是一種病毒引起的口腔型皰疹;陳仁杰則告訴我們皮膚的水泡是夜裏隱翅蟲爬行皮膚時被打死後造成的紅腫發炎,因為隱翅蟲體液含有一種毒素的緣故。

所以,在長久的一段歷史裏,白額高腳蛛替病毒和隱翅蟲背負了罪名,蒙受了不白之冤,承擔了不該死的慘死。如果人類早些明白祂是如何的好幫手、好朋友,也不必花冤枉錢買殺蟲劑來克蟑了,更何況噴灑殺蟲劑的後果往往是自己受害,無可避免地自己也吸入了不少殺蟲劑。

我不大贊同養鍬形蟲、竹節蟲之類的昆蟲,但是我卻不反對居家養上一兩隻白額高腳蛛。從過往的歷史來看,祂似乎還滿喜歡居家的環境,況且,飼養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放任祂自由行走。別擔心,祂看到人會比人看到祂還害怕,祂會躲你看不見的角落,只偶爾出來與你打招呼,最重要的是祂不會造成你任何皮膚發炎,同時祂又能幫你家除蟑。算是居家最好也最適合飼養(免餵食)的寵物了。

Top

 



 
 

自然人文:雨豆樹

作者:朱淑娟

任憑鐘聲起落、學生來去,雨豆樹依然靜靜地站在四合院裏,伸開雙臂迎向陽光,離開再久的學生,心中都有雨豆樹。這裏是嘉義高中。

  

周末,學校卻顯得有些不平靜。校門口鐵欄杆上掛滿白色布條:「反嘉東 護嘉中」,「給嘉中學生安全環境」。從校門口往內延伸的椰林道上,在校的、已經畢業的、穿制服的、穿便服的學生、還有老師們,頭綁黃色布條,高聲喊著:「反對興建嘉東變電所」。明天,就要畢業典禮了。

 經過了87年,嘉義高中所在地的大雅路,車水馬龍,成為嘉義市最熱鬧的地區。校門口斜對面是高級住宅區,再過去是聖馬爾定醫院、客運車搭乘處,旁邊一大塊空地已圍起鐵板圍籬,正對著嘉義高中,馬路間隔不到70公尺。

「學校對面要蓋變電所,你們反對是吧?」「當然反對啊。」拿著牌子的學生在豔陽下揮汗如雨。教師會會長林文惠說:「這台電違反程序,2月10日的協調會明明說暫緩,8日卻已申請警力保護要強行動工。」

「這裏適合蓋變電所嗎?我們里民很害怕,我們一定堅持反對到底!」短竹里里長凃淑慧,說著說著右手掌忍不住握起了拳頭。校長黃義春說:「這影響校園安全,又有電磁波疑慮,已經造成學生、老師、家長恐慌。」

抗議的舞台上學生跳著「保佑舞」,台下有學生拿的標語是:「我要生小孩」。去年才從嘉中畢業的陳亮甫、沈昆賢踩在較高的石頭上對著學弟妹開講:「我們一定要團結、組織起來才行」。他們都在台北念大學,急著趕回來聲援。前一天在臉書發起聯署,一個小學校的抗議聲傳遍各地。

11點,學生漸漸散去。校門口的跑馬燈反覆跑著:「反嘉東 護嘉中」。雪白細長的石竿上黑色正體字「嘉中」,太陽很大,得瞇起雙眼才看得清楚。

Top

 

綠色影展:「田」紀錄片,農村運動的前敘事影像

作者:munch

field01

【照片摘自記錄片,請勿轉載使用】

看完陳韻如導演獨立完成的記錄片「田」,心頭總是一陣微酸感嘆,一場還沒開始就告結束的農村運動,曾經有過的微溫光茫,遺留在影像之中。 「田」記錄片,拍攝的是雲林縣皂溝里的農民,面對一個小小區域,就有七、八家染整工廠的污染源,在忍無可忍下,發起一場未完成的農村運動。 紀錄片裡,蔡先生是位果農,農地鄰近工廠,在農地遭受污染下,依循環保法規,找尋污染來源,並且找來廠商進行協調。

在鏡頭裡,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的標準說詞,甚至毫無效率的污染採集與管制,對於農民無異是漫長的凌遲,甚至更荒謬是,一旦發生污染,污染的工廠源頭無法處理,反倒先處理受污染的農地。

對污染受害者的管制,常常成為農民污染受害,不敢聲張的原因,因為污染受害,污染工廠的賠償、關廠,走的是漫長的法律途徑,污染農地卻是一紙行政命令,即可勒令農民休耕管制,一下子家計全斷。

另外,小田田是位農村的年輕蒜農,種出優良的蒜頭,但是在愛鄉的心理下,願意站出來加入自救會,挽救故鄉面臨的污染危害。

在低調而緩慢的過程中,農民組成自救會,規劃在牛步式的政府污染管制外,由自救會發起抗議行動,訴諸輿論來彰顯皂溝里面臨的悲哀。

問題是,小小農村區域,願意站出來抗爭,已是少數,加上人際關係緊密,各有利害計算,一場被規劃的抗爭行動,最終無法出現,讓一場農村自救運動,沒有開始就宣告結束。

陳韻如的記錄,呈現農村最深沈的無力,在現今農村運動的影像裡,多數是中、後期的運動景況,對於運動早期拖磨煎熬的「農村之內」記錄,卻是少之又少,這也是台灣農村中,許多發出呼救聲,但是被外界注意到,形成運動已經不多,能夠成功搶救更是少之又少。

在「田」記錄片的影像裡,不是精雕的唯美風格,卻是拍攝者在長期取得農村信任後,有如友人眼光,靜靜的看著發生的一切,它不鼓舞、不煽動,卻是在忠實的影像裡,讓人看見農村最初也是最終的的呼救聲息。

淡淡的農村運動前敘事,一如陳韻如關懷與細膩的風格,在生活中呈現農村的實貌,運動只是農村生活的一段時光。或許導演嚐試提醒觀影人們,所有農村已發生或未發生之事,不會獨自形成,必須落回日常生活的思考中。

「田」記錄片以校園、小空間播放討論方式進行,希望在農村大運動之外,也能看見這些農民小行動,理解台灣農村問題的全貌。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影片聯絡,請洽陳韻如導演的FACEBOOK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詹嘉紋、李詩婷、葉人豪、賴品瑀    ‧副刊責任編輯、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