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太魯閣蓮花池綠色保育假期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生命力新聞
環境報導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部落客報到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推薦瀏覽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荒野保護協會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
Grist Magazine
Earth Charter Initiative
崔媽媽基金會  
白沙屯田野工作室協會

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享綠生活:2011美國綠建築協會年會暨博覽會系列報導(二)

作者:楊雅雲(台達電子基金會專案經理)

圖/Amory Lovins在美國綠建築協會年會的大師論壇中分享新書中的理念,倡導能源效益。

Amory Lovins是大師論壇系列的第一場開幕演講者,這種名稱的演講意思就是你必須早早報名否則很快就會額滿,而且必須早早去排隊以免坐太後面視線太差。我因為根本沒什麼睡一大早就到會場,結果排到第二名入場所以視線完全不是問題。Amory Lovins是落磯山研究中心(Rocky Mountain Institute)的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他本人是全球能源領域中數一數二的創意科學家及策略思考家,該組織則是專門協助公司找出降低依賴化石燃料的方法。主持人介紹Amory Lovins是他認識的人裡頭最具啟發性的,坐我旁邊的人則說他是愛因斯坦再世,我想這表示Amory Lovins是位名副其實的大師。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稻香

作者:胡慕晴(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第一次來到這座日式建築,是兩年前環島的時候。當時辭掉工作沒多久的F,想要到花蓮來。生於台北的她,不顧父母的意見,把戶籍遷到花蓮,動手整理這座,她爺爺留下的木造房子。F滿心歡喜地邀喜歡日式建築的我住下。當晚,我們就著木頭地板,鋪席而眠。

清晨,被鳥叫蟲鳴喚醒,走出門外,就正對著中央山脈。那是我極少好眠的日子之一。不久後,傳出這座房子,為了吉安鄉公所的道路拓寬案,而要被拆毀的消息。從那天起,F就一直陷入焦慮—回鄉,家卻要被拆了。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鳥糞蛛筆記

作者:楊家旺

做完棘蛛筆記之後,我再度將四本蜘蛛圖鑑攤開,擺在床上。陳世煌《台灣常見蜘蛛圖鑑》(以下簡稱《煌》)、李文貴《蜘蛛》(以下簡稱《貴》)、陳仁杰《台灣蜘蛛觀察入門》(以下簡稱《杰》)、新海榮一《日本的蜘蛛》(以下簡稱《榮》)。上列的順序,正是我購買四本蜘蛛圖鑑的時間序。

精采內文

 

書齋:《兩棲特攻隊》蓮華池的音樂大賞

作者:施信鋒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林業試驗所蓮華池試驗中心,因為有完善的保護及規劃,當地的兩棲多樣性堪稱全台之最,記錄超過20種的兩棲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豎琴蛙,這種蛙類只分布在這裡,而且數量也曾經被估算只剩下50隻左右,堪稱是台灣蛙類最珍稀的種類。

莫氏樹蛙

初次來到蓮華池,對於這裡的印象並不好,畢竟沿路滿是檳榔園,怎麼可能會有豐富的生態呢?不過直到進入蓮華池中心,印象才完全改觀,原來這裡保留了完整的生態系,難怪生態會如此豐富,加上各式各樣的棲地類型都有,可以孕育這麼多種類的青蛙,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精采內文

 

 

享綠生活:2011美國綠建築協會年會暨博覽會系列報導(二)

作者:楊雅雲(台達電子基金會專案經理)

圖/Amory Lovins在美國綠建築協會年會的大師論壇中分享新書中的理念,倡導能源效益。

Amory Lovins是大師論壇系列的第一場開幕演講者,這種名稱的演講意思就是你必須早早報名否則很快就會額滿,而且必須早早去排隊以免坐太後面視線太差。我因為根本沒什麼睡一大早就到會場,結果排到第二名入場所以視線完全不是問題。Amory Lovins是落磯山研究中心(Rocky Mountain Institute)的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他本人是全球能源領域中數一數二的創意科學家及策略思考家,該組織則是專門協助公司找出降低依賴化石燃料的方法。主持人介紹Amory Lovins是他認識的人裡頭最具啟發性的,坐我旁邊的人則說他是愛因斯坦再世,我想這表示Amory Lovins是位名副其實的大師。

他最新出版的一本書,英文是《Reinventing Fire: Bold Business Solutions for the New Energy Era》, 中文我暫且不翻譯留給台灣的出版社,今天的演講內容主要出自這本新書。很可惜這本書太熱門第一天演講完就全部賣光,沒能帶回一本給大家先睹為快。 Amory Lovins今天與聽眾討論的主題是「如何讓美國在2050年在不使用石油、煤、核能,使用天然氣不到現在比例1/3的條件下,持續發展經濟」。他認為這 個目標看似激進,但其實一定做得到,而且這麼做還能節省50億美金,並帶動158%的經濟成長。演講一開頭,他先說明美國目前能源的來源占比,

  • 35% - 石油

  • 26% - 天然氣

  • 22% - 煤

  • 9% - 核能

  • 5% - 生質能源

  • 3% - 水力

  • 其他不到1%

由這比例來看,美國目前仍然仰賴大量的化石燃料。他認為這比例可以完全翻轉,最主要是因為現有的系統設計其實有過多的浪費,我們可以不像想像中需要這麼多 的能源,如果再加上潔淨能源的使用,美國就有機會擺脫現有依賴化石燃料的經濟。這其中的重點就是剛剛提到的對現有設計的全面再思考。

第一個被拿出來檢討的是汽車,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台這麼重的車,然後為了讓這麼重的車移動用了很多汽油?他展示一種碳纖維的材質,既輕又堅固,使用在車子上可以大幅減重,讓車子的耗油只用在移動上,而不需要用在體重上。他甚至挑戰我們對於擁有車子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因為大部分的車其實在購買之後,多數時間都只是靜靜地躺在車庫或停車場裡,政府還要為了閒置的產能花錢設置停車場,實在是雙重的浪費。現在有一種汽車分享的服務,只在需要用車時用車,車子不需要成為必需品,不僅減少財務的負擔,也減少能源的消耗。

同樣的道理對建築物來說,整合性設計思考也會全面改變對能源的依賴度,尤其在開窗、冷暖氣系統的檢討。不只是新建築,既有建築的翻新對整體節能成效更大,因為大部分的建築都是既有建築。工業上則最需檢討幫浦的設計,現有過多不必要的轉折路徑都是造成效率低落的原因。現今電廠集中式的能源生產,透過大電纜將電一層一層地分送到遙遠的社區住戶,這中間產生極大比例的能源損失,也是一種浪費的無效率設計。如果將電源改為分散式生產,讓社區住戶自己生產能源自己使用,就像自產自銷的概念一樣,便可大幅降低能源的損失。

「大自然從不妥協,它會充分利用所有的資源創造出最佳的效用」,Amory Lovins說。身為靈長類最高智慧的人類,是時候像大自然學設計了。

【延伸閱讀】
2011美國綠建築協會年會暨博覽會系列報導
落磯山研究中心網站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自然人文:稻香

作者:胡慕晴(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第一次來到這座日式建築,是兩年前環島的時候。當時辭掉工作沒多久的F,想要到花蓮來。生於台北的她,不顧父母的意見,把戶籍遷到花蓮,動手整理這座,她爺爺留下的木造房子。F滿心歡喜地邀喜歡日式建築的我住下。當晚,我們就著木頭地板,鋪席而眠。

清晨,被鳥叫蟲鳴喚醒,走出門外,就正對著中央山脈。那是我極少好眠的日子之一。不久後,傳出這座房子,為了吉安鄉公所的道路拓寬案,而要被拆毀的消息。從那天起,F就一直陷入焦慮—回鄉,家卻要被拆了。

F回到花蓮,有著很複雜的心路歷程。F是反蘇花高運動裡的靈魂人物,個性溫和、討厭衝突的她,一直難以忍受花蓮人為了一條路而撕裂的景象。反蘇花高當時運用的策略之一,是把東部描述為台灣最後一塊淨土;環境上的描述當然沒錯,但這樣的論述卻也忽略了許多在地人渴望發展的脈絡,而那和東部被一座大山阻隔有相當大的關係。

不久前,F受中國時報的邀請,寫了一篇給東部的信,信裡有一句話:「花東的美麗容易被看見,她的掙扎卻不易被外界瞭解。」F的回鄉,是為了瞭解那些被輕易忽略的掙扎,她試想透過回到故鄉,成為一個「花蓮人」,去立足、抽絲剝繭,找出有沒有不大力開發的發展可能。

她回鄉的這兩年來,一面追蹤著蘇花改的後續情況,一面守望東部發展條例,一面分神,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家。每次見她,總是一臉放空的呆樣,周旋於這麼多事務之間,不可能不疲倦;但她卻在倦疲中,找到自己與家族的回憶。

那些回憶,沈重,卻也珍貴。它們串聯起F家這個龐大的家族。讓散落各地的家人重新面對被刻意神隱而遺忘,或未曾好好梳理的心情;透過尋找記憶,F知道了她總形容為「神經質」的奶奶,曾在稻香國小前的一畝小田,種下天皇貢米;在一幀老照片裡,見到了很早就辭世的大堂姊,摸索出,奶奶捉摸不定的性格的可能原因。F也和長年在中國工作的父親,有了更多對話的機會,相對的她的家人,也更能瞭解她,辭掉原本薪水豐厚的工作,堅持回到花蓮的理由。

圖:F爺爺的老屋,曾是鐵路貨運代辦行

F在一篇文章(我稱為工作筆記)裡這樣寫:

「我們記錄對面房子拆除的過程,撿拾對我們有意義的物品;
    我們在爺爺後院的豬寮清理拆下來的門窗;
    我們翻到了老照片、父母們年輕時的家書(及情書)而看得狂笑;
    我們打掃準備要拆的老房子;
    我們回老家齊聚,反覆述說以前的故事,就像喪禮的效果一樣,這些繁複疲累的梳理工作使生者得以抒發、忘卻。」

圖:今年中秋,F家舉辦的老照片展覽

細細咀嚼這段話,忽忽覺得這些細節就是東部發展最忽略的關鍵。東部看似被這大山鎖死,死裡卻有著生的痕跡。在本原只是搶救「自己的家園」的過程,F 才知道爺爺以前原來是台鐵的貨運代辦員,這個她稱為稻香村的莊野,是移民第一村,這村莊濃縮了東部移民的歷史,囊括不只個人的故事,也包括殖民的權利交替。她描繪出現已改變、頹圮的舊吉安車站的面貌,發起了「搶救吉野驛」的活動。今年中秋,舉辦老照片的展覽,這個週末,則舉辦小型的音樂會,希望收集任何和舊吉野車站有關的文物(公文、照片、車票…)

這重新找回社區記憶的行動,看似無力阻擋怪手,又與東部發展的關係距離遙遠,然而F這些零碎而細微的行動,是我認為所有發展的根基。當未曾瞭解一塊土地的記憶,要如何打造與它契合的硬體?吉安鄉公所不瞭解,所以要拓寬F家門前這條短短的馬路,讓路的盡頭,通往一條死巷。

圖:F家對面原本也有一座老屋,已經因為拓寬而被拆除

和F的母親聊天,才知道,其實客家委員會有一筆為數不少的預算,想要將吉野驛,也就是稻香村,結合單車旅行與客家文化的計畫。那計畫裡清楚記載著F 這兩年來探索出的細節,看似破落的客家小店、已經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建築,在學者和政府的眼中,有著發展的軟實力,只待我們用不同的思維重新妝點,讓歷史重回人間。

營建署、客委會、許多學者、鐵道專家,甚至為數不少的花蓮縣議員、吉安鄉民代表,都相當支持F家的保留計畫;但是鄉長的態度依然強硬。我很疑惑,後來才知道,吉安鄉長大力爭取鐵路高架化;鐵路高架化後,她還想爭取這條馬路一路拓寬到台九線。

圖:這座老屋,會成為歷史照片嗎?

這即將被拓寬的道路有什麼樣的故事和風景,無人得知。只知道,鄉長曾是代書。不願聯想,但現實上,拓寬道路與土地代書的連結那麼清楚,那不是發展的代名詞,而是毀敗啊。

週末,第一次在稻香庄,聽F和W創作的「稻香庄的白花樹」,真心希望這座建築,能有起死回生的機會。那會讓我相信,東部真的,要開始走向不同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Top

 



 
 

專欄作家:鳥糞蛛筆記

作者:楊家旺

做完棘蛛筆記之後,我再度將四本蜘蛛圖鑑攤開,擺在床上。陳世煌《台灣常見蜘蛛圖鑑》(以下簡稱《煌》)、李文貴《蜘蛛》(以下簡稱《貴》)、陳仁杰《台灣蜘蛛觀察入門》(以下簡稱《杰》)、新海榮一《日本的蜘蛛》(以下簡稱《榮》)。上列的順序,正是我購買四本蜘蛛圖鑑的時間序。

鳥糞蛛(Cyrtarachne bufo),請翻到《煌》173頁、《貴》166頁、《杰》219頁、《榮》162頁。《榮》的鳥糞蛛和其他三本圖鑑上的看起來略有差異感,或許是地域性緣故,畢竟日本與台灣有數百幾千公里之隔。《貴》提到鳥糞蛛的另一中文別名:「蟾蜍曲腹蛛」,這想必是由鳥糞蛛的種小名bufo中譯而來的。朱耀沂《動物命名的故事》說鳥糞蛛的種小名:「bufo:拉丁語『蟾蜍』之意。」如果我們查一下台灣兩種蟾蜍的學名,會發現兩者的屬名都是Bufo,於是,我們稱Bufo這一屬為蟾蜍屬。但是為何鳥糞蛛的種小名要稱為蟾蜍呢?外形像嗎?

檢視我曾拍過的五隻鳥糞蛛,發現全都待在禾本科細長葉條的背面。我想,也許祂不一定非要待在禾本科細長葉條的背面,但祂肯定對此有所偏好。比如說,《煌》、《榮》裏頭的鳥糞蛛也是待在禾本細長葉條的背面。這一種偏好實在特別,也讓我覺得好奇,為何鳥糞蛛「認得」禾本科植物?祂在什麼樣的「思考」和「動機」下開始行動,去找尋祂所要待著的禾本科植物呢?

鳥糞蛛的卵囊是「圓球狀」的,《煌》這麼形容。《貴》和《榮》收錄了鳥糞蛛的雄蛛。

大鳥糞蛛(Cyrtarachne inaequalis),請翻到《煌》175頁、《貴》164頁、《杰》218頁、《榮》162頁。《煌》還收錄了一隻若蛛。大鳥糞蛛的卵囊呈「紡錘形」,如圖。

四本圖鑑裏的大鳥糞蛛體色,較接近我附圖裏的右上圖,米黃或米白。但我另拍到了兩種不同色型,一隻非常白,一隻偏紅。而白色那隻大鳥糞蛛,仔細看祂兩肩突起的漩渦紋,與另兩隻不同,也與四本圖鑑上的不同。但與《杰》p.219那隻「待鑑定種」很相像。也許《杰》也是因為這個紋路才把這隻列為待鑑定種吧!

鳥糞蛛的英文名是Bird-dropping spiders,但若在網路上輸入這個關鍵詞去搜尋,會發現搜尋到的不只有鳥糞蛛屬的蜘蛛。更精確地說,所有具備鳥糞樣子的蜘蛛都可能被稱為bird- dropping spider。而不像鳥糞的鳥糞蛛屬成員,如紅鳥糞蛛或長崎鳥糞蛛,反而不會被稱為bird-dropping spider。

紅鳥糞蛛(Cyrtarachne yunoharuensis),請翻開《煌》178頁,《榮》163頁。《煌》說:「有少數個體,其紅色部位全部變成黑色,使個體變成黑色而帶黃斑,屬於本種的體色變異。」《煌》和《榮》照片裏的紅鳥糞蛛,與我拍到的左下圖最像。右上圖則像左下圖的白變黑、橙變紅。至於左上圖,最美,也最可口,像一顆美味的草莓。右下圖幾乎全黑但肩部兩端呈紅色的紅鳥糞蛛,其實我很懷疑祂的身份。原因有二,其一、《煌》說紅鳥糞蛛「為台灣產鳥糞蛛屬最小、最豔麗的一種。」我其實有些忘了祂的大小,但根據祂與禾本長葉的比例來看,似乎不小。另就是祂若將兩肩的紅也塗成黑色,不就是長崎鳥糞的黑色型嗎?

《煌》裏頭有卵囊圖,呈「水滴形」,與鳥糞蛛的圓球形、大鳥糞蛛的紡錘形不同。

在台灣的三本蜘蛛圖鑑裏,「鳥糞蛛屬」歸在金蛛科(Araneidae)裏頭,不過,較新的分類裏,我們原本在台灣三本圖鑑上可見到的鳥糞蛛屬(Cyrtarachne)和菱角蛛屬(Pasilbus),便從金蛛科獨立了出來,隸屬到一個叫Mastphoridae的科別裏。

長崎鳥糞蛛(Cyrtarachne nagasakiensis),請翻開《煌》177頁,《杰》219頁,《榮》163頁。《煌》的長崎鳥糞除了那一白色橫帶外,其餘腹部偏橙紅;《杰》的也有那一白色橫帶,其餘腹部淡褐,但有些雜紋;《榮》收錄二型,其中一型也有白色橫帶,其餘腹部偏黑;我的那隻擁有白色橫帶的長崎鳥糞蛛,其餘腹部偏棗紅。《榮》的另一型長崎鳥糞蛛很特別,體色全黑,與我附圖裏的那一隻相同。

擁有長崎鳥糞蛛的三本圖鑑,沒有雄蛛,也沒有卵囊的照片。我認為祂是四種鳥糞蛛屬裏最罕見的一種。具白色橫帶的那隻,只拍過一次,於2006年10 月22日,在大潭仔,拍到時不曉得自己拍到的是長崎鳥糞蛛,不懂得多拍幾張照片。後來,認識了這種具白色橫帶的長崎鳥糞蛛後,卻不曾再遇見過; 2009年08月21日,拍到全黑的長崎鳥糞蛛時,以為是紅鳥糞蛛,事後,透過《榮》圖鑑,才證實是長崎鳥糞,而非紅鳥糞。

2008年08月23日,我在婆羅洲雨林夜觀時,拍到了一隻不同於我在台灣拍到的鳥糞蛛。台灣的鳥糞蛛都是雙峰突起的,這隻雨林鳥糞蛛卻是單峰突起的。《杰》在鳥糞蛛屬的特徵裏說:「腹部背面常有凹下的筋點,第一列有三個,其餘三列各有兩個。」我看,這隻單峰的鳥糞蛛也具備這樣的筋點特徵。不過,我花了一些時間上網搜尋,並沒有讓我滿意的,關於祂的學名或身世資料。

熱帶雨林的生物,許多都非常奇特,但,有時會覺得其密集度未必高於台灣。也就是說,有時在雨林裏拍蜘蛛、昆蟲一天的收穫量未必高於台灣森林裏待上一天的收穫量。但對於長居台灣的人來說,雨林裏的蜘蛛、昆蟲,由於多是沒見過、多是造型奇特、偽裝精妙的種類,其每一隻所帶給觀察家的震撼度,其實是相對來得高的。

Top

 

書齋:《兩棲特攻隊》蓮華池的音樂大賞

作者:施信鋒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林業試驗所蓮華池試驗中心,因為有完善的保護及規劃,當地的兩棲多樣性堪稱全台之最,記錄超過20種的兩棲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豎琴蛙,這種蛙類只分布在這裡,而且數量也曾經被估算只剩下50隻左右,堪稱是台灣蛙類最珍稀的種類。

莫氏樹蛙

初次來到蓮華池,對於這裡的印象並不好,畢竟沿路滿是檳榔園,怎麼可能會有豐富的生態呢?不過直到進入蓮華池中心,印象才完全改觀,原來這裡保留了完整的生態系,難怪生態會如此豐富,加上各式各樣的棲地類型都有,可以孕育這麼多種類的青蛙,一點也不讓人意外。這裡最棒的觀察點應該就是木屋教室附近的生態池,5月的晚上在這個池子邊,可以聽到莫氏樹蛙、腹斑蛙、豎琴蛙、黑蒙西氏小雨蛙、白頷樹蛙等的合唱,其中豎琴蛙的聲音真的很引人注意,畢竟全台灣沒有一隻青蛙叫聲跟牠類似,只可惜木屋教室附近並不是豎琴蛙的穩定棲地,常常聽不到牠們的叫聲。

豎琴蛙外觀跟豎琴蛙很像的腹斑蛙。

黑蒙西氏小雨蛙在蓮華池有很大的族群拉都希氏斥蛙

事實上,蓮華池某處的沼澤才是牠們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在那一塊穩定的棲地裡,傍晚時分就可以聽到牠們此起彼落的叫聲,不過此地的草長得很高,豎琴蛙又有挖洞繁殖的習慣,所以常常只是聞其聲不見其蛙,而且如果親自踏入沼澤,深陷泥沼不說,踩壞牠們的土巢才是真正事情大條,因此為了保護這種在台灣快要絕跡的蛙類,減少干擾牠們的棲地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台北樹蛙分佈的南限就是南投蓮華池。

那些巢箱常常都是貓頭鷹在利用

蓮華池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樹上掛了很多鳥類的巢箱,那些巢箱常常都是貓頭鷹在利用,因此晚上不妨也好好觀察這一類可愛的猛禽,整體而言,4、5月的蓮華池真是很適合夜間觀察的地方,此起彼落的蛙鳴相伴,又可以看到沿途閃爍的螢火蟲,連難得一見的貓頭鷹也很容易看到,這樣一趟旅程真的是收穫滿滿呢!

【書的小檔案】

書名:兩棲特攻隊

作者:施信鋒

出版:天下文化

出版日 期:2011年07月08日

定價:450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副刊責任編輯、網編:張慧芬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