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1.01








近期活動

樂生登報說明現況,請您來相挺 
關渡自然公園濕地學園忍蛋班冬令營招生囉!
2012數位綠地球國小冬令營(1/15截止)
陳仲嶙副教授演講 「國民環境信託的法律工具 」(1/9截止)
社群對話行動‧當都市開發撞上社會利益
BOT東海岸?!從「出賣牙買加」看起
蕪土吾民:2012年文化研究會議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sony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生物簡介:躄魚的把戲

作者:丁楓峻(《東南亞.自助.潛水趣》作者)

躄(音「必」)魚(angler fish)常棲息在海灣的泥灘地、淺海岩礁或海藻、珊瑚叢中,以誘釣捕食小魚維生,常被稱作「海底漁夫」,或「海鬼」。

渾身長滿了各種顏色的斑點、疙瘩、結節的躄魚,看起來既像珊瑚,又像附著在海底的海綿。然而,牠身懷「誘釣」絕技,釣竿甚至就長在身上。這是因為牠的第一根背鰭棘已特化成細細長長的「吻觸手」,頂端上的假餌像是海藻或蠕蟲,抖動時更像蠕動的多毛類或游動的小魚。

渾身長滿了各種顏色的斑點、疙瘩、結節的躄魚,看起來既像珊瑚,又像附著在海底的海綿。圖片提供:林育朱。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金蛛屬筆記

作者:楊家旺

金蛛屬仍存在著諸多疑點是我尚未釐清的,但是,何妨呢?透由對金蛛屬的野外觀察、圖鑑比對與相關書籍及網路搜尋間的流連忘返,其實就讓我產生非常美妙的感覺了。有時,我甚至會想,如果一切都那麼明確篤定,那麼,我的趣味會不會減損許多呢?我認為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此刻,我對金蛛屬的探究告一個段落,我必須闔上四本圖鑑與另兩本參考書籍,瞬時,我的心揪了一下,好像順道被夾在了書籍裏。我知道,那是我的心神仍捨不得離開這種美妙的筆記過程,但是,何妨呢?就讓我暫時失魂掉神在那幾頁關於金蛛屬的書籍裡吧……

精采內文

 

享綠生活:清潔懂用小蘇打 輕鬆作好大掃除

作者: 袖袖(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志工)

寒流冷颼颼,似乎正提醒年關就將來到,而過年前的大掃除我想是大家共同的例行事務(或是苦差事?)吧!想到要在這寒冷時節清洗一年來家中累積的汙垢,許多人一定就開始頭痛起來,開始探詢各種快速又便利的清潔方式。

在這個強調環保樂活的綠色世代,如果你的選擇還是超市或大賣場中的各式強調「去汙力超強」、「鮮豔潔白」或是「俗又大碗」的化學合成清潔劑,那就真的是太落伍了。

精采內文

 

享綠生活:綠建築走訪:日本合掌造村 傳承先人智慧的生態聚落

作者:唐于婷、盧盈文(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生)

圖/小唐和小文下塌的民宿─久松民宿,看起很有歷史味道,裡面很舒適乾淨喔!(盧盈文攝)

位於歧阜縣白川鄉(Shirakawa-go)合掌村,在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合掌村的著名,來自於其建築形式,此地的地理位置及氣候因素,冬季時有大量降雪,為避免積雪重量壓垮屋頂,採用傾斜60度較大的屋頂,以減少雪的堆積。呈人字形的屋頂如同兩手合掌,於是建築被稱為「合掌造リ」,也因雪融化後屋頂的修補作業由村民一起團結合力整修,而整個聚落就被稱為「合掌村」。

相傳合掌村起源於日本古時13世紀 (約西元1190年前後) 的「源平會戰」,戰役之後,戰敗的平氏遺族逃往這個海拔1500公尺的偏僻五箇山區,為躲避源氏的追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精采內文

 

生物簡介:躄魚的把戲

作者:丁楓峻(《東南亞.自助.潛水趣》作者)

躄(音「必」)魚(angler fish)常棲息在海灣的泥灘地、淺海岩礁或海藻、珊瑚叢中,以誘釣捕食小魚維生,常被稱作「海底漁夫」,或「海鬼」。

渾身長滿了各種顏色的斑點、疙瘩、結節的躄魚,看起來既像珊瑚,又像附著在海底的海綿。然而,牠身懷「誘釣」絕技,釣竿甚至就長在身上。這是因為牠的第一根背鰭棘已特化成細細長長的「吻觸手」,頂端上的假餌像是海藻或蠕蟲,抖動時更像蠕動的多毛類或游動的小魚。

渾身長滿了各種顏色的斑點、疙瘩、結節的躄魚,看起來既像珊瑚,又像附著在海底的海綿。圖片提供:林育朱。

休息的時候,釣竿是平放的,一旦有獵物游過來,躄魚會不動聲色地只移動它的雙眼盯著獵物,慢慢豎起釣竿,並開始朝著小魚搖晃,以引起小魚的注意和食欲,然後將釣竿慢慢地往後收縮,誘使駐足的小魚慢慢地近身,直到魚兒游進攻擊範圍時,便閃電似地將美食吞下肚。而由於躄魚的腹部擁有極佳的伸縮性,所以甚至可以吞下比自己還長的食物!

騙術大公開

那為什麼被躄魚捕食的小魚甘願上鉤呢?

自然界欺騙行為之所以能夠成立,或可用下面兩種理論來解釋:

1. 新環境理論(Novel environment theory):

當生物面臨新環境時,需要足夠的時間適應,若是還沒辦法適應,就可能面臨未知的危險。就像身處異鄉,在人生地不熟的狀態,無法全然依靠過往經驗來幫助我們判斷何者可信或不可信,這種時候,欺騙行為就特別容易成立。

2. 鑽漏洞理論(Exploitation theory):
以電腦的系統來比喻,架構再怎麼縝密的系統都可能有漏洞,因此工程師僅能在幾個候選架構中,挑選一個漏洞最少的架構,若有駭客想攻陷此系統,即可針對這些漏洞下手。

而以漏洞理論來檢視躄魚和其獵物的行為,因小魚的「獵食系統架構」是靠視覺來鎖定目標,即看到白白、會擺動的東西就會認為是食物,因而靠近看看。在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判斷都能幫助牠吃到獵物、繼續生存下去。但是躄魚破解了這個機制,反讓小魚成了佳餚。

獵食的技巧

除了利用欺騙手段,躄魚也善用快速張開「血盆大口」的優勢來幫助獵食。海洋裡的極速殺手主要有三大攝食方式:

  1. 吞入:躄魚、石斑魚。這類型的魚下顎可以張的很開,攝影師很喜歡拍攝躄魚張開嘴巴的瞬間,因為看似躄魚在打哈欠!
  2. 衝撞:鮪魚。鮪魚上下顎能開的幅度很小,牙齒也不利,很像鳥喙,所以鮪魚唯一的武器是速度,靠速度去吞下獵物。鮪魚可靠側線來偵測海中壓力變化,可以偵測100公尺外的魚群,了解獵物和同伴的位置。鮪魚在快吃到獵物前,會張開胸鰭以穩定身體的方向,精準地將獵物衝入口中。
  3. 撕咬:鯊魚。鯊魚游速不像鮪魚那麼快,但能伸出上顎咬住獵物再縮回上顎,把獵物鋸斷。

梭魚則兼用速度和撕咬來獵食。

綜觀來看,躄魚高明的偽裝術及釣魚技,說牠是海中的「神奇小釣手」並不為過。在台灣,躄魚又常常被稱為娃娃魚,可別和中國的娃娃魚搞混了,中國的娃娃魚是「中國大鯢」,是兩生類不是魚類。躄魚分佈於泛太平洋印度洋,也可以在台灣東北角、澎湖、墾丁、綠島和蘭嶼等潛水點的珊瑚礁附近找到,但是躄魚長得太像海綿或是海草了,所以潛水的時候需要很用力地搜索,才有可能一睹「芳蹤」喔!

【延伸閱讀】

Reference:
1.Christy, J. H. 1995. Mimicry, mate choice, and the sensory trap hypothesis.American Naturalist 146: 171-181
2.Crespi, B. J. 2000. The evolution of maladaptation. Heredity 84:623-629.
3.Pietsch, T. W., and D.B. Grobecker. 1978. The compleat angler: Aggressive mimicry in the antennariid anglerfish. Science 201:369-370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專欄作家:金蛛屬筆記

作者:楊家旺

攤開四本蜘蛛圖鑑:陳世煌《台灣常見蜘蛛圖鑑》(以下簡稱《煌》)、李文貴《蜘蛛》(以下簡稱《貴》)、陳仁杰《台灣蜘蛛觀察入門》(以下簡稱《杰》)、新海榮一《日本的蜘蛛》(以下簡稱《榮》)。

長圓金蛛(Argiope aemula),請翻到《煌》162頁、《貴》86頁、《杰》216頁、《榮》213頁。根據《煌》所列的分布地點,中國、日本、台灣、東南亞各國、澳洲皆可發現。所以,上圖中,有一隻是我在婆羅洲(Borneo)熱帶雨林拍到的,從外觀來看,與台灣可見到的長圓金蛛,幾乎沒有差別。長圓金蛛的另一中文名是好勝金蛛,中國大陸就是以此來稱呼祂的。我在朱耀沂《動物命名的故事》裏知道了種名aemula這一拉丁文所代表的意思是「競爭的或嫉妒的」,這不就是好勝的意思嗎?因此我認為好勝金蛛的中文名,是根據拉丁文學名而來的。

長圓金蛛的腹部背面,交錯畫了黃、黑、白三色橫線。但也有例外,《煌》就收錄了一隻磚紅、黑、白三色橫線構成的長圓金蛛,事實上我也拍過這種紋色的長圓金蛛,如上圖。《榮》收錄一張待在雌蛛網上的雄蛛特寫;《杰》也收錄一張雌雄同網的照片,雄蛛斷了三隻腳;上圖中我也放了一張雌雄同網的照片,雄蛛體型小,幾近全黑,停在網上時,像雌蛛一樣,每兩腳一併,看起來就像只有四隻腳似的。

中形金蛛(Argiope aetheroides),請翻到《煌》164頁、《貴》162頁、《杰》217頁、《榮》214頁。《煌》和《貴》還收錄了雄蛛照片。

中形金蛛,另一中文名是蟲蝕痕金蛛,在中國大陸則稱祂為類高居金蛛。《煌》和《杰》都提到了蟲蝕痕這一名稱的由來,說是背甲銀白色的放射狀細毛,狀如蟲蝕的痕跡,所以得名。中形金蛛與其他幾種金蛛在腹部形狀上相比較,最接近五角形。

上圖的右下照片,我因相機靠近祂,被祂發現,祂立即從網上垂降。垂降後的祂,右後腳高舉著,攀在曳絲上,一段時間後,祂便會上攀,回到網心。這是中形金蛛遇見危機時常用的逃生方式,如果下方是雜草落葉枯枝,祂的垂降術就會使祂幾近隱身,雜亂裏,不易發現祂,但這一回,祂將蛛網架在騎樓水泥區,垂降術無法使祂隱身,反而使祂明顯曝露出自己。

眼點金蛛(Argiope ocula),請翻開《煌》167頁,《貴》84頁,《榮》215頁。《煌》說:「眼點金蛛常見於臺灣北部低海拔山區。」我在台灣中部山區觀察眼點金蛛累積的照片,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安溪以北,眼點金蛛很常見,祂織網的高度與位置,加上祂的大體型,常會讓不仔細看的人,誤以為祂是人面蜘蛛。一旦到了大安溪以南,幾乎看不到眼點金蛛,但偶爾還是會遇見,只是次數和個數非常少,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眼點金蛛,另一中文名:目金蛛。目金蛛也是中國大陸對祂的稱呼。我認為眼點金蛛是台灣金蛛屬的異數,首先是祂織網的高度,以平均值來講,比其他幾種要來得高;其次是祂沒有X形隱帶(zigzag bands),這在其他幾種金蛛屬成員的網上很常見;其三是祂停在網上時,並沒有每兩腳一併的這一種使自己看起來像四隻腳的習慣。

《貴》收錄了若蛛和卵囊照片。上圖左上照片即為若蛛,右下照片是祂的卵囊形式。祂的雌成蛛,體色並不單一,如上圖右上、左下和右下三照片,顏色就有差異。

斷紋金蛛(Argiope perforata),請翻開《煌》168頁,《貴》160頁。斷紋金蛛的另一中文名:孔目金蛛,中國大陸則稱祂為孔金蛛。上圖只有A照片是斷紋金蛛,祂的數量比起長圓、中形和眼點金蛛來說,比較少。《貴》收錄若蛛,《煌》收錄雄蛛。雌蛛腹部背面黃黑白三色橫帶,在中間縱軸上斷開,不相連,這大概是斷紋之名的來由吧!

《杰》的金蛛屬,列了一種「悅目金蛛」(Argiope amoena),但沒收錄照片,不過,可以在《榮》找到照片,從這張照片來看,還滿像上圖C照片的腹背紋路,由黃白褐三色粗線構成,C照片是我在馬祖東莒拍到的,依目前圖鑑的資訊來說,我沒把握斷定祂是哪一種金蛛屬的成員。

上圖B照片,也可見於《杰》的金蛛屬其他類的待鑑定種,這種蜘蛛可能主要分布在台灣南段,我在中部不曾拍過,但是幾次南下,都拍到了祂的身影。

另有小形金蛛(Argiope minuta),或稱小悅目金蛛,《杰》和《榮》有收錄。這一種金蛛的資訊目前不多,經過網路和圖鑑的幾番來回比對,我覺得祂的確認,從外觀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明確。因此,我只好暫時對祂的外觀應該如何,持保留且觀望的態度了。

上圖D照片,是金蛛屬多數成員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即X形隱帶。隱帶有時像是沾了白色顏料的大筆一揮,寫一個大X,D照片就是這種類型;有的就寫得很細緻,像是由幾個我們熟悉的英文字組成,比如:XHMYKWNIXLV這樣的形式構成。這種像是會寫英文字母的特性,常常每隔幾年就會登上報紙與新聞的版面。比如說讓全台人民熱情關注了一陣子的美國大聯盟王建民洋基隊時期,因洋基隊的簡寫為NY,王建民姓氏英文的第一字母為W,使得「蜘蛛也瘋狂」支持洋基隊的王建民這一說法登上媒體,報導說登山客看見野外的金蛛在隱帶上寫著NY W,表示對王建民的支持。

事實如何?隱帶的功能到底是什麼?《杰》說:「研究指出有明顯的隱帶不但可防止飛鳥穿過使網片破壞,隱帶更可反射紫外線吸引昆蟲上網。」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鄭任鈞的研究論文〈金蛛屬隱帶功能與演化之探討〉,摘要提到「近來的研究大多支持隱帶具有視覺上的功能。其中與視覺有關的假說包括:吸引獵物、防禦捕食者與減少網子被破壞;但只有吸引獵物的假說有較多得實驗支持。本研究首先探討蜘蛛體色與隱帶對於其獵物攔截率的影響,以及隱帶的存在是否會減少蜘蛛被捕食的風險。從野外操控實驗所獲得之結果支持隱帶具有吸引獵物的功能,但同時間卻也產生吸引較多捕食者的代價。

至於減少蛛網被破壞這一假說,我在《眷戀昆蟲》一書也看到了作者Thomas Eisner的實驗證明。他將一些蛛網,以四個白色紙片模仿X形的四條白色隱帶,設計實驗組與對照組,一共三十張蛛網,分別找人於清晨觀察被飛鳥誤撞破壞的情形,實驗結果非常支持減少網子被破壞這一假說。

Thomas Eisner懷疑隱帶具有吸引獵物的功能。他反問:「在關島,蜘蛛似乎變得不怎麼講究把隱帶編入網中。理由呢?它們沒有必須這麼做:澳洲棕蛇已入侵關島,最近幾十年裏也擴散到了全島,已消滅了土著的森林鳥類。似乎因為不用再對鳥類進行警告,蜘蛛也就停止了張貼它們的『布告』的行為。」可見,隱帶的功能究竟如何?還有歧見,也許,隱帶的功能不見得那麼獨一,也可能有地域上的差異。也可能隱帶就像人類的雙手,功能很多,不為單一功能而存在也說不定。

講到金蛛屬的隱帶,祂們若蛛的隱帶更美、更奇特,不是X形,而是如上四圖的類型。左上照片的隱帶和另三張明顯不同。在《杰》214頁,《榮》215頁,皆可看到金蛛屬若蛛類似上圖的這種隱帶。這種隱帶可以吸引獵物嗎?可以避免被鳥類撞壞嗎?可以達到隱身的效果嗎?可以增加蛛網的堅固性能嗎?這些疑問肯定需要更多學者專家繼續設計實驗,並提供更多實驗的結果,才能慢慢釐清隱帶功能的真相。

上圖四張照片都是金蛛屬雄蛛的照片,H圖為眼點金蛛的雄蛛,四本蜘蛛圖鑑皆無收錄眼點金蛛的雄蛛照。E、F、G三張照片都是長圓金蛛的雄蛛,我是在一隻長圓金蛛雌蛛的網邊拍到牠們三隻雄蛛的。這三隻雄蛛都有斷肢的情形,E圖斷了左右邊第二對腳、F圖斷了左邊第一、二隻腳、G圖斷了左邊四隻腳。我不明白祂們是因為彼此競爭互殘導致的斷肢,還是祂們在前往雌蛛網上試圖交配時被雌蛛傷害了。總之,無論如何,當一隻長圓金蛛雌蛛的網邊同時待著另三隻斷肢的雄蛛時,觀察者難免好奇,難免疑問,這肯定是一個非常奇特的、關於蜘蛛性事的精彩故事,只是,我還不知道究竟是怎麼的一個故事內容。

金蛛屬仍存在著諸多疑點是我尚未釐清的,但是,何妨呢?透由對金蛛屬的野外觀察、圖鑑比對與相關書籍及網路搜尋間的流連忘返,其實就讓我產生非常美妙的感覺了。有時,我甚至會想,如果一切都那麼明確篤定,那麼,我的趣味會不會減損許多呢?我認為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此刻,我對金蛛屬的探究告一個段落,我必須闔上四本圖鑑與另兩本參考書籍,瞬時,我的心揪了一下,好像順道被夾在了書籍裏。我知道,那是我的心神仍捨不得離開這種美妙的筆記過程,但是,何妨呢?就讓我暫時失魂掉神在那幾頁關於金蛛屬的書籍裡吧……

Top

 

享綠生活:清潔懂用小蘇打 輕鬆作好大掃除

作者: 袖袖(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志工)

寒流冷颼颼,似乎正提醒年關就將來到,而過年前的大掃除我想是大家共同的例行事務(或是苦差事?)吧!想到要在這寒冷時節清洗一年來家中累積的汙垢,許多人一定就開始頭痛起來,開始探詢各種快速又便利的清潔方式。

在這個強調環保樂活的綠色世代,如果你的選擇還是超市或大賣場中的各式強調「去汙力超強」、「鮮豔潔白」或是「俗又大碗」的化學合成清潔劑,那就真的是太落伍了。

市售的化學合成洗劑成分複雜,除了是消耗石油所產生的之外,它也有可能隱藏著環境荷爾蒙,不僅造成水中生物的雌性化及致癌風險,也會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我們自身的健康。除此之外,就更別提每到過年一定會出現清潔劑混用及小孩誤食等等…的新聞。

其實,許多環保清潔代用品,如小蘇打、檸檬酸及肥皂等,都是清潔力強且在水中容易分解的洗滌物質。以下就針對小蘇打,介紹它在清掃上的各種使用方法,讓你輕鬆打掃無負擔,過個環保健康的新年!

烤箱與微波爐

將小蘇打溶液裝入噴霧瓶中,對著污垢處噴勻,果10分鐘之後再擦拭乾淨即可。

砧板

砧板泛黃時,可將小蘇打粉1~2匙加熱水,用力刷洗。

排水管

先將排水口的毛髮及污垢清洗乾淨,之後用小蘇打和醋以1:1的比例,先將小蘇打粉倒入排水口,再倒醋,之後將蓋子蓋緊,半小時之後用熱水沖。

門窗玻璃

將一大匙的小蘇打粉溶在半桶水中,噴灑在玻璃上,再以布或報紙擦拭乾淨。

地毯

平時的保養,可灑上小蘇打粉,讓整張地毯看起來像下過雪一樣,至少等一小時之後,再用吸塵器吸乾淨。

地板

半桶水中加入一大匙的小蘇打粉,將拖把或抹布浸入,擰乾後拖地。

除臭

將淘汰不穿的襪子,倒入小蘇打粉,即成為方便又有效的除臭包。

洗頭

將1~2匙的小蘇打粉倒在掌心,在沾濕的頭髮上搓揉,用指腹按摩頭皮再沖乾淨,可以去頭皮屑,讓頭髮自然柔軟。

資料來源:<我的清潔手冊>

本文轉載自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訂閱主婦聯盟電子報:http://crm.huf.org.tw/

Top

 

 綠建築走訪:日本合掌造村 傳承先人智慧的生態聚落

作者:唐于婷、盧盈文(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生)

搭乘飛濃巴士我們從高山市再往五箇山區裡前進,在白雪退卻前,幽幽的山谷間,我們從巴士的窗戶向外望去,看見了心中嚮往的聚落—合掌村荻町聚落。

圖:進入合掌村前,山上白雪尚未退卻,山谷間的農村民居越漸古樸 (盧盈文攝)

圖:右邊是進入合掌村的對外交通站,需先跨越過左邊河川才真正進入合掌住宅區 (唐于婷攝)

圖:為預防火災的串連,每一戶人家的合掌屋彼此都有一定的距離,夏天也定期的集體噴水 (唐于婷攝)

圖:樸實的合掌屋與環山美景融合 (唐于婷攝)

位於歧阜縣白川鄉(Shirakawa-go)合掌村,在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合掌村的著名,來自於其建築形式,此地的地理位置及氣候因素,冬季時有大量降雪,為避免積雪重量壓垮屋頂,採用傾斜60度較大的屋頂,以減少雪的堆積。呈人字形的屋頂如同兩手合掌,於是建築被稱為「合掌造リ」,也因雪融化後屋頂的修補作業由村民一起團結合力整修,而整個聚落就被稱為「合掌村」。

相傳合掌村起源於日本古時13世紀 (約西元1190年前後) 的「源平會戰」,戰役之後,戰敗的平氏遺族逃往這個海拔1500公尺的偏僻五箇山區,為躲避源氏的追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日本目前還存有三個合掌聚落,除了白川鄉的荻町聚落,還有五固山的菅沼、相倉聚落。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是荻町聚落,是將附近已廢村加須良、馬狩、大窪、島等村的合掌式建築遷移過來加以保存,配合周邊環境重新設計的。聚落中還存有六百多民平氏遺族生活在此,過著一如祖先過往的樸實生活。

圖:白川鄉荻町合掌村落的導覽DM,就像來到是一座完整的環境戶外博物館 (白川鄉觀光協會)

觀光巴士和觀光客充斥著合掌村,這裡原生生活的居民只剩六百多人,他們除了過著與祖先相同的生活外,應該就是接待眾多觀光客的新工作;不過帶著學習的心情,我們真的可以透過這一次,完整的生活在這裡,徹底體驗零碳生活,合掌村的居民就是這麼過生活的喔!

住在歷史建築 體驗零碳生活的一天

一下車我們直奔久松民宿,迫不及待卸下行李然後投奔聚落的懷抱,抵達時已經是下午2點多了,想趁日頭還沒落山前,去整個聚落繞一繞。下搭的民宿老闆娘─梨子,非常親切,叮嚀我們要回來吃晚飯,拍照裝備帶好,小唐和小文像失控的小孩一樣(兩個人看著看著就走散了= = |||),聚落不大,還可以看到彼此在遠遠的地方興奮的拍照。

雖然整體聚落的方向應著近年來慕名而來的觀光人潮轉向,但當地的居民還是著實的在自家院前務農、養魚,過著樸實的農村生活,很快的已經晚飯時刻,天色昏暗了下來,外頭也逐漸寧靜,沒有半點燈光,只剩合掌村屋的光亮,幾間合掌民宿已升起爐火,裊裊炊煙,正替遠道而來的旅客們準備道地的和民料理。

回到久松民宿,老闆娘已經準備好料理,請我們進食堂享用;大家圍在一個燒柴的暖爐前吃飯,老闆娘坐在我們中間與我們聊聊天,問候大家的來處,當時正是日本大地震後的一個月,我們得知身旁兩位日本男生來自東京,我們也順便了解了近況。來自於台灣的我們說著生疏的日文,他們則用著生疏的中、英文與我們交談,親切的老闆娘靠著比手畫腳的也向大家解釋了這間合掌民宿的歷史,建築結構和演進。

我們趁著大家聊天時,訪問了老闆娘─梨子女士,詢問他們當地居民的由來和生活型態。她是這合掌造屋第六代的子孫,平常的日子就是靠務農、養殖河川的魚、種植稻作為生,每年都把種植的稻草收割替合掌造屋換上新的稻草。近幾十年來,合掌村被列為世界遺產,開始有一些生活改變,經營起民宿、接待客人,但其實她們還是維持一樣的樸實生活,大家還是很努力的繼續保存這個歷史悠久的家園。

參觀戶外環境博物館 瞭解合掌造屋搭建過程

陰雨綿綿的山區,我們悠然的逛著合掌聚落的一個戶外保存博物館,展示各種形式的合掌造屋空間,這座戶外環境博物館是將部分居民的主屋及遺留住屋形式作展演,其中有較早期的合掌造屋形式。參觀者可以自由的參觀,每一間合掌造屋都有其介紹功能(介紹如何製作手工麵、介紹合掌造屋結構、合掌造屋常民起居展演、常民工具及紀念品店…等),景觀的規劃保存,是按以往常民生活的空間來配置,有河流經過、屋前後有田埂,溪中有魚蝦,如此實境的展演方式,充分的讓遊客了解親身體驗合掌村民的勞動及生活。

我們藉由茅草屋躲雨,一邊移動看展、一邊彷彿在體驗這茅草屋的性能,雨滴時大時小,我們輾轉移動到不同的空間;屋內貼心的工作人員,會在某一間合掌造屋提供熱熱的茶水和烤火,供參觀遊客取暖;也可以順便停留在室內體驗做手打麵,人們藉著雨天聚集在屋內,一點也不無聊,大家討論著這個地方帶給人們心中的好奇、新鮮感,還特別有一種順應著天地賦予自然生活的這種踏實感;在這裡任意深呼吸一口,都可以感受到與他們的祖先同樣所生活的這個空間中所擁有的相同氛圍,彷彿可以體會到當時他們逃到這個世外桃源定居下來後,享受到的平靜,以及與自然共存的悠然自得!

真正的零碳建築

合掌屋與環境的融合

合掌屋的屋頂(平面)面向東西而建,其主要材料為茅草,使用年限較為短暫,為了避免日曬時間過長而減損茅草壽命,合掌造屋沿著東邊山際而建,減少東側屋頂的日照時間,使得整體均勻的日曬以確保耐用年限的時間可以增長。

合掌屋的方位也順應當地風向,考慮防風作用。因為強風會沿著河流由南北向吹襲而來,因此將房屋面積較大的屋頂面朝向東西向,則可以減緩風對房屋的損害程度。

圖:合掌村的地理環境(白川鄉觀光協會)

圖:以雙層牆作為抬高後的牆面,在冬天雪積的再高,也不會直接傷害到內牆,不僅達到室內保暖的效果還可以做為走道,夏秋之際即可成為房間延伸的平台,直接與外部清爽的環境做連結。(唐于婷攝)

合掌屋的歷史演化

在過去,合掌屋可是從貼近地面的住屋慢慢演化而來的喔!因為早期落地的三角屋貼近地面,遇雨或下雪時都較為不方便,室內較為潮濕,因此村民才將其改良,將屋頂抬高,不僅解決潮濕的問題,大雪來臨時也不會一下子就被雪淹沒, 兩面開窗也增加,是不是一舉多得呢!現在三角落地屋也只剩下一間囉,座落在「合掌村戶外環境博物館」中展示給大家看喔!

合掌造屋的建造過程

合掌村的住屋形式繼承當地古代的建築形式,建造方式及過程中不用任何一根釘子及水泥,材料完全是由當地的植物來供應,地基以較大的石頭做為基礎,以木頭作為主結構,結構與結構利用各式卡榫來完成連結,以茅草來做為屋頂的材料,用麻、枥木做為綁重要結構及編織的繩子等材料來完成一棟真正零碳的建築,並且堅固。

以下簡單介紹合掌造屋建造的過程 (翻拍自合掌村戶外環境博物館合掌造屋影片,盧盈文攝):

合掌屋內部活動

傳統合掌屋內,在大屋頂下的空間是工作場所。在過去,因為冬天積雪太厚無法耕作,所以農作物、編織或儲存空間會移到二樓以上,例如我們參訪的合掌屋中,三樓空間改作養蠶作蠶絲。現在的合掌屋因為轉型為觀光業,養蠶人家較少見囉!

一樓則是生活起居的空間,吃喝拉撒睡都在這裡。仔細看,炕爐空間上部為隔柵的樓板,還有二樓、三樓的天花板也有隔柵,用意是為了要將一樓炕爐燃燒的煙排至最頂層的通風口,維持室內的空氣品質及通風,被煙燻黑黑的內部木頭也可防潮及防蟲蛀喔!

(以上圖片為唐于婷、盧盈文攝)

結語

來到傳說中極深谷的合掌村後,沒想到這裡來觀光的人潮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雖然人車多了些,卻不影響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型態,進入了夜晚,街道上除了房子裡微弱的燈光,就一片烏漆麻黑了。我們所住的民宿裡,在晚上9點前盥洗完大家便一一就寢,村民們約5、6點便起床活動,準備早餐給旅客使用;這兩天一夜的合掌村之旅,真是有如來到另一個時代;終於體驗迷失在桃花源記的人,一出來都已經十幾年過去了,這種回到人原來簡單生活的面貌或許恬淡無奇,卻足以充實心靈,再不離開我們就忍不住住下來了。坐上飛濃巴士離去的時候,我們都忍不住再多看幾眼,想再跟老闆娘擁抱一下說聲再見,我們相信我們還會想再回來看看他們的。

這樣的環境、建築、與樸實的人民,真是給現代化的我們上了很扎實的一課,當地居民為了保存他們特有的重要傳統建築群,自治設立保護團體,每一戶都是會員,他們互相幫助的持續守護這寶貴的遺產,為了努力營造居住者舒適的環境以及維護美麗的景觀,一直都在克服並以龐大的維護費用來維持適居的合掌屋。現今,合掌村已成為日本主要的觀光勝地,許多像我們這樣的外國人為一探究竟而遠道前往,辛苦努力經營像童話般鄉村的合掌村,他們屹立不搖的保存決心才是值得讓我們學習。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副刊責任編輯、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