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特刊
  2012.1.27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協會
青蛙小站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龍風水】生態浩劫!可惡之龍:保麗龍

作者:晁瑞光

千變萬化之龍,沒有一定的形狀或形體,可以是整塊,也可以幻化成無數的小粒。「保麗龍」是條千變萬化之龍,也是唯一會隨時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龍,當我們去買家電用品時,拆開包裝妳會看到他,當妳去飲料店買飲料外帶,妳可能會拿到他,當妳騎機車戴上安全帽,他就站在妳的頭頂上,來到海邊,在沙灘上、在消波塊裡,或大或小、或圓或方,各式各樣的保力龍,躲在每一角落,不管有沒有躲好,反正大家都無視他們的存在。

保麗龍是人工合成出來的龍,是由聚苯乙烯(Polystyrene , PS)發泡製成,可以依大家的需要或不需要,以不同的樣子出現,沒有一定的形狀或形體。保麗龍在自然界中是不死之身,隨著時間久了年歲大了,就會開始變身及分身,有的成小塊狀,有的成一粒粒的小球,風一吹在沙灘上跑或在水上漂,數目之多令人眼花撩亂。保麗龍很厲害的,可以隔熱、保冷、減緩衝擊、容易塑型、體大質輕、很會游泳不會下沈,但在變身成小顆粒時,極易被生物誤食致死,也會造成景觀上的一大災難。

精采內文

  【龍風水】風調雨順 可別大水沖了龍王廟!

作者:莫聞

轉載自網路不論中國或台灣,都有許多供奉龍王的廟宇宮殿,但台灣還沒有稱作「龍王廟」的廟,中國倒是有十多座。近幾年氣候變遷、極端氣候事件頻傳,水神興風作浪時有所聞,倒也真的發生了多起「大水沖了龍王廟」真實版,著實諷刺!

2010年7月底,位於四川南充高坪區龍門鎮的龍王廟,因嘉陵江上游連日暴雨,引起高坪區龍門段水位快速上漲,最大洪峰淹到了龍門鎮龍龍王廟。江邊的龍王廟,牌匾只剩下一角還在水面上!本文一開頭秀出的兩張圖,就是淹水前淹水後的對照。

同一時間,位於漢口漢江交會處的漢口的龍王廟景區,也是水漫澤國,「大水沖了龍王廟」又上演一次。

精采內文

 
  【龍讀報】小小魚兒要回家 魚梯好走嗎?

作者:鄭香君

在台灣,水壩建設中加入魚梯的設置已有近10年歷史。2002年完工的士林水壩,在壩體中涵蓋了255公尺長度的魚梯設計,可謂是國內第一座生態水壩,洄游魚類經由魚梯逆游而上繁衍下一代,發揮了生態保育成效。因此,設有魚梯的水壩既發電供水,達到人類需求,又能為溪流生物多保留一些友善空間,堪稱是公共工程與生態保育結合的重要象徵與典範。

友善魚類生存權的魚梯究竟是什麼呢?從字義上便可瞭解──給魚爬的樓梯、給魚走的路,又可稱為魚道。台灣河川水急流短,坡度陡峭,為了取水而建設水壩、為了整治河川而蓋攔沙壩,如此一來便阻斷了溪流裡洄游魚類回家的路,因此為維護魚類等河川生物的生存及繁殖權,幫助牠們在人工的水利環境中生存,使魚群能逆游而上,穿越水壩設施所造成的落差與障礙。

圖一:位在新北市烏來鄉加九寮溪上的魚梯。攝影:棟樑•Harry•黃基峰。本圖適用CC-BY授權。

精采內文

  【龍讀報】戀戀河川 民間守護四分溪的故事

作者:鄭香君

圖說:四分溪與98年四分溪封溪護漁活動(圖片提供/臺北市南港區公所)以南港四分溪守護聯盟守護的四分溪為例。四分溪,是大坑溪的支流,全長7公里,流經了九如里、中研里、中南里與新富里區域,流域面積達8.8平方公里,依上游、中游與下游不同河段而富涵多樣景觀。在下寮橋以上的河段屬於上游河段,未經人工的整治,因此呈現豐富少見的自然野溪景觀,包含壺穴群風光、四分溪水瀑、河流切割而成的天然峽谷、稀有的河階地形之外,還有天然的生態池與海蝕岩穴河岸,由許多大小不一的石塊推砌而成,讓猩紅蜻蜓等許多台灣原生物種也將此視為棲地,生態資源相當豐富。

中游則是以下寮橋到中華科技大學的區段,這裡的河道包含似自然景觀、人工整治共兩種景觀,人工整治區段致使流速湍急,甚少魚蝦生存在該區段的溪流,河道兩旁也沒有茂密的植物;反之,在近似自然景觀的河道區段有著石塊推砌而成的人造魚梯,魚兒可以從下游回到上游產卵、繁殖下一代,生物資源差別甚大。而下游已完全屬於人工化的景觀,與居民生活雖是最緊密相關的一段,然而三面光的水泥河堤完全抹去了自然樣貌,沒有魚蝦也不見濱溪植物,緊鄰水泥河堤的就是公園與停車空間,自然風光蕩然不存。

精采內文

※ 本報於1月23至29日一連7天推出龍年特刊,讀完今天的電子報,您覺淂意猶未盡嗎?環境資訊電子報是一份公益的獨立媒體,歡迎關心環境資訊的公民參與。您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參與:志工捐款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刊頭設計:吳宓思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