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每年236萬人次 貨運轉客運 金門水頭商港環差通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估每年236萬人次 貨運轉客運 金門水頭商港環差通過

2014年08月04日
本報2014年8月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紀錄片「刪海經」中,生存上億年的活化石「鱟」,在金門的棲地面臨水頭商港開發計畫而遭填平。令人不捨的畫面猶在眼前,但此案仍計畫由貨運港轉型為客運港,並在4日下午於環署266次環評大會確定通過環差。

取自金縣府簡報

「金門水頭商港整體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於1999年11月通過環評,當時提出將為分攤料羅港貨運量的貨運港,但在2001年兩岸小三通展開、2006年料羅港新建及改建碼頭後,開始轉向客運港的規劃。

雖然2008年兩岸直航、2011年開放陸客自由行後,陸客已可選擇直飛台灣本島,但金門縣政府表示2012年水頭商港年遊客量已達147 萬人次,外港區(西碼頭)既有設施已趨飽和,因此仍計畫在水頭商港興建現代化客運中心,目標在2021年達到年遊客量236萬人次。

水頭商港原規劃貨運港時,目標在2021年達到總運量179.7萬公噸,並已陸續完成外廓堤防、港區浚挖與填築工程,陸域港埠達65.5公頃。如今從貨運港轉型為客運港後,原本將有10席船舶碼頭,目前減為5席客運碼頭;且除了原計畫的碼頭、道路、綠地、給水、廢汙水等設施外,將再增加客運中心、公園、停車場,並保留5處用地,供未來BOT用。

(紀錄片刪海經劇照)

由於營運型態改變,將增加旅客量,連帶的也將帶來用水、交通等衝擊。金門縣政府估計,包括旅客、員工之生活用水及其他公共用水約600 CMD;碼頭(船舶)用水約180CMD,日需水量合計780 CMD(自來水),綠地澆灌約320 CMD(使用回收水)。開發單位以在南碼頭(S1-2區)及東碼頭(E2-2區)分別設置貯水池,提供所需用水作為對策。

至於汙水處理方面,預估至2021年日汙水量約 510 CMD、船舶汙水約153 CMD,合計 663 CMD。則已在南碼頭(S1-2區)設置汙水處理站為對策,約可處理730CMD的汙水,在處理後將作為澆灌使用,多餘水量約有343CMD,則納入金水溪箱涵,並往西排放出海。

環評委員會表示,期待水頭商港能成為「生態港灣」,在綠地與綠能使用上能有所表現。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