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瀅/三接早有備案 何須多燒煤炭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蔡雅瀅/三接早有備案 何須多燒煤炭

2021年11月05日
文:蔡雅瀅(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日前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若三接外推方案未通過,砍掉重練將耗時超過11年,影響大潭電廠8、9號機供電,一年少137億度電,須改以500萬噸煤發電[1]

然比對今年5月能源局公布的《108_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大潭電廠8號機預計民國111年6月上線,同時7號機停機改為複循環機組,9號機於民國112年6月上線,該二機組上線時程,較民國114年6月三接外推方案啟用,早了2~3年;改建後的新7號機於民國113年6月上線,亦較之早一年。大潭新增機組顯有其他氣源,不致受三接延期影響。

底圖引自《108_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p15)
底圖引自《108_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p.15。圖片提供:蔡雅瀅。

該報告分析三接外推延後2年半,影響供電能力約102~186萬瓩,為降低影響,提出多項因應措施:(1)新增民營IPP燃氣機組;(2)優先調度大潭電廠高效率7~9號機組;(3)減少故障率、縮短維修時間;(4)擴大需量反應機制;(5)提高既有台中及永安接收站之供氣能力[2] 。其中,擴大需量反應部分,預估「成效可達100萬瓩」,幾乎抵銷三接延後的大部分影響。

提高既有台中(二接)及永安(一接)接收站之供氣能力部分,該二接收站向來透過8字型海陸輸氣管網相互傳輸、備援。中油一接已有六座儲槽,預計再增三座儲槽,供氣能力將於民國116年提升到1100萬噸/年。中油二接一、二期已有6座儲槽,目前供氣能力600萬噸/年,預計於民國112年提升到800萬噸/年;三期增設2座儲槽,供氣能力於民國114年提升到1000萬噸/年;四期再增四座儲槽,供氣能力於民國117年提升到1300萬噸/年 [3]

單就中油二接近年預計「新增」的供氣能力700萬噸/年(1300-600=700),已為三接的二倍多(700/300=2.33),應足供應新增燃氣機組用氣需求,否則大潭電廠新增機組如何在三接啟用前1~3年陸續上線?

民國106年10月三接環評卡關時,台電曾提出該公司在基隆、台中均有接收站計畫可因應 [4]。查規劃五座儲槽的台電五接(與二接同樣位於台中港)已於去(109)年1月通過環評,預計民國112年營運 [5],較三接外推方案預定啟用時程更早;規劃二座儲槽的台電四接(基隆外木山)則在環評中。

我國液化天然氣近八成用在發電,以往氣源均由中油獨佔,台電只能向中油購氣,墊高燃氣發電成本。政策既要提高燃氣發電占比至50%,實應讓台電以自有的接收站供氣,無需經由中油三接讓中油轉手賺取大筆價差。

圖片來源:藻礁公投推動聯盟
圖片來源:藻礁公投推動聯盟。

大潭電廠目前運轉中的七部機組,均由位於台中港的中油二接,透過135公里海管供氣。三接外推方案環差會議時,亦有環委建議:利用台中港海管送氣到大潭,不必在三接設站 [6]。中油一二接擴建及台電五接新建,均係進行中的開發計畫,均可增加供氣量,根本不需耗時11年。

自台中港的中油二接、台電五接或高雄永安港的中油一接接收的天然氣,透過海管送到大潭電廠當燃料,仍係在北部產生空污,並未增加中南部的空污,亦無涉南電北送爭議,政府不應藉詞挑起南北對立。

若基於區域平衡,需在北部地區設置接收站,亦可在海象較大潭穩定且已開發的台北港或林口港,利用FSRU(浮式接收站)作為正式接收站完工前的過渡方案,縮短遷址時程。依中油今年1月《觀塘工業港設置FSRU期中報告書》,FSRU再氣化量可達250萬噸/年,與三接原規劃之300萬噸/年,十分接近;如採現有船隻租賃,訂購後12月可完成 [7],時程顯非問題,更不需耗時11年。

況學者曾分析觀塘、台中及麥寮,同時連續風速高於12m/s達12天,有「同時斷氣」風險,建議遷址台北港 [8]。則從分散風險角度,更不應在大潭設接收站。

依《108_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在執照到期的核電、燃煤、燃油、燃氣機組依序如期除役,核四也未加入的狀況下,因有多部新增燃氣機組及再生能源加入,民國114年至116年預估備用容量率,分別高達16.9%、17.9%及19.9%,不僅已逾15%目標值,更遠高於7.2%下限值 [9]。過高的備用容量率將造成資源浪費,監察院曾就經濟部於預估之備用容量率已逾目標之情況下,仍核准新設民營電廠,提出糾正案 [10]。三接遷址不僅沒有缺電問題,更不該多燒煤製造空污,或耗時10年以上續建安全爭議不斷的核四 [11]

表格引自《108_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p14
表格引自《108_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p.14。圖片提供:蔡雅瀅。

一二接已有12座儲槽,一二接擴建加四五六接新建,將再增20座儲槽,為三接2座儲槽的10倍,其中一二接的擴建和五接的新建均在進行中。《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已將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入法,天然氣排碳量約為煤的59%、石油的76%,並非低碳能源;而藻礁減碳能力勝過海草及紅樹林生態系。欲達淨零碳排目標,政府應重新盤點整合供需,優先使用已開發的人工港口,避免破壞「負碳排」的藍碳生態系統 [12],而非威脅若三接遷址,就要多燒500萬噸煤。

註釋

[1] 聯合報,經濟部:三接若砍掉重練要11年 年少137億度電

[2] 經濟部,108_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3] 2021年3月,鍾鳳英、張欽森、王姵文,配合國家能源政策於國際商港LNG接收站之規劃及建設,p38。

[4] 中國時報(2017年10月18日),若第3接收站環差沒過 台電:有其他接收站計畫

[5]  台中發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p5-26

[6]  聯合報,三接外推環評卡關!棧橋壓藻礁淤積多 委員全要求再審

[7] 2021年1月15日,《觀塘工業港設置FSRU期中報告書》

[8] 環境資訊電子報(2021年3月30日),三接站風速過強 每年恐斷氣27天 莊秉潔:經濟部應考慮放棄觀塘港

[9] 自由時報(2017年8月21日),談電力備轉容量率 林全指維持7.2%可應付所有危機

[10] 監察院101財正0017糾正案文

[11] 中央廣播電台(2021年3月15日),原能會:核四廠若重啟至少花10年 現階段不符安全要求

[12] 陳品辰、劉少倫,神秘藻礁建築團隊-殼狀珊瑚藻的多樣性與生態,科學月刊,2017年5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