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4.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環資志工】強力徵求中!
募發票!守護山林、海洋和濕地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破報

台灣立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春的信息
作者:Rebecca

最近走中橫宜蘭支線,沿途的阿里山櫻花勝放,夾在二葉松當中,說有多嫵媚就有多嫵媚,當真是充滿春的氣息啊!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台灣擬食蝸步行蟲的蝸牛大餐

作者:楊家旺

冬天,西部的昆蟲相顯得淒清,我和幾位伙伴便如越冬斑蝶,遷移到台東去尋找溫暖的地方。第一晚,住在山豬與小官夫妻倆的「有人在家」民宿。山豬這些年負責台東的越冬斑蝶標放事宜,接受志工們報名、登記、排班等事宜。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志工投入後,越冬斑蝶之謎便一層又一層的如面紗被揭開了。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這裡的夜

作者:企鵝

坐在庭院前的榕樹下,十七的月亮仍然很圓很大,亮得幾乎連陰沉的都市裡的白天都不如這的夜晚光亮。右手邊的天空是斜倚的獵戶座,在月光中仍然依稀辨出他的樣子;左手邊是竹林一片,無風的夜裡,地上是竹影一片;我看著月出的東方,背對著蓮花池裡的蛙鳴,我知道牠們是黑眶蟾蜍,夜鷹偶爾繞行而至,啾啾二聲,看不到牠的身影。

這裡的夜特別早到,也特別安靜。

我試著拍下夜裡的芒果花,芒果早就已經開花,而蓮霧也已經進入採收的季節,這個冬天並沒有太多的紊亂,或許多少能彌補去年八八水災時帶的傷害。不過白天閒盪於阡野陌間,從果農老伯們口中聽到的卻是另一些新聞。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日本見學系列之5──伊根町的水岸舟屋

作者:munch

很多日本的社區,都是整修的太新、太過精美,很難讓人看出一個原初的態樣。 那種有所想法,剛要起步的態樣。 幾天行程,專看那些已有成績的社區,社區美麗、居民齊心,心裡都想著,日本倒底還有沒有不上道的地方? 伊根町,一個不上道的地方!卻是行程中最純樸的地方。

精采內文

 



 
春的信息
作者:Rebecca

4459398572_aa8b9ff425 

最近走中橫宜蘭支線,沿途的阿里山櫻花勝放,夾在二葉松當中,說有多嫵媚就有多嫵媚,當真是充滿春的氣息啊!

 

向陽的稜線都變成粉紅色的了,很美吧。

 

環山部落則是開滿了白色的梨花。

藍天下的梨花,粉藍粉白,就算是果樹也很美。

 

梨山賓館前勝放的垂枝櫻。

垂枝櫻的姿態。

翻過中央山脈到台14甲時,換玉山杜鵑來炫耀。

難得的藍天,映照著粉白的杜鵑花。

毬狀花序的杜鵑又稱石楠,是喜馬拉雅山系的代表植物喔。

 

讓醜得可愛的小菇來做ending囉。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Top

 


 
  專欄作家:台灣擬食蝸步行蟲的蝸牛大餐

作者:楊家旺

冬天,西部的昆蟲相顯得淒清,我和幾位伙伴便如越冬斑蝶,遷移到台東去尋找溫暖的地方。第一晚,住在山豬與小官夫妻倆的「有人在家」民宿。山豬這些年負責台東的越冬斑蝶標放事宜,接受志工們報名、登記、排班等事宜。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志工投入後,越冬斑蝶之謎便一層又一層的如面紗被揭開了。

清晨,「有人在家」的大門口,一隻大蝸牛正被台灣擬食蝸步行蟲(Coptolabrus nankototaijanus)嚼食。蝸牛肉被鑽出一個深凹洞,台灣擬食蝸步行蟲的整個頭埋入蝸牛體內,吃得專注而忘我。幾位伙伴在牠周圍猛拍照,牠也不在乎,只顧著一口又一口地吃著蝸牛肉。

台灣擬食蝸步行蟲的體型不小,約有4公分長,前胸背板與鞘翅邊緣的紫,帶有玫瑰的色與金屬的光,顯得格外美豔。在2009年4月1日前,牠是台灣 18種保育類昆蟲之一;在2009年4月1日後,牠被除名了。連同多年來已無採集記錄的台灣食蝸步行蟲,以及分布普遍、族群數量穩定的渡邊氏長吻白蠟蟬一起被除名了。但增加了鹿野氏黑脈螢與黃胸黑翅螢,以及分布於蘭嶼、綠島的五種球背象鼻蟲和一種碎斑硬象鼻蟲。減三加八的結果,台灣保育類昆蟲增為23種。其中鹿野氏黑脈螢和黃胸黑翅螢之所以數量驟減的原因,乃牠們生存的棲地多為山澗與排水邊坡,因水泥化工程的緣故,致使幼蟲無法生存,因而極需被保育。這不禁令人疑惑了?既然如此,為何台灣的水泥護坡工程仍在各昆蟲相豐富的步道邊坡被施工,取代了原本翠綠的植物相與豐富的昆蟲相呢?

有些人曾在花蓮看見台灣擬食蝸步行蟲,或許因體型大如蟑螂,且數量多的緣故,小學生們把牠們當作蟑螂在地上踩扁。若對照我們這群來自西部的人,圍著一隻台灣擬食蝸步行蟲猛拍照、極讚歎、直說難得一見的狀況來看,弔詭與矛盾之強烈,就不得不令人深思其中的奧義了。

弔詭的可能還有,究竟是一種昆蟲成了保育類之後被捕捉的壓力較大?還是未被列為保育類被捕捉的壓力較大呢?

隨著生態保育的觀念慢慢被重視、被詮釋、被傳播,以蒐集昆蟲標本作為嗜好的業餘人士,拜數位相機普及之賜,可以慢慢轉為拍照「蒐集」了。數位相機的儲存模式,不僅複製容易,且分享簡便。透過網路相簿或部落格,便可以將自己拍到的昆蟲,透過完整的構圖,以大自然作為背景,幾近藝術(甚至就是藝術)地被呈現出來了。

昆蟲標本是學術之必要,卻不必是業餘觀察者之必要。甚至,我想這麼說,有了數位相機、超大容量的硬碟、網路相簿和部落格之後,昆蟲標本的採集對於業餘昆蟲觀察者來說,是一種完全沒有必要的。除非,有學術上研究的需要,不然,昆蟲之美應以攝影、分享的模式進行;採集且獨佔的心態,已不符生態保育的趨向,甚至不符尊重生命與自然生態的原則。試想,專家們的標本採集,有其研究與學術上的價值,而這研究價值仍不是獨享的,而是幫我們更了解昆蟲,更了解昆蟲之後,要保育、復育這種昆蟲,或對大生態做出貢獻時,便有了更多的科學根據。從這角度來看,仍是分享而不獨有的心態與作法了。

Top

 



 
  自然人文:這裡的夜

作者:企鵝
 

坐在庭院前的榕樹下,十七的月亮仍然很圓很大,亮得幾乎連陰沉的都市裡的白天都不如這的夜晚光亮。右手邊的天空是斜倚的獵戶座,在月光中仍然依稀辨出他的樣子;左手邊是竹林一片,無風的夜裡,地上是竹影一片;我看著月出的東方,背對著蓮花池裡的蛙鳴,我知道牠們是黑眶蟾蜍,夜鷹偶爾繞行而至,啾啾二聲,看不到牠的身影。

這裡的夜特別早到,也特別安靜。

我試著拍下夜裡的芒果花,芒果早就已經開花,而蓮霧也已經進入採收的季節,這個冬天並沒有太多的紊亂,或許多少能彌補去年八八水災時帶的傷害。不過白天閒盪於阡野陌間,從果農老伯們口中聽到的卻是另一些新聞。

香蕉的價格開始上揚,因為旗山裡的全沒了,所以很多人南下租下整園已經種好的蕉園。看著另一側原本種了香蕉後來卻因為價格不好,於是清掉改種鳳梨的田。「攏係時機啦,哩啊災樣變啥款。」

我坐在榕樹下,腦袋放空,空的只好整理聽到的那些話語。

芒果或許是另一個可以開創枋寮農業新頁的主角,在黑珍珠之名擴散後。枋寮這叫綺蘿香,而其它也種植蓮霧的鄉鎮自然也要擺出隆重的陣勢。林邊在台十七線旁,設了「蓮霧首都」,放上了蓮霧造型的燈籠,表現出特別的特色。「芙華羅莎」,這是林邊替蓮霧取的花名。與林邊在競爭誰才是縣內蓮霧老大的枋寮推了「綺羅香」。當然種植蓮霧的鄉鎮並不只有這兩個,於是「佳冬透紅佳人」、「南州鮮果奇緣」、「潮州黑金鐘」、「里港水噹噹」。

相較於蓮霧,芒果這個在枋寮鄉內正慢慢起步的另一個農業型態,或許有著鄰近枋山鄉的壓力,也有著來台南遠方的芒果霸主壓境。拚時期,南部的早熟是個優點;拚口感,不同地方種出來的同樣果樹,可能就會有不同的差異。

芒果花,長滿整樹,所受粉的量卻不是很好,而接下來農民經驗裡的芒果會再落一次果,第二次才是真的。我很好奇地去查了有沒有就過類似的情況研究,看了別人的論文,看到他提出來可供改進的點,總想要看看有沒有用。

我解釋了第一次落果率大的原因,以或許可以提高授粉率,只是這個季節上那去找?蒼蠅?似乎也只有牠了。提高了授粉率,得增加另一個以前沒在管的工作,落果,過多的小果,農民得取決要留下多少,那是經驗,未曾學過。

月光曬人很舒服,跟冬日暖人並不相同。我喜歡這樣子的月亮,這樣子的溫度,最宜發呆亂想。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Top

 



 
  自然人文:古川町的生活美學──日本見學系列之4
作者:munch

很多日本的社區,都是整修的太新、太過精美,很難讓人看出一個原初的態樣。

那種有所想法,剛要起步的態樣。

幾天行程,專看那些已有成績的社區,社區美麗、居民齊心,心裡都想著,日本倒底還有沒有不上道的地方?

伊根町,一個不上道的地方!卻是行程中最純樸的地方。

伊根町位於京都府的北方,座落在彌漫浦島太郎傳說的丹後半島東北側,蜿延的海岸,圍繞靜謐的伊根灣,沿岸形成一個長約五公里的聚落,目前居民約有二千七百多人,世帶數已有七百世帶。 

靠海吃海,由於港灣為山巒環繞,港灣出海口有座青島,如同一座天然防波堤,造就灣內相當平穩的海象,潮差只有40-50cm,伊根町的居民,數百年來在這個天然的港灣內,發展出深厚的漁業文化。

不會怒滔侵岸的的港灣,讓居民敢緊鄰岸邊居住,於是發展出二樓式的舟屋建築,緊鄰海面的一樓,成為船隻及漁具的存放處,漁夫家庭就住在二樓。

隨著時代發展,舟屋家族繁茂,就向陸地延伸,建造主屋以及倉庫,形成一個依山傍海的聚落。

早期,伊根町曾是捕鯨地區,後來以捕捉鰤魚為主,鰤魚是就是我們俗稱紅甘的一種魚類,相當高級的魚種。

雖然,伊根町有珍貴的鰤魚可捕,但是進入工商業社會,大家都想上班賺錢,很少人想到海上博浪。當然,伊根町也不例外,町內有半數人都到鄰近的宮津市工作上班,町中的漁夫已有老化趨勢,找不到年輕人接手。 

因為沒落,所以沒有大肆改建,許多舟屋被保留下來,但是也呈現半廢棄狀態,或者停艘小艇,有空再出海釣魚兼遊玩。

這種因為不發展,村落仿如時光停滯,因此許多建物才能保留下來,歷史文化在生活的哀傷中,低調的被遺留下來。 

在2005年,日本將全國僅剩的伊根町舟屋建物群,指定為重要保存區域,共計有舟屋110件、主屋131件,以及土藏(倉庫)128件被指定保留下來。

三年前的重要聚落指定,讓伊根町知名度大增,但是觀光利益還未出現,也沒有太多的修建或美化工作,整個町內還是如往日一般,沒有太多的餐廳、賣店,甚至遊客都不多。

漫步町內,沒有一絲商業氣息,唯一一家顯眼商店,就是當地的地酒--向井酒造,靠海的工廠有著深厚的歷史感,對街的販賣處,更是傳統的迷人。

酒造生產的清酒,相當好喝,更感人是,酒造老闆的女兒久仁子,拿下大學釀造系學歷,在外學習造酒新知,並且取得造酒師資格後,就決定回鄉幫助父親造酒,那種家族傳承的心意,簡直可以成為感人的日劇故事。

於是,此時來到伊根町,看見一個最自然的美麗,那是一種原初,在斑剝的木板牆面,或是崩毀的石岸間,看見尚未包裝後的時間感。

社區營造,重要是居民找回社區的歷史感,重新創造優質的生活空間,再規劃可以吸納多少遊客,在觀光經濟與生活品質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但是,伊根町還沒上道,雖然日本政府已經先做指定,可以預期後續的文化保存和觀光發展會陸續展開,但是町內居民的共識還未建立。

負責推動傳統建物保存的地方官員擔心,老一輩的居民對傳統建物有感情,也樂於保留,但是新一輩是不是這麼想,就必須在努力。如果年輕的一代,沒有保留的想法,就算法令指定保存,未來的衝突與崩毀,還是讓人擔心。

 

在町中,一些留下來的年輕人,知道問題所在,他們不僅透過漁事組合,類似台灣的產銷合作社,重建當地產業,同時也摸索和官方合作的方式,保存自己的家鄉。

因此,在伊根町,我看見一個還未上道的社區,也看見還未大肆整修,一個最自然美麗的海灣聚落。

那種純樸寧靜的氣氛,真的相當迷人!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潘佳修‧副刊特約編輯:廖靜蕙‧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