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1968年的聖誔夜,阿波羅8號從太空之中,傳回一張清晰的地球空拍圖。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能透過照片面對面端倪著,自己所生存的這顆藍色星球。
後續許多社會學者研究發現,這張被廣為流傳的空拍照片,基本上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大約有一個世代的環境運動者,多少是受到這張照片的啟發,了解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進而投入了環境保護的工作。
其實不用飛到外太空,許多人在第一次搭飛機時,也都會熱切地想從飛行器往下眺望,到底腳下的這片土地變成了什麼樣。常常有也發出像是「為什麼房子要蓋得這麼密」、「為什麼這條河的顏色這麼黑」這類疑問。
對空中攝影師齊柏林而言,在雲端上工作二十餘年,他看到的問題比常人更多;他雖然嘗試為人類為何要破壞自己與子孫生存的環境,找理由來去作解釋,但至今都思索不出,人類為何要自我毀滅的答案。
能在直昇機上工作,對年輕時的齊柏林而言,簡直就是美夢成真。他曾替不少的建設公司,用相機拍攝各式的空拍地景圖,從早期用120型、135型的幻燈片,到數位相機時代,他在空中耗費了大半輩子,為各式的委任案找尋台灣最美麗的角度。
然而,二十年過去,近兩千個飛行時數裏,他卻發現台灣的美麗景緻,卻一寸一寸地在消逝。在拍攝每張美得令人窒息、令人不相信這是台灣的照片背後,沿途卻往往能看到貪婪的人性,在這塊土地留下難以回復的傷痕。
他曾經在空中看過,一條本應清澈的河流,竟能被污染成如血液般鮮紅;一座上千公尺的翠綠山頭,竟成仿歐式古堡插旗所在;也曾停留在蘇花公路的上空,看到公路後面那片一般人都難以進入的山區,一整座富含石灰岩的山頭,聯手被怪手與砂石車一同剷平。
自此,經常在空中飛翔的他,不再只是個技巧純熟的攝影師,而是一位翱翔天際的環境看守者。
過去這幾年,齊柏林只要有時間,總不辭辛勞地帶著他所拍攝的顫慄影像,全台各地演講宣導環境保護的重要。他後來更立志要拍一部空拍紀錄,利用震撼的空中影像,迅速喚起群眾對保護家園的重視,「因為光靠演講,改變人們的速度太慢了」他說。
為了這個夢想,齊柏林抵押了自己房子,購置了全台第一套的空拍攝影系統,並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第一筆款項的贊助下,拍攝了一系列《鳥目台灣》環境微電影,也以此作為基礎,籌劃全台第一部純空拍電影。
既然是要拍環境紀錄片,當然會得罪不少既得利益者,有些時候也讓齊柏林的朋友們為他捏把冷汗。有次他從空中不經意拍到一處砂石場,回程人還沒降落,業者就已派人到機場等人了。而齊柏林四處為了環境演講,也曾遇上不少貴人相助,有次一位受到不少信徒敬重的仁波切,還特別在演講後與齊柏林相約見面,主動幫齊柏林化解接下來幾個月可能會有的衝突。
《鳥目台灣》現已先殺青,這部結合了生態作家劉克襄、廣播金鐘獎常勝客方平、環境音樂人陳明章的環境小品,即將以環境教案的方式推廣給社會大眾,而由候孝賢所監製的空拍電影,原預計會在2013年與國人見面,但現在仍一步一腳印的在各地募款拍攝。
柏林的故事,經常吸引外界的報導,在今年也會以展覽的方式呈現,從五月三十一日起到十一月底,在台北的國立科學教育館所登場的「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展」呈現。這幾年齊柏林在空中所記錄的環境議題,將會有一套系統性的統整。
齊柏林所代表的,或許是台灣每個環境守望者的縮影;有了他們,台灣也才能真正摸索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共存的道路。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