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01-03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來自世界森林管理報告的好消息和壞消息

知性專題 [鯨豚簡介]鯨豚的社會行為-虎鯨(下)
環境新聞 分秒必爭的越野車管制策略
夏威夷十二月將有一個新的野生生物庇護所
生態友善標誌有助改善歐盟漁業危機
來自世界森林管理報告的好消息和壞消息
蓋亞劇增的遊客人數帶來臭味四溢的反效果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1-0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0-01-0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0-12-28
理性關懷 [生物的未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生物技術與生物產業
[環境關懷事件]南台灣真的需要美濃水庫嗎?
訊息托播 大地與人的對話-資源回收介紹 1.4
本會訊息 感謝陳宗憲先生 89.12.29捐款$3,000元

[鯨豚簡介]鯨豚的社會行為-虎鯨(下) >>>

  虎鯨的社會行為尚未被十分詳細的研究,但有些研究工作已在被囚動物上進行,一對間之互相影響的模式可被分為運動模式、遊戲,可見之求婚行為,前交配,及競爭行為。運動模式包含彼此的追逐,不但有一同游泳之模式,尚有並肩的游泳模式。遊戲則包含高速游泳時彼此摩擦對方之情形...敵對或侵略行為包括衝向對方、搖動身體或尾鰭打擊對方(其或許會在往前衝後出現),故意上下跳,使頭向著敵人,最嚴重時會互咬...

  而餌食分佈及豐富度對小群之大小有何效果?虎鯨的交配系統仍是個謎,如果一個種的雄怑比雌性大很多,可能提出有一夫多妻制的階級存在-即一雄性與許多雌性交配,我們不知道虎鯨是否為這種方式:雄性從出生便一直留在群體中如果是事實,誰與此小群中的雌鯨交配?或者是遷移而過的雄鯨或在同一交配生殖區域群落中其他小群們交換交配,在主要一夫多妻制的哺乳動物,年少的雄性會離開牠們生長的群體而到處流浪,如果這個發生在虎鯨身上,它可以解釋為何族群中成年雄性的比例較小。

  觀察虎鯨的獵殺行為,可發現雄鯨是征服大型危險獵物的主要成員,在北美洲的雄鯨比例較低,可能是因為雄鯨要執行危險的任務而有較高死亡率,但虎鯨的主食仍是魚類,使人對上面的推論感到困惑。

分秒必爭的越野車管制策略 >>>

記者 Brian Hansen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0-12-28 (ENS)- 環保人士與擁護汽車休閒娛樂者正在互相競爭,以向美國土地管理局爭取他們各自的期望。在下週一之前,這個部門將聽取大眾對於新提出的全國越野車管制策略的意見。

夏威夷十二月將有一個新的野生生物庇護所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0-12-28 (ENS)- 今年夏威夷提早得到聖誕節禮物:歐胡森林國家野生生物庇護所。這是在太平洋上設立的第十七個國家野生生物庇護所,在上週畫設出來,將保護Koolau山脈中最後殘存的原始林。

生態友善標誌有助改善歐盟漁業危機 >>>

  英國,倫敦,2000-12-28 (ENS)- 一份對目前漁業危機的獨立報告表示,歐洲漁民應該獲得資助以誘導其使用傷害性較低的漁具。這樣的誘導可能包含贊助附有生態標誌漁獲的行銷規劃,標示出其使用的魚具對環境較為友善。

來自世界森林管理報告的好消息和壞消息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0-12-28 (ENS)- 一份重大報告的作者們指出,這個世界應該要多重視森林的品質而非只是森林的數量。這份報告由華盛頓州的世界資源協會所編製,名為「全球生態系統導向分析:森林生態系統」,乃是第一次嘗試根據森林所能夠提供的多種產品與服務,來分析森林的品質條件。

蓋亞劇增的遊客人數帶來臭味四溢的反效果 >>>

記者 Frederick Noronha 報導

  印度,蓋亞,2000-12-28 (ENS)- 位於前葡萄牙殖民地蓋亞的加蘭谷特村,曾經很歡迎村民賴以維生的旅遊業,如今他們受夠了大批外國遊客帶來的污染以及無法控制的污水。出生於蓋亞的工程師暨環保運動人士安東尼西蒙斯說「我們的問題在於,這些污水被排入傳統的防洪下水道。」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1-03 >>>

  • 珍愛自然生態攝影展 (國內外保育生態)登場 (花蓮 聯合新聞網)
  • 環境品質 77%受訪者滿意(三成七不滿意廢棄物處理) (花蓮 聯合新聞網)
  • 芒草掃帚 輕便耐用 簡樸環保 (大溪 聯合新聞網)
  • 河川水質惡化 都會區生活汙水是禍首 (台中 聯合新聞網)
  • 改善空汙 七月起從嚴把關 (鳳山 聯合新聞網)
  • 擁抱自然有賴整體規畫 建議「低密度開發」的高使用率全民共享運動公園 (美崙 中時電子報)
  • 井垵盜砂坑洞 赫見垃圾入侵 (澎湖 中時電子報)
  • 台糖豬臭味不再隨風飄 未來將以生物科技園區面貌呈現 (竹南 中時電子報)
  • 台東有機梅 綻放芬芳(園區內具有生態指標的螢火蟲、青蛙、蝴蝶、候鳥等動植物相) (台東延平 中時電子報)
  • 藍腹鷴生蛋 飼主揚言:要做茶葉蛋(野生動物保育法嚴格限制民間繁殖 民營動物園卻可任意孵蛋) (台南歸仁 聯合新聞網)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0-01-03 >>>

  • 廣東世紀初有望控制"白色污染" (廣東 南方日報)
  • 調整產業結構 圍剿企業污染 江蘇境內淮河水面漸清(江蘇 人民日報)
  • 伊克昭軍分區治沙綠化成效顯著 (北京 新華社)
  • 水土流失乾旱洪澇沙塵暴泥石流水污染等眾多災害威脅人類生存:國家生態安全意味著什? (中國大陸 人民日報)
  • 無毒環保乳膠漆推出(其有機化合物含量為零) (北京 新華社)
  • "毒草"造福西部 南林大開發利用有毒灌草抑制荒漠化 制取農藥原料 (華東 人民日報)
  • 國家林業局提出 濕地污染退化嚴重 應立專法予以保護 (中國大陸 法制日報)
  • 漁民變居民 圓了進城夢 舟山加快海島城鎮化 (浙江 華東新聞)
  • 汙水處理廠加盟北京中關村科技園 (北京 科技日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0-12-28 >>>

  • 投票者期待更嚴格的淨化空氣標準
  • 違反淨化水法案讓阿拉斯加的公司所費不貲
  • 贊助阿拉斯加的環境教育
  • 為瀕危的德州植物設立重要棲地
  • 1千7百20萬基金贊助南加州淨化交通工具引擎的計劃
  • 狗追趕野生動物可能會變成嚴重的問題
  • 美國喬木信託複製美國冠軍樹種基因
  • 紅石燕選擇居住的族群大小取決於他們的基因

[生物的未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生物技術與生物產業 >>>

作者:徐源泰 (台灣大學園藝系 教授)

  生物多樣性之議題,現已成為全球多數國家所強調及重視,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家,制定生物多樣性國家策略或行動計畫,以推動生物多樣性之相關工作。國內在學界大力推動下,現亦已成為政府重視與強調的優先施政工作項目。但是,在大部分的國家、地區,生物多樣性之相關工作僅有少數政府、學界及保育或專業團體參與,而未成為全民化之運動,故不易持續茁壯。部份原因在於生物多樣性與民生之息息相關性,未廣為推廣為社會知識。多數人認同生物多樣性僅是為替子孫留下資源的道德行為、或是學術殿堂的另一項嚴肅課題、或是國家藉此進入國際社會的踏腳石。事實上生物多樣性所帶來之經濟資源與發展潛力,遠超過所有其他工業產值;其對人類生活文明的衝擊,也是無可估量的。本文即在淺釋生物多樣性所可提供之資源、藍本,如何藉由現代生物技術的精製及放大,成就無可限量的生物產業並回而貢獻於生物多樣性之維護。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文明 

  自有人類以來,生物與人類的關係即密不可分。舉凡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到工商業、醫藥、能源供應等所需的原料,均需生物直接或間接的供給。因此,人類社會的發展需仰賴生物資源。從十九世紀末分析技術的進步開始,到二十世紀中葉後有機化學、分子生物領域的快速進展,人類逐漸瞭解古來相傳的生物有效成分究竟為何,甚至進一步地將這些有效成分作為模擬藍本,以人工的方式大量合成、使用。這些成本低廉的人工化合物雖然帶給人們生活上的便利,但因抗藥性微生物的增加、合成物的副作用與新疾病的產生,使得前世紀尋得的化合物藍本已不敷需求,加以環境與保育概念的推廣,更令人們開始思考天然資源及生物多樣性的維持與永續經營。

  目前人類生活中所依賴的經濟植物種類並不多,尤其在糧食作物方面。今日全球有超過90%的植物性糧食,僅靠約20種植物供應,而其中的玉米、稻米、小麥更提供了全人類50%以上的熱量。其實地球上估計約有38萬種不同種類的植物,較為植物學家熟知的多為生長於溫帶地區,其多樣性遠小於熱帶部份,其他不為人知的絕大部分則分布於具有豐富生物相的熱帶地區(全球25萬種維管束植物中,大約有70%位於亞馬遜雨林區內)。這些植物本身即為複雜的化學工廠,除了以不同型式儲藏養分外,其具有的植物鹼及二次代謝產物,種類之繁多與結構之複雜,足以讓化學家們瞠目結舌。全球的開花植物估計約有22萬種,但目前科學家們僅檢視過不到5,000種中開花植物的植物鹼,且已知結構的植物鹼也不過萬餘種。如何從上千百萬的植物成分中,找出我們可以使用的?此時即需經由世代居於山林中的原住民與古民族所擁有的豐富經驗與智慧,幫助科學家們從中快速篩選出對農業或工業有巨大價值的新品種,或是有用的化學物質,以增加未來糧食的供應,提供新藥與更環保的工業材料,及作為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有用性狀的來源...

[環境關懷事件]南台灣真的需要美濃水庫嗎? >>>

作者:侯志仁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候選人)

  關係大高雄用水的「南化水庫與高屏溪連通管路計畫」預算,在立法院遭南縣立委執意刪除後,立即引起高市立委的譴責,一場隨時可爆發的南部水戰,也使美濃水庫議題再一次被挑起,但是這一波波的爭議中,卻沒有呈現出南台灣可能缺水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只要目前南台灣以高耗水高耗能之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不變,即使有美濃水庫、越域引水,或是現有水庫加高,都無法解決其長期的供水問題。而興建這些設施所需付出的長期代價,更非短期供水的抒解所能彌補。不論是美濃水庫或是荖濃溪越域引水都將嚴重影響屏東平原的地下水補注,而斷層的威脅更影響供水的穩定性,與下游居民的安全。解決南台灣的水資源問題唯有調整產業結構,摒除高耗水高耗能與高污染的重化工業,特別是規劃中的七輕與八輕,以及加強省水措施與積極推動符合生態條件的蓄水方案,才是根本之道。

  與南台灣同樣面臨缺水問題的美國加州,其近年來水資源經營的經驗可作為一個啟示。據研究,在1979年與1990年間,加州工業生產量提升了30%,但同時工業用水量卻下降了超出1/3,其主要原因即在於產業轉型,從高耗水的工業轉為高價值低耗水的產業。此外,用水效率的大幅提升亦是重要的因素。從1985年到1990年間,為因應新水價、水質標準以及污水處理成本,加上省水技術的改進,包括煉油、水泥、通訊、汽車、造紙、蔬果與飲料在內的工業,其用水效率均提高了40%...加州的經驗與台灣水資源單位所提出的需求量永無止境地成長的曲線圖,形成強烈的對比。

  除此之外,透過民間與公部門的對話以及跨單位的合作,來對區域未來產業與水資源的發展與經營形成共識,更是加州因應缺水問題與多元民意的一項重要機制...加州做為美國經濟的重心,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的中心,其發展經驗值得參考,而南台灣也有足夠的條件來實現類似的區域永續發展。例如以高屏溪與東港溪豐水期充沛的流量與屏東平原適當的地質條件,足以發展專家所提出的「平原水庫」與「地下水庫」等替代方案...

本文資料引自【美濃社區電子報】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資源回收介紹 1.4 >>>

播出時間:1月4日(四)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近年來台灣的環境保護教育著重在中小學,期望資源回收和保育的習慣能從小培養起,今天我們將到石牌國小看看他們努力的環保成果。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