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是奇蹟,更是喜悅!
 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滿週年啦!
種子已經發芽
 ∼環境資訊協會的成立與未來發展
地球環境的記事簿
 ∼環境新聞資料庫檢索功能啟用
豐富網路世界
 ∼關於網路服務的支援
問卷調查結果
 ∼近期內將發行全文版
衷心感謝
 ∼眾多師長朋友們的協助

是奇蹟,更是喜悅!
 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滿週年啦! >>>

  伴隨著365個日子,或陽光燦燦,或暴雨傾盆,或陰鬱的冬日,或早春的清晨,「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滿週年了!

  真的是365個日子耶!即或是去年颱風來襲的滂沱大雨中,屋內客廳處於半淹水的狀態,對外道路亦因水勢太大而暫時斷絕,得力於網路的無遠弗屆,我們還是發報了。而不論是國慶日、聖誕節甚或是年節期間,相信您也都收到了這份電子報。而這可是一份既未收費亦無廣告贊助的電子報呢。

  正是這樣的態度與堅持吧,使得所有工作人員即或在經費短缺,待遇未及半薪的情形下,依然堅持至今﹔在現今即使商業電子媒體亦相繼收編或結束營業的現實條件下,尤屬難得。

  我們的信念其實是還原至最單純的狀態 ──「這是一份屬於大家的電子報」!

  植基於對土地的情感與對環境的關懷,我們期望在下一個世紀,依然是充滿喧鬧的蛙鳴、青翠的山巒…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

  您知道嗎,能堅持發報300多個日子,是個小小的奇蹟!在這之中有無數的義工長期幫忙,協助翻譯及審校國外的環境資訊。而每日送到您案前的知性專題或作家專欄之文稿與照片,也都是許多師長或朋友們無私的提供,其中不乏為了這份電子報而專門撰稿者﹔這般龐大無償的付出,是勇氣,也是奇蹟!許多夜闌人靜,獨自編稿的剎那,一思及此,都讓我感到分外溫暖。

  作為一個媒體,期待以「中立自居」,儘可能避免掉入先入為主的泥沼中,是必然也是必要的。就環境事件或議題,我們也希望能提供不同的觀點與視野,期望藉由事實的陳述與辨正過程,得以逐步澄清並儘可能還原事實的本來面貌。這是我們期許自己努力的方向,更期望是在所有讀者的互動下所形成。

  容我們再向您叨敘一遍,植基於對土地的情感與對環境的關懷,我們期望在下一個世紀,依然是充滿喧鬧的蛙鳴、青翠的山巒…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

  而期待您,也能共同參與其中!

種子已經發芽
 ∼環境資訊協會的成立與未來發展 >>>

  伴隨著環境資訊電子報正式發刊滿週歲,環境資訊協會也即將誕生!

  回溯到最初的最初,原本是想推動環境信託基金會的成立。但是,在歷經國內財經局勢的轉變,以及營運策略上的錯誤估算,基金會在缺乏足夠資金的奧援下,所有資金在去年11月底,即告用盡。為此,所有的工作伙伴在去年的11月底,進行檢討與評估。會中做出了成立「環境資訊協會」的決議。

  「真正的關懷來自於真實的瞭解與深刻的體認」。我們認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及環境資訊中心,不僅身負著重大的使命,也肩負著許多人的期望。為此,我們決議保留環境信託的推動工作,但是,率先成立環境資訊協會來取得法人資格。一方面提供外界捐款合法的憑証,取得與外界合作的主體性;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爭取更多的時間及空間,為協助信託基金會的成立而蓄積能量。

  此外,參與的伙伴也認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及中心所服務的對象,並不侷限於單一組織。所以,為此而取得獨立的法人,等於具備了更高的自主意識。就現階段而言,將能更平實的對外拓展。如同協會宗旨所強調:「推動環境資訊交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但是,環境資訊協會的成立,並不意味著環境信託工作的中斷。我們仍然努力和各單位合作,即將在4月24日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習課程。在經過眾多朋友的討論之後,我們越發覺得推動環境信託工作的重要,也期待在未來能有更多朋友的參與。協會與信託基金會籌備處,將成為重要的伙伴,在未來共同合作與努力。

  總而言之,感謝這麼多的參與者,及各位讀者。但是,也請各位能夠再支持我們,為我們爭取環境資訊電子報及中心的「明日」。

地球環境的記事簿
 ∼環境新聞資料庫檢索功能啟用 >>>

  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一年以來,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大概就是:「你們怎麼沒有檢索功能呀?」說實在,逐個檔案進行地毯式的全文檢索功能,要立即上線並不難:找到什麼檔就顯示什麼檔,許多網站是這樣做的。不過我們最後關於檢索功能的決定仍然是:先花力氣將所有的新聞資料,匯入資料庫中,再讓讀者們透過資料庫來進行歷史新聞的查詢檢索。當然了,透過自動化的程序,從去年九月開始,電子報不論是新聞標題,或是新聞摘要,都已經是先進到資料庫,才由程式自動產生相關的電子報內容。

  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這樣的信念:遲早要做的事情,愈早開始愈好。儘管電腦的硬體進步神速,但是面對最傷神傷時間的逐檔案搜索,以我們每天努力產出的資料量,很快就會達到瓶頸或極限。唯有運用資料庫的規劃和其強大的索引功能(indexing),才能協助使用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相關的資料。

  除了去年九月之後的新聞資料皆已進入資料庫外,也不斷回溯過去的新聞,將其也送入資料庫中,目前已進行的成果為(至2001-04-16):

  1. 台灣及中國環境新聞標題,自 2000-05-16 起至 2001-04-16,共 4086 則

  2. ENS全球環境新聞標題,自 2000-09-07 起至 2001-04-11,共 1262 則

  3. ENS全球環境新聞摘要,自 2000-06-14 起至 2001-04-11,共 888 則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每天都在增加的新聞資料庫,更是這一年來,地球環境的記事簿。在此刻,歡迎大家一同來分享過去一年來,地球上所發生的環境大事記!

  進入的網址是http://news2.ngo.org.tw/php/search.php,或是可由環境資訊中心的首頁中進入。

豐富網路世界
 ∼關於網路服務的支援 >>>

  與其說環境資訊中心支援友好的團體網站空間或其他網路服務,不如說是他們的網站或電子報豐富了整個網路世界吧!以下是透過我們的伺服器,在增加internet的精采程度的網站,歡迎大家多去參觀這些豐富的內容:

(提供租用,網站順序依筆劃多寡排序)

(提供支援,網站順序依筆劃多寡排序)

(其他網路服務)

  1. 提供網頁計數器,簡易留言板

  2. 支援洪雅書房、台大全球變遷中心發送電子報

  3. 環境新聞跑馬燈提供

問卷調查結果
 ∼近期內將發行全文版 >>>

  在電子報1萬多訂戶中,填寫並寄回的有效問卷數有115份,比例似乎偏低﹔而願意主動回函者,本身即具備了某些特質。即或如此,我們仍試圖就現有回函資料加以分析,期望有個以小觀大的圖像呈現,作為未來編輯參考。回函中女性58位,男性57位,約各佔一半。閱讀年齡層則近9成集中於20-40歲之間,其中20-30歲的閱讀者又約是30-40歲的兩倍。教育程度以大學及研究所以上佔多數,有9成以上,兩者所佔比例相當接近。職業以學生及教育界佔5成以上為相對多數,其他則約成均勻分布狀態。

  就背景分析,電子報的讀者以年輕族群、高學歷者為主,職業則以學生及老師佔多數。

  以閱讀習慣而言,收到電子報後最先閱讀新聞的比例最高,有4成以上,其次是知性專題及理性關懷等。至於讀者最喜歡及對讀者最有幫助的單元,所佔比例則都相當接近,也多少掃除了先前擔心是否內容過於龐雜的疑慮,很高興每個規劃的單元都能回應讀者的需求。

  其中讓我們略略驚喜的是,大家對理性關懷的喜愛及關心﹔顯見除了很自然會被鮮活的蟲魚鳥獸世界所吸引外,也延伸了對整體環境的注意與關懷。而這正是我們所最樂於見到的!

  其實這次的問卷調查,還肩負著另一個意圖 ──了解是否有發行全文版的需求﹔這是因為考量也許不同讀者會有不同的閱讀習慣與閱讀需求。在本次的問卷調查中亦顯示,讀者期望收到全文版的約佔一半,其中希望收到所有單元全文版的約3成,希望收到部分單元全文版的約2成。

  就現有系統作業及人力考量,一時間還無法提供部分單元的全文版服務﹔但為使讀者能有多一個選擇,即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所有單元全文版」,我們已進行全文版發報的測試,目前大致已沒問題,待系統更形穩定後,將於近期內公告。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將於近期內發行,敬請期待!

性別 人數 年齡 人數 教育程度 人數 職業 人數
女性 58 20-30歲 69 小學 1 非營利團體 8
男性 57 30-40歲 32 高中職 3 7
    40-50歲 12 專科 5 33
    50-60歲 2 大學 59 6
        研究所以上 47 服務業 15
            自由業 8
            學 生 32
            其 他 6
  115   115   115   115

 

 

最先
閱讀


喜歡


幫助

全文/摘要

人數

捐款意願

人數

新聞

46

23

60

全文(部分)

20

願意捐款

50

知性
專題

33

33

56

摘要(部分)

5

考慮中

60

理性
關懷

14

29

51

全文(全部)

34

不願意
捐款

5

訊息
托播

6

6

30

摘要(全部)

41

 

 

作家
專欄

7

15

39

 

 

 

 

 

106

106

236

 

100

 

115

衷心感謝
 ∼眾多師長朋友們的協助 >>>

  透過網路來推動環境資訊交流,雖然不是一個新穎的想法,但是,卻需要突破許多困境,想盡一切辦法,開創新局。由於許多前輩,一來不懂網路的世界,二來也確實沒有這樣的經驗。因此,在推動的過程,尤其是資源的協尋,顯得份外辛苦。直到許多外界朋友,僅僅因為在BBS的環保版上看到徵求翻譯志工的訊息,即立刻回函,並加入了這個行列。在此要特別感謝這幾位朋友,尤其是遠在美國的蔡麗伶及ENS的Sunny Lewis小姐、朱敬平、謝洵怡、唐世敏、5ive、Angel及黃曉菊等人。因為有他們第一波的支持,才有勇氣和力量踏出這小小的一步。有意思的是,這些朋友們分散在台北、台中、苗栗…等各地,甚至遠在美國、加拿大…等地。透過E-mail,大部份的人,我們至今都還沒有見過面!這是過去所無法想像的!感謝他們能夠信賴一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也逐漸看到希望之所在! 

  由於篇幅有限,在此僅先用流水帳的方式,感謝所有參與者。其中,有遺漏的地方,請多包涵見諒!所有的工作及紀錄,會在資料庫逐漸完備而更為完整。

  支援的專欄作家,週日賈福相、地球日Donella H. Meadows、李育成、陳玉峰、黃 怡、鄭先祐、環境青年研習、蘇逸平、陳章波、艾琳達、鍾國輝、余國信、林聖哲…等。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Donella小姐,在年初時因病逝世,再也沒有機會和他碰面…

  支援各知性專題的作家,計有楊育昌、李進興、邵廣昭、鄭景元、陳建志、李坤瑄、邱育文、許心欣、楊貞莉、徐渙之、楊貞莉…等。這些可敬且可愛的師長及朋友們,也幾乎都是特地為了電子報的讀者,而重新撰寫。

  另外,也感謝廖雲章、邱育慈及謝沐璇小姐,提供深入的台灣環境新聞及專題報導。

  參與環境新聞及理性關懷文章的翻譯及審校如下:(篇數)

翻譯:

王秀毓(4)

王惟芬(328)

王鴻文(2)

吳貞儀(4)

李永展(1)

李佳家(5)

李眉君(1)

李家佳(1)

李瑞玉(362)

汪芸(1)

金 霞(4)

洪伯邑(8)

徐怡德(1)

高英勛(8)

張正慈(7)

張岱屏(19)

張珮菁(7)

許心欣(15)

許嘉玲(3)

陳均輝(23)

陳瑞賓(4)

陶 俊(7)

曾秋莉(372)

黃子晏(9)

黃曉菊(13)

楊璧如(3)

潘翰疆(1)

蔡季勳(2)

蔡宜宸(3)

鄭益明(1)

鄧國光(1)

蕭惠中(2)

謝洵怡(249)

譚志宜(1)

蘇崧棱(2)

審校:

王鴻文(1)

朱敬平(193)

吳海音(451)

吳國玢(11)

李育成(10)

李欣哲(44)

李玲玲(12)

李堅(5)

李傑(3)

李瑞玉(3)

周秀慧(3)

周曉雯(4)

林子倫(12)

林以楠(1)

施淑芬(184)

高文彥(16)

張正慈(7)

梁明煌(246)

陳中煌(3)

陳瑞賓(127)

陳維立(50)

曾秋莉(1)

黃子晏(53)

黃向文(1)

黃曉菊(4)

黃媺雯(41)

楊同正(7)

楊育昌(5)

楊懿如(3)

葉春良(80)

劉呈寶(1)

蔡季勳(14)

蔡麗伶(1575)

鄭伊娟(6)

鄭先祐(64)

蘇崧棱(16)

  由於有這麼多人的投入及協助,才有這麼豐富的環境資訊,呈現在大家的眼前。我們謹在此深深的表達感謝之意。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