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環境議題前瞻系列]狩獵議題 前瞻:保育、護生、政治與原運團體的多元對話契機 --﹥ 2004年12月林務局假丹大地區舉辦的狩獵試驗計畫經媒體報導引起護生團體的強力批評,繼之激起一波保育、護生、與原住民文化議題的一陣論戰。這波持續中的論戰與衝突,影響層面將不止於野生動物資源的經營管理,將直接衝擊新政府亟欲與原住民族建構的新伙伴關係,甚至還會刻印在台灣正逐步形塑的多元本土價值上,是保育團體、護生團體、政治社團與原運團體宜謹慎注意的議題。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special/2005/tasp2005-06.htm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台南地區黑琵普查數量出爐 今年全球數量可望再創新高 --﹥ 本報訊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5/ta05012402.htm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高速擴張的城市危及瀕危生物生存 --﹥ 周姮宏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國家野生物基金會」(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美國智慧發展協會(Smart Growth America)、以及「自然服務協會」(NatureServe)最近聯合發表一篇專文:「都市擴張的危機:城市周邊的發展威脅美國野生環境」(Endangered By Sprawl: How Runaway Development Threatens America's Wildlife )。報告顯示,出未來20年裡,美國南部和西部的野生動植物棲地將消失殆盡。35個人口超過百萬的高速成長都市裡,佔地面積雖僅有48個州的8%,但卻是1/3瀕危物種(1200種)的棲息地,且這1200種生物中,只有553種可以在這些高速成長的城市區域附近發現。其中聖地牙哥有99種,洛杉磯94種,而拉斯維加斯、鳳凰城和佛羅里達等,也是瀕危物種的重要棲息地。 任教於馬里蘭大學、同時也是這份報告共同撰寫人的艾文(Reid Ewing)表示,人類和野生動物共同在一片土地上生存,現在不是討論「人與動物如何取捨」、或是「發展建設與野生物棲地孰輕孰重」這種二分的問題,而是應該要問如何透過適當的規劃,讓人類和自然環境能和平共存。
【參考資料】 ◆[環境政策]聯合國報告:終結貧窮與環境復育並非遙不可及 --﹥
美國,紐約,2005-01-19 (ENS)- 根據聯合國的重點新報告指出,世界上的富國有方法與金錢,可用來大量地改善世界窮人的生活及治癒環境問題──但他們卻沒有這個意願。此一有關聯合國千禧年計畫的報告力促已開發國家必須加倍援助貧困的國家,如果其有意願履行在2015年將全球性貧窮減半的承諾。 「聯合國千禧年計畫」執行長,同時也是經濟學家的薩赫斯說:「這個機制目前並沒有在運作……在我們星球上的壓倒性事實是,貧窮國家的人民受疾病所苦,同時也因缺乏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實際管道而面臨死亡,他們沒有管道可以維持生存,更別說是滿足更多需求──例如,協助他們維持生計以及脫離貧困。」 聯合國千禧年計畫有8個目標,其中一項特別和環境有關:如果沒有健康而安全的環境,其餘幾項目標將難以達成。 報告顯示從2006年起,低收入國家所需要的投資,約為每人每年70至80美元,到了2015年,將上漲到每人每年120至160美元。 像是在衛生、教育與一些公共硬體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上提供投資,將可以讓貧窮社區面對災害、疾病、饑餓和環境惡化等因素,能有較高的承受力。 該報告的作者群表示,許多中等收入國家只需要適當的債務紓解方案,以及獲得合適、專門的技術協助,就可以自行籌措基金投資公共服務。關於千禧年目標報告請參閱以下網站:http://www.un.org/millenniumgoals/。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19-10.asp ◆[生活環境]飛機飲用水檢測再次發現受到污染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1-19 (ENS)- 鑒於美國環保署所主導針對美國本身及外國飛機飲用水第二回合隨機抽檢的結果,搭乘飛機旅行的旅客也許會想要在搭機時自己攜帶瓶裝水。測試結果今天出爐,在169架隨機抽檢的客機當中,有17.2%的供水受到大腸菌群的污染。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19-02.asp ◆[生態保育]美國僅存的野生馬 險境求生 --﹥
記者 Craig C. Downer 報導 美國,內華達州,明登,2005-01-19 (ENS)- 美國西部現在正面臨的嚴冬,例如在我的家鄉內達華卡森山谷的高山上,過上個月有20呎以上的積雪;而一旦野生馬和野生驢必須對抗這種程度的嚴冬,牠們有很多聰明的方法能夠安全度過暴風雪。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19-insdow.asp ◆[土地及水文]南亞海嘯毀滅度極其驚人 --﹥
美國,2005-01-19 (ENS)- 聯合國大會(UNGA)18日在紐約針對印度洋海嘯的受損程度舉行全體大會,根據當地評估小組的描繪,在蘇門達臘、印尼、以及鄰近大地震震央並引發毀滅性海嘯的周圍區域,是一片「受到重創」與「人類遭受巨大苦難」的真實慘狀。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19-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遠鵑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毅心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5/2005-01-19-09.asp 作者:汪靜明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2005年1月16日中國時報的國土復育專題報導,將一場由時報文教基金會、行政院經建會主辦的國土復育公聽會議記錄,公開於全民面前。1月19日,行政院通過「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將攸關台灣自然保育與永續發展等議題,拉到論戰的火線上。國土復育,原本應是人人稱好的國家大事,為什麼還會有令人關切的可議之處? 近年來台灣發生的重大環境災變,嚴重影響社會經濟建設與人民生命安危,也引發災後自然保育與國土復育的新思惟。近日,行政院通過的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展現出難得的魄力。相較於數十年前推動「大有為的資源開發」,而現在的經建會卻主導「大有為的國土復育」,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environ/2005/en05012401.htm 作者:張景森 (經建會副主委) 張景森跟您問好!! 這封信是向長期關心台灣自然環境的您簡報一件重要的訊息:行政院已經在1月19日通過「國土復育策略方案」及「國土復育條例草案」。(下載網址:www.cepd.gov.tw) 經建會之所以會提出這兩案,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土石災害頻傳已經反映出國土不堪負荷的訊息,我們充分察覺到台灣的國土大地,已經開發過度,顯得疲憊不堪,滿目瘡痍,國土復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我們不能一再的於問題發生後,急於救災、復建,並辦理治標的治理工程,而不思根本解決之道。我們或許無法控制天氣的巨變,但我們可以做最好的準備,儘力去減少災害損失,而這就要從復育和保護山、林、水、土資源開始,我們唯一的路就是讓自然喘息復育,拿出具體行動遏止並降低環境敏感地區的開發。而這也是政府在此時要提出國土復育策略方案及條例,確立國土復育政策的緣由。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ply/2005/re05012401.htm 時 間:1月30日(日) 秉持推廣蝴蝶生態保育、回饋山林及社會、服務民眾宗旨,挑選交通便捷之台北盆地市郊,週週定期免費帶領民眾認識蝴蝶世界奧秘、體驗彩蝶之美,適合賞蝶入門階段民眾!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 時 間:2月19-21日(六-一) 北大武山為台灣五嶽老么,一等三角點,標高3090公尺,位在屏東縣、台東縣交界處,為中央山脈南端主脊最高峰,卑南主山以南,惟一超過3千公尺級的大山,是高屏地區的天然屏障,阻擋從太平洋來襲的颱風,保護這一大片土地 ,免於遭受風害,她不僅是屏障南台灣的母親也是排灣族與魯凱族的聖山…… 詳情請參閱 http://523.org.tw/act/94/high-m/index0502.htm ●[徵求]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義務解說員訓練 --﹥ 時 間:2月21日-6日27(一) 上午9:00-11:30 本課程專為培訓具服務熱誠之義務解說員而設,訓練課程期間中須參加本會活動觀摩至少3次,本課程總計60學分,需修滿40學分始為本會實習解說員。結訓後需於一年內服勤解說至少4次,方可成為本會初級解說員…… 詳情請參閱 http://sowhc.ngo.org.tw/html/interp/no1.html
播出日期:1月24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丹大狩獵紀事 93年12月15日到24日,林務局於南投縣信義鄉丹大地區進行開放狩獵試辦計畫,這項充滿實驗性的計畫推出後,不但引起部分保育團體的抗議,在原住民部落內部也引起陣陣漣漪,究竟這項計畫的來龍去脈是什麼,未來可以開展出的對話空間又在哪? 【看守台灣】捍衛白賓山 徜徉山林,接受芬多精的洗禮是愛山人親近山林的動力。屏東縣瑪家鄉白賓山, 海拔809公尺,並不是擅長攻佔百岳的登山者眼中認為最具挑戰性的山,但低海拔、坡度緩條件,卻身受中老年人登山客青睞。但這一兩年來他們卻發現,原本綠意盎然的林間走道,成了人車共行的露天山徑。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