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保育]聯合國報告提出警訊 野生魚類復育工作將成為全球化的挑戰 --﹥
義大利,羅馬,2005-03-07 (ENS)- 3日發表的聯合國最新「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雙年報中指出,在海生魚類物種的前10名中,就有7種已達捕撈極限或處於過度捕撈的情況,此7種魚類的漁獲量約佔總漁獲量的30%。此份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所發行的報告中亦表示,挽救魚群數量將是人類「必須面臨的一項挑戰」。同時,這份報告發現對魚類的需求仍繼續提升。 自今日起,近50個國家的代表將集聚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羅馬的總部,召開聯合國糧農組織漁場委員會第26次會議,他們將提案討論「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所引發的議題。 在2002年,直接依靠捕魚和水產養殖的人口數增加到約3,800萬人,若再加上間接和漁場有關的經濟活動,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這部分支持了全世界近2億人口的生活。 為回復魚類族群數量,報告中建議在過漁化的地區降低或暫時停止捕魚行為,以減少水下環境的退化並積極地重建受損的棲地。 閱讀「世界漁場及水產養殖的現況」,請點選這裡。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7-03.asp ◆[生活環境]食品專家表示 炸馬鈴薯可能致癌 --﹥
瑞士,日內瓦,2005-03-07 (ENS)- 國際專家小組4日表示,澱粉類食品如洋芋片,經過油炸後會含有丙烯醯胺(acrylamide)此種化學物質,而動物實驗證明丙烯醯胺會引發癌症,因此人類若大量食用這類油炸食品將會對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暨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委員會所發表的此份摘要報告中,呼籲各界應以減少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為目標,持續進行研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7-05.asp ◆[生活環境]對抗動物疾病 湄公河境內國家均分100萬補助金 --﹥
菲律賓,馬尼拉,2005-03-07 (ENS)- 湄公河流域的5個國家,將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100萬美元技術支援補助金,共同發展一項區域合作架構,以對禽流感和其他跨國界傳播的動物疾病疫情進行控制。豬瘟、口蹄疫和高病原性禽流感三種疾病都是補助的項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7-01.asp ◆[生活環境]民調顯示 美國多數民眾希望設立聯邦淨水信託基金 --﹥
美國,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2005-03-07 (ENS)- 由共和黨與民主黨兩派支持勢力共同對900位成年人進行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4/5的美國民眾認為,乾淨安全的水源是值得聯邦政府投資的一項全國性議題。針對聯邦政府應立法設立一常設性信託基金,用以資助乾淨安全水源的公共建設,有86%的民眾表示支持,而這樣的高支持度也被民調專家視為「壓倒性的多數」。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7-02.asp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國際保育組織追列日本列島為保育關鍵地 --﹥ 黃毓婷編譯/克力士審校 總部設於美國華府的國際保育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近日將日本列島評選為原生物種繁多但生態系已面臨存續危機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指定為地球上優先保育的區域之一。 據國際保育組織表示,日本列島固有的維管束植物(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多達1,950種,已記錄的58種兩棲類植物中即有44種是固有種,也是白頭鶴(Grus monacha)等候鳥過冬的重要區域。在先進國家之中能保有如此豐富的物種實屬難得,然而列島的原生林面積已減少到往昔的兩成,生態系的保育已刻不容緩。 國際保育組織最初於2000年選出25個優先保育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此後在400位專家經四年分析調查的結果,又追列日本列島、喜馬拉雅、伊朗安那托利亞高原等九個區域,作為今後優先保育的地區。這些關鍵地的總面積雖僅占地表面積的2.3%,卻棲息著地球上大部分瀕臨絕種的哺乳類和鳥類等生物。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7-09.asp 作者:鍾榮峰 (自然生態與歷史工作者) 自然保育必須基於「自然與歷史」事實,才能永續,因此,「卡社溪復育放流鳟魚」事,應三思而後勿行。 由於在濁水溪上游「卡社溪」傳出有民間放流、飼養「虹鳟」成功的例子。因此,部分人士以「雞蛋不宜放在同籃」意指「櫻花鉤吻鮭復育放流不宜只在大甲溪進行」而提出「卡社溪復育放流鳟魚」的計畫。 去(2004)年6月25日,台大應力館有一場由農委會指導、自然生態保育協會主辦的「愛台灣、就從拒絕外來種做起」演講,筆者曾公開提問:「如果『櫻花鉤吻鮭』被証明只是『虹鳟幼魚』時,政府及專家學者要如何處理?」當場得到的公開答案是:「問題很大,無法回答」。 現聞,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今年度仍續於南投卡社溪評估復育放流所謂「櫻花鉤吻鮭」事。筆者謹再藉「讀者投書」版面呼籲關心自然保育的人士們,善用邏輯思考共同檢驗這個農委會「無法回答」又要再花納稅人大錢的大問題! 一、「虹鳟幼魚」與「櫻花鉤吻鮭」的困惑 「虹鳟幼魚」與「櫻花鉤吻鮭」是否同種,在此提出兩本文獻引證:(一)「台灣魚類誌」(下稱魚類誌),沈世傑博士主編 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印行,1993年(第1頁明載,鮭魚有關內容係由主編者與曾晴賢撰文)。(二)「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下稱保育圖鑑)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編行,1996年6月(第320頁明載,魚類有關內容係由李德旺撰文、汪靜明編審)。 按《魚類誌》提到:「櫻花鉤吻鮭…體側中央有9個橢圓形雲紋斑點,終身不退…」(第150頁);《保育圖鑑》則說:「櫻花鉤吻鮭…側線上具有8-12個橢圓形黑褐色橫斑」(第269頁)。 另《魚類誌》還記載:「虹鳟….幼魚體側中央有8-13個橢圓形雲斑,長至15cm時逐漸消失……」(第150頁) 綜上內容,顯見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保育圖鑑」所認知的「櫻花鉤吻鮭」在「台灣魚類誌」分類標準下係屬「虹鳟幼魚」! 二、七家灣溪鳟魚的身世之謎 保育專家自始主張:「…民國40、50年代,大甲溪上游及各支流都看得到許多鮭(鳟)魚,到了民國70年代以後,就只剩七家灣溪有鮭(鳟)魚了。」 有一位武陵農場場長問得好:「....為什麼50年前雪山溪、司界蘭溪、南湖溪、合歡溪、有勝溪都有國寶魚的蹤影。如今,這些河川流域雖沒有農業活動,為什麼現在魚卻都不見了;反而是有近三十年農業活動的七家灣溪還有魚?這一點應該好好調查,有個解釋才對!」(聯合報 84年5月17日) 依據水產文獻等記載,從民國46年起,水產魚管單位連續五年自日本引進虹鳟魚卵,放流於大甲溪上游並推廣高山居民領養放流長達20餘年。顯見保育專家所稱:「…民國四、五十年代,大甲溪上游及各支流都看得到許多鮭(鳟)魚…..」與事實完全相符。 當然,如果武陵農場還有老榮民記得起來,在民國66年,他曾經配合政府推動「砍除果樹、改養鳟魚」的建議(綜合月刊66年4月號第27頁)而在七家灣溪放養鳟魚的話,那麼,保育專家:「... 到了民國七十年代,就只剩七家灣溪有鮭(鳟)魚了」的論述,亦與事實不相違背。 在此,筆者根據聯合報51年10月30日的報導,可以給那一位講究邏輯思考的農場場長再提出補充解釋:「如果在事事『反攻大陸』的時代,養給總統吃的魚能叫做『國寶魚』的話,那麼,民國51年10月30日,省水產試驗所從大甲溪畔的馬陵養鳟場,將引進五次,歷經5年放流、養殖,才養殖成功的『虹鳟』載運北上獻(總統)壽時,溪畔有個武陵行館的七家灣溪,就已經註定了它必須有鳟魚存在的宿命!」 期望那一位武陵農場場長,能頓悟上述幾段的歷史事實! 三、讓歷史說話 翻翻更早的文獻、讀讀更撲朔迷離的台灣鮭鳟魚類歷史。早在日領期1916年代,就有「霧社養鳟計畫」;1933年起,日本人每年在大甲溪正式放流的所謂「鮎魚卵」就高達一百萬粒;根據1935年調查的報告顯示,日本人對於大甲溪上游及各支流中的鳟魚仍存疑議……;復從民國46年起,政府共引進高達45萬餘粒(鮭)鳟魚卵放流、推廣的事實觀之(筆者已述如前)。那麼,大甲溪究竟還能有什麼樣的鮭鳟魚類歷史?七家灣溪又能復育出什麼樣基因的鮭鳟魚類? 四、「域外放流」應三思而後勿行! 長久以來!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所認知的櫻花鉤吻鮭,竟然是「台灣魚類誌」分類標準中的「虹鳟幼魚」!再加上,大甲溪的鮭鳟魚類史仍有待釐清。筆者誠摯呼籲:農委會對於「卡社溪復育放流鳟魚」事之評估與執行,均應三思而後勿行! ●[活動]部落與田野系列-深入後山部落司馬庫斯‧神木群 --﹥ 時 間:4月9-10日(六-日)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雪山山脈雪白山西南稜線上,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傳說中,一個名為「司馬庫斯」的泰雅族祖先,帶領族人從南投攀越大霸尖山到此定居,部落因此而命名。此地因有大小溪流通過,且台地地形陽光充足,又有來自宜蘭東海岸的霧氣,氣候條件適合紅檜生長,超過一千年以上樹齡約有20餘棵。 活動將走訪這個泰雅族人的故鄉,神秘的部落,瞭解泰雅族人的文化及部落歷史;帶著一棵虔敬的心親近千年神木群,感受森林之壯闊及美麗。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94/village/050409-10_index.htm ●[活動]賞蝶/自然體驗之旅-阿里山春之巡禮 --﹥ 時 間:4月9-10日 (六-日) 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阿里山花季,將整座山裝點成美麗繽紛的花海,除了吉野櫻強力放送外,梅園的梅花,遊樂區內的一葉蘭、石楠、雲南黃馨、金雀兒、山櫻、茶花、木蘭花等,也多紛紛出動。而步行在古木參天的林蔭道上,除吸取森林芬多精外,還可聆聽高山鳥類悅耳的歌聲及欣賞它們豔麗的羽衣……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340 時 間:4月9-10日(六-日) 梅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海拔2千1百公尺,每屆春暖花開時節,特有種植物、奇珍異草百花爭妍,撲鼻飄香,恍若世外桃源,多種類的昆蟲吸引冠羽畫眉、紅頭山雀嬌小玲瓏的身影在花海中穿梭,白耳畫耳獨佔枝頭,高聲吟唱著春之頌,整個森林都為之鮮活,邀您和我們一同來感染這春之氣息。 詳情請參閱 梅峰鳥語花香生態遊 ●[課程]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第7期解說員訓練班 --﹥ 時 間:4月10日-6月19日 招訓熱愛自然,守護自然,擔任人與自然橋樑的解說員。歡迎認同荒野保護協會理念,有長期持續參與解說活動熱忱的伙伴,加入解說義工的行列。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seminar/2005/tc/0410_0619_interp07/index.htm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短期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 。本分工作屬短期支援性質,需至辦公室服務,作業時間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1時。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sharlin@e-info.org.t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