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地水文]保護海岸線 英國計畫成立保護區網絡 --﹥
英國,倫敦,2005-03-08 (ENS)- 英格蘭自然署今天表示,立法建立海洋保護區網絡是管理英國海岸及海洋新策略的中心主軸,該署是由政府資助以促進英國野生物及自然景觀保育的機構。這個海洋策略的重點將由海岸防護轉移到海岸管理,並聚焦於有效的海洋空間規劃。 英格蘭自然署表示,採取行動是必需的,因為人類活動已造成海洋動植物的數量和種類日漸減少,過度漁撈、開發不當等因素已成為海洋生態的壓力,而保護陸地免於海平面升高威脅的沿海棲息地,也正在消失。 英格蘭自然署的報告指出,氣候變化造成海平面升高,也引發更多、更劇烈的暴風,使得英國沿海正經歷「空前的改變」。 根據報告的內容,大多數的海洋還未受到污染的影響,而且某些污染物也正開始減少。但是在許多區域,漁撈活動、工業行動、污染、以及非原生物種的侵入,似乎已造成了影響。 報告中指出,這些變化歸咎於升高的海洋溫度和氣候變化,然而這些因素影響海洋與沿岸到何種程度並不明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8-02.asp ◆[能源議題]保加利亞環運領袖面臨生命威脅 --﹥
奧地利,維也納,2005-03-08 (ENS)- 綠色和平組織今天表示,保加利亞獲獎的反核行動家辛梅歐諾瓦(Albena Simeonova)因為公開反對貝倫核能發電廠(位於該國北部)的興建而受到生命的威脅。辛梅歐諾瓦是綠色和平組織的一員,更是保加利亞分會會長,其於1996年獲得歐洲環保金人獎的殊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8-03.asp ◆[生活環境]穆加比政府承認辛巴威面臨糧食危機 --﹥
記者 Brian Latham 報導 英國,倫敦,2005-03-08 (ENS)- 辛巴威執政黨「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ZANU—PF)政府本月承認其在傳統五月的豐收季之前面臨了嚴重的糧食短缺,大挫該國總統羅伯‧穆加比(Robert Mugabe)經常吹噓會有大豐收的預期。該國先鋒報所刊登的評論指出,約有150萬人急迫地需要玉米供給以應付日常飲食所需。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8-01.asp ◆[環境政策]違反清凈空氣法 美商伊利諾能源公司耗資5億美元和解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3-08 (ENS)- 美國布希政府昨天(7日)宣布,伊利諾能源公司及其繼任的達力智能源公司將斥資約5億美元在伊利諾州的五座燃煤火力發電廠建立新的污染控制設備,以解決其涉嫌違反清凈空氣法案的指控。這個解決方案包括達力智公司承諾1500萬美元以減緩過去因排放量所造成的傷害。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8-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右檸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聖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5/2005-03-08-09.asp 作者:張岱屏 (公共電視記者) 【製作源起】 去年年底,林務局舉辦丹大開放狩獵試辦計畫,在保育團體與原住民團體之間掀起了漣漪,狩獵與保育之間的爭議再度浮現,而「獵人角色的轉型」這樣的想法與規劃也被提出討論。師大生物系教授王穎曾經計畫,在丹大地區推動將部落的獵人轉型成為生態嚮導,而屏科大野保所教授裴家騏也曾經構思恢復原住民傳統的獵區獵場制度,讓原住民獵人回到山林經營傳統領域,成為保育自然資源的先鋒。許多人質疑,這樣的想法可行嗎?這是我們製作本集的一個出發點。 【幕後花絮】
【節目內容】
花蓮縣卓溪鄉布農族人林淵源,傳承父親林進元獵人的血液,4歲開始就跟著父親上山,從背東西、提水、做陷阱開始學起,慢慢累積成為一個優秀的獵人。他曾唸過6年國小、1年國中,但是小時後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跟著父親在山中狩獵,可以說他真正的學校是部落後方那一片山林。 在林淵源記憶中打獵最豐碩的成果,是有一次跟著父親上山近一個月,光是山羌就打了近70隻,父子兩人打到的獵物足以讓整個部落享用。還有一次他為了自衛,不得已違反布農族禁獵黑熊的禁忌,獵殺了黑熊。
為了調查現存3百多隻黑熊的分佈與活動路徑,研究人員必須找到適當的位置放置陷阱,在不傷害黑熊的情況下將黑熊麻醉並裝上追蹤項圈。這項困難的任務之所以能達成,憑藉的是林淵源行走山林40多年的經驗。6年來,他帶領研究人員深入山區,尋找黑熊爬過的樹、吃過的果實,還蒐集了上千坨的黑熊糞便,從中了解黑熊的性別以及食性。
編按:3月10日讀者投書「卡社溪復育放流鳟魚 應三思而後勿行」一文之作者鍾榮峰先生,曾去函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詢問有關「卡社溪鱒魚復育放流」一事之進度,所得回覆特刊於本版面,方便讀者對照解讀。特生中心回函如下: 1.卡社溪十餘年前已有民間業者自行由國外引進虹鱒放流,多年來已在該溪建立健康且能自我繁衍的野生族群,本中心並未於卡社溪進行虹鱒或外界所關心的台灣櫻花鉤吻鮭復育放流工作。 2.本中心曾於1996年接受農委會委託執行「櫻花鉤吻鮭域外放流棲地可行性之評估研究」計畫,未雨綢繆試圖幫國寶魚尋找七家灣溪以外可能的新家,主要工作僅限於棲地環境的調查、評估,其中卡社溪即為列入評估的四條可能溪流之一。 2000年本中心邀請美、加、日及國內的專家、學者召開「櫻花鉤吻鮭保育研究研討會」,與會人士曾建議選擇七家灣溪以外的溪流建立衛星族群,以分散族群滅絕的風險。惟後遭逢921大地震及敏督利、艾利颱風之侵襲,卡社溪之棲地環境是否適合放流台灣櫻花鉤吻鮭,尚需進一步調查研究。為此,本中心將於本年度再次進行卡社溪的棲地生態調查評估工作,以瞭解多年來的環境變遷情形。本中心為試驗研究單位,調查與評估結果將提供主管機關做為決策之參考,未來是否會於卡社溪放流?由那一個單位負責執行?仍有待主管機關做最後決定。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敬上 【相關文章】 ●[活動]賞蝶推廣活動──富陽公園 --﹥ 時 間:3月13日(日) 秉持推廣蝴蝶生態保育、回饋山林及社會、服務民眾宗旨,挑選交通便捷之台北盆地市郊,週週定期免費帶領民眾認識蝴蝶世界奧秘、體驗彩蝶之美,適合賞蝶入門階段民眾!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 ●[活動]《發現台北.願景台北》社區地圖創作成果展 --﹥ 時 間:3月14-20日 93年秋,《發現台北‧願景台北-社區地圖繪製行動》策畫一個活化社區的實驗活動,由居民合力描繪一個未來社區生活的願景藍圖,作為台北市市政建設的行動指標。目前有大龍峒‧風華再現(老師府文史工作室)、糖部‧散步的家園(糖部文化協會)、發現厝邊舊歷史‧創造生活新空間(城南水岸文化協會) 、文化創投‧友善社區(天玉社區發展協會.OURs) 、齊東老街‧華山采風(忠孝國小) 、花花綠綠迷樣的小鎮(雙和社區發展協會) 、三犁心.樹蛙情(三犁社區發展協會)等,7個社區參與了此次社區地圖的創作,並將參與展出。 詳情請參閱 http://www.ours.org.tw/ ●[營隊]2005荒野環境守護營 --﹥ 時 間:3月19-20日(六-日) 本營隊將以「環境守護教戰手冊」為教材,以演講、遊戲等互動方式,從中學習知道面對環境守護議題的回應與步驟,以及各種相關資源的應用與操作,直擊環境議題,激發守護行動力,共同守護台灣土地。歡迎關心環境議題的伙伴報名參加 ,課程結束後,將定期舉辦聚會,擔任荒野保護協會守護義工。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seminar/2005/tp/0319_0320_preservehome/ 播出日期:3月14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第一單元】獵人現代組曲 林淵源是玉山國家公園出色的巡山員,曾帶著動物研究者上山進行黑熊研究多年。如今常常帶著部落孩童回到舊部落,講述山林古老的傳說。 陳中信是林務局的臨時員工,曾與研究生一起走遍大武山,翻山越嶺3年,只為追尋雲豹的腳蹤。 全公道在部落經營生態休閒農場,他的夢想是讓更多人看見老部落巴庫拉斯與七彩湖的美麗。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曾是優秀的獵人。憑藉著獵人對山林的熟悉、對生態的了解,將古老的知識轉化為現代專業的才能。傳統的狩獵文化究竟能否在現代開創新的可能呢?他們的故事或許是一個起點…… 【第二單元】台灣溫泉之春 台灣位在環太平洋火山活動帶上,蘊藏了豐富的地熱資源,這也造就了台灣發展溫泉得天獨厚的條件。泡湯休閒的風尚近年來席捲全台,一家家溫泉旅館、餐廳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豪華的設備、多樣的風情讓台灣民眾趨之若鶩,但您可能不知道,台灣80%的溫泉業者都是處在非法狀況下營業。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短期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 。本分工作屬短期支援性質,需至辦公室服務,作業時間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1時。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sharlin@e-info.org.t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