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3-21 (摘要版)

  本日主題:選用住家附近的食品比有機食品更環保
環境新聞 [土地水文]紐西蘭展開15年海洋地貌勘測計畫 作為主權宣示依據
[動物福利]中國動物園實施禁令 將停止餵食肉食動物活體生物
[環境政策]美國汞污染防治立法爭議多 引發爭訟
[生活環境]選用住家附近的食品比有機食品更環保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3-2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3-21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3-16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BRICs的興起是夢想的實現還是災難的降臨?(上)
活動訊息 [活動] [講座]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徵求台灣地球日網站更新與翻譯志工
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短期編輯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土地水文]紐西蘭展開15年海洋地貌勘測計畫 作為主權宣示依據 --﹥

  紐西蘭,威靈頓,2005-03-16 (ENS)- 紐西蘭政府16日宣示,為了「行使我們的主權」,將對該國的海洋資源展開一項為時15年的調查。在昆士蘭灣碼頭上的一艘深水探勘船上所宣布的這項名為「海洋調查20/20」(Ocean Survey 20/20)的計畫,將成為紐西蘭擴展其管轄主權到大陸礁層邊緣的重要依據。

  紐西蘭統轄的海洋區域是她目前陸地面積的18倍大,而且在未來4年要繼續擴張──若紐西蘭主張管轄海域應延伸至大陸礁層邊緣的看法獲得聯合國認可,其轄屬海域將可再擴張三分之一。

  紐西蘭科研技術部部長史蒂夫‧莫哈瑞於「海洋調查20/20」啟動儀式上表示:「過去20年來紐西蘭從海洋所得的收入劇增,大部分是由於建立200海浬專屬經濟海域以及發展水產養殖業的結果。能從海洋獲得的財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將來紐西蘭所掌控的區域將再延伸到大陸礁層邊緣。」

  莫哈瑞說:「海裡的微生物社群能提供工業和醫藥發展新機。豐富的礦物資源也能提供可觀的機會。當然還有漁業,包括野生漁業和水產養殖業。」

  紐西蘭已經擁有世界上第4大的專屬經濟海域──480萬平方公里,這項指標也是紐西蘭國民自我認同的重要元素。

  關於紐西蘭大陸礁層計畫的更多資訊,請參見這個網頁

[動物福利]中國動物園實施禁令 將停止餵食肉食動物活體生物 --﹥

  中國,北京,2005-03-16 (ENS)- 從今以後,在中國大多數的動物園以及動物展覽中,無論是馬匹或是其他大大小小的牛隻,都不會被活生生的拿來餵食肉食動物──至少有遊客在現場時會是如此。30位來自中國各動物保護區及動物園代表中的22位;於12日在昆明所舉行的一場會議中皆同意:觀賞獅子老虎撕裂一頭活生生的馬匹,對遊客的心理會有負面的影響。

[環境政策]美國汞污染防治立法爭議多 引發爭訟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3-16 (ENS)- 美國布希政府15日完成了要求火力電廠減少汞污染的立法,然而跡象顯示,此一引人爭議的排放量交易計畫將不會在近期內付諸實施。紐澤西州及賓州皆已宣布將訴諸法律途徑來反對此項法規,而其他數州以及某些環保團體亦有可能隨之跟進。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選用住家附近的食品比有機食品更環保 --﹥

周姮宏編譯/蔡季勳審校

  雜誌所刊載的報導指出,購買住家地區半徑20公里以內所生產的食品,比起購買有機食品更為環保。研究單位計算購買食品的背後成本,發現除了枱面上的價格外,還包含運輸過程所產生的污染和運輸時造成食品損壞的成本。作者表示,如果消費者選用住家附近20公里內所生產的蔬果,每年約可以省下21億歐元的環境成本。

  撰寫本文的共同作者派蒂(Jules Pretty)則說到,我們每天都需要決定要吃什麼,而我們的決定將影響到農場、地形景觀和食品銷售業,食品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的重要性比我們先前想的來得重要。販售商應提供食品產地的標示資訊,以利消費者在選購上的參考。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3-21 --﹥

  • [土地水文]圖利逾10億!涉盜砂 南縣議長被捕。春節期間傳出台南縣議長、議員被張錫銘綁票勒索3千萬元,台南地檢署檢肅黑金專案小組極為重視,不料竟意外查出驚人的官商勾結大內幕:由台南縣議長吳健保幕後主持的富欣企業行,去年以一年5千萬元標得曾文溪疏濬工程,卻涉嫌盜採砂石,利潤高達10餘億元! (台南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大安溪弊案翻版。曾文溪爆發假疏濬真盜採弊案,台南縣議長吳健保涉案被捕,檢警查出業者作案手法幾如4年前大安溪官商勾結盜採案翻版。當年偵辦查緝黑金中心台中特偵組檢察官吳文忠面對黑白兩道啃「砂金大餅」,曾說「大安溪盜採砂石弊案雖錯綜複雜,偵辦雖吃力但並不困難,反倒是政治力的介入,民代立委想從中獲利,才是最讓我痛心的事」。 (台中 聯合晚報)

  • [土地水文]南縣盜砂 超挖10公尺 危如大峽谷。曾文溪北勢州橋到曾文2號橋爆發超挖河床土方,盜採深層砂石案後,今天工程喊停,現場空無一人,曾文溪水路被土石便道阻隔,只剩小小的水泥涵管,沿曾文溪下游10多萬居民的生命財產頓時失去保障。 (台南 聯合晚報)

  • [生態保育]彰縣/候鳥過境 鷹揚八卦山。年度盛事的「鷹揚八卦」─全民賞鷹活動正式展開,由於3月19、20日將達鷹群過境數量最多的日子,彰化縣政府、南投縣政府及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19日八卦山脈生態旅遊服務中心及三清宮賞鷹景點,舉辦「鷹揚八卦─全民賞鷹」活動,縣長翁金珠及立委邱創進、縣議員賴岸璋等人,也起個大早前往賞鷹,翁縣長還親手彩繪鳥譜,並在手帕上印染南路鷹的英姿,為今年的賞鷹活動掀起第一波高潮。 (彰化 Ettoday)

  • [生態保育]中縣/繁殖季節鳥類生態 無近期火燒林地種類最多。林務局委託學者專家針對去年梨山等地區森林大火跡地調查,發現火燒山過後,繁殖季節鳥類生態,以無近期火燒林地種類最多,地表火林地次之、樹冠火林地最少;調查顯示樹冠遭焚燒,對野鳥影響最大,森林火災過後欲恢復鳥類原棲環境至少須6年以上。 (台中 Ettoday)

  • [生態保育]鯨豚專家王愈超:馬祖是鯨類生態研究聖地。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教育基金會王愈超博士在馬祖海域鯨豚生態資源調查報告中指出,馬祖是台灣首次能從陸地看到露脊鼠海豚的地方,對鯨類生態研究工作來說,馬祖絕對是個重要的研究聖地。 (馬祖 中央社)

  • [生態保育]劍南路 怪現象 蝴蝶步道 人蝶爭食蜜源植物。中山區公所打造劍南路蝴蝶步道,經二年多的復育,蝴蝶已漸回籠,但管理單位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發現,部分缺乏公德心的登山客和當地居民,偷拔沿步道栽種以吸引蝴蝶的蜜源植物,成了下肚菜,相當困擾。 (台北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垃圾強制分類上路 廚餘回收率大幅提升。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第一階段垃圾強制分類政策今年上路以來,短短2個月內,國內廚餘回收率大幅提升達17.6倍;其中以台中市、宜蘭縣及台南回收績效最佳。 (台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北縣便利商店 將配合實施廚餘回收。現在的便利商店都有販賣熟食,像是包子、便當等等,但是對於過期沒賣出的產品,以往都當一般垃圾丟棄。經過長期溝通後,北縣環保局決定,將便利商店納入廚餘回收系統,以後北縣1600多家超商的報廢食品,都將配合廚餘回收,一併交給清潔隊處理。 (台北 中廣新聞網)

  • [能源議題]中鋼三號高爐廢熱回收設備啟用 月省1130萬元。中鋼公司三號高爐第二代熱風爐廢熱回收設備完成試車,18日正式啟用,估計每月可以節省能源費用達1130萬元,為國內節能再添佳績。 (高雄 Ettoday)

  • [動物福利]動物園請命:為牠 不要餵牠。「愛牠就不要餵牠!」台北市立動物園常發現有遊客喜歡任意往動物欄舍內丟食物、垃圾,近日在大長臂猿籠舍中,甚至撿到一枝比人還高、帶著釘的長棍,令人怵目驚心,園方呼籲遊客「不要餵食,不要把東西往籠中丟!」 (台北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3-21 --﹥

  • [永續發展]報導指中國15年後有3千萬缺水難民。美國之音18日報導,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正帶來巨大的用水壓力,目前4百多個城市嚴重缺水,若不獲改善15年後可能獲有3千萬缺水的環境難民。 (台北 中央社)

  • [永續發展]專家稱黃河上游枯水危機由全球變暖引起。來自蘭州的水文與氣象專家指出,在未來數十年間,如果出現氣溫增加3℃且降水同時減少20%的天氣狀況,黃河上游的水量將比目前還要減少50%以上。 (蘭州 南方週末)

  • [土地水文]廣東乾旱造成嚴重地陷。據傳廣東省因乾旱嚴重,地下水位下降,導致部份地區嚴重地陷,20年的魚塘一夜間變成泥地。 (台北 中央社)

  • [土地水文]山東為近海魚類營建人工魚礁。2003年山東省在煙台、威海、日照等市劃定了五個人工魚礁試驗區,經過一年多的試運作,已初見成效。未來將在重要漁場和近岸優良海域建設大規模的人工魚礁,以提高海洋漁業產量。 (濟南 新華網)

  • [生態保育]在香港閩春蜓屬蜻蜓新品種全球首次發現。香港漁護署蜻蜓小組在過去3年調查中發現了5個新增品種,其中2004年4月在烏蛟騰發現的閩春蜓屬品種是全球首次發現。香港蜻蜓品種豐富,特有種有黃紋棘腹蟌、摩彎尾春蜓和伊中偽蜻,並有廣瀨妹蟌、天王大偽蜻兩種瀕危物種。 (香港 新華網)

  • [生態保育]雲南成功復育瀕危藥材岩白菜。可提煉作為呼吸系統疾病特效藥物的岩白菜,近年來產量驟減幾近滅絕,不過最進雲南省宣步以突破人工種植技術瓶頸,使其能大量繁殖。 (臺北 中央社)

  • [生態保育]海南?利砍伐防護林。海南省計畫將過去20年間建成、長達2萬裏的公路兩旁防護林砍掉,取而代之的是發展紙漿經濟的桉樹林,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研究員批評,海南這項開發對生態造成很大破壞。 (台北 中央社)

  • [生態保育]上海設封漁區保護中華鱘。根據日前通過的法令,從2005年起,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在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內將實行封區管理,禁止從事漁業等生產經營活動,以保護中華鱘幼魚和產卵成魚群體。 (上海 新華社)

  • [生態保育]黃唇魚又現虎門 東莞建686公頃保護區。瀕臨滅絕的黃唇魚是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主要分佈在珠江流域。近年治理虎門海域水質好轉,消失多年的黃唇魚又出現了,東莞市已規劃為第一個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 (東莞 深圳特區報)

  • [生態保育]河北圍剿“一枝黃花”。春節前批量登陸河北省花卉市場的“加拿大一枝黃花”, 於30年代曾被引入作為觀賞植物,結果生存力強曾嚴重破壞生態,被稱為“霸王花”,為防止該花傳播,執法人員緊急查封並立即予以銷毀。 (河北 中國環境 報)

  • [能源議題]湖北嘉嘉樂以稻殼發電。稻殼發電產生的黑灰含磷、鈣、鉀及二氧化矽,除可回歸稻田補充地力外,還可作為煉鋼保溫劑或壓縮製成無煙碳。湖北嘉嘉樂米業公司在加工大米時將分離出的稻殼吹送到氣化反應爐帶動發電,全年淨省電費123萬元。 (湖北 中國環境報)

  • [公害污染]北京噪音污染最嚴重。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等中國10大城市所做的噪音污染調查顯示,北京噪音最嚴重,最少則是廈門。 (台北 中央社)

  • [公害污染]中國已有14萬多人死於職業塵肺病。中國衛生部副部長在一項會議上透露,自上世紀50年代建立職業病報告制度以來,中國類計有14萬多人死於職業塵肺病。 (台北 中央社)

  • [公害污染]香港麵包店每天耗用50萬個塑膠袋。香港環保團體環20日公佈調查發現,全港連鎖麵包店每天耗用超過50萬個塑膠袋,嚴重影響環境。 (香港 中央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3-16 --﹥

  • [能源議題]美國首批混合氧化物(MOX)核燃料 啟程前往南卡州

  • [能源議題]亞利桑那州核電廠 出現腐蝕性外洩

  • [生態保育]反對火災後砍伐奧勒岡州古木林 又有多名抗議人士遭逮捕

  • [生態保育]紐約州長宣布 將設立兩處州立鳥類保護區

  • [公害污染]非法處置有害廢棄物 前任底特律環保官員遭判27個月徒刑

  • [能源議題]美國汽油價格飆漲 買主開始考慮購買省油車款

  • [生活環境]全國最大規模行道樹普查 紐約市將著手進行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BRICs的興起是夢想的實現還是災難的降臨?(上) --﹥

作者: 柯紹華 (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最近由於某些商業雜誌重新包裝了2003年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2050年六大經濟體會由目前的美英日德法義六國變成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和原有的美日兩國,因而把這新興的四國縮寫成BRICs,暱稱為金磚四國。加上某些電子媒體的推波助瀾,忽然一夕之間好像把這四個國家捧成人類下一個經濟世代的無窮希望。高盛證券的那一份報告主要立論的依據,分別是著眼在這四國的龐大內銷市場,豐富的自然資源,廣大的人口數,年輕的人口結構與相對低廉優秀的人力素質。所以推論在目前的六大工業國長逐漸受市場飽和,利率低迷與原物料高漲影響的情形下,這新興的四個家將會成為未來支撐人類經濟榮景的新希望。但是這個推論是可信的嗎?

[活動]台灣竹筏文化調查計畫《東區說明會》 --﹥

  時 間:3月26日(六) 上午10:00
  地 點: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花蓮市延平街148巷11號)
  主 辦: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03-8334133
      E-mail: kuroshio@seed.net.tw

  竹筏(正式名稱「管筏」,俗稱「竹排仔」,簡稱「排仔」)是台灣沿海最普遍使用的舟筏,今日存在於台灣海岸之各類排仔,可說是將先人海洋生活智慧發揚光大,並為台灣海域地形多樣特質之文化結晶。徵求全台各地有興趣的志工,加入台灣竹筏文化調查計畫的工作團隊,一起關心海洋文化。

[活動]來看La杯-參觀黑面琵鷺生態園區 --﹥

  時 間:3月27日(日) 上午8:30-下午3:00
  地 點:七股鹽山
  主 辦:台南縣野鳥學會 06-7830623
  報 名:3月22日截止
      E-mail: a7821187@ms62.hinet.net

  黑面琵鷺在全世界僅剩下1200隻左右,有一半以上在台灣七股棲息,「黑面琵鷺保護區」讓牠們有一處可以放心棲息的地方。除了黑面琵鷺之外,這個地區還有紅樹林,以及海濱的木麻黃樹林,你可以到木麻黃深處走走,非常的幽靜,偶而有幾隻白鷺絲飛過,或是駐足理毛、覓食,都是風情十足的溼地景觀。

[講座]台灣蝴蝶巡禮 II-斑蝶探索 --﹥

  時 間:4月13日(三) 晚上7:30-9:30
  地 點: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士林區華齡街2巷27號3樓之10)
  主 講:吳善恩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理事、台北市葫蘆國小教師)
  主 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02-28814006
      E-mail: butrfly@seed.net.tw

  蝶科特色、常見或特殊蝶種選介、辨識要點、生態習性、觀察經驗、寄主植物之認識……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守護生命之河 --﹥

  播出日期:3月21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3月22日(二)  中午14:00-15: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第一單元】守護生命之河

  對於河流,你的記憶是什麼?

  「以前魚蝦,好多好多,還有人抓到這麼大的鱸魚」,兩手比出魚的大小,住在台南市安順大排旁的李先生,回憶起小時候在溪裡面玩水的情形,臉上盈滿了淡淡的笑意,一看到河流現在的樣子,忍不住抱怨,「都是因為上游工廠偷排廢水,現在這條溪裡面什麼都沒有」,我問他溪流可能回復過去的樣貌嗎?他說「那是不可能」。

【第二單元】綠色生活DIY

  慧儀跟她的先生Peter在陽明山上租了間房子,他們用簡單的方式過生活,卻覺得相當富足。到她家裡面上廁所,會看到兩個馬桶,一個是大家熟悉的沖水式馬桶,另外一個馬桶暗藏玄機,把馬桶蓋整個掀起來,下面就只有一個桶子,平常他們的排泄物就在裡面,每次上完廁所,就從旁邊的桶子撈一屑木屑與樹葉撒在上面,很神奇的,聞不到臭味,這些排泄物就在田間做成堆肥。慧儀說,因為有些朋友不敢用這種馬桶,所以沖水式的馬桶也保留著。其實從能源的使用、水資源到廢棄物,他們的生活方式都很環保,對他們來說也很方便,其實,只要用點心、用點創意,生活可以很環保。

【第三單元】消失中的台灣細鯿

  1920年日本生態學者大島正滿在台灣北部的湖泊,首次發現台灣細?的蹤跡,85年之後,這種魚在台灣野外幾乎消聲匿跡,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台灣細鯿一步步從台北的湖泊退守,她們古老的生態與傳說,能否伴隨著湖水繼續流傳下去……

[本會訊息]徵求台灣地球日網站更新與翻譯志工 --﹥

  422世界地球日即將來臨,本會徵求熟悉網站更新操作、以及對地球日活動訊息譯介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加入地球日網站更新專案的行列,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sharlin@e-info.org.tw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短期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 。本分工作屬短期支援性質,需至辦公室服務,作業時間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1時。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sharlin@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