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4-19 (全文版)

  本日主題:響應地球日 關懷環境 四百位兒童發表環境宣言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響應地球日 關懷環境 四百位兒童發表環境宣言
[能源議題]定位世界風力、太陽能發電最佳地點
[生態保育]日本將提高南極海捕鯨量
[環境政策]MTBE訴訟案、北極野保區石油開採 美國國會能源法案開倒車
[環境政策]世界各國決議訂定反核子恐怖主義條約
[生活環境]中國製玩具槍威脅環境 加國緊急回收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4-1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4-19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4-14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後勁人卑微的訴求-我們要的只是無污染的生存空間
專  欄 [專欄作家-賴偉傑]植樹制度之前,必有制度砍樹 
活動訊息 [活動] [課程] [講座]
編輯報報 更正啟事
本會訊息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兩名
徵文:環境資訊與我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響應地球日 關懷環境 四百位兒童發表環境宣言 --﹥

本報訊

4月17日,荒野協會8位炫蜂團小朋友於台北市立動物園念出兒童環境宣言。(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  一年一度的422世界地球日即在週五到來,全台各地的環保團體正緊鑼密鼓,發起淨灘、綠色能源座談等關懷環境的活動,陳水扁總統也將於422當天,蒞臨於台北市NGO會館舉行的第二屆全國NGO環境會議,與環保團體共商永續發展政策。由於本屆地球日主題為「保護孩子‧儲蓄未來」(Protect Our Children and Our Future),17日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有一場「台灣小孩愛地球」活動,荒野保護協會「炫蜂團」小義工在現場發表四百位兒童共同撰寫的「兒童環境宣言」與「兒童十大環境關懷議題」,面交環保署副署長林達雄,期許大人為兒童留下一個乾淨的地球。

2.環保署副署長林達雄接下兒童環境宣言。(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  當天的活動現場,主辦單位提供了約40種的認識自然與環保遊戲,邀請小朋友在遊戲中,愛上自然保護地球。荒野協會理事長李偉文表示:「根據講義雜誌所做的2005年小朋友幸福大調查中,父母帶小朋友去戶外玩,是讓小朋友感覺幸福的主因之一,而讓孩子在同年有親近自然的感動,才是真正種下愛護環境的希望。」

  根據聯合國報告等國內外許許多多的調查報告,均指出由於學齡前兒童正值身體器官系統快速發展階段,遠比成年人更難抵禦環境污染的危害;而且兒童的生活與嬉戲比成年人更貼近地面,和毒物的接觸機會更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目前全球1/3的疾病肇因於環境危險因子,其中40%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幼兒。

  為加強台灣民眾與地球日的連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世界地球日網絡(Earthday Network,EDN)合作,譯介地球日相關訊息,呼籲大家共同來關心兒童健康。 (2005-04-19)

【相關文章、網站】
 ◆
荒野保護協會小義工的「兒童環境宣言」
 ◆2005第二屆全國NGO環境會議
 ◆世界地球日網站
 ◆台灣地球日網站
 ◆地球日電子報

[能源議題]定位世界風力、太陽能發電最佳地點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4-14 (ENS)-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托佛(Klaus Toepfer)今天表示:「科技將是再生能源發展的利器」;他並發表了先前在13個開發中國家,探測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最佳地點定址前置計畫的結果。這項花費了數百萬美元的探測計畫在非、亞與中南美洲等地,發現了能夠生產這種取之不盡再生潛在能源的地點。

  今天在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齊聚的國際會議上公布這項計畫的第一個結果,這個會議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所籌辦,該署也代表超過25個組織統籌再生資源的評估計畫。

  托佛表示:「在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已經根據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的大小和強度因素,排除一些不確定的地點。發展中國家需要大規模擴充能源供應服務,以協對抗擊貧窮,作為邁向永續發展的動力。這項『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SWERA)計畫,可提供這些國家技術和政策協助,以瞭解再生能源的潛力。」

  「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計畫負責人漢林(Tom Hamlin)表示,該計畫目前正在評估中,並將尋求支持協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可更新能源計畫所需的設施。

  「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計畫在2001年發起,有來自全球環境基金(GEF)的實質支持;目前該團隊正著手開發新的資訊工具,利用衛星和地面設施提供數據,繪測詳細的風能和太陽能地圖,作為促進再生能源開發之用。

  托佛表示「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是一個能產生環境和社會正面成果的國際合作典範,「當能源規劃者欲利用再生能源技術,尋找更乾淨的能源解決方案時,可仰賴且精確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料的可取得性十分關鍵,而且能顯著加速這些科技的配置。」

  「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可於網際網路查詢:請見http://swera.unep.net

[生態保育]日本將提高南極海捕鯨量 --﹥ 

  日本,東京,2005-04-14 (ENS)- 一名匿名的日本漁業協會官員表示,日本政府今年將加倍該國在南極海域捕殺小鬚鯨的數量,並將大翅鯨及長鬚鯨列入他們捕鯨的對象之中。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的規定,商業的捕鯨行為仍是受到限制,但基於研究或科學的捕鯨則不在限制之內。

[環境政策]MTBE訴訟案、北極野保區石油開採 美國國會能源法案開倒車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4-14 (ENS)- 美國國會共和黨黨員在面臨他們倍受爭議的國家能源計畫時,都傾向支持減少對石油開發公司補助款的法案版本。這項計畫將開放美國北極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石油開採,並為石油開發公司在MTBE添加劑訴訟中提供了保障。三個委員會昨(4/13)日通過了總計80億美元的預算,而國會全體對於此項包裏法案的總投票將於下週舉行

[環境政策]世界各國決議訂定反核子恐怖主義條約 --﹥  

  美國,紐約,2005-04-14 (ENS)- 為抵制核子恐怖主義在國際漫延,來自191國家的元首於13日聯合國大會中一致決定,未來將制定一項國際條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表示這項條約的簽定,將避免恐怖份子取得對人類社會造成最致命威脅的武器,亦為防堵恐怖份子的多邊行動中最顯著的成就。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中國製玩具槍威脅環境 加國緊急回收 --﹥

周姮宏編譯/蔡季勳審校

  加拿大政府日前緊急收回2萬1千把中國製造的玩具手槍,因為這些手槍內含為了增加手槍重量的中國土壤,而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的實驗證明了手槍中的土壤並沒有完善處理,土壤可能會施放出破壞加拿大境內農作物和森林環境的昆蟲、微小蠕蟲、真菌或細菌。食品檢驗局官員查瑞特(Alain Charette)說道:「我們並不希望環境保護的問題是由兒童玩具槍枝所引起。」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4-19 --﹥ 

  • [環境政策]日月潭到九族 2007年起 搭纜車嘛也通。國內首宗適用促參法的重大觀光遊憩設施「日月潭至九族纜車系統」BOO案,17日由行政院長謝長廷觀禮見證,在九族文化村完成簽約儀式。這項耗資7億餘元工程,訂於2007年底完成,估計1年能為日月潭增加百萬人次的遊客。 (台北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大寮設空氣懸浮微粒監測站。環保署為嚴密監測高高屏地區主要空氣污染源「懸浮微粒」動向,進一步掌握空氣污染源,歷經2年時間,終於在大寮鄉輔英科技大學興設全國第1座「空氣懸浮微粒」監測站,將於19日啟用。 (高雄 中 國時報)

  • [生活環境]亂丟垃圾不用付費 不公。李先生問:每日清晨,總見環保局派車到歸綏街239號旁的公園停車場前,清運未付費垃圾,附近鄰居跟著丟,更甚有小貨車也專程來丟垃圾,對守法付費丟垃圾市民不公平,盼環保局開單重罰。 (台北 中 國時報)

  • [生活環境]暖暖抽水站 變成廢倉庫。建於日據時期的暖暖抽水站、還保留當時抽水幫浦及柴油發電機,自來水廠雖有意規畫為自來水博物館,市政府也在周邊興建階梯及解說牌,卻沒有專屬單位來維護,現在抽水站已成雜物間,解說文字也不見。市民認為既然想做就要維護,不要造成公帑的浪費。 (基隆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石門水庫清淤 何美玥「加」油。經濟部長何美玥17日巡視石門水庫,針對北水局簡報水庫清淤及活化計畫,指示增加清淤量之外,希望盡速完成水庫上層取水,穩定桃園供水,以及興建第二後池增加供水。 (桃園 中國時報)

  • [環境哲學]學童朗讀環境宣言。422地球日前夕,台北市立動物園和荒野保護協會17日舉辦「台灣小孩愛地球」活動,30名小朋友以國語、閩南語、客語和英語朗讀兒童環境宣言,並將全台共400位兒童撰寫的宣言送交給行政院環保署,呼籲大人以行動承諾給一代乾淨、與自然共存地球。 (台北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4-19 --﹥ 

  • [環境政策]三峽地下電站通過審評 29個項目獲准復工。2005年年初環保風暴中被叫停的30個違法開工項目已經有29個通過了環保審查,目前僅有一個火電項目還在評審。 (中國 江南時報)

  • [公害污染]豪墓「入侵」江西梅嶺公園。風景秀麗的江西梅嶺國家森林公園,是南昌著名風景區,但近期赫然發現,在連年擴建下已矗起一座豪華墳墓,經調查,豪墓是江西一位著名民營企業家所有。此外,瀋陽昔日十大傑出青年也在當地蓋豪墓,佔地18畝場面奢華;重慶一人大代表所建豪墓,雕樑畫棟墓碑高4公尺,但因當地批評已同意拆建。 (江西 中國時報)

  • [公害污染]酸雨威脅天府之國 每年損失高達113億元。由中國科學院山地研究所科研人員主持的對四川生態環境的調查顯示,山清水秀的四川省目前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損失高達113億元,其中酸雨每年對全省農作物造成的損失就達60億元。據有關部門調查,目前酸雨危害已經覆蓋了四川全省21個市、州中絕大部分地區,覆蓋面達80%。 (四川 中國環境報)

  • [土地水文]銀川西湖閱海連通擴整工程竣工通水。一個集防洪、排水、生態、旅遊、景觀為一體的銀川西湖閱海連通工程在4月16日竣工了。 (寧夏 人民網)

  • [生態保育]38萬尾大馬哈魚苗流向日本海。38萬尾大馬哈魚苗從黑龍江省東寧縣境內的綏芬河歡快地遊向日本海。至此,中國唯一向海洋連續19年放流鮭魚的放流站「東寧大馬哈魚放流站」,已累計放流大馬哈魚苗800萬尾。 (哈爾濱 新華網)

  • [環境哲學]環保NGO在京演練環評公眾參與。中國首次「環保類非政府組織」(NGO)環境影響評價聽證培訓班4月16、17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52家環保NGO的代表參加了由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聯合主辦的這次培訓班。 (北京 中國環境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4-14 --﹥  

  • [環境政策]參議員卡波為清淨空氣法提案未過 將阻撓布希環保署長提名案

  • [環境政策]五角大廈將預計將減少其在環境清潔與資源保育職責

  • [環境政策]對抗環保署汞廢氣排放法 威斯康辛州加入施壓行列

  • [環境政策]紐約提高對阿地倫德克公園環境保育基金預算

  • [生活環境]前總統柯林頓擔任南亞海嘯重建大使

  • [生活環境]費城造船廠簽下10億美金合同 打造不易造成環境汙染油輪

  • [生活環境]下曼哈頓親環境綠色建築破土

[環境的未來]後勁人卑微的訴求-我們要的只是無污染的生存空間 --﹥

作者: 李根政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這是我們的「水」、「土」?現場官員、議員、媒體朋友,每個人聞到都得退避三舍,但這卻是後勁人每日必需面對的生存環境。 (李根政攝)後勁地區的地下水井,「苯」含量是標準值的260倍和120倍,
深褐色的水帶著極重之臭味,pH值高達9.15,
導電度高達2,514μs/cm (標準值750μs/cm),
酚類化合物高達70,364μg/L(標準值1μg/L)…
水中含硫及酚類有機化合物近20種。

後勁社區女性得到喉癌的機率高於台灣平均值的15倍,
淋巴癌是平均值的4.5倍,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發生率是平均值的10倍。

這就是石化業帶給台灣的「進步」和「成長」?

  15年前(1990),五輕不顧後勁居民的激烈反對,在優勢的軍警戒護下強行動工了,當時行政院長郝伯村和經濟部長蕭萬長以白紙黑字,簽下25年分三階段遷廠的承諾。

  在五輕之前,中油已有40多座石化工廠長期製造污染,1988年,稔田里13鄰抽出來的地下水點火可以燃燒;中油東門旁金屬中心的工程師林英傑在宿舍想要抽根煙,結果一點火就引發爆炸,全身嚴重灼傷;五輕設廠之後,污染並沒有改善,1996年,V1101主塔燃燒油由濾網處大量噴出,後勁地區竟下了「油雨」;2002年,P37油槽發生大量漏油,有27,850公秉,相當於140座加油站的油滲入地下,至今仍未處理,這些算是顯而易見的大污染事件,其他如冒黑煙、火災、氣爆、廢氣外洩、跳俥等,可說是罄竹難書,數十年來後勁及附近的高雄人每日就是與這些不定時炸彈共存。

1988年11月25日,稔田里13鄰抽出來的地下水,點火可以燃燒。(後勁環保工作室提供) 至今,沒有人知道一座營運數十年的石化廠所造成的污染範圍有多大?(李根政攝)

  在這種情形下,面對遷廠可能跳票,後勁人忍無可忍,不得不喊出「失信於民、罪大惡極,官逼民反、必遭天譴」的嚴重聲明,並且展開另一波堅定反五輕的行動。

  2005年4月15日這天,後勁人載著兩大包嗆鼻、滿是油味的黑色土壤和醬油般的地下水來到高雄市議會,當黑色的土壤倒在廣場前,每個人無不掩鼻,沒人受得了這樣可怕的味道,當地選出的黃石龍議員徒手捧著一把黑色的土壤,讓市長、議長、媒體朋友一起感受中油污染的可怕,感受幾十年來後勁人惡劣的生活環境。

黃石龍議員捧上一把嗆鼻的後勁土,代理市長與議長「不敢深呼吸」。(李根政攝) 棕色是上層的健康土,黑灰色是地下四公尺左右的污染土。(李根政攝)

  這些沾滿油污,混合著數十種化合物的土壤,是從廠區外萬應公廟附近的空地向下4公尺所挖取,此地並未列入高市環保局所公告的五個污染場址之內。沒有人知道,數十年來中油所造成的污染範圍到底有多大,更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金錢才能讓這片土地恢復生機,中油剝奪的是人類和生界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乾淨的空氣、水和土壤,污濁的大地已成為後代子孫最沈重的遺產。

後勁人決心以不談判、不妥協、不協調的三不對策,堅決要求中油遷廠。(李根政攝)  隨後,黃石龍議員在市議會二樓召開「中油石油公司高雄煉油廠五輕工場增產計畫」公聽會。會中後勁人除了帶著污染的水、土進行最直接的控訴外,並以科學的數據突破官方的長期的資訊封鎖,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沈建全、林啟燦二位教授提出一份堅實的水、土和空氣的污染監測報告,這是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從2000年起長期妥託兩位學者所做的研究,目的是為了「存相罵本」,要以明確的污染數據,作為與中油周旋到底的基礎。兩位學者調查過程飽受各種利誘威脅,但仍秉持良知,持續記錄、分析污染事例,綜合他們和根據環保局的調查所提出的數據果然驚人,二口監測井中「苯」的含量竟是標準值的260倍和120倍;萬興場址抽出的地下水是深褐色,帶著極重之臭味,pH值高達9.15,導電度高達2514μs/cm(標準值750μs/cm),酚類化合物高達70364μg/L(標準值1μg/L)…,含硫及酚類有機化合物近20種;另外,沈教授也代為宣讀高雄醫學大學潘碧珍、洪玉珠兩位學者的後勁地區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後勁社區女性得到喉癌的機率高於台灣平均值的15倍,淋巴癌是平均值的4.5倍,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發生率是平均值的10倍,雖然癌症的發生尚與個人飲食習慣等因子有關,但上述癌症的發生都與石化工業的污染有正相關,上述報告,證明了中油的污染仍在持續中,這就是後勁人生活的環境,也是大高雄地區人民的生存空間,其污染嚴重與否,與距離遠近有程度不等的差異,但全世界大概很少像台灣,在石化廠方圓十公里範圍內,竟住著近200萬人吧!

  公聽會上,後勁人悲壯的說,就算後勁人在路邊當乞丐,也不要中油半毛錢!就算中油煉油總廠留給後勁人,他們也要把它夷為平地,片甲不留!一位從日治時代開始見證石化廠擴張的耆老,更激動的控訴,「生命都沒有了,還要錢做什麼?」

  15年前後勁人抗爭失敗了,於是五輕建廠營運,1991年六輕被宜蘭人趕跑了,但是王永慶去雲林麥寮填出一個更大的離島工業區興建六輕廠;如今被屏東人拒絕的中油八輕準備到移到雲林台西,燁聯集團在七股的七輕也蠢蠢欲動,不住在污染區的決策官員只埋首於如何提昇石化業的競爭力,彷彿污染區人民的痛苦都可以漠視,於是不斷增加產能就成了一條不歸路,雖然,後勁人決心以不談判、不妥協、不協調的三不對策,堅決要求中油遷廠,然而,就算中油真的如期遷廠,後勁人的惡夢並不會就此消失,一個龐大沈重的污染場址將伴隨著一代代的子孫,而且會在每個弱勢、邊埵的社區一再重演。

  1987年後勁反五輕團體就曾提出「政府應基於環境生態的考量,通盤檢討高污染性的石化業」的訴求,18年後,這樣的訴求仍然適用,然而,我們要問,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這條由大資本家和新專制政權合體的大怪獸,繼續荼毒土地和生靈?

  對於這一點,任何人都知道不可能單靠環保人士的螳臂擋車,但是,我們並不悲觀,如同有陽光的地方一定會有陰影,和這隻大怪獸的鬥爭從來就不會是全贏或全輸,因而行動是我們唯一的希望。

  我們行動的目標並不偉大,不過是有乾淨的空氣、水、土罷了!

    那是後勁人夢中的美麗新世界也是舊世界(2005-04-19)

本文轉載自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電子報

[專欄作家-賴偉傑]植樹制度之前,必有制度砍樹 --﹥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植樹節」是一個再環保不過的節日了,從綠意盎然的意象,到親手植栽綠苗、呵護以致大樹綠蔭的一種夢幻。然而今年很不一樣,就像昔日印度婦女把自己綁在樹上阻止大規模伐木的「chipko」護樹運動一樣,2005植樹節前夕,環保團體以綁在樹上/樹被人綁,直接挑名反對植樹節,來提醒社會注意到植樹之前被忽略的制度性「砍樹」行為。

  「砍樹」,不見的是用斧頭或電鋸:台北縣平溪鄉的水源保護區,數十公頃國有林被「合法」開發為廢土場,林務局立場為何?屏東滿州鄉公所低價標出枯立倒木,變成業者「順手」砍了一堆活的好好茄冬原生林,會是下一個「全民造林」的會場及受補助單位?台中縣位於山城的新社鄉,以勞委會補貼多元就業方案的人力,把鄉道邊坡路樹全面砍燒改種山櫻花以營造賞櫻觀光旅遊,這樣的事只是個案?而種種開發案的保安林解編,林務局似乎自認「依行政層級與業務劃分」只能開會配合,但真的只能這樣嗎?多年來的植樹節行禮如儀,漸漸深入人心的,已不是保護森林的重要,反而是一種可行的「補救措施」。因此前述的林林種種,林務單位不敢正本清源,只好弄個全民造林,但全民造林反而讓更多的制度性砍樹更有恃無恐,因為「再種就好了」。

  然而面對四方的質疑,跳出來的農委會林務局,以及一些森林管理派的學者,第一時間嚴辭批評並為造林政策辯護。這些官學的對號入座無妨,但卻把環保團體的訴求簡化成只有「反對種樹」,甚至報載林務局還特別搬出京都議定書,並強調「規定中,也只有種樹可以折抵溫室氣體排放的配額,全世界都在努力的植樹,台灣當然也要植樹」。事實上,沒有人反對平地生態造林,只是把環保團體的訴求簡化、醜化,也掩飾不了林政單位對亂象叢生的束手無策。另外,京都議定書中的CDM清潔發產機制,是否可納入抵減仍有極大爭議的,除了核能發電外,就屬「種樹」。因為各國心裡有數,要是CDM納入森林作為碳槽的機制,則開發中國家與新興工業國非常可能先砍樹,再提出造林的CDM計畫。所以台灣林務單位要借用京都議定書來加持的話,該回應的是對「砍樹」問題的憂慮,而非替「植樹」辯駁。

  廢掉「情人節」,並不是愛情不值得歌詠,而是當節日只淪為商業炒作的消費行為,而忽略日常生活中的婚姻暴力問題,以及兩性平權的重要,那「情人節」的存在只是一種諷刺,一種庸俗,一種逃避。同樣的,當「植樹節」只剩種樹儀式,而忽略了平日制度性的毀林,與非生態性的造林的種種,那麼,何妨拆掉這塊遮羞布,破除植樹迷失,勇敢、誠實地去面對源頭問題,讓國土保安成為全民共識與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撰稿日期:2005-03-13,刊登日期:2005-04-19)

[活動]新竹寶山覓蝶蹤 --﹥

  時 間:5月7日(六)
  地 點:新竹
  主 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02-28814006
      E-mail: butrfly@seed.net.tw

  您可知道,就在新竹縣寶山鄉中有著這麼一處美景:群山圍繞著幽靜的青綠潭水,林蔭處處、清風拂人,5月時分叢叢白花倒映湖面,漫步在幽靜的環湖步道上,觀賞隨風飄落的桐花,兩座美麗的吊橋上,竹雕桐花鈴隨橋身晃動響起陣陣悅耳鈴聲,令人驚喜不已;豐富的生命樂章,正等待您的探訪……

[課程]「蕨代雙教」進階班:聖人瀑布蕨類植物戶外研習 --﹥

    時 間:5月7日(六) 上午9:00—下午3:00
  地 點:中華農學會會議廳
      (台北市溫州街14號2樓)
  主 辦: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02-23638959
      E-mail: nature.trail@msa.hinet.net

  蕨類是植物演化中第一個具備維管束、不開花、不結果,用孢子繁殖、卻隨處都可見到的綠色小精靈。從高如樹木狀的筆筒樹到小如指甲片的團扇蕨,形色不一,精彩萬分。台灣3萬6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擁有600多種蕨類,稱為「蕨類王國」一點也不為過。「蕨代雙教」將帶領學員飽覽神祕美麗的蕨類世界。

[講座]蟲蟲危機-紅火蟻入侵 --﹥

  時 間:5月1日(日)  下午2:00-4:00
  地 點: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國際會議廳
      (111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主 講:黃基森教授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主 辦: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協 辦:大同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seiwen.chen@sec.etatung.com.tw

  南美的紅色殺手火蟻入侵台灣…一個紅火蟻丘就有數十萬隻紅火蟻密佈其中,桃園、大台北等嚴重地區每公頃至少就有500個蟻丘,亦即說數千萬隻的紅火蟻就在身邊。紅火蟻的入侵會帶給我們生活行為上那些不方便呢?會影響我們環境與生態的改變嗎?火蟻問題您又知多少?……

[講座]文學植物漫遊 --﹥

  時 間:5月1日(日) 上午9:00-11:00
  地 點:林業陳列館一樓視聽教室
      (台北市南海路60號)
  主 講:潘富俊
      (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著有《紅樓夢植物圖鑑》等文學植物圖鑑)
  主 辦: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承 辦:荒野保護協會 02-29303193
      E-mail: sow@sow.org.tw

  你可曾對中國古典文學創作中的植物感到好奇?

  潘富俊博士結合植物專業與古典文學迷兩種身分,嘗試以多識草木之名理解古典文學,以植物學的觀點重新詮釋古典文學,讓人耳目一新,請一起來認識這些昭示著古代中國人生活百態的植物!!

[編輯報報]更正啟事 --﹥

  本報4月10日專欄作家【歐姬芙,成名之路(下)】,文中第二段提及「1918年,他們開始同居...他們共同耕耘著一種藝術的執著,1964年斯特利茲去世。 」原文數據有誤,正確應為「1946年斯特利茲去世。」特此更正。

  感謝讀者中原大學李河清副教授指正。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兩名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徵文:環境資訊與我 --﹥

  除了電子報週年,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滿四週年的日子也即將來臨,最近一個月內,我們將持續於每週日刊出特輯,邀請讀者朋友一起來談談有關和電子報互動的小故事,例如:

(A)和電子報的親密接觸
(B)閱讀電子報的收穫
(C)對電子報或協會的期許與批評建議等

 有興趣和其他讀者分享心得的朋友,其來函: infor@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