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響應地球日 關懷環境 四百位兒童發表環境宣言 --﹥ 本報訊
根據聯合國報告等國內外許許多多的調查報告,均指出由於學齡前兒童正值身體器官系統快速發展階段,遠比成年人更難抵禦環境污染的危害;而且兒童的生活與嬉戲比成年人更貼近地面,和毒物的接觸機會更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目前全球1/3的疾病肇因於環境危險因子,其中40%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幼兒。 為加強台灣民眾與地球日的連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世界地球日網絡(Earthday Network,EDN)合作,譯介地球日相關訊息,呼籲大家共同來關心兒童健康。 (2005-04-19) 【相關文章、網站】 ◆[能源議題]定位世界風力、太陽能發電最佳地點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4-14 (ENS)-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托佛(Klaus Toepfer)今天表示:「科技將是再生能源發展的利器」;他並發表了先前在13個開發中國家,探測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最佳地點定址前置計畫的結果。這項花費了數百萬美元的探測計畫在非、亞與中南美洲等地,發現了能夠生產這種取之不盡再生潛在能源的地點。 今天在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齊聚的國際會議上公布這項計畫的第一個結果,這個會議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所籌辦,該署也代表超過25個組織統籌再生資源的評估計畫。 托佛表示:「在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已經根據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的大小和強度因素,排除一些不確定的地點。發展中國家需要大規模擴充能源供應服務,以協對抗擊貧窮,作為邁向永續發展的動力。這項『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SWERA)計畫,可提供這些國家技術和政策協助,以瞭解再生能源的潛力。」 「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計畫負責人漢林(Tom Hamlin)表示,該計畫目前正在評估中,並將尋求支持協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可更新能源計畫所需的設施。 「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計畫在2001年發起,有來自全球環境基金(GEF)的實質支持;目前該團隊正著手開發新的資訊工具,利用衛星和地面設施提供數據,繪測詳細的風能和太陽能地圖,作為促進再生能源開發之用。 托佛表示「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是一個能產生環境和社會正面成果的國際合作典範,「當能源規劃者欲利用再生能源技術,尋找更乾淨的能源解決方案時,可仰賴且精確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料的可取得性十分關鍵,而且能顯著加速這些科技的配置。」 「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可於網際網路查詢:請見http://swera.unep.net。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pr2005/2005-04-14-03.asp ◆[生態保育]日本將提高南極海捕鯨量 --﹥
日本,東京,2005-04-14 (ENS)- 一名匿名的日本漁業協會官員表示,日本政府今年將加倍該國在南極海域捕殺小鬚鯨的數量,並將大翅鯨及長鬚鯨列入他們捕鯨的對象之中。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的規定,商業的捕鯨行為仍是受到限制,但基於研究或科學的捕鯨則不在限制之內。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05/2005-04-14-05.asp ◆[環境政策]MTBE訴訟案、北極野保區石油開採 美國國會能源法案開倒車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4-14 (ENS)- 美國國會共和黨黨員在面臨他們倍受爭議的國家能源計畫時,都傾向支持減少對石油開發公司補助款的法案版本。這項計畫將開放美國北極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石油開採,並為石油開發公司在MTBE添加劑訴訟中提供了保障。三個委員會昨(4/13)日通過了總計80億美元的預算,而國會全體對於此項包裏法案的總投票將於下週舉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05/2005-04-14-10.asp ◆[環境政策]世界各國決議訂定反核子恐怖主義條約 --﹥
美國,紐約,2005-04-14 (ENS)- 為抵制核子恐怖主義在國際漫延,來自191國家的元首於13日聯合國大會中一致決定,未來將制定一項國際條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表示這項條約的簽定,將避免恐怖份子取得對人類社會造成最致命威脅的武器,亦為防堵恐怖份子的多邊行動中最顯著的成就。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05/2005-04-14-04.asp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中國製玩具槍威脅環境 加國緊急回收 --﹥ 周姮宏編譯/蔡季勳審校 加拿大政府日前緊急收回2萬1千把中國製造的玩具手槍,因為這些手槍內含為了增加手槍重量的中國土壤,而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的實驗證明了手槍中的土壤並沒有完善處理,土壤可能會施放出破壞加拿大境內農作物和森林環境的昆蟲、微小蠕蟲、真菌或細菌。食品檢驗局官員查瑞特(Alain Charette)說道:「我們並不希望環境保護的問題是由兒童玩具槍枝所引起。」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05/2005-04-14-09.asp ■[環境的未來]後勁人卑微的訴求-我們要的只是無污染的生存空間 --﹥ 作者: 李根政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後勁社區女性得到喉癌的機率高於台灣平均值的15倍, 這就是石化業帶給台灣的「進步」和「成長」? 15年前(1990),五輕不顧後勁居民的激烈反對,在優勢的軍警戒護下強行動工了,當時行政院長郝伯村和經濟部長蕭萬長以白紙黑字,簽下25年分三階段遷廠的承諾。 在五輕之前,中油已有40多座石化工廠長期製造污染,1988年,稔田里13鄰抽出來的地下水點火可以燃燒;中油東門旁金屬中心的工程師林英傑在宿舍想要抽根煙,結果一點火就引發爆炸,全身嚴重灼傷;五輕設廠之後,污染並沒有改善,1996年,V1101主塔燃燒油由濾網處大量噴出,後勁地區竟下了「油雨」;2002年,P37油槽發生大量漏油,有27,850公秉,相當於140座加油站的油滲入地下,至今仍未處理,這些算是顯而易見的大污染事件,其他如冒黑煙、火災、氣爆、廢氣外洩、跳俥等,可說是罄竹難書,數十年來後勁及附近的高雄人每日就是與這些不定時炸彈共存。 在這種情形下,面對遷廠可能跳票,後勁人忍無可忍,不得不喊出「失信於民、罪大惡極,官逼民反、必遭天譴」的嚴重聲明,並且展開另一波堅定反五輕的行動。 2005年4月15日這天,後勁人載著兩大包嗆鼻、滿是油味的黑色土壤和醬油般的地下水來到高雄市議會,當黑色的土壤倒在廣場前,每個人無不掩鼻,沒人受得了這樣可怕的味道,當地選出的黃石龍議員徒手捧著一把黑色的土壤,讓市長、議長、媒體朋友一起感受中油污染的可怕,感受幾十年來後勁人惡劣的生活環境。 這些沾滿油污,混合著數十種化合物的土壤,是從廠區外萬應公廟附近的空地向下4公尺所挖取,此地並未列入高市環保局所公告的五個污染場址之內。沒有人知道,數十年來中油所造成的污染範圍到底有多大,更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金錢才能讓這片土地恢復生機,中油剝奪的是人類和生界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乾淨的空氣、水和土壤,污濁的大地已成為後代子孫最沈重的遺產。
公聽會上,後勁人悲壯的說,就算後勁人在路邊當乞丐,也不要中油半毛錢!就算中油煉油總廠留給後勁人,他們也要把它夷為平地,片甲不留!一位從日治時代開始見證石化廠擴張的耆老,更激動的控訴,「生命都沒有了,還要錢做什麼?」 15年前後勁人抗爭失敗了,於是五輕建廠營運,1991年六輕被宜蘭人趕跑了,但是王永慶去雲林麥寮填出一個更大的離島工業區興建六輕廠;如今被屏東人拒絕的中油八輕準備到移到雲林台西,燁聯集團在七股的七輕也蠢蠢欲動,不住在污染區的決策官員只埋首於如何提昇石化業的競爭力,彷彿污染區人民的痛苦都可以漠視,於是不斷增加產能就成了一條不歸路,雖然,後勁人決心以不談判、不妥協、不協調的三不對策,堅決要求中油遷廠,然而,就算中油真的如期遷廠,後勁人的惡夢並不會就此消失,一個龐大沈重的污染場址將伴隨著一代代的子孫,而且會在每個弱勢、邊埵的社區一再重演。 1987年後勁反五輕團體就曾提出「政府應基於環境生態的考量,通盤檢討高污染性的石化業」的訴求,18年後,這樣的訴求仍然適用,然而,我們要問,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這條由大資本家和新專制政權合體的大怪獸,繼續荼毒土地和生靈? 對於這一點,任何人都知道不可能單靠環保人士的螳臂擋車,但是,我們並不悲觀,如同有陽光的地方一定會有陰影,和這隻大怪獸的鬥爭從來就不會是全贏或全輸,因而行動是我們唯一的希望。 我們行動的目標並不偉大,不過是有乾淨的空氣、水、土罷了! 那是後勁人夢中的美麗新世界也是舊世界。(2005-04-19) ※本文轉載自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電子報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植樹節」是一個再環保不過的節日了,從綠意盎然的意象,到親手植栽綠苗、呵護以致大樹綠蔭的一種夢幻。然而今年很不一樣,就像昔日印度婦女把自己綁在樹上阻止大規模伐木的「chipko」護樹運動一樣,2005植樹節前夕,環保團體以綁在樹上/樹被人綁,直接挑名反對植樹節,來提醒社會注意到植樹之前被忽略的制度性「砍樹」行為。 「砍樹」,不見的是用斧頭或電鋸:台北縣平溪鄉的水源保護區,數十公頃國有林被「合法」開發為廢土場,林務局立場為何?屏東滿州鄉公所低價標出枯立倒木,變成業者「順手」砍了一堆活的好好茄冬原生林,會是下一個「全民造林」的會場及受補助單位?台中縣位於山城的新社鄉,以勞委會補貼多元就業方案的人力,把鄉道邊坡路樹全面砍燒改種山櫻花以營造賞櫻觀光旅遊,這樣的事只是個案?而種種開發案的保安林解編,林務局似乎自認「依行政層級與業務劃分」只能開會配合,但真的只能這樣嗎?多年來的植樹節行禮如儀,漸漸深入人心的,已不是保護森林的重要,反而是一種可行的「補救措施」。因此前述的林林種種,林務單位不敢正本清源,只好弄個全民造林,但全民造林反而讓更多的制度性砍樹更有恃無恐,因為「再種就好了」。 然而面對四方的質疑,跳出來的農委會林務局,以及一些森林管理派的學者,第一時間嚴辭批評並為造林政策辯護。這些官學的對號入座無妨,但卻把環保團體的訴求簡化成只有「反對種樹」,甚至報載林務局還特別搬出京都議定書,並強調「規定中,也只有種樹可以折抵溫室氣體排放的配額,全世界都在努力的植樹,台灣當然也要植樹」。事實上,沒有人反對平地生態造林,只是把環保團體的訴求簡化、醜化,也掩飾不了林政單位對亂象叢生的束手無策。另外,京都議定書中的CDM清潔發產機制,是否可納入抵減仍有極大爭議的,除了核能發電外,就屬「種樹」。因為各國心裡有數,要是CDM納入森林作為碳槽的機制,則開發中國家與新興工業國非常可能先砍樹,再提出造林的CDM計畫。所以台灣林務單位要借用京都議定書來加持的話,該回應的是對「砍樹」問題的憂慮,而非替「植樹」辯駁。 廢掉「情人節」,並不是愛情不值得歌詠,而是當節日只淪為商業炒作的消費行為,而忽略日常生活中的婚姻暴力問題,以及兩性平權的重要,那「情人節」的存在只是一種諷刺,一種庸俗,一種逃避。同樣的,當「植樹節」只剩種樹儀式,而忽略了平日制度性的毀林,與非生態性的造林的種種,那麼,何妨拆掉這塊遮羞布,破除植樹迷失,勇敢、誠實地去面對源頭問題,讓國土保安成為全民共識與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撰稿日期:2005-03-13,刊登日期:2005-04-19) 時 間:5月7日(六) 您可知道,就在新竹縣寶山鄉中有著這麼一處美景:群山圍繞著幽靜的青綠潭水,林蔭處處、清風拂人,5月時分叢叢白花倒映湖面,漫步在幽靜的環湖步道上,觀賞隨風飄落的桐花,兩座美麗的吊橋上,竹雕桐花鈴隨橋身晃動響起陣陣悅耳鈴聲,令人驚喜不已;豐富的生命樂章,正等待您的探訪……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378 ●[課程]「蕨代雙教」進階班:聖人瀑布蕨類植物戶外研習 --﹥ 時 間:5月7日(六) 上午9:00—下午3:00 蕨類是植物演化中第一個具備維管束、不開花、不結果,用孢子繁殖、卻隨處都可見到的綠色小精靈。從高如樹木狀的筆筒樹到小如指甲片的團扇蕨,形色不一,精彩萬分。台灣3萬6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擁有600多種蕨類,稱為「蕨類王國」一點也不為過。「蕨代雙教」將帶領學員飽覽神祕美麗的蕨類世界。 詳情請參閱 http://naturet.ngo.org.tw/naturet2/club/2005ferns.htm ●[講座]蟲蟲危機-紅火蟻入侵 --﹥ 時 間:5月1日(日) 下午2:00-4:00 南美的紅色殺手火蟻入侵台灣…一個紅火蟻丘就有數十萬隻紅火蟻密佈其中,桃園、大台北等嚴重地區每公頃至少就有500個蟻丘,亦即說數千萬隻的紅火蟻就在身邊。紅火蟻的入侵會帶給我們生活行為上那些不方便呢?會影響我們環境與生態的改變嗎?火蟻問題您又知多少?……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tsec.gov.tw 時 間:5月1日(日) 上午9:00-11:00 你可曾對中國古典文學創作中的植物感到好奇?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project/2005/tp/0101_1231_enternature/n05.htm 本報4月10日專欄作家【歐姬芙,成名之路(下)】,文中第二段提及「1918年,他們開始同居...他們共同耕耘著一種藝術的執著,1964年斯特利茲去世。 」原文數據有誤,正確應為「1946年斯特利茲去世。」特此更正。 感謝讀者中原大學李河清副教授指正。 原文詳見: 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5/ch05041001.htm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工作內容為: 除了電子報週年,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滿四週年的日子也即將來臨,最近一個月內,我們將持續於每週日刊出特輯,邀請讀者朋友一起來談談有關和電子報互動的小故事,例如: (A)和電子報的親密接觸 有興趣和其他讀者分享心得的朋友,其來函: infor@e-info.org.tw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