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4-22 (全文版)

  本日主題:Let's Earthday!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Let's Earthday!
[生活環境]環保界的諾貝爾獎 2005年環保金人獎得主出爐
[生活環境]號召200萬人廚餘不出門 淨化日本最髒河川有奇招 
[生活環境]星巴克與地球日網絡合作 慶祝地球日
[土地水文]印度水壩在印度節慶期間洩洪 淹死60多人
[生態保育]尼泊爾犀牛越來越少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4-22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4-22
專  欄 [我們的島]再會吧!九二一
活動訊息 [活動] [課程]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兩名
徵文:環境資訊與我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Let's Earthday! --﹥

本報訊 (張映 報導)

  就在今天,從第三世界到歐美大國、從南半球到北半球,許多環保、人權團體及社區等非政府組織,正在不同緯度、時區上,輪番歡度著2005國際地球日──地球的生日!

  這股風潮由1970年代美國社會的非政府組織發起,吹向對環境危機有覺醒、認識的國際社會:NGO的行動者們串聯起來,藉著這個大日子向政府施壓,要求解決各地迫切的環境問題,或是召集夥伴,到海邊、山林或城市公園去,進行淨攤、復育或綠美化等行動;教師們藉此在課堂中向我們的下一代宣傳環境保育的重要;網路使用者則在天涯一角,瀏覽著來自全球的地球日訊息。

  與往年一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今年地球日活動期間,扮演著訊息溝通的角色──傳遞、翻譯國際地球日資訊及國際的地球日活動;報導、協助宣傳台灣本地的地球日活動;深入追蹤地球日的相關議題。自4月初到5月底為止,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將發行10到12期的台灣地球日電子報台灣地球日網站也已全新改版上線,屆時,國際地球日網站的讀者也可以透過連結查詢、瀏覽台灣地球日的相關活動與訊息。

  令人動容的是,這些工作大多由身處台灣各地或美國的志工,透過網路串聯而自願擔任,他們大多是上班族、資深文字工作者或環境相關科系的研究生,利用下班或課餘時間,投入繁重的翻譯、審校工作,或是在網路上搜尋相關活動訊息或文章,甚至外出採訪地球日相關活動,或進行議題的深入報導或撰文。台灣地球日電子報台灣地球日網站之所以可以展現我們面前,要歸功於這些志工的辛苦付出。

  另外,與往年不同的是,我們觀察到今年台灣本地的地球日活動倍增,從南台灣的墾丁海濱到北台灣的八里岸邊,由藝術表演團體、文史社區團體等不同性質的非營利組織同步舉辦淨灘活動;而環保團體除了舉辦研討會、講座、親子共同參與的活動,更開拓出演唱會、互動展覽等不同的活動形式,各種活動的多音交響,從而吸引不同屬性的群眾目光,這對台灣在地的環境保育拓展來說,是十分可喜的現象。

  就在今天,我們邀請妳/你出門走走,或是上網瀏覽來自台灣或國際的地球日相關訊息,不管妳/你在哪裡?就將身心交由這個我們賴以存活的環境來帶領,共同體會其中的生生脈息。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環保界的諾貝爾獎 2005年環保金人獎得主出爐
 --﹥

劉博樺編譯/莫聞審校

  2005年的環保金人獎(Goldman Przie)已於4月18日頒發。今年的得主分別來自墨西哥、剛果、卡薩吉斯坦、宏都拉斯、羅馬尼亞及海地等六個不同國家,而他們各自所關切的領域亦有所不同,包括了土壤沖刷問題、採礦及伐木問題、核廢料進口問題等等。透過他們的努力,使他們所屬國家的人民能起身對抗那些腐敗的政府、毒梟、民兵及不法的商業利益等等不同的勢力。

  主辦單位「高德曼環境基金會」主席高德曼(Richard N. Goldman)表示,金人獎最主要的目標有二項,第一是使全球人類能知道個人的力量可以發揮到怎樣的境界;第二便是在影響國家領袖,特別是得獎人所屬國家的領袖,希望他們能積極的採取必要的措施,使我們所生存的行星得以免受進一步的戕害。

  從1990年起,環保金人獎已經頒發給來自65個不同國家的107位環保人士,而其中有許多亦獲得國際間的進一步肯定,例如1991年的得主之一,即為來自肯亞,推動造林運動的馬薩伊女士,隨後也在去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

  今年的得主分別為:來自墨西哥、現年38歲的羅佩茲(Isidro Baldenegro Lopez),其事蹟為防止當地的非法伐木活動;來自剛果、現年41歲的伊旺格(Corneille Ewango),其事蹟為大力推動剛果境內的保育工作;來自亞洲的卡薩吉斯坦、現年47歲的阿塔克漢諾瓦(Kaisha Atakhanova),其事蹟為防止核廢料大量進口至該國存放;來自中南美洲宏都拉斯、現年47歲的柯提斯(Father Jose Andres Tamayo Cortez),其事蹟為防止不法的商業伐木;來自羅馬尼亞、現年34歲的羅斯(Stephanie Roth),其事蹟為推動國際輿論,防止不當採礦破壞生態;最後一位是來自海地、現年58歲的尚巴帕帝茲(Chavannes Jean-Baptiste),其事蹟為推動當地人民的環保教育,特別是永續農業經營的概念。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號召200萬人廚餘不出門 淨化日本最髒河川有奇招 --﹥

黃毓婷編譯/克力士審校

  從奈良縣東部往西流經大阪府、注入大阪灣的大和川(總長約68公里)素有「日本最髒的河川」之稱,上月6日,地方政府號召大和川流域約215萬居民發起「一天不倒廚餘」的活動,為日本環保史上首見的大規模實驗。

  日本國土交通省大和川河川事務所表示,大和川8成以上的污染源來自廚房和浴室排放的生活廢水,該事務所自2004年2月起針對流域的30戶住家分送濾水袋和紙巾,要求將廚餘濾過水後再丟,餐具也以紙巾擦過再清洗,實施的結果使附近水質改善3成,因此在今年企畫將活動推及流域的36個市鎮。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此次參與的居民雖僅15%,已使生物耗氧量(BOD)改善7%。

  大和川污染根本的問題在於下水道設施不健全,然而在硬體設備獲得改良之前,勢必要靠周邊居民減少家庭廢水以維持河川清潔,例如配合「一天不倒廚餘」活動的一對夫妻便將用完的面紙收集在牛奶盒裡吸取湯水再丟棄,小小的動作卻能帶來更清潔的環境。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星巴克與地球日網絡合作 慶祝地球日   --﹥ 

翁琇盈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星巴克總部與地球日網絡(EDN)共同合作,歡渡35週年地球日。今年是地球日網絡與星巴克合作的第四年,其目的在於鼓勵民眾於日常生活中,使用對生態環境無害的方法保護環境。全美超過5,400家的星巴克連鎖咖啡店,在咖啡杯套上多樣化設計的環保資訊,例如:如何運用咖啡渣於有機園藝中、降低環境汙染的方法、節約能源以及資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咖啡杯套上的環保資訊也代表著星巴克持續支持地球日網絡的社區運動政策。

[國際新聞-土地水文]印度水壩在印度節慶期間洩洪 淹死60多人  --﹥ 

翁琇盈 編譯/莫聞 審校

  4月7日晚間,當數千名印度教朝聖者在那瑪達(Narmada)河參加沐浴儀式慶祝印度節慶時,印度Indira Sagar水壩突然無預警洩洪,造成至少150人遭大水沖走,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已有62人確定死亡,超過60人失蹤。數百個家庭在哀傷死者之際,水壩經營者及政府希望透過成立調查小組平息紛爭,並願意增加死傷家屬的補償。

  由那瑪達河發展公司(NHPC)建構、營運的印度水壩,是國家水力發電公司(NHPC)及馬雅沛帝旭省政府的合資企業。印度民間NGO團體指稱,該座出事的水壩過去即有多次員工與民眾死亡的工安意外與操作疏失,卻不見當局有誠意改善,他們呼籲政府應展開魄力,追究主事者的刑事責任。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尼泊爾犀牛越來越少 --﹥

翁琇盈 編譯/莫聞 審校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指出:「因為尼泊爾政治情勢動盪,並且過去5年來均缺乏野生動物保護政策,導致盜獵行為日益猖獗,尼泊爾犀牛數量也因此大幅下降。」政府初步估計的結果顯示,尼泊爾皇家奇旺公園(Royal Chitwan National Park)的獨角犀牛數量,從2000年的544隻降至372隻,在五年內減少了31%。其中至少有94頭犀牛是慘糟盜獵者殺害,其餘的死亡原因還包括淹水、互鬥、掠食及老死。尼泊爾政府與WWF合作制定反盜獵犀牛政策後,皇家奇旺公園盜獵犀牛的情形已有逐步改善。(2005-4-22)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4-22 --﹥ 

  • [全球變遷]沙塵暴來了 持續到22日。沙塵暴來了!環保署表示,20日下午1時開始,馬祖、台北萬里的空氣品質監測站,測到的懸浮微粒汙染就直線上升;但由於大氣模式改變,這一波沙塵暴將只影響北部、東部,且持續到22日為止。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新海橋濕地 福壽螺肆虐。新海橋人工濕地以環保方式處理汙水,兼具復育濕地動植物任務,但該濕地近來飽受福壽螺侵害,包括車前草等細嫩水草紛紛遇害。由於當地為環保示範重鎮,不太可能噴灑農藥對付福壽螺,致災情恐將變本加厲。 (板橋 中國時報)

  • [生物科技]防治福壽螺 找到無害有效良方。福壽螺是水稻等水生作物的頭號害蟲,入侵台灣20餘年來,惱人的螺類有其繁衍之道,清也清不盡;農業研究單位最近終於找出有效、無害的治螺方法,可以讓桃紅色卵完全喪失孵化機會。這種非農藥防治福壽螺技術,正由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申請專利,預期很快有產品上市。 (台北 民生報)

  • [土地水文]濕地淨化汙水 效益高。新海人工濕地是台北縣第一座淨化濕地,具處理淨化汙水的功能,且硬體闢建及後續的經營成本,遠低於鋼筋水泥砌成的一般汙水廠。人工溼地的設置經費,大概是一般污水處理廠的30分之1。濕地每月維護費用僅數萬元,汙水處理廠則每月數10萬甚至逾百萬元。有鑑於新海濕地的成功經驗,縣政府打算開闢更多類似的淨化濕地。 (板橋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建焚化爐?環局盼中央政策明確。新竹縣環保局長巫健次指出,縣內各鄉鎮的垃圾掩埋場都面臨快飽和的危機,竹北焚化爐因為停建,廠商已提出40億違約賠償金,該局已轉送環保署,因此蓋不蓋焚化爐,希望中央政策能盡速明確。 (新竹 中國 時報)

  • [生態保育]福寶濕地施工 高蹺鴴四飛覓食。在環保團體多年經營下,高蹺鴴成了福寶濕地最代表性的水鳥,近來卻因濕地進行工程,使得已進入繁殖期的高蹺鴴,被迫飛離濕地四處覓食、繁殖,數量已呈減少趨勢。 (彰化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水資源開發 將採總量管制。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議20日決定,水資源開發利用採總量管制,並推動枯水期用水零成長。水利署規畫,暫以每年200億噸為現階段台灣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管制的目標,如果節水與產業政策調整及早達成供需平衡,再調降總量管制目標。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國人放生動物 年逾2億隻。行政院農委會20日在台中市舉辦「動物放生行為規範」公聽會,主辦的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所長王振軒說,根據動物社會研究會去年報告,全台1年放生的生物超過2億隻,從鳥類、魚類、哺乳類、爬蟲、昆蟲,值得關注。 (台中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4-22 --﹥

  • [環境政策]太原市推出實施方案開始展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太原市環保局正式推出《關於拓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方案對全市各城區涉及大氣、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作出安排,關於遏制入春以來出現在太原的地面揚塵成為重點。 (陝西 人民網)

  • [環境政策]廣東人大環保監督盯住重點工程。今年廣東省人大監督工作的重點之一將是「治污保潔工程」。光靠1、2次的執法檢查還遠遠不夠,也要綜合各種監督形式,形成合力,跟蹤推進。在21的日舉行的2005年廣東省人大監督工作新聞記者會上,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湯維英一再提到,人大要用法律賦予的各種監督權力,講求監督績效。 (廣東 華南新聞)

  • [環境經濟]WWF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具有超出預期的環境領導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關於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的一項調查指出,中國一些最大以及最重要的企業正在努力提高環境標準和實踐。所有接受調查的企業都認為環境保護十分重要,超過半數的企業聲稱環境保護是其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之一。 (北京 人民網)

  • [公害污染]中國四分之一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洪濤21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調查成果通報會」說,大陸185個城市、253個主要地下水開採地段,出現污染嚴重者達百分之25。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廣東全省地質旅遊資源調查全面啟動。廣州召開的「2005世界地球日新聞記者會」獲悉,「廣東省地質地貌(地質遺跡)資源調查」項目,經廣東省有關部門批准,已由廣東省地質勘察局正式組織實施,這表示著廣東省第一次全省性地質旅遊資源調查正式啟動。 (廣東 人民網)

  • [生活環境]環保意識進民眾家三江源頭居民買菜用布袋子。在地處三江源頭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府,玉樹州政府倡議群眾用布袋子、菜籃子替代塑料袋,號召公眾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因此在當地商場、菜市場買東西時,售貨者一般不配給顧客塑料袋子,你若討要,他會告訴你下次最好自己帶上個布袋子或菜籃子。 (青海 人民網)

[我們的島]再會吧!九二一 --﹥

作者:郭志榮 (公共電視記者)

斷垣殘壁註記著地震的記憶  九二一地震發生,進駐災區的重建團隊,從洶湧到沈寂,至今5年僅剩少數團隊依舊堅守,在社會以淡忘,來遠離九二一的悲情,卻有一群人,堅持社區再造的理想,向這場世紀苦痛,溫柔的道別。

  南投鹿谷鄉秀峰村的一所國中內,學生奮力練著鼓樂,在他們青春的笑容裡,看不見這裡曾是九二一地震災區的悲情。但是記憶可以淡忘,歷史卻不會隱沒,學校旁的一座小教堂內,一群人以無盡的奉獻,敲響生命的樂章,嘗試為九二一的悲情,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1999年地震發生當時,翁英欽、冷尚書、方昱等人還是學校的研究生,他們選擇鹿谷鄉清水溝溪的村落,成立清水溝重建工作站,作為他們投身重建工作的地方。這幾位熱心的研究生中,英欽是位富有人文思想的關懷者,擔任團隊的協調工作,尚書是追求哲理的實踐家,行動力相當充沛,方昱則是一位優秀的溝通專家,陪伴社區居民一同成長。他們成長在城市之中,有著不錯的家庭環境,但是一場地震,讓他們生命轉了彎。

302-1-1工作站成員內部討論 工作團隊借居的教堂

  鹿谷以產茶聞名,地震後第一年,社區產業因地震而停頓,他們四處奔波,寫計畫找尋援助,幫助當地居民重建產業。他們和當地居民建立茶業產銷合作社,以問茶館作為茶葉品牌,透過網路與組織行銷,成為災區重建經濟的第一步。但是面對災區的複雜問題,他們堅持,產業重建不是社區再造唯一的路。2001年,工作站成立老人食堂,照顧村中許多獨居的老人,解決農村內年輕人外流,老年人缺乏照顧的問題。他們認為,九二一的發生,只是將30年的農村問題爆發出來,其實我們不是解決震災問題,而是解決農村問題。

   隨著社區工作不斷增加,工作站加入許多新血,當地居民的林麗敏、賴能炫等人,成為團隊的新成員。在工作站內部,成員不分階級,時常透過相互討論的民主機制,讓每位成員都能參與組織事務。透過歌唱等活動的舉辦,工作站嘗試在傳統的村落中,找出聯絡感情的方式。

茶葉是清水溝聚落主要產業 老人食堂送飯給獨居老人

  產業重建與社區照顧的推行,以及居民的參與,讓清水溝工作站的重建行動,在災後第二年看似獲得不錯成果,但是一場衝突,瓦解事務表面的美麗。清水溝工作站爆發的衝突,並不是特例。在九二一多年之後,許多重建團隊都面臨苦能同當、福難共享的困境,陸續發生重建團隊與當地傳統社區組織的衝突,小從意見不合,大到暴力相向,暴露社區內部的理念懸殊。但是清水溝工作站與產銷合作社的衝突,不僅讓原有起步中的產業重建,一下子完全瓦解,連帶也讓工作站的社區關係進入一個疏離的局面。

  衝突之後,團隊成員被貼上外地人的標籤,成為劃分當地社區組織與外來重建團隊的分類工具,也成為一種感情上必須進行選邊的抉擇。台中嫁到鹿谷的麗敏,以本地人的身份,依舊選擇留在團隊之中,面對來自村里之間的人情壓力,她不願放棄幫助社區的理想。面對壓力,麗敏接下工作站理事長的職務,以行動化解外界團隊是外地人的說法,尚書則是直接遷入戶口,讓自己成為一個鹿谷人。在一場社區再造的會議上,麗敏說出清水溝工作站的困境,但是實際上,許多社區工作者,都在深耕社區後,面臨類似的困境。

  但是社區結合,不是看人數的多寡,也不是狹隘的以地區劃限,而是看社區參與的人,深化到什麼程度。透過理念的結合,工作站有許多外地前來相助的朋友,橫向串聯台灣社區關懷的網絡。工作站內有十多位工作人員,除了英欽、尚書、方昱三位是外地前來,其餘大多是當地的社區媽媽。為了讓這些社區媽媽,能夠在參與社區工作中,跳脫傳統農村婦女的角色,工作站也設計一些活動,讓她們遠征台北中研院烹飪春酒宴會,來增強她們的自信。

 社區媽媽正在準備飯菜 鹿谷媽媽到中研院辦桌 熱心民眾贈送高麗菜

  社區關係是否緊密,影響社區群體的互動,但是現實的經濟問題,則是關係個人的生計。隨著時光流逝,工作站獲得的民眾捐款與政府補助,漸漸的稀少與消失。在工作團隊內,每個人每月大約領取2萬元薪資,但是常常好幾個月發不出錢,大家幾乎都是拮据度日。工作站的老人食堂,目前照顧50多位老年人,每月收取1,000元菜錢供應兩餐,一餐平均不到20元,根本不夠買菜錢,部分食物還得依賴善心人士提供捐助。

  面對經濟窘困,工作站不斷設法籌措財源,過去曾經成功的茶葉銷售,成為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具有品茶師身份的賴能炫,負責茶葉銷售與產業重建,成為團隊裡開源的高手。除了茶葉銷售,工作站也設法開發各種傳統食品,增加團隊的收入。但是災後5年,他們不再用災區的意象來賣東西,他們說「我們要走出自己的路」。

  5年多來,清水溝工作站一直堅持社區照顧的理想,但是經濟的壓力、理念的差異、以及關係的斷裂,讓部分成員陸續離去,工作站似乎顯得有點落寞。但是社區工作原本就是寂寞的,當放棄行銷社區的做法,不走花大錢辦節慶,製造熱鬧喧囂的社區發展模式,堅持陪伴照顧、共同成長,這樣的社區再造,就是一條孤獨而長遠的路。面對種種的阻礙與質疑,工作站沒有退縮,縱使有人退出、社區冷漠,但是留下來的人,依舊堅持最初的理想,在現實經濟貧困下,每位成員卻是精神最富有的人。

  九二一已經遠離,成為一種漸漸淡去的歷史意象,連帶也遺忘緊跟九二一之後,那波美麗的社造浪潮。但是清水溝工作站的成員們,持續這樣的理想,不斷尋求社區再造的真實意義,以最溫柔的方式,向九二一道別。

[活動]假日免費賞蝶推廣活動 --﹥

  主 題:桂山電廠
  時 間:
423()
  
地 點:台北縣

  主 題:軍艦岩
  時 間:
424()
  
地 點:台北市

  主 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02-28814006
  E-mail: butrfly@seed.net.tw

[活動]2005年三義鄉客家桐花祭活動 --﹥

活動名稱

時間/地點

主辦單位

內容               

聯絡方式

手刻桐花木板俏親子木雕DIY 

430日-51(六-日)上午9:00-下午5:00車亭懷素聚落   

三義木雕協會

1.材料教室       

2.工具教室     

3.木雕DIY教室

徐士珩0932-529366

張家琪0937-732498

戀戀桐花影像展/攝影比賽           

41日-531日止;上湖

苗栗縣三義鄉雕刻南區發展協會

攝影桐花,留下最美影像……

王志遠037-874656#6122

遊桐五月雪家庭露營                      

42324日、43051日;森林露營區(上湖)

苗栗縣三義鄉雕刻南區發展協會

欣賞有清晨剛落下的鮮活桐花嗎?快來享受遇見桐花24小時的浪漫吧!

王志遠037-874656#6122

油桐花燈展

416日-515(六-日);神雕村街道

神雕村文化藝術發展協會

製作木雕油桐花燈懸掛於街道,營造桐花祭的夜晚特色,將在一個月的展期中,綻放桐花之美。

曾進財037-870816

桐花陶藝之旅

416日-58日每日上午9:00-下午5:00;春田窯

三義鄉雙潭社區發展協會

製作客家桐花陶版:遊客來共同創作桐花陶牆,活動期間指導做桐花陶板DIY創作及造型設計製作及陶板燒製,完成桐花陶藝的集體景觀,裝飾傳統客家奉茶亭,成為社區地標。

廖增春0910-583235 (非假日請預約)

夜訪古宅桐花光舞慶

422()晚上7:0010:00;大宮山莊

三義鄉雙潭社區發展協會

參觀客家古厝,拜訪乘光白光雕藝術家,並欣賞油桐花銅雕燈的光舞之美,並舉行露天營火會,謙敬客家山林桐花之美。

宮重章0933-303040

螢火蟲生態之旅

429()晚上6:309:00;崑陽農場

三義鄉雙潭社區發展協會

藉由講師帶領導覽觀賞螢火蟲生態活動及不插電星空音樂會。

陳俊國0921-317136

三義遊桐花

42324(六-日)上午9:00-下午3:00;伯公坑賞桐花登山步道

西湖社區協會

專人桐花導覽解說活動

吳永金0937-279327

賞桐花導覽登山健行

578 (六-日)下午2:005:00;三義火車站至三角山登山賞桐步道

三義鄉廣盛社區發展協會

由專人導覽,分梯次帶領槌球賽遭淘汰球友登山健行賞桐花達到康健之美感恩之心的客家饗宴

黃玉瑛

[講座]「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計畫」說明會 --﹥

  場 次:北區
  時 間:
425()  下午130330
  地 點:台北市社區工作會館會議室
      
(台北市敦化北路19953)

  場 次:中區
  時 間:
430日-日()  下午230430
  
地 點:國立中興大學進修推廣部會議室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

  場 次:南區
  時 間:
51() 上午10:0012:00
  
地 點:高雄歷史博物館

  主 辦: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02-23930629#212
  E-mail:
cesroc@seed.net.tw

  所謂「社區產業」,即是一種由社區居民根據原有文化傳統或風貌特色,在地公共集體創造具有社區特色及精神的獨特文化活動或商品。其過程可能是手工、非規格化、或具有故事性、創意、體驗性、生命力,並使得消費者認同並可能具有社會面或社區永續發展效益之小眾產業。

    在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計畫中,本會將繼續扮演倡議,育成培力、資訊平台的角色,並媒合企業與學界的專業知識,進行資金輔助、轉介的工作,為促成台灣優良社區產業,並讓大家認識並喜愛之,歡迎報名參加。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再會吧!921 --﹥

 播出日期:425()  晚上10:0011:00首播

      426()  中午2:003: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再會吧!921

  921地震發生,進駐災區的重建團隊,從洶湧到沈寂,至今五年僅剩少數團隊依舊堅守,在社會以淡忘,來遠離921的悲情,卻有一群人,堅持社區再造的理想,向這場世紀苦痛,溫柔的道別。

【看守台灣】廢電池何去何從

  一張張廢電池重金屬含量報告,醒目的張貼在記者會現場,立委公佈廢電池的檢測結果,台灣廢乾電池每年含有600700公斤的汞,足以毒死20多萬人。但是目前台灣廢電池回收率只有17%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兩名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徵文:環境資訊與我 --﹥

  除了電子報週年,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滿四週年的日子也即將來臨,最近一個月內,我們將持續於每週日刊出特輯,邀請讀者朋友一起來談談有關和電子報互動的小故事,例如:

(A)和電子報的親密接觸
(B)閱讀電子報的收穫
(C)對電子報或協會的期許與批評建議等

 有興趣和其他讀者分享心得的朋友,其來函: infor@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