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綠色人物]好萊塢的綠十字軍:電視製作人蘿莉‧大衛(下) 作者:阿曼達‧葛里康 (Grist Magazine專欄作家) 問:環保觀念對妳造成的影響是不是比對妳丈夫的影響大?
問:如果想鼓吹親友一起投入環保事務,妳有什麼樣的建議? 賴瑞被迫接受這種種的環保議題教育,那是因為環保沙龍就在他臥室外頭。事情就是如此,一旦你打開了眼界,一旦你接觸到這些議題,你就很難走回頭路了。像汞污染就是個例子。賴瑞現在知道了汞污染的一切,這下可壞了,每次午餐吃鮪魚三明治,他就會擔心腦部受損的問題。他還為此寫了一個短劇。 問:說一些關於在情境喜劇劇情裡安排NRDC和豐田Prius汽車出場的事情,譬如說,在HBO自製影集「Curb Your Enthusiasm」裡就出現過Prius。 答:是啊,我讓賴瑞開這台車去工作,並把它放入節目裡。我對那些製作節目的朋友唸個不停,我有個朋友高登(Howard Gordon)是「24小時反恐任務」的製作人之一,我讓他買了一台Prius並且把它放進節目裡。另外,亞布列罕(J.J. Abrams)的影集「雙面女間諜」(Alias)裡也有出現這款車。我試著說服人們這是明智之舉,而他們最終都同意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傳播這個消息。 問:對消費者傳遞「我們可以用錢解決環境問題」的訊息,這樣對嗎? 答:問題其實更為複雜。我想我們面對著一個很大的狀況,因為我們是這麼一個消費型的社會。我們這個國家的浪費程度是以天文數字來看的,更別說整個消費心態都認為每樣東西不需要再利用,每個東西都是可以拋棄的,沒有人該為任何事情付責任。 問:你的任務主要是以消費者為導向──要把這個國家的消費能量扭轉到對環保有益的方向? 答:你講的比我想的還要更崇高。我是流行文化的產物,我曾經為大衛‧雷特曼的脫口秀節目工作,我處理過喜劇演員的事務,我曾經是一個電視節目製作人,所以我是來自那樣的世界的。對我而言,我嘗試去做的事情之一是把這些事物裡最有賣相的一面挑出來,把它變成一個很簡單又可讓每個人都瞭解的東西。面對它,消費主義就算就算不是唯一,也是這國家的一個重要要素之一。 所以現在也差不多該讓環保運動用上一些市場行銷策略了。環境人士並非都是些吃著糙米飯、保護樹木的人──這樣的刻板印象該結束了,如此才能讓環境議題的訊息傳到社會上每個階層,例如中產階級婦女、工廠勞工、或是任何開車或吃鮪魚的人。 問:當然幽默也是重要的,自怨自艾的態度就非常討人厭,像Grist Magazine的口號就是「佐以幽默的黑暗與悲慘」。 答:那很棒啊。「地球呼叫洛杉磯」這個活動完全就是喜劇、音樂、還有宣傳,賴瑞還表演了鮪魚的獨白。上一次我找來了班‧史提勒(Ben Stiller),這一次我找來了「笑看一週新聞」(The Daily Show)裡頭那些傢伙來做一些搞笑節目。威爾‧法瑞(Will Ferrell)表演了一齣布希想拯救一道彩虹的模仿秀;還有傑克‧布萊克(「搖滾教室」男主角)也來軋了一角。
問:[笑聲]說到悍馬,妳對於州長(加州州長阿諾)的看法如何呢? 答:嗯,我主要是靜觀其變,因為[阿諾]好像很在意這些問題,而我很景仰他的環保署長塔米能(Terry Tamminen)。阿諾其實對我在推行的立法工作很支持,這個立法是允許只乘坐一人的油電混合車也能開上共乘車道,好吸引人們去買這種車款。不過話說回來,他自己為什麼不開混合車呢? 問:我聽說妳曾在公路上追在悍馬車旁對著駕駛大聲嚷嚷。 答:我是會和人直接槓上那一型的,不僅會在高處下工夫,我也會在從基層著眼做出行動。你或許會看到我在街角發傳單或是在公路上跟別人嗆聲,但我也會接觸到高層的人,所以我在兩方面都有在努力。我的孩子在後座看到一台休旅車開過來時他們會說:「媽咪拜託!不要!什麼都不要說!」已經到這種地步了。他們擔心極了。但是我對同儕壓力的效果有信心。看看同儕壓力讓人們不穿皮草或是不吸煙有多大的效果,我們必須讓大家知道這些東西已經不酷了。 問:妳對於凱利(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看法如何? 答:凱利一直都是環保提倡者。他清楚地瞭解我們對石油的依賴,他有能源計畫,也一直為了燃料節約標準努力了很久。從能源和環保的觀點來看,不會有比他更適合的總統人選。 問:好萊塢有什麼人在環保議題方面令你印象深刻? 答:我想是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非他莫屬。他對環保運動的貢獻比任何在他之前的人都還多。 問:你是說「明天過後」的導演嗎? 答:這電影棒極了。我覺得這部電影在將來會是一項標竿。我想以後當全國開始嚴肅討論環境議題,人們回顧過去時,就會這麼看待這部影片。就像當初「The Day After」(1983年科幻電視電影,講述美國中西部小鎮遭核彈襲擊後的種種)上演後引發的凍結核武運動,以及「絲克伍事件」(Silkwood,梅麗史翠普主演,講述一名女性遭逢輻射意外後挺身而出的故事)以及「永不妥協」等等出自好萊塢的影片,這些電影都對全美輿論有重大影響,而「明天過後」的地位就和這些影片一樣。 問:可是有些氣候科學家說這部電影扭曲了…… 答:總之是一大串長篇大論啦。但我也要指出,這部大片描寫到這個題材,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看到,讓「全球暖化」這個龐大又矇懂的概念變得有感情、有人性在裡面。以我的觀點來看,正中目標! 電影也引發了許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像大眾媒體的回應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時代雜誌說,「電影是科幻的,但是全球暖化卻是真的。」這顯示電影的確使人們開始思考。還有像全美最權威的氣象頻道「Weather Channel」,也聘請了一位全職的暖化議題專家,這也是電影的關係。他們公開宣稱全球暖化問題是確實存在的。 問:妳是樂觀主義者嗎? 答:讓我反問你:你是樂觀主義者嗎? 問:當然是。 答:我沒看過有哪個環保人士是不樂觀的。當我發現這點之後,我變的充滿希望。我認識的每個人都很樂觀,即便是一群為核子問題奮戰20年的人也一樣。事實就是我們可以解決很多這類的問題,人類所製造的問題也可以靠人類自己來解決。這是個好消息。 問:但是我們總讓人覺得我們很悲觀。 答:是啊,但那是一個迷思。如果我們不樂觀,那我們怎麼能一直奮鬥下去呢?我們就只能放棄了。
全文與圖片詳見: ◆[能源議題]巴西生質柴油產業正要起步 --﹥
巴西,巴西利亞,2005-04-29 (ENS)- 巴西總統魯拉28日在參加該國首座生質柴油工廠的落成典禮時表示,面對當今最大的挑戰──利用再生原料製成低汙染燃料,巴西比其他國家更有備而來。這座座落於巴西北部貝倫的生化柴油工廠,是由該國一家大型棕櫚油製造商「亞格羅巴馬」(Agropalma)所擁有。魯拉總統強調他的行政內閣將會努力使生質柴油成為巴西能源系統中主要來源之一。 生質柴油是一種由再生資源中提煉出來的低污染燃油。它可以由動物脂肪或多種菜籽油中煉製而成,諸如蓖麻籽、油棕(dende)堅果、葵花籽、巴西棕櫚樹堅果、花生、黃豆以及棕櫚油。 菜籽油燃料可完全或部分取代輕煉柴油,作為汽車引擎或固定式馬達機具的燃料,用來產生電力及熱能。它可以單獨使用,也能和輕煉柴油以不同比例調和使用。 魯拉總統在生質柴油工廠開幕儀式指出:假使石油價格持續攀高,很快地巴西就會提高生質柴油在柴油燃料中的使用比例。 當棕櫚樹農園被指為亞馬遜熱帶雨林濫伐元兇的同時,「亞格羅巴馬」集團聲稱他們種植棕櫚的地方都是一些惡化的土地,例如以往遭過度放牧的草原等等。該公司保證他們完全符合ISO 14001認證中對於環境管理的標準。 巴西在生質柴油製造的投資金額預期在2008年前達到5億1,500萬美元,屆時此種燃料的生產量將到達8億公升(相當於2億1,100萬加侖)。 巴西的駕駛人和汽車工業使用替代燃料的經驗已超過30年以上,在2003年就已製造出可使用汽油、酒精或天然氣的混合燃料汽車,已獲得一些巴西人的熱愛;直到2004年6月為止,這類汽車已賣出將近20萬部。混合燃料汽車由通用汽車(GM)、飛雅特(Fiat)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巴西生產製造,大約在巴西新車市場擁有20%的佔有率。 生質柴油無法用在混合燃料汽車,只能在柴油引擎中使用,但每一具柴油引擎不需要做任何調整就能各種不同比例混合的生質柴油。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pr2005/2005-04-29-02.asp ◆[全球變遷]海洋記錄證實全球暖化預測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4-29 (ENS)- 一項新的海水溫度研究記錄顯示,人類的活動加劇了全球暖化的效應。現今的地球從太陽吸收的能量較放射回太空的能量為多,而這項不平衡的巨變亦不能以自然的異象來解釋。該研究的主要撰寫人,也是美國太空總署哥大德太空研究院院長漢森(James Hansen)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正可以詮釋人類在全球暖化中扮演要角的最佳證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05/2005-04-29-10.asp ◆[生態保育]非法交易與濫伐 危害婆羅洲特有野保區 --﹥
印尼,雅加達,2005-04-29 (ENS)- 國際保育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提出警訊,世界第三大島婆羅州上瀕臨絕種猩猩及矮象的棲地生態正面臨威脅。該地的森林被大量的砍伐,以種植能夠生產橡膠、棕櫚油與紙漿的樹種;而居於其中上千種未被外界所知的生物正面臨著消失的命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pr2005/2005-04-29-01.asp ◆[國際新聞-能源議題]減排二氧化碳 英政府考慮擴充核電 科學家提潔能技術 --﹥ 周姮宏 編譯/蔡季勳 審校 英國為了能符合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傷透腦筋。英國的資深記者透露說,英國首相布萊爾很可能會在今年6、7月間,趁著英國政府審視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政策的時機,揭起一場辯論,討論英國是否應該增加核能發電設備,以減少二氧化碳排量。於此同時,同為英國人的劍橋教授漢佛瑞(Colin Humphreys)提出另一種解決方案,他尋同劍橋的科學家研發一種採用氮化鎵的發光技術(gallium nitride-based lighting),用以製造低瓦數、長壽且更為有效能的電燈泡,來減少能量耗損,預估將可減少約15%的二氧化碳排量。
環境資訊協會 育菁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pr2005/2005-04-29-09.asp
作者:李根政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除了陳情、抗議的行動外,屏東縣東寧國小四年級小朋友並在縣府前宣讀兒童宣言《請給我們這樣的土地》,聞者無不感動(朱玉璽老師策劃);另外在南水局則頒贈「700甲土地的劊子手」的大獎牌給水利署,南水局副局長彭合營帶著尷尬的笑容接受。 這次的行動,在屏東由副縣長古源光接見,高雄縣由縣長楊秋興接見,雖然都讓陳情人士等了近一個鐘頭,但最後都有了善意回應。 反高屏大湖提出的四點理性訴求是:1.反對「挖700公頃、深12公尺」的人工湖計畫。2.暫停所有高屏大湖相關之招標作業,在未釐清地方和環保團體相關疑慮前,暫緩推動本案。3.水利署應進行替代方案之試驗、評估。4.主管機關、開發單位二週內一定要到地方召開公聽會、說明會。 屏東縣古副縣長表示認同這些訴求,縣府將和居民站在一起,積極向中央反應這些意見;楊秋興縣長在聽完代表們陳述人工湖預定地,地下約2公尺就是地下水層後,表示本計畫確有重新評估的需要,將向中央要求暫緩推動,至於其他訴求他也都非常同意。 南水局彭副局長則承諾二週內一定到地方召開說明會,而對於BOT案,則表示該案預計於5月2日截止收件,屆時將不辦理評審作業,待說明會聽取各界意見會再議。(2005-05-04)
※本文轉載自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電子報 ■[環境關懷事件]緊急連署:拒絕政治人物拿動物生命當贈禮 讓貓熊及金絲猴留在原棲地 --﹥ 發起連署團體(依筆劃順序排列):人本教育基金會、三重社區大學、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珍古德協會、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攝影協會、公平正義聯盟(泛紫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留學生家長協進會、台灣永續聯盟、台中市人智哲學發展學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北港文化工作室、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帝雉鄉野工作室、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台北市綠台文教基金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雲林環保聯盟、雲林自然讀書會、雲林縣鄉土發展協會、新竹市家長聯合會、高雄自然讀書會、環保聯盟……(增加中) 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中共準備贈送第一國寶:貓熊。親民黨主席即將訪問大陸,傳說中共要送第二國寶:金絲猴。已宣布要競選國民黨主席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則回應可以回贈台灣特有、而且是唯一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台灣獼猴。另外,聽說有金絲猴,國民黨主政的台中市和民進黨的高雄市都搶著要。 政治人物高來高去,要送什麼東西,要回贈什麼禮物,總免不了機關算盡。 以這次來說,贊成者說送貓熊是表示和平、友好。反對者則說是統戰、陰謀。要說是「泛政治化」,恐怕始作俑者還是「政治人物」自己。 我們贊成、期待兩岸和平、友好,但是反對人類拿動物生命當贈禮,所以不論是貓熊或金絲猴或台灣準備當回禮的台灣獼猴,請政治人物「高抬貴手」,讓「政治的歸政治」,不要犧牲任何無辜動物的生命權益!理由如下: 一、強迫動物遷移原棲地,不是愛心、友好、和平的象徵,反而是以愛心、友好之名強加對生命的迫害,是社會心理學家佛洛姆所謂的「惡性侵犯」。 二、動物園以教育及保育的美名,強迫動物被囚禁及觀看,在國際間早已不斷被檢討,其所提供的並非正面的生命教育或是保育教育,而往往只是娛樂人類的價值。因此越被稱為「明星」的物種越被歡迎,反之,全世界各地有許多物種都面臨絕種的威脅,牠們的存亡一樣都是維護人類生態環境與地球生物多樣性重要的一環,但卻缺乏人類的重視。 三、即使是以學術研究之名引進貓熊,根據美國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AZA)的規範,其研究計畫必須具有嚴謹的學術意義,能夠促進新知,避免研究資源的重複或浪費,更重要的是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貓熊族群和棲息地的維護。因此如果真的關心貓熊保育,應該加強及協助的是在其棲地的復育,而不是把他們「送來送去」。 四、就保育資源分配的公平與正義而言,中國政府採用每年收取100萬美金租金的方式,讓貓熊到世界各動物園作客。以台灣的財力、技術與能力而言,拿錢買兩隻貓熊,或是讓貓熊活下去也許不成問題。由新光集團捐贈的硬體房舍已經花了2億台幣,往後的飼養經費又非常龐大,錢從哪裡來,預算要如何編列--大貓熊也是要全天控溫的物種,溫度長期維持在攝氏十五至十八度。還要中國大陸派一組人駐台協助。估計每年約2500至5000萬元飼養經費。如果政府及財團有意捐錢做保育,請不要違反全球重視「棲地復育」的潮流;也同時呼籲台北動物園,如果園區內的土地夠用,請「釋放」更多空間出來給現有被囚禁的動物,讓更多「非明星物種」可以有較好的被圈養環境! 我們連署呼籲:請政治人物別再泛政治化,讓貓熊留在牠原有的棲息地。同時呼籲動物園--教育,不應建立在野生動物的囚禁上,而應著重於生態體系的保護,更應發展成為與野生動物保育及保護動物棲地環境有實際的連結。 [參考資料]:野生動物保育「棲地域內」與「棲地域外」的成本比較--以犀牛為例 ◆每年圈養每隻黑犀牛需16,800美元。每年適當的保護野生動物棲地以保護犀牛,每隻犀牛需1,000美元。因此,動物園內維持圈養一隻犀牛的花費可保護16隻在野外的犀牛。 ◆動物園內圈養一群大象一年所需的經費,約為同一時期以「棲地域內」方式保育一群相似的大象,和所有相關生態體系的一百倍。 ◆薩依共和國Garamba國家公園面積492,000公頃,每年營運成本為269,500美元,等同於維持圈養16隻犀牛的費用。 ◆在Garamba國家公園被保護的動物物種,包括:31隻北白犀牛、4,000隻大象、30,000 隻野水牛、薩依國內全部的長頸鹿族群、14種其他有蹄類動物、16種肉食動物、10種靈長類動物、93種其他小型與中型哺乳類動物。(資料來源:Alibbai S.K. A Jewell Z.C《拯救最後的犀牛:棲地域內保育或人工圈養繁殖?》「犀牛觀測」(Rhinowatch),1993)
本刊5月1日環境副刊【相偕來看火金姑!】,文中第三段引杜牧詩《秋夕》:「銀蠋秋光冷畫屏」,「蠋」為誤植,正確應為「銀燭秋光冷畫屏」。特此更正。 全文請見: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5/na05050101.htm ●[活動]人文與歷史講堂講堂:台北人不可不知-山中傳奇系列(五) --﹥ 時 間:5月28日(六) 我們將直奔新店溪上游的南勢溪,最後的一座水壩-羅好壩,一處沒有污染的溪邊,做為此行的起點。順流而下,看烏來溫泉、烏來發電廠、烏來堰、龜山電廠、燕子湖、屈尺壩、濛濛谷、直潭壩、小粗坑發電廠,走一段自然步道,接著再看直潭淨水場,碧潭王留公圳、景美提外一直到與大漢溪合流處的華江雁鴨公園。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94/speach/aboutTaipei_0501-0505/index.htm 時 間:5月28日(六) 放生為當前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間活動,因而也成為國內常見的外來種引入管道之一。由於多數儀式性放生活動僅為放生而放生,缺乏對於生態影響及被放生動物特性之了解,放生的結果除可能因環境不適合致使放生動物大量死亡外,大量的放生更可能會對被放生地點生物帶來危害,甚至造成本土生物的基因污染。有鑑於此,動物保護界人士呼籲,政府主管機關應修改「動物保護法」和「野生動物保育法」,以規範與管理不當放生行為。而在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議中決議,亦將加強「動物放生行為」之管理與勸導,列為該會94年度重點推動工作,責成各相關主管機關研擬因應政策,就法令、社會、生態……等各面向分工著手,期能透過法律規範或研討會、宣導品之印製及教育宣導等方向,禁絕此類不當放生行為,以維護台灣生態平衡。 詳情請參閱 http://mail.nhu.edu.tw/~nonprofit/09.htm 主 題:玉山與自然倫理 詳情請參閱 http://www.ysnp.gov.tw/images/hot/0940310_3093_2.doc ●[講座]昆蟲漫談-與蟲共處談保育現況 --﹥ 時 間:5月24日(二) 晚上7:30-9:30 台灣的昆蟲種類眾多、密度之高遠冠歐美各國,而且棲地與城市相距不遠,非常便於我們去接近、認識其奇妙多變的生態。從目前的國小教科書即可看出,昆蟲已開始被廣泛應用於自然科學教材。與昆蟲為伍接近30年的徐渙之老師將利用3次室內課與一次夜間戶外觀察與大家分享、探討書中所沒有的豐富經驗。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381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