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變遷]科學家:京都議定書減量目標仍不足以穩定氣候 --﹥
澳洲,坎培拉,2005-05-10 (ENS)- 由澳洲80位科學家所召開的會議指出,地球氣候暖化效應,現在正在發生,包括影響植物的生長、農業生產力與動物棲息地等;他們並指出未來進一步的氣候變遷是「無可避免的」。這些科學家是澳洲「溫室效應統計合作研究中心」(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Greenhouse Accounting)的成員,於週8日召開2005年年度科學會議後發出該警訊。 科學家們目前已確認人類活動應是他們所觀察到的溫度上升的主因,他們發表聲明指出:「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是一個事實。」「主要原因是全球過度排放溫室氣體,來源包括︰為運輸與發電而燃燒石化燃料、為了清出土地而焚燒森林、農牧土地利用、為獲取食物和製衣原料而豢養動物。」 科學家寫到︰「大氣溫度增加、海洋變得更暖、海平面上升、降雨型態改變,這些都正在發生。直接照到地球表面的日照量正下降中,地表水體的蒸發速度、從土壤與植被的潛在蒸發速度也是如此。」 「溫室效應統計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羅賓森(Michael Robinson)博士表示,為了讓氣候穩定下來,我們減少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必須比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還要多才行。 科學家在聲明中提出警告:即使達成京都議定書的排放減量目標,仍無法遏止更進一步的氣候變遷。他們說:「溫室氣體已存在於大氣層,其中有些仍將存留超過一個世紀,而我們還在持續排放溫室氣體,因此在下個世紀到來前,更進一步的氣候變遷是確定會發生的。」 他們引述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預測,到2100年氣溫將上升攝氏1.4至5.8度。 ※本報刻正舉行讀者意見調查 惠請協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10-02.asp ◆[全球變遷]總資產3.22兆的投資者聯盟 在氣候變遷會議提出行動呼籲 --﹥
美國,紐約,2005-05-10 (ENS)- 由於大量的證據顯示氣候變遷會產生負面的經濟結果,促使擁有3.22兆資本額的機構投資者聯盟,要求資本市場管理者(regulator)必須採用更嚴格的標準來規範公司的氣候風險揭露。超過400位金融家、政府及公民社會專家齊聚聯合國紐約總部,討論並分析全球暖化對世界投資所帶來的風險,並提出2005年的「行動呼籲」(Call for Action)。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10-04.asp ◆[環境政策]白宮能源特別小組官司 法院判決偏坦錢尼 --﹥
記者 By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5-10 (ENS)- 美國布希政府在一項法院裁決取得重大勝利。聯邦上訴法院今日(10日)駁回一件要求白宮能源特別小組公開相關機密文件的訴訟。法院裁定因原告(環保團體)「沒有提出充分、確實、又毫無爭議的論證,聯邦政府無義務公開2001年能源特別小組的相關文件」。本案中之源特別小組,係由副總統前尼領導、協助白宮當局規劃能源政策之任務編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10-10.asp ◆[生活環境]數據顯示 美國交通壅塞日漸惡化 --﹥
美國,德州,大學城,2005-05-10 (ENS)- 由德州運輸學會(Texas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根據全美85個城市地區所做的年度「城市交通報告」(Urban Mobility Report)指出,日趨嚴重的交通壅塞現象遍及全美,且一年耗費631億美元。這份9日公布的2005年美國「城市交通報告」,主要根據之數據以1982至2003年為主,顯示出其交通壅塞惡化的情形。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10-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右檸 摘錄
※本報刻正舉行讀者意見調查 惠請協助!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10-09.asp 作者:朱漢強 (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 全世界第一座取名「破壞王」(Destructor)的焚化爐,131年前在英國諾定咸 (Nottingham)誕生以來,圍繞焚化爭議的硝煙便不曾止息。1999年,全球反焚化爐運動步入高潮。這一年,菲律賓宣佈成為第一個禁用焚化設施的國家;同一年,比利時有乳牛因吃下焚化爐附近的二噁英(編按:即戴奧辛)毒草而「中招」,政府不得不緊急回收全球的比利時乳製品。 近年來,焚化爐欲借屍還魂,以「高溫焚化」、「氣化」、「共熔」等艱澀的名稱重新登場,希望藉此洗刷其負面印象。 香港政府也深信焚化是解決本地廢物「一『爐』永逸」的出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郭家強(編按:目前同時擔任香港環境保護署署長一職)去年底造訪焚化爐大國日本後,便用上「美輪美奐」等禮讚之詞,擁抱焚化爐的心意溢於言表。只是,政府沒想過焚化設施,也可以是死路一條。 當局原計劃在今年四月推出引入焚化爐的諮詢文件,沒想到文件尚未「出街」已經吃下悶棍,被立法會議員狠批為「粗暴地硬銷」,整項計劃出師未捷被迫押後。 官員擁抱日本焚化技術前,請務必搞清楚,日本有焚化爐大國的稱號,指的不光是它擁有最多焚化技術,還有它製造最多二噁英,以及積極向國外(尤其是第三世界)輸出這項「骯髒科技」(dirty technology)的污名。 過去七年,日本已關閉了4,700座焚化爐。縱然是所謂新式的焚化科技,也並非一如想像中完美。2003新落成的高砂市(Takasago)高溫焚化爐,燃燒溫度可達1,300度以上,但卻發生排放超逾十倍二噁英標準的醜聞。印度金奈(Chennai)的氣化設施,也因為排放過量的致癌物質二噁英及芙喃(Furans),於2001年爛尾收場。 焚化設施的一大賣點,是號稱能燒掉約八成的廢物體積。不過,餘下的兩成灰燼 (尤其是飛灰)卻可以含有極高的毒性,必須另作處理,而非任意丟棄於堆填區。 再說,焚化爐也非「大胃王」,無法燒盡所有廢物。除不宜燃燒塑膠袋、寶特瓶、寶麗龍等可引致二噁英的物料外,舉如佔全港廢物總量近四成的建築廢料(混凝土、砂土等),它便吃不下。另外,佔香港一半廢物量的都市垃圾,當中近四成的冷飯菜汁等廚餘由於水份甚高,燃燒時不單要耗用額外燃料,而且會對設施造成嚴重損耗。 焚化設施並非大胃王,卻是不折不扣的現代「吾三貴」。世界銀行研究指出,焚化設施的建造成本貴、營運費貴、維修也貴,整體成本開支較堆填費貴一倍以上。本港環保署的評估也發現,以高溫焚化及氣化處理每噸垃圾的成本,分別要花上235元及400元,較現時堆填處理貴上一至三倍不等。 政府又吹捧燃燒廢物的過程可以產生電力,但實質效益微不足道。舉例而言,即使把全美國的都市廢物一把燒了,產生的電力原來僅足以應付全國百分之一的需求。 話說回來,如果政府有決心做好環保,搞好廢物分類,可以燒的垃圾根本有限,絕無必要花大錢蓋焚化大白象,更可實踐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廖秀冬局長 (制訂環保政策的最高官員,局長與部長職能相若) 所提「零廢物」的正確廢物處理概念。 台北近年做好家居廢物收費及廚餘分類後,廢物量大減四成,成績有目共睹,部分焚化爐反而出現「無垃圾燒」而停機的窘境。問題是,焚化爐不可以開開停停,否則無法保持高溫,容易產生二噁英。 如果要維持長燒長有的狀況,最「懶惰」的做法是放慢手腳,不做好源頭減廢和回收的工作。不言而喻,此舉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背道而馳。然而,不少擁抱焚化技術的國家,偏偏本末倒置地高舉焚化萬歲的旗幟,忘了「破壞王」正是鼓吹浪費資源的幫兇。 ※本報刻正舉行讀者意見調查 惠請協助! 記者:楊蕙萍 飛機,乘載人們飛翔夢境,世界瞬間近在眼底,羽翼,推動鳥兒前進,天涯咫尺沒有距離,當不同時空的人和鳥靠得更近,環境將潛在著什麼危機?
除了檳榔生意,廖朝祥也是台中市畫眉協會理事長,平常的工作是餵鳥,幫鳥洗澡還有蹓鳥。 清晨七點,台中南苑公園已經是「鳥聲鼎沸」。一群蹓鳥俠搖晃著鳥籠,陸陸續續前來。「『甩籠』是為了磨練鳥的乖巧和腳力,晃一晃鳥就會暈,再把鳥籠提起,跟鳥對看,牠就不會一直跳,腳力會比較好,跟運動選手一樣」。廖朝祥說著他的養鳥心得,在這個公園裡,每個人都有一本養鳥經,四十幾歲的廖朝祥不是最資深,不過因為他的「小白」在月初的全國畫眉鳥鳴唱大賽中拿下第一名,在鳥友的心目中,他最有資格發言。 以前廖朝祥是個愛喝酒的人,自從養了畫眉後,作息也正常了。養鳥的人最希望得到的是「把別人的鳥打敗」,因此「養鳥要有耐心,就像是釣魚一樣,是要慢慢來, 如果被嚇到牠會失去戰力,這種鳥沒辦法要送去鳥店換掉」廖朝祥說。 在競爭壓力下,表現不佳的畫眉,不是退回鳥店,等待下一次青睞;就是被飼主打入冷宮,任意放飛山林。這些大陸畫眉和原生台灣畫眉雜交,造成基因滲透,使得台灣畫眉出現各種變體。 「這隻是台灣畫眉,沒有白色的眼圈也沒有白色的眉線,身體比較偏灰褐色,有一些深色的縱斑。另外一個是大陸畫眉,牠的身體整個偏向黃褐色,有非常明顯的白眼圈和白色的眉線」。特種生物研究中心鳥類助理研究員姚正得說台灣畫眉只是外來鳥入侵的冰山一角。 隨著貿易往來,人群的移動及市場所趨,外來種鳥類在台灣定居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鳳頭鸚鵡科的鳥類,葵花鳳頭鸚鵡,戈芬氏鳳頭鸚鵡,或是椋鳥科的白捲八哥,家八哥等,台灣外來留鳥與本土留鳥的比例,遠超過日本和巴西。 「我們在秋冬看到一群三百多隻群聚的八哥裡面,台灣八哥只有十幾隻,家八哥這也是外來種,也有十幾隻」。 「牠們跟一般的鳥來講牠們不怕人,跟台灣本地鳥不太一樣,除了麻雀,看到本地人都滿驚嚇的,根本都保持距離。這種性格凶悍不怕人,相對我們留鳥會造成影響」。研究椋鳥科的林昆海和許富雄對不同外來鳥觀察後得到一致的結論。 「商業操作的放生機制,更是造成外來鳥大舉入侵的利基」,台灣動物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語重心長的表示。 在外來種入侵的危機,以及基因混雜與弱肉強食下,這些MADE IN
TAIWAN的生物,會不會從此消失?我們是否願意看到這樣的成果? ※本報刻正舉行讀者意見調查 惠請協助! ●[活動]假日免費賞蝶推廣活動-仙跡岩 --﹥ 時 間:5月15日(日) 上午7:30 站在視野最開闊的仙岩廟,可以遠眺台北盆地,廟前有一片人工栽培的綠籬植物,如鳳仙花、朱槿花等,為良好的蜜源植物,總是吸引許多美艷的鳳蝶到此訪花。稜線中途,還有一塊「仙跡岩」巨石,留有傳說中仙人的大足跡,值得一探究竟。經過高壓電塔後,再往前行不遠,右轉石階下行,即可接原來上山的步道,而走回步道口。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 ●[活動]柴山祭(二) --﹥ 時 間:5月15日 (日) 上午9:30-11:30 老中青少四個世代繼續為柴山做精采的代言!第1、2站柴山會國小組小小解說員將有特別裝扮,解說柴山生態事。而最後一站則將由社會人士與大學生連袂上場解說。 詳情請參閱 http://home.kimo.com.tw/tha_home/
播出日期:5月16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外來鳥入侵 飛機,乘載人們飛翔夢境,世界瞬間近在眼底,羽翼,推動鳥兒前進,天涯咫尺沒有距離,當不同時空的人和鳥靠得更近,環境將潛在著什麼危機? 【看守台灣】搶救老嘉役 嘉義市為了興建新的市政中心,最近計劃拆掉市政府,但是這棟日據時期被稱為郡役所的古老建築,在嘉義人眼裡,有如一棟見證嘉義演變的珍貴資產。為了保留郡役所,許多嘉義人展開行動,因為搶救嘉役,不僅是留下一棟老建築,也是搶救嘉義的歷史記憶。
播出日期:5月20日-6月3日 《無米樂》這支紀錄片企圖拍攝這一群60、70歲的老稻農,如何面對WTO帶來的衝擊,同時呈現台灣農村的生活與仍然保留在鄉鎮的傳統技藝,以及台灣悠久的種稻文化與技術──他們如何犛田、淹水、插秧、灑肥料……等待稻田出穗,與最後的收割。 老農不死,但逐步凋零……土地不老,也漸漸荒蕪……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在浩瀚的天地之間,在人世的悲喜之間,他們…成就了自身的圓滿。 詳情請洽詢 無米樂預告網址 ※本報刻正舉行讀者意見調查 惠請協助!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