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永續發展]永續發展研習營落幕!永續發展的行動式開幕? --﹥ 本報訊 在台灣的我們應該用何種態度來面對永續發展?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期望透過「永續發展研習營」,營造研究工作者與國中小學教師以演講綜合討論等對話方式,針對氣候、地質、海洋、生態、社會經濟、公共衛生、產業結構等不同面向和交互影響進行研習。本次研習大約有40餘位的國中小學教師及學生與會參加。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同時也是全球變遷中心主任柳中明首先由生活周邊的民生議題出發,闡述氣候暖化對於民眾及生態物種的影響,各項國際公約推動的過程及簡略的介紹。他指出國際社會已認知到經濟成長不是無止盡的,因此有限度的犧牲經濟成長成就環境保護已是國際趨勢。環境保護的工作推動之後,也會成就新興產業,例如資源回收或、太陽能及諸多潔能產業。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讓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的對立性減少,相依性增加。氫能或油電混合引擎早已因其節能效益而量產已指日可期。同時他也指出,各項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遷的速度有越來越快的趨向,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積極態度因應。而環境資源被開採或使用,因為科技的發展,而更有效率,我們不需全然的悲觀。 台大大氣系教授吳明進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析了台灣過去近50年來的氣候因子(北中南東部雨量、年均溫、月均溫)的綜合性研究結果,過去100年來,台灣有氣溫顯著上升的趨勢。年降雨量有東部、東北部增加、西南部減少的趨勢。近年更有一年平均下雨天數減少,降雨強度增加的趨勢。未來的氣候由於長期性的氣象資料不足,只能以模擬的結果進行預測: 如果未來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一倍,台灣的夏天氣溫將會上升0.5至1.5℃ ,冬天2至3.5℃ 不等,降雨量會有所增加,因各地區有所不同。 明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許桂榮,則針對大氣中的全球金屬污染物──「汞」的循環世界研究現況做了清楚的介紹。元素汞(Hg)主要是因為人為的工業活動而被釋放到大氣中,經過沈降被植物或動物吸收,隨同食物進入動物體內。對於動物的神經系統和腎臟系統有累積性的影響。與動物體內的有機物產生的化學反應換的甲機汞,會由孕婦透過血液專移給胎兒,若在小腦形成後會持續累積,最後破壞小腦或知覺系統。甲基汞通常通常會經過食物鏈在魚類或水中動物持續累積,越大型的動物越高的累積劑量。近年來並發現水體優氧化的會促使其中魚體汞濃度增加。小型溫水湖泊的甲基汞生成較為快速。美國及歐盟已經即將或跟進全面管制火力發電廠的汞釋放。台灣地區的汞排放則尚未有實際普查結果。 氣候暖化後,珊瑚會怎樣因應呢?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長戴昌鳳模擬後發現,部分的珊瑚向北緩慢遷移,移往海溫比較低的地方,例如東部海域,但是豐富度勢必降低。另外他們也面臨了外來物種海葵的「大量蠶食」,來自於加勒比海的海葵,靠著強大的無性生殖能力,在水族業者棄置之後,大量繁殖,已大量危害墾丁海域珊瑚群。 台灣陸上的兩生類、鳥類、魚類根據生命科學系李培芬副教授模擬結果,氣候暖化後鳥類可能會以高海拔移棲,兩生類的原生棲地會逐漸縮小,魚類棲地低海拔或氣溫較高區域會逐漸消失。另一個值得擔憂的事,魚類的原生種及外來種的棲地有完全重疊的趨勢,這些外來種極有可能會捕食或生存競爭等方式導致台灣原生魚類在棲地中消失。 16日下午由主辦單位邀請了李河清教授、李堅明、工研院能資所黃啟峰主任、中華經濟研究院柏雲昌博士、碳排放交易協會副執行長林大鈞先生等人進行一場溫室氣體排放與因應策略的研討會,與會來賓皆認為管制或減量溫室氣體所需要的條件包括政府的執行魄力及在立法支持、社會大眾的正確體認、以及企業的主動投入。根據歐盟和美國的經驗,進行溫室氣體管制或減量工作,未必帶來經濟衰退,而是創造環境保育新契機及綠色消費市場。 綜觀三天的研習課程,諸多教授以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紹了溫室氣體及京都議定書的前世今生、甚至影響所及、未來發展趨勢等,跟自然環境、大氣、社會經濟等不同層面的影響性,但似乎並沒有脫離知識分享的模式,有位不具名老師表示,這些對於教學仍有很大的助益。那觀念推廣之後,台灣的永續發展的國家級政策或是各級學校的操作策略和回饋機制何時會出現雛形?答案似乎仍在等待廣大社會大眾的回神。
◆[永續發展]全球經濟成長 地球「維生徵象」緊迫 --﹥ 記者 J.R. Pegg 報導
報告指出:污染持續增加,生態系統惡化,而儘管經濟成長,世界上許多貧窮國家正被遠遠拋在後頭。看守世界研究中心主席佛雷芬(Christopher Flavin)表示,成長的物質指標提醒了我們一點:「我們絕對還沒有將自己從物質世界以及其持續帶來的威脅中解放出來。」 總部設立於美國華府的「看守世界」從1992年起即每年製作「維生徵象」報告,而今年的報告則追蹤35項經濟、社會以及生態面向的趨勢。今年的研究主要琢磨中國經濟對近來全球經濟發展的衝擊。 看守世界表示,中國已經崛起成為「一股全球性力量,驅使幾乎所有事物的消費和生產,均達到最高限度。」報告引用兩個關鍵統計數字,以證明中國如何影響全球消費和生產模式──中國對石油的渴求增加,以及中國對鋼鐵的熱切需求。 在最近5年內,中國的需求推動世界鋼鐵增產1/3,達到10億噸以上產量的最新紀錄。這些發長致使中國經濟在2004年達到9%的成長率,但是也產生可預期的環境後果──特別是工業活動增加所產生的空氣污染。 據估計,中國空氣污染每年導致約59萬個嬰幼兒猝死案例,同時中國的經濟成長也已經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大幅躍升,這乃是人為氣候變遷的首要因素。中國的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自1990年以來已高漲了47%,到2003年,全球溫室氣體增加量有一半是來自中國。在全球碳排放方面,中國目前僅落後美國,排名第二,預計排放量將會隨著中國對能源和汽車的需求上漲而急速增加。 雖然發展中國家的成長和人口增加在世界的未來扮演重要角色,但這份《維生徵象》報告強調,人口稀少而富裕的國家以及「超高度消費模式,仍是全球環境的主要威脅。」 看守世界中心計畫主持人曼司特尼(Lisa Mastny)表示,儘管世界經濟成長,但有足夠的徵象顯示「貧窮、環境衰退和傳染病持續增加」。1960年以來,全世界最富有和最貧窮國家之間的鴻溝已經加倍了,而且世界上的貧窮規模已相當嚴重。 該報告提到,雖然在2004年全球糧食生產(包括榖類、肉類和魚類)都有提升,但是飢餓的人數卻是自1970年代以來首度增加。儘管經濟成長激增,在2003年仍然沒正在找工作的人數卻也創下了紀錄。世界看守研究中心說這是發展中國家不穩定性的長久因素。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12-10.asp ◆[生態保育]挪威水產養殖場脫逃魚隻 危害野生鮭魚生態 --﹥
瑞士,格蘭,2005-05-12 (ENS)-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揭露,數以千計從養殖平台逃出至挪威開放水域的鮭魚,將造成野生大西洋鮭魚有疾病、繁殖困難、及基因汙染的問題。而每年有近50萬的養殖魚類逃出至挪威水域;因此在挪威海岸所捕獲的鮭魚或鱒魚,每四隻就有一隻是「落跑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12-02.asp ◆[生態保育]寮國發現全新族系哺乳嚙齒類動物 --﹥
美國,紐約,2005-05-12 (ENS)- 寮國發現了一個獨特的新品種嚙齒動物,據科學家所說,牠是一種全然不同族系的哺乳類動物。在一次生物多樣性視察中,研究人員在寮國中部的喀罕莫安(Khammouan)石灰岩國家生物多樣性保留區發現,這個不知名的嚙齒類生物在當地市集被當做食物販售。而當地的獵人表示,這種「石鼠」是在附近的石灰岩地區捕獲。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12-03.asp ◆[能源議題]石油蘊藏全球第二大 伊拉克仍須進口汽油 --﹥
記者 Shawkat al-Bayati 報導 伊拉克,巴格達,2005-05-12 (ENS)- 縱使伊拉克為世界第二大石油蘊藏國,但由於境內反抗軍的攻擊及對煉油廠設施的破壞,造成無法生產的窘境;使得伊國亦須從國外進口汽油。巴格達的al-Dora與吉爾庫克北方的al-Beiji兩所大石化公司,每天至少可以生產約47萬5千桶的石油提煉品;但事實上,他們的生產量連三分之一都達不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12-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蘇花高速公路環境差異分析報告的第四次審查會議,因為國工局提供的資料有多點尚待釐清,因此未決議通過,待提出更嚴謹的評估資料後再行研議。於是蘇花高又暫時處於不可動工狀態,想當然爾花蓮地方的開發派再度譴責,來回攻防,似乎一切還在預期之中。 然而國工局就像為了不斷證明自己的存在,竟另外又提出一個工程難道更高的計畫,就是「中橫高速公路」。這個計劃「雖然僅止於構思評估階段」,連國工局都承認難度可能更高,風險可能更大。然而這個計畫的鬆口讓我們心驚之餘,卻可一窺很多訊息:首先,是全島高速公路網的計畫,執政的民進黨完全沒有因為反蘇花高運動及衍生的爭議,而有全盤性的檢討;再來,民進黨對於國民黨時代就不敢做的計畫,並沒有進一步的交通思維與政策,而只停在施工「方式」生態與否的選擇。也因此,國工局像禿鷹一樣仍不斷地尋找獵物,而以更先進技術挑戰更困難工程作為一種自我實踐的莫名使命感。 蘇花高的例子剛好與國際最近一個水壩計畫的相關進展,背景與模式,皆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值得我們注意與省思。 三月底,世界銀行罕見地宣布,將提供寮國南屯河二號水壩貸款及擔保,亞洲開發銀行也隨後跟進。一般認為世銀即將上任的總裁─美國卸任國防部次長伍夫維茲,將使現任世銀總裁把援助重點著重於教育與衛生等消滅貧窮的基礎作法,倒退到跨國企業全球佈局的惡局。 這些貧窮國家根本不需要也沒有錢推動大水壩計劃,將來也無力償還大量借貸。但已開發國家透過主導的世界銀行以及各種多邊的開發銀行,「核准」貸款給主導開發並擁有「水壩興建技術」的自家跨國企業,得以轉移技術及資金,假「協助脫貧」之名,前進到第三世界國家。因此近幾年,亞洲地區的學界與NGO不斷施壓反對,後來也選擇加入「亞洲開發銀行」的監督角色,要求資訊公開,以及民眾參與各種開發項目評價,並要求對社會與環境進行評估。至少近幾年來似乎發揮了作用,在水資源開發方面,幾乎沒有大型水壩興建計畫貸款。也因此,現在又來了個以美國價值的極右派總裁,之前納入市民社會團體意見的作法,有參與沒決策,會不會淪為背書的機制。因此,台灣反水庫運動的美濃愛鄉協進會鍾秀梅女士,就曾為文提醒除介入監督以外,人民力量、另類方案經驗學習、新的論述等多種作為並行的重要。 回過頭來看,反蘇花高的運動,似乎現在靠的僅僅是一個脆弱的審查委員會。所謂的脆弱,並不是指專家學者的專業或風骨,而在於被授權的權力基礎。在標榜資訊公開、生態、程序下,看似設了很多關卡,但當授權者,也就是政府主觀意識改變,這些路障便一夕全倒。而國工局雖不像「世銀」一樣背後權力勢力糾結,然而,就算是天真的工程、開發單向思維,加上與短視的政客結合,效果一樣害人。蘇花高、花東高、中橫高,沒完沒了,台灣反快速公路運動,絕對不能只交到環評委員的身上。 時 間:6月23-26日(四-日) 向陽山標高3690公尺,名列「台灣百岳」第16位,隔著「南橫公路」與關山相互對立。從關山山頂北望,但見向陽山的大斷崖,迎著陽光閃閃生輝……三叉山標高3494公尺,因位於三個稜線的交會處而得名,平坦寬闊的山頂綿延約一公里餘,是本省山峰中山頂最平廣的高山。山頂除了三角點之外,可眺望新康山、向陽山、北大武山、玉山等……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94/high-m/index0506.htm ●[活動]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賞鳥行 --﹥ 時 間:6月25-26日(六-日) 夏天的奧萬大,陽光從翠綠透光的櫸木枝芽間灑下,將奧萬大點綴的宛如少女般的清新動人,晶瑩剔透的綠光映照著藍腹鷴白色的披肩,抖落一地藍綠相間的光芒,黃山雀歡喜的在翠綠山林中跳躍,讓人不知孰是鳥孰是葉,棕面鶯鳥小嗓音大,鈴鈴的叫聲好以喚醒沈醉其間的人們,別忘了來欣賞這山林中可愛又美麗的躍動音符。 詳情請參閱 台灣鳥會 時 間:6月20、23、27、30日、7月4、11、18日 解構光與色彩的原理,解讀相片構圖、色彩、曝光的能力,由專業作者依課程教材詳實的傳授編修技巧,讓你成為舉一反三的修圖高手。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np.org.tw/activity/class_digito_photosharp.htm 時 間:5月26日(四) 晚上7:00-9:00 內容包括:1. 台灣水鳥繫放歷史回顧、2.台灣水鳥研究群簡介、3.野外繫放工作流程、4.繫放能幫水鳥做什麼?5.我們從繫放上得到了什麼?6.The flying Flag、7.未來呢?水鳥在台灣有沒有生存空間…… 詳情請參閱 http://sowtc.sow.org.tw/epaper/2005/may.doc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