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5-19 (全文版)

  本日主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四週年 啟動環境價值的「新」「心」感應
環境新聞 [永續發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四週年 啟動環境價值的「新」「心」感應
[公害污染]東歐國家取得協議 合力解決採礦污染
[能源議題]布希總統為生質柴油背書 促銷其能源計畫
[生態保育]加拿大擬增列43個瀕危物種
[生活環境]辛巴威哈拉雷市陷入混亂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5-1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19
專  欄 [和佛陀賞花去]虛虛實實 是芭蕉 也是人生
[走山的人]走上九份雞籠山 望盡一場黃金歲月夢
活動訊息 [活動] [課程] 
本會訊息 台灣環境資訊電子報讀者意見大調查 倒數計時募集中.....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兩名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永續發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四週年 啟動環境價值的「新」「心」感應 --﹥

本報訊

  成立於新千禧年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天已堂堂邁入第四年。協會長期扮演環境資訊入口網站、提供華人世界全球最新環境訊息,並在永續發展、生態工法、生態工作假期、世界地球日、外來種及入侵種等重大環境議題,展現出多面向思維且普及的推廣,同時在理性的自然保育概念之外,加入更多人文關懷、親子互動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出發與省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李永展表示,「站在轉型路口的台灣,需要有更多有理念且具行動力的伙伴及民間團體一起打拚,環境資訊協會願意扮演提供各種理念及環境資訊的平台,除了推廣更多的環境新觀念,也會從心出發,思考更多人與自然的關聯,希望能從整體啟動環境價值的「新」思維及「心」感應。」

  為了落實「新」思維與「心」感應的設計理念,協會今夏也預計推動一系列的實體生態體驗活動,像是七月將推出「勇闖山林--地球好野人夏令營活動」,帶領參與者實際體驗山林樂趣;而8月份將推出「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等,將去年生態池的建構進一步擴展為「植物種源保存計劃」,在台灣拜耳公司的企業贊助下,以四天三夜的營隊率先參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雍來環境教育生態園區的闢建,讓生態工作假期的面向更深一層,同時也協助開拓參與者的視野。

  協會走過之前蓽路藍縷的四年,是靠著許多成員的支持、鼓勵及幫助才日益茁壯,目前協會發行五年、卓然有成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單日瀏覽人次平均8,000,單日已突破15,000以上。協會於5月8日至5月25日正進行『環境資訊電子報的讀者調查』活動,協會希望大家能踴躍表達意見回饋給環境資訊中心,做為今年網站改版的依據,相信在許多愛護協會成員的協助下,協會定能廣採雅言、精益求精。詳細活動訊息請參閱以下網址: http://green.ngo.org.tw/poll2005/

  協會長期旨在推動環境資訊交流及普及,在各項環境資源、全球氣候變遷、水利與土壤保持、生物多樣性等多面向上,擁有大量國內外資訊之彙整、議題設定與專欄剖析、環境事件實錄與深度報導之豐富經驗。目前協會堪稱是台灣最大的環境議題入口網站,在蒐尋類網站Google更是排名首位;協會發行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快樂動物電子報」、「地球日電子報」三份電子報,訂戶高達7萬;每日引介大量國際環保動態、新觀念與新趨勢,例如2002年南非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2003年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舉辦之「世界保護區大會」,2004世界地球日與西雅圖總部串連及2005世界地球日活動「保護孩子‧儲蓄未來」,均有第一手報導與相關深度探討。

  目前協會的官方網站「環境資訊中心」 已收錄超過五萬筆圖文資料,協會將《環境資訊電子報》視為與環境相關人士溝通的最佳平台,舉凡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農委會防檢局、林務局、南投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環保署等單位都是協會經常性的合作夥伴 ; 此外協會也接受企業單位的委託,透過《環境資訊電子報》的平台,進行各項環境資訊的傳遞及專案推廣;包括與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的合作,共同刊佈或轉載一些質量精純的文章。

  四歲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瀟灑地度過了「『四』無忌憚」的歲月,在環境的舞台上將繼續發光發熱,秉持最高的理想及熱情,協助自身及環境各界人士,璀璨地「『五』動人生。

[公害污染]東歐國家取得協議 合力解決採礦污染 --﹥

  羅馬尼亞,克魯治那波卡,2005-05-16 (ENS)- 14日在羅馬尼亞的一場國際會議上,12個東歐國家正式通過一項新策略,此項策略主要是為了整治東歐各地老舊礦場、精鍊廠和加工設備所制定。此類礦場在東歐境內超過150個,分別散佈在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前南斯拉夫共和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以及科索沃境內,其中有些礦場已經廢棄,有些則仍在營運當中。

  在東歐地區,1/3以上的礦區對人體健康有著嚴重的危害,研究已發現許許多多老舊及廢棄礦區,已衍生出環境、社會及政治上的問題;而營運中的礦區也是環境的一大威脅。2000年1月,在羅馬尼亞西北部金礦造成氰化物污染,不料發生水壩潰堤意外,造成10萬立方公尺的廢水傾洩,使得匈牙利提蘇河與下游多瑙河河中的水生物,全數死亡殆盡。

  在20世界中葉以前,該地區一直缺乏一套礦區整治及再利用的政策,縱使有管理方案也欠缺強制執行力。當採礦公司破產後,政府亦無足夠經費來接管礦區整治工作。礦區缺乏管理、政治的不穩定所造成礦區紀錄散佚、未經計畫的關閉、武裝衝突、非法採礦等,都是其中的問題。在這些前蘇聯國家,如庫存化學劑、老舊的核子反應爐及損毀廢棄的工廠等所造成的污染等,已儼然成為一個關鍵議題。

  為了克服這些讓各國政府、地方當局及業者傷透腦筋的問題,「減少東南歐及提蘇河流域礦區環境和安全風險」的行動計畫於焉誕生。

  有鑒於在這動盪不安區域,礦場問題不僅造成污染,也成為局勢緊張的因子之一,因此在各國新達成的協議下,將對這些礦區進行詳細的評估,對新開發礦區也將有較高的衛生及環境標準;此外,最終的關閉和除役作業,也納入為行動計畫的一部分。

  這個計畫將在主要的河川及其支流加速建立及擴展早期警示系統,以期在發生污染意外時能警告此區的國家。最後,參與的政府希望這個計畫能吸引有關整治老舊礦區、熔爐及其他設備的財務、技術及管理專才的支援。

[能源議題]布希總統為生質柴油背書 促銷其能源計畫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5-16 (ENS)- 美國總統布希16日表示,由於美國國會未能通過國家能源計劃,讓美國民眾和企業在近幾年來必須忍受高能源成本、限電和汽油價格不斷飆漲之苦。布希總統在維吉尼亞州一座生質柴油工廠所發表的這場演說,是他在過去一個月以來,為了再次集結大眾對其能源計劃的支持,所安排的第三個重要行程──布希的能源計畫,主要仍著重在石油、燃煤和核能方面。

[生態保育]加拿大擬增列43個瀕危物種  --﹥

  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2005-05-16 (ENS)- 以加拿大的極地島嶼做為棲息地、數量稀少的馴鹿群,是該區獨有的生物,但由於牠們無法穿越雪地去尋找牠們最喜愛的食物──地衣,馴鹿的數量因而驟減。全球暖化是冰層融化/結冰週期發生變化的主要肇因,而這樣的變化使得地衣被覆蓋在冰層之下;加拿大政府在16日表示,會將馴鹿列入瀕危物種名單之中。

[生活環境]辛巴威哈拉雷市陷入混亂 --﹥  

記者 Dzikamai Chidyausiku 報導

  辛巴威,哈拉雷,2005-05-16 (ENS)- 居住在辛巴威塔法拉地區(Tafara,辛巴威哈拉雷市工人階級居住的近郊住宅區之一)的Mutepfa,每天天剛亮時就得起床,步行3公里到臨時水井汲水,而這座水井就設置在哈拉雷市重度污染的河流旁邊。今年22歲的Mutepfa先將20公升的塑膠容器頂在頭上,再踮腳走過房子的後院,以免踩到爬滿蛆蟲的廢水,而這些廢水都是從破裂的污水槽中溢流出來的。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5-19 --﹥ 

  • [環境政策]企業水汙費 2006年起開徵。環保署最近已完成「廢汙水排放收費辦法」,明定水汙費開徵分2階段,2006年先向事業開徵,2009年再向家戶開徵。依水汙法規定,環保署需成立「水汙染防治基金」,將水汙費專款專用於改善飲用水質、公共汙水下水道建設、水汙染總量管制等10項跟水汙染防治有關的工作。 (台北 聯合報)

  • [生態保育]整治野溪 破壞八色鳥棲地。目前是珍貴稀有保育鳥類八色鳥,抵台棲息、賞鳥季節,國內八色鳥密度最高的雲林縣林內鄉、斗六市交界山區,受林務局整治野溪衝擊,棲地生態遭破壞,鳥及築巢數量減少;雲林野鳥學會理事長陳清圳17日勘察,發現事態嚴重,將聯合保育團體,發起搶救八色鳥棲地行動。 (雲林 聯合報)

  • [生態保育]台灣發現新種小磨蝦虎。曾高居世界最小魚類排行榜冠軍超過20年的「小磨蝦虎」,體長紀錄最小只有0.8公分,該屬下的種類平均體長1至1.2公分,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暨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義雄3年前在蘭嶼潛水時捕捉到一群體型特別大的新種小磨蝦虎,體長最大達2公分,經比對確認是世界新種,也是全球小磨蝦虎登記有案的種類中體型最大者,近期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 (台北 自由時報)

  • [生態保育]全球最大亞熱帶森林 福山立榜樣。福山植物園成立亞熱帶森林動態學樣區,面積25公頃,是世界第一處,也是範圍最大的亞熱帶森林樣區,278公尺長木構步道完工,林業試驗所長金恒鑣17日揭牌啟用,填補了全球森林動態學研究的空窗。 (宜蘭 中國時報)

  • [公害污染]國有地貯廢溶劑 檢方究責。台糖、水利署、國有財產局的土地竟然被陳明坤父子佔用來貯放廢溶劑,台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黃朝貴將追究3個單位相關業務承辦員的法律責任。環保署官員19日將南下共同討論河川污染的解決辦法。 (台南 中國時 報)

  • [土地水文]荖濃溪建壩 原民議員抗議。水利署執意在荖濃溪建壩越域引水,引起高雄縣3位原住民議員謝垂耀、林民傑、詹金福嚴正強烈批判政府的鴨霸行為,將以原住民「出草」方式抗爭,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甲仙工務段主任鄒漢貴表示,該案與地方已持續溝通多年,工程於年初發包,將持續溝通爭取地方支持。 (高雄 中國時報)

  • [動物福利]農委會:北市動物園山羌梅花鹿未發生口蹄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17日表示,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確認,台北市立動物園山羌及梅花鹿等偶蹄類動物檢出口蹄疫非結構蛋白抗體陽性,主因多年多次施打口蹄疫疫苗所引起,並未發生口蹄疫疫情。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資源回收垃圾處理 26%民眾送鄰居。國內推動第1階段垃圾強制分類4個月以來,不少民眾已經養成隨手作垃圾回收的好習慣,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最新的調查發現,對於回收的資源垃圾,有74%民眾選擇交給資源回收車,另有26%的人則會送給鄰居或有需要的人。 (台北 中央社)

  • [生物科技]生技中心蛋白質藥物研發聯盟 2005年底成立。在政府的政策鼓勵下,國內財團法人研發單位開始積極組成產學研發聯盟,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透露,該中心計劃成立蛋白質藥物研發聯盟,目前已和統一集團旗下神隆生技、百柏生技、先進基因,及動物科技研究所等多家民間單位簽下合作備忘錄,2005年底前正式成立運作。 (台北 工商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19 --﹥

  • [能源議題]核反應堆將成為中美最大貿易產品。北京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高級分析師賀軍在北京財富全球論壇上透露,根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中國將在未來16年內興建32座1百萬千瓦大型核反應堆,其中約20個核反應堆將向美國購買。 (台北 中央社)

  • [能源議題]內蒙古發現1儲藏量22億噸的大型煤田。內蒙古自治區白音華煤田勘探取得重大進展,發現1個儲量22億噸的大型煤田。據了解,這個煤田構造簡單、埋藏淺、煤層厚,易於大規模開採。煤質為優質中灰低硫褐煤,屬於優質動力煤。 (台北 中央社)

  • [能源議題]荷蘭殼牌石油6億美元投資中國陸上天然氣。香港商報報導,荷蘭殼牌石油決定投資6億美元與中國石油公司共同開發中國1個陸上天然氣田。這是中國陸上天然氣勘探開採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1宗外國投資。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北京醞釀再次提高水價。2005年北京水價可能再次上漲。上調後北京綜合水價預計達到每立方公尺6元人民幣,而居民用水價也將上調到每立方公尺4.5元。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成都爭創園林城市 拆圍牆建綠牆幹道變綠廊。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5月起,成都市將陸續拆除人民路、蜀都大道等11條景觀廊道沿線臨街實體圍牆,興建以綠化為主的通透綠牆。該市還擬在今後對有條件的城市主幹道,都採用綠牆代實牆的做法。 (四川 華西都市報)

  • [生活環境]上海開闢節水新途徑 小區蓄雨水灌溉洗車。上海市已建設5大蓄水池,起到調蓄作用,防汛期間還有利於城市排水。與此不同的是,居民小區裡的「雨水蓄水池」主要是指利用雨水灌溉綠化、洗車等,能對天然雨水2次利用,節約自來水,這是上海開闢節水的1條新途徑。 (上海 文匯報)

  • [環境經濟]生產環保秸稈板材 合肥實踐發展循環經濟。安徽康拜環保秸稈板項目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奠基。從英國引進高強度環保均質板技術和設備,以小麥、油菜、玉米等農作物秸稈作為板材生產主要原料,生產出的板材不僅可以解決農作物秸稈焚燒造成大氣污染問題,而且大大節約森林資源,增加農民收入。 (安徽 華東新 聞)

  • [生態保育]中國有酒樓公然以國家保護動物娃娃魚作菜式。中國湖南長沙有酒樓公然以國家保護動物娃娃魚作菜餚。湖南畜牧水產局漁政處證實,局方確有把傷殘的養殖娃娃魚賣給酒樓。 (香港 中央社)

  • [生態保育]100元認養珍稀動物 滬水族館借此喚環保意識。上海海洋水族館借鑒國外相關做法,長時間前期準備後,17日正式確定了認養計劃。目前可供認養6種珍稀水生動物,根據動物飼養管理的難度及市民不同的承受能力,每年的認養費從100元至1萬元不等。「養父母」可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成長情況。 (上海 新聞晨報)

  • [生態保育]山東江蘇 爆發口蹄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15日表示,中國當局已證實,大陸境內出現2起口蹄疫疫情。中共農業部畜牧獸醫局局長賈幼陵於13日提出報告表示,2005年4月底在山東省和江蘇省爆發了2起口蹄疫。有一些外國觀察人士懷疑,中國就是近年來好幾次口蹄疫爆發的源頭,其中包括於1997年台灣68年來首次爆發的口蹄疫疫情。 (台北 大陸新聞中心)

[和佛陀賞花去-修行花園]虛虛實實 是芭蕉 也是人生 --﹥

作者:釋見介

  在我隱居小屋前,有幾株芭蕉。長夏,芭蕉葉大成蔭,綠滿窗前,風簷展書讀,倍感心曠神怡。雨夜,淅零細雨灑芭蕉,隔窗聽雨聲,別有一番滋味。

  別稱「綠天」的芭蕉,是很有意思的植物。古人說:「蕉不落葉,一葉舒則一葉焦,故謂之蕉。」芭蕉必須等一葉新生,老葉才落。它是多年生的大型草本植物,從外形看來,像樹幹的假莖是由葉鞘相互重疊而成,所以並無樹幹的年輪,不若樹木的實心。

  佛經中常以芭蕉的空心──「無牢無實,無有堅固」,來形容世間虛妄不實,如《雜阿含經》說:「色、受、想、行、識亦如聚沫、塵埃、芭蕉」;《大智度論》說:「諸法如芭蕉,一切從心生,當知法無實」。

  而我們卻活在「芭蕉葉」中──蘭嶼雅美族人有首歌謠,歌頌著:「祖母綠的芭蕉葉,就是福爾摩沙,芭蕉葉甩了一顆大露珠,便是蘭嶼。」

  台灣島的形狀恰似一片芭蕉葉,懸掛在太平洋上,我們生活於葉中的某個角落,有著共同的命運與未來。

  雖說世間無常虛妄,但活著的每一刻卻如此真實,充滿了無可避免的挑戰。誰不是生活在真實與虛幻交錯的世間呢?我們無法掌握明天,也無法改變過去,唯一能做的便是珍惜當下,努力眼前,直到告別人間……。

  記得宋朝宏智禪師臨終時,曾寫下一偈:「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煙沒,秋水連天。」然後擲筆而逝。這是何等蒼茫、寂靜生命境界,又是何等遼闊、灑脫的心地風光啊!這般揮別人生的最後一幕,美極了。

  在無常虛妄的世間,我們認真地活過;到離開世間時,如白鳥展翅,飛過如煙秋水,那般澹然、安祥。多少愛恨情仇,回首,也只是夢幻空花。

  只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卻是「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般,總活在悔恨與抱怨裡,不知道其實「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自己無法承擔罷了。

  最近芭蕉成熟了,味道十分香甜。原本的老株逐漸老去,周圍又長出幾株新苗。不多久,或許將芭蕉成林,綠蔭如雲,也算是「綠天蕉影」吧!

  這般生生死死、虛虛實實,是芭蕉,也是人生。

心靈小花圃

◎芭蕉:多年生草本,具短縮莖,葉自根際簇生,單葉長圓扇形,葉面黃綠色,開花時節為春末至夏、秋季,花朵為黃色,穗狀花序顏色鮮豔悅目。

◎世間虛幻:「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雜阿含經》

◎於虛幻人生努力眼前:我們無法掌握明天,也無法改變過去,唯一能做的便是珍惜當下,努力眼前,直到告別人間。

[走山的人]走上九份雞籠山 望盡一場黃金歲月夢 --﹥

作者:紫秋千
攝影:紫秋千

  在撰寫山岳文學的歲月裡,雞籠山是最想接觸的題材,不只是因為他本身帶給旅客的感覺,還包括他對九份地區代表的意義。這次專程北上,就只為再訪基隆山,一了多年來的心願。

  基隆山,以一個狀似雞籠的樣子聳立於台北的瑞芳山城,望盡了九份的發展興衰,也望盡了淘金客的一場黃金夢。

  萬應公的對聯寫著:「昔是黃金客,今為夢中人。」正是這悲情城市的最佳詮釋,幸好這座山不產金,否則也將是千瘡百孔,難保著其「大肚美人山」的美名。

  學生時代青春正盛時,九份常是課外聯誼郊遊的好去處,那時,也曾來這看日出,看港灣夕落,而最常的是到那4座小涼亭一群好友談天說地。

  算一算,這次已經是第6次造訪了,但卻從未像此刻純粹帶著攝影與文章取材的心情而走,也從未像此次試著去融入他的氛圍。大概是這麼多年來生活與社會的環境歷練,看待事物已有所成長。

 

  風塵僕僕的搭車到九份已近午時,匆忙的用過暗街的小吃後,便往山裡走,正所謂打鐵要趁熱,只要稍一遲緩,這靠海的小村莊便可能馬上下起綿綿細雨,九份多雨,眾所皆知。

  汽車路上的登山口,不知何時已舖上層層石階,與往年的印象頗多差異,怎麼拼湊也拼不起來,一度還懷疑以前是不是走這條路的,不過看似整齊也安全多了。

 

  寒冷的一月天,東北季風的強冽,依然吹得有點濕冷,天空烏雲密佈,像似快下雨,步道兩旁的樹叢已見一株株挺立的筆筒樹,蕭瑟的五節芒搖曳著,轉身望見的除了人與墳墓和平共處的景色外,便是無耳茶壺山下,多了好幾間大型建築物的金瓜石小村莊。

  這幾年來,金瓜石開發的速度,比我走這石階的腳步還要快,一看即知是因最近廣告打的火熱的黃金博物館,無言的山丘承受著經濟發展的枷鎖。

  遊客一波波的洶湧而至,佔領了九份,如今也跟著擴充至昔日無聲無息的金瓜石,而不變的,只剩放眼所及的山與海,遠方的深澳、八斗子、和平島與基隆港依然如此的波光雲影,那偶爾飄來的山嵐海霧,更添詩意。

  標高588的基隆山,有著一顆三角點,第四座涼亭正位於山頂處,有棟蓋在這裡多年的建築物,不知何時旁邊又多了個觀海木亭,而且還真有人細心的數著石階寫上共1481梯,實乃佩服其用心與閒情。

 

  腳下的陰陽海與蜿蜒的黃金公路,我想若天氣好一點,會更清晰亮麗。大概是因為寒流來襲的關係,今天山上倒無太多的山友,僅有幾對夫妻帶著孩子來爬山,不過山頂風勢強烈,並未久留。

  許多人來到九份,皆往基山街裡走去,而我喜歡到基隆山走走,這兒應該是寧靜,像是秋天芒草飄曳的懷舊古城,尤其是黃昏時,觀看東北角海域的點點漁舟,那種意境之美,實需要親身去體會。

  淘金客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種在雞籠山腰的芋仔蕃薯,白色的皮,紫色的心,美味的讓我難以抗拒其誘惑,每次去皆「有吃又有拿」。天冷時,熱騰騰的來一碗,滑溜柔嫩,溫暖心扉。每次來爬基隆山,下山時總要犒賞自己1、2碗,這種滿足吃到的不只是美味,還包括著對這個早已不再悲情的九份小鎮,一個新生的希望。

 

  來九份,您一定得餓著肚子來,保證讓您不虛此行!

[活動]「樂生院人間寫實部落格」邀您一起來參與 --﹥

  時 間:5月17日-9月17日
  主 辦:樂生院人間寫實部落格 02-23633563

  2004年以來,樂生院民反迫遷、爭人權的運動持續在絕望邊緣努力著,因著這個機緣/劫數,我們才看見痲瘋病患者的生存樣貌,那樣低限的、卑微的,卻又真實、沈重的尊嚴。樂生院史、樂生人的生命史,這些和台灣歷史社會的關係,還有太多需要我們去發現與反省。希望樂生院民在晚年被迫如此奮力地拼博,能刺醒台灣社會麻痺的知覺?

[活動]銀髮族汐止翠湖步道之旅 --﹥

  時 間:6月16日(四)
  地 點:台北縣
  主 辦:523登山會 02-25557523
      E-mail: 523@523.org.tw

  翠湖位於基隆河北峰溪的上源,原只是一個小小深潭,日據時代於附近發現煤礦後,採媒的棄土漸漸堵塞了北峰溪水道,溪水聚集因而形成今日的湖泊景觀。我們將漫步在山林間享受陽光穿透枝葉的溫暖,看成群的台灣藍鵲飛過山際,彩蝶於身旁翩翩飛舞,並感受這裡的採媒史的興衰和翠湖之間的故事。

[活動]武陵生態之旅 --﹥

  時 間:6月16-17日(四-五)
  地 點:雪霸國家公園
  主 辦:雪霸國家公園、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聯 絡: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0800806188
      E-mail: eco.tourism@msa.hinet.net

  在雪霸國家公園的武陵遊憩區內,有一世界知名的台灣特有生物-「櫻花鉤吻鮭」,是冰河時期孑遺生物,原是洄游性質魚類,因為板塊運動和河川變遷,使得洄游的櫻花鉤吻鮭被阻隔在大甲溪高山溪流中,成為陸封性的鮭魚,悠游在武陵這個世外桃源。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希望藉由各項保育措施,還給櫻花鉤吻鮭自然的生存環境,讓櫻花鉤吻鮭生生不息地悠游在七家灣溪。並透過各項環境教育活動,讓社會大眾參與生態保育,期待櫻花鉤吻鮭美麗的身影不會在地球上消失。

[課程]夏季自然生態攝影班 --﹥

  時 間:6月15日-8月3日 晚上7:00-9:00
  地 點:荒野協會台中分會
      (中市西區五廊街135號2樓)
  主 講:賴加進
      (台中荒野分會攝影講師、十四年生態攝影行腳)
      何俊霖
      (學習攝影與青蛙為伍近兩年、荒野自然觀察觀班講師)
  主 辦:荒野協會台中分會 04-23720986
      E-mail: gy2@ms66.hinet.net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