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5-25(全文版)

  本日主題: 亞馬遜雨林消失快速 巴西政府保護行動追趕不及
知性專題 [綠色人物]環保宗師少年郎 與丹尼‧徐對談(上)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亞馬遜雨林消失快速 巴西政府保護行動追趕不及
[生態保育]搶救懷孕的北大西洋露脊鯨免受船隻危害 
[環境政策]世界衛生組織決議 各國應提供重大疾情爆發消息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0
環境事件 [環境關懷事件]找尋環境難民
專  題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店溪流域9種外來種植物
專  欄 [國家公園]東沙的海洋生態調查(下)
活動訊息 [活動] [講座]  [研討會]  [營隊]
本會訊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綠色人物]環保宗師少年郎 與丹尼‧徐對談(上) --﹥

作者:阿曼達‧葛里康 (Grist Magazine專欄作家)

  如果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t)在她即將鋃鐺入獄時真的擁有新世代覺醒的話(她剛買下Body & Soul雜誌,謠傳她企圖給她的生活品味王國帶來至少一點綠意。)也許她該跟一名年方27歲,卻早以環保生活專家聞名的競爭者好好學習。

  那便是丹尼‧徐,前兒童環保運動人士,在12歲時創立了環保組織,並加以經營成為價值連城的搖錢樹、來自白宮的邀請函以及主流通俗雜誌的報導──全都在他高中畢業以前。隨後他離開華府社交政治圈(Beltway)前往更耀眼的領域。現在他是明星們的環保顧問,《有機品味》(Organic Style)特約編輯,時尚、美容及家庭用品設計師,三本在出版版圖上開創「生態時尚」(eco-chic)類別的書籍作者,以及(還沒完啊?)從精品飯店連鎖到手機回收配備等公司的環保顧問。

  2004年他打算(在一家還不知道名字的電視台)開始一個叫「超級自然品味」(SuperNatural Style)的實境電視節目,內容是關於……你猜對了,是關於環保生活。它將包含從高科技環保屋,有機花園、時尚、烹飪、娛樂到寵物照顧的一切。首要的主題是:作環保很簡單,更不用說也很時髦、新潮、省力…噢對了,還有對地球友善。他相信環保運動最好加緊腳步並增加一點性吸引力,同時也向生態人士挑戰,要求他們不要因他囊括六個年度風雲人物,並將星巴克及奇異(GE)公司名列最欣賞的企業而心懷怨恨。

  但在變得像傳統消費主義一樣問題叢生以前,「生態消費主義」到底有多少可行的空間?Grist Magazine近日致電給丹尼‧徐在賓州的農場(作為「超級自然品味」節目的實驗室與佈景之用),討論美國是否真能從環境問題中買出一條生路、名人們為哪些急切的生態困境尋求他的協助、以及他為何對政治感到厭倦。

問:描述你成為環保運動人士的成長過程,是什麼促使你這麼早便投身政治?

答:這事我已經講過一百萬次了,我會試著不要略過細節。這發生在我生日那天:我在地球日出生。我想,當你是個小孩而你的生日和某節日同一天時,它當然會對你有些影響。每年我生日的時候,都會有些關於地球處境及鯨魚和雨林問題,以及和這些相關的駭人恐怖故事。因此每年生日時我都在納悶世界末日是否就要來臨了。

  步入12歲時,我單純地相信我所讀到的每個問題,同時也懷抱理想,相信自己能解決它們,於是我決定在12歲生日那天創建一個環保團體。這是一份禮物,來自所有參加生日派對的朋友們。我那時好像是說「你們可以留著所有帶來的禮物,我不想要,但你們得做點別的事來代替。」大家都以為我想要現金,但我說:「我要成立一個團體,希望你們成為裡頭的創始成員。」這個團體(Environment 2000)在我18歲時,從12名成員成長到25,000名成員。

問:你如何在那個年紀學到社會運動的訣竅?

丹尼‧徐與女演員布萊絲‧丹納(Blythe Danner)合影。答:這是我生命中真正像個「環保人士」的一段日子。當時沒有多少成人在支撐或運作Environment 2000,只有一群青少年。我學習從游說陳情、立法程序到公共關係、募款及民間活動的一切。我們非常有效地杯葛了像Eddie Bauer這樣的公司,使他們終止皮草的使用。我們學到如何善用媒體,因為我們發現他們喜歡報導年輕人,可以利用媒體來傳達訊息和招募成員。我們從未費盡心思去吸引成員,他們都是自己找上門來的,贊助者也找上我們。我們只是從實踐中學習而已。我甚至在13歲時自己填寫稅務法規501(c)(3)的非營利組織免稅申請表,但裡頭拼字錯誤之多,我簡直不明白財政部賦稅署是怎麼通過的。

問:所以這不只是課外活動?

答:我中學被當,沒有任何擅長的項目,也沒有課外活動。你總是聽說那些故事,年輕人為理想奮鬥但也同時在班上名列前矛之類的事蹟。他們就像有超級非凡成就的人,非常閃亮、非常完美,幾乎有些讓人毛骨悚然。我可不是,我不打算上大學,也沒有計畫讓自己揚名立萬。

問:但你的名號還是從此成為暢銷招牌,你簽下寫書合約、電視節目、產品生產線,還為連鎖飯店作設計。

答:我其實沒有用什麼策略,我只能說,傻人有傻福。現下我經營事業,而且有個不只是商業性的企業組織,這裡當然有個完整的策略,而我們也知道自己的方向。但約莫22歲以前,我仍只是隨波逐流,有什麼就拿什麼,也沒有多想。我說的是我第一份寫書合約,我唯一做的事就是回覆出版商蘭登書屋(Random House)的電話。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greenman/2005/gr05051101.htm

[環境政策]亞馬遜雨林消失快速 巴西政府保護行動追趕不及   --﹥

  巴西,巴西利亞,2005-05-20 (ENS)- 巴西總統魯拉今日簽署了一則行政命令,目的是在帕拉省(Para)建立五座精華及生態保留區,以限制該區伐林整地的行為。但設立這幾個保留區的命令公佈前日,衛星圖像卻顯示出,除了記錄剛開始的那年之外;去年亞馬遜河雨林消失的速度較任何年度都為快速。

  魯拉總統譴責盜伐和燒林墾殖的行為正在摧毀亞馬遜雨林。他說:「僅僅是執行法律而已就足以觸怒到某些人,因為這些人盡其可能地破壞一切,他們忘了看看今日大幅開墾的結果,因為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使整個雨林徹底惡化。」

  另外,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天也捐出330萬美元,用來作為巴西亞馬遜雨林現有的公園和保護區系統,以確保其長期的財務需求與土地永續利用。

  魯拉總統宣告新保護區和WWF的捐助行動,是巴西邁向「亞馬遜地區保護區系統」(ARPA)完整化願景的最新行動。ARPA計畫設立面積廣達19萬平方英哩的保護區網絡,是整個美國的國家公園系統總面積的一倍半。ARPA是在2002年由巴西聯邦政府發起的計劃,旨在保護具代表性意義的亞馬遜生物多樣性,將至少設立5,000萬公頃的保護區,以創造未來十年在這保護區內的永續發展空間。

  在著手進行的保育計劃中是最大也是最有企圖心之一的該項計劃,保育合作的努力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將巴西亞馬遜雨林的12%列作保護區內,並成立一個估計將籌措2.4億美元捐款基金,作為替未來世代有效管理這塊保護區的經費。

  但是巴西亞馬遜雨林遭受的破壞遠快於魯拉總統的法令頒布及保育人員的圈護腳步。巴西官方通訊社今天指出:在2003到2004年期間,每年被燒砍的亞馬遜雨林面積高達6%。目前,雨林已經損失26,130公里的森林綠地,相當於巴西北部Alagoas州的面積大小。

  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學會」(Inpe)的一項計劃中的103張衛星影像推估,大約有17.3%的原始亞馬遜雨林已經遭受摧毀。

[生態保育]搶救懷孕的北大西洋露脊鯨免受船隻危害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5-20 (ENS)- 接著本月初又一起極度瀕危北大西洋露脊鯨死亡的消息,九個國際動物及環保團體的聯盟,昨日向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提出一項緊急呼籲,希望該局能立即頒佈一項緊急法令,來保護露脊鯨免於受到船隻撞擊而受傷、甚至死亡。

[環境政策]世界衛生組織決議 各國應提供重大疾情爆發消息   --﹥ 

  瑞士,日內瓦,2005-05-20 (ENS)- 來自192個國家的衛生部長與高級官員今日在世界衛生組織會議中,通過所有國際關切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皆須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的規定。到目前為此,僅有霍亂、傳染病及黃熱病這三種疾病列入此一規範;但最令人憂心的,卻是那種會跨國界傳染的世界傳染病。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5   --﹥

  • [公害污染]汐止白匏湖 工業廢水黃濁惡臭。汐止市民23日上午檢舉大同路一段工業區廠商偷排放工業廢水,嚴重汙染白匏湖溪下游河川,河面並散發令人作惡的臭氣。縣府環保局表示,24日將派員清查汙染源,業者如未申請排放許可證,將加重處罰。 (台北 聯合報)

  • [環境政策]建設西寶發電廠 質疑聲不斷。縣議員游美雲23日質詢時反對在萬榮鄉興建西寶水力發電廠;並指台電在當地開鑿的25口井,都冒出珍貴溫泉,要求縣府支持開發能促進觀光發展的溫泉業,捨棄有破壞生態、水源之虞的發電廠。 (花蓮 聯合報)

  • [環境政策]反天花湖水庫 苗栗縣長議長聲援。頭屋鄉反對興建天花湖水庫的鄉民23日上午到苗栗縣議會陳情,他們在縣議會前舉白布條向水利署抗議,縣長傅學鵬、議長饒鴻奇及多位民意代表都到場聲援,並表達支持鄉民的立場。 (苗栗 聯合報)

  • [環境哲學]公園缺德釣客 亂丟垃圾魚。台北市有3座公園湖泊,常有民眾垂釣,部分釣客缺乏公德心,任意拋棄不要的魚兒,引發民怨。台北市公園處無奈表示,現行管理辦法沒有罰則,只能勸導,不過該處已要求警衛或管理人員加強巡邏及處理。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營造健康社區 綠色勢成主流。推動健康社區,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和綠色社區將成主流,今後政府將在社區推廣有機農業、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鼓勵社區發展社區林業、生態社區,成立環保志工隊,發展「綠色社區」。 (台灣 聯合報)

  • [生物科技]異種複製動物研究 蓄勢待發。國內利用核轉置技術已成功產下複製牛、羊等動物,不過,國外運用動物核轉置技術於異種動物間核轉置胚的生產研究,已證實以牛、兔或綿羊的卵細胞做為受核體,轉置多種哺乳動物的供核體細胞可以獲得早期懷孕之建立。這項異種間動物複製胚之研究,備受國內畜產界之重視。 (台灣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5   --﹥ 

  • [環境哲學]珠峰上垃圾竟達600噸 純潔聖地成垃圾場。根據資料統計,從1921年到1999年共有615噸垃圾被丟棄到了珠峰的冰川裏,包括在珠峰的各條登山路線的營地間,登山者和徒步旅行者留下的大量的諸如帳篷、睡袋、氧氣瓶、電池、塑膠袋等生活垃圾和人類的糞便,每年遺留的廢棄物最多達到67噸。 (中國 文 匯報)

  • [生態保育]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加快恢復青藏高原森林。作為中國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的關鍵區域,以及重要的商品木材來源地,青藏高原正承受著原始森林在過去幾十年過量採伐帶來的苦果:氣候惡化,土壤環境惡化,物種組成及其多樣性發生根本變化。科學家呼籲,應採取措施,加快恢復青藏高原森林,還青藏高原本來的生態面貌。 (北京 新華網)

  • [環境政策]7月1日起外地車進深圳須過環保關。深圳市環保局日前公佈「深圳外地車環保分類標誌管理方案」規定,從7月1日起,深圳本地機動車輛,必須先過「環保關」,向深圳環保部門領取環保分類標誌。 (廣東 羊城晚報)

  • [環境政策]國家鼓勵 江蘇推進建築節能環保。江蘇省建設廳主辦的「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建築峰會」上,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的李澍人副秘書長透露,國家很快將推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開發商多建節能住宅,將進一步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和標準,大力推行節能省地型住宅的建設。 (江蘇 江 南時報)

  • [土地水文]黃河流域近80%河道受污染 治污形勢依然嚴峻。據黃委會1975年監測資料分析,高達72.3%的水污染加劇,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50億元人民幣。自1993年以來,發生較大水污染事件40多起,專家認為造成黃河流域水質污染逐漸加重的原因是,廢污水排放量隨之增大,污染治理嚴重滯後,農業耕作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由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退化,引起流域水質變差。 (河南 中 國新聞社)

  • [土地水文]福建陳埭加緊水污染治理 解決「水荒」。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目前正加緊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力爭年內基本解決1.5萬噸水缺口的問題。 (福建 華 東新聞)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0     --﹥ 

  • [生態保育]眾議院通過禁止商業販售與宰殺野生馬法案

  • [永續發展]環境衛星發射成功 開啟全球環境議題合作新紀元

  • [環境政策]阿拉斯加唐格斯伐木道路補助 眾議院闖關未果

  • [環境政策]鮭魚相關產業呼籲國會 終止失敗復育計畫 停止數十億商業利益流失

  • [土地水文]民調:清潔汙染河流以求安全飲用水

  • [公害污染]五橡膠公司判罰188萬俄亥俄超級基金場址清理費用

  • [生物科技]外來蜜蜂瓦解美國蜜蜂帝國 賓州研究員找出解決之道

[環境關懷事件]找尋環境難民 --﹥

     發起者: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陳情時間:2005年5月30日(一)上午
  陳請地點:總統府

  你是環境災難的受害者嗎?

  你是錯誤政策下,環境被破壞受害者嗎?

  請你趕快跟我們聯絡

  530一起赴總統府陳情

  報名方式請以團體為單位,每單位推派一名代表,並填妥表格,於5月26日以前報名,Email: tepu.org@msa.hinet.net傳真02-23644293,我們收到後,會主動跟你們連絡。

陳情單位:

 

難民案由:

 

陳情代表:

 

       紀:

 

       因:

 

   人:

 

聯絡方式:

 

E-mail

 

       註:

 

填寫範例

陳情單位: 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居民
難民案由: 小小村落有兩個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興建,在興建尚未完工,一下大雨村莊開始淹水,而掩埋場附近有疑似斷層,萬一興建完畢,未來有可能污染烏山頭水庫,影響大台南七十萬市民用水安全。
陳情代表: 陳○○女士
       紀: 八十歲
       因: 本來可以安想天年,卻因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興,一下大雨開始淹水。生活開始陷入恐慌,沒有安全感,在奮戰幾年下來,政府不理不採後,對人性、政府失去信心,開始嚴重記憶喪失,每天憂憂悶悶。
 絡  人: 王○○先生
聯絡方式: 0923******
E-mail  
       註: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店溪流域9種外來種植物 --﹥  

作者:荒野保護協會新店溪組

  今年的生物多樣性日以外來種為主題,且以新店溪流域流域常見的外來種植物為例,介紹大花咸豐草(菊科)、馬櫻丹(馬鞭草科)、油桐(大戟科)、紫花酢醬草(酢醬草科)、扶桑(錦葵科)、蟛蜞菊(菊科)、非洲鳳仙(鳳仙花科)、紫花藿香薊(菊科)、銀合歡(豆科)等九種。分述如下:

  大花咸豐草(菊科):一年生草本,因為果實上部有宿存萼二至三條,能附著於人畜,散佈種子。原產太平洋諸島,現在已成為全省野地馴化的野生植物。

  馬櫻丹(馬鞭草科):馬櫻丹原產地在南美,常綠型半蔓性的灌木,全株都含有刺激性怪味,特殊的是它的小枝條為四角形,匍匐下垂,且具逆向的銳剌。葉子是對生,廣卵形,表面十分粗糙,西元1645年間由荷蘭人引進台灣,由於它對環境要求並不嚴苛,繁殖力強,剪下較老的枝條往土裏一插便能成活,耐熱、耐瘠、抗旱、抗污染,兼之台灣氣候又適合其生長,一遇合適的生長地,便呈大塊分佈,現今在低海拔原野和海邊,都可輕易發現它的蹤跡。

  油桐(大戟科):油桐原產於長江流域,引進台灣已有百年的歷史,主要用來榨桐油,台灣有木油桐(千年桐,果皮皺摺),和桐油樹(三年桐,果皮光滑)兩個品種。木油桐生長快速,可做家俱、火柴棒、牙籤等,同時也是火柴和造紙工業的理想材料。桐油樹以採果搾油為主,果實可用來提煉防水性佳的桐油,馳名國際的美濃紙傘傘面所使用的防水油,便是桐油,另外在化工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的時候,也是油漆的重要原料。油桐對土壤的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而且好管理。 據專家說,台灣的油桐樹大多是木油桐居多,約佔90%。

大花咸豐草 馬櫻丹 油桐

  紫花酢醬草(酢醬草科):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株矮小高約15 ~ 25cm,葉由根部叢生,有三片小葉成倒心形,有長柄可達18cm,無明顯地上莖,主根粗大,上端有多數小鱗莖,葉柄上有毛茸;3 ~ 15朵花著生於花莖頂端,略呈繖形花序,花徑約1.5cm,花色為粉紅或紫紅,花萼與花瓣均為5片,花瓣有深紅色條紋,柱頭五裂,花期自12月至翌年6、7月,尤其以3、4月開得最旺。另外紫花酢醬草的花、葉都比黃花酢醬草大了許多。

  扶桑(錦葵科):別名朱槿、赤槿、佛桑、大紅花,屬常綠灌木、單葉互生,廣卵形,革質,有光澤,上半部葉緣有粗鋸齒。全年斷斷續續的開花,而以5-10月為最盛期。花筒狀,腋生,花瓣五裂,不完全開展而呈向右螺旋捲;花蕊細長突出瓣外。扶桑園藝品種極多,花色也極豐富,花形有單瓣或重瓣,其特色生性強健,四季開花,是大眾化之木本花卉,適合盆栽、綠籬或庭園美化叢植或列植。扶桑的花瓣頭部可吃,有甜甜的味道,扶桑花蕊的基部可黏在鼻子上玩。

  蟛蜞菊(菊科):菊科 別名:南美蟛蜞菊、地錦花、穿地龍,多年生草本,莖枝可高達60公分以上,莖橫臥地面,葉呈蔓性伸長,常被當地被植物栽植。葉型有分單裂或三裂,葉緣有鋸齒,葉對生,厚革質,卵狀披針形,兩側有剛毛。頭狀花黃色,單生於莖頂,舌狀花短而寬,僅數片,鮮黃腋生,具長柄,花期極長,幾乎全年開花。

紫花酢醬草 扶桑 蟛蜞菊

  非洲鳳仙(鳳仙花科):原產於非洲東部的多年生草本花卉,生性強健耐陰性強。莖柔軟多汁, 分枝性很強。葉互生,葉緣有細鋸齒。花腋生,有重瓣及單瓣品種,花色有粉紅、紅、 白等顏色全年都可以開花,但以秋至春天較佳。可以種子或扦插方式繁殖。已成熟的果夾(表皮呈枯黃狀態)會因受力後彈跳,將種子散落至各地。

  紫花藿香薊(菊科):一年生草本,通常較藿香薊高大,全體密生多細胞毛,葉廣心臟形,有柄。頭狀花密生而成繖房狀排列,所有紫色小花皆由筒狀花所構成。瘦果具有四條稜,稜上有毛,植物體上的莖葉含有特殊味道。原產南美,由日本引進台灣,已在全省各地歸化,平野、山地、鄉間、皆可見其蹤跡。外形與藿香薊十分相似,可從其較高的植物體與較大的紫色頭狀花來分辨。

  銀合歡(豆科):落葉小喬木,二回羽狀複葉,小葉10 ~ 20對,背面粉白色,革質,舌狀。頭狀花序腋出,有長總梗,花白色,小花約200餘朵。莢果扁平,成熟時黑褐色。種子產量高,對土質的要求不嚴格,後來在本省低海拔地區蔓延,成為難以防除的木本雜草;在中南部,尤其是恆春半島,許多山都變成銀合歡的天堂。

非洲鳳仙 紫花藿香薊 銀合歡

[國家公園-從生物多樣性看國家公園保育]東沙的海洋生態調查(下) --﹥

作者:莫聞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東沙海域遠離人跡,不受干擾,是許多其他地方受威脅物種繁衍的天堂,其生物資源固然豐富,然生態復育之聲也是急急切切;前文已說過,以往各方漁民之過度撈捕、炸魚、毒魚,已使作為魚類重要棲息之地的珊瑚群死亡大半,目前除了依賴海巡官兵巡守驅趕不法漁船,則須靜待海底生態休養生息,自然復原;但一方面,設立國家公園,即不免背負著國人前往觀光旅遊之期盼,承擔著一定的遊憩壓力,如何在保育與開放觀光之間做適度權衡,是一重要課題。

  國際海洋保育專家Richard Kenchington博士在今年4月間應邀前往營建署實施專題報告時曾提出建議,首先至少要給予5年的高度保護,保持最低限度的人為衝擊,其次則必須有系統的進行生態系統調查,佐以政策、法令上的管理手段,訂定管理目標,在反覆觀察人類利用所造成的效果,測試各種管理方法後,訂出最適方針。Kenchington博士也提到與國際機構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例如「國際珊瑚礁學會」(International Coral Reef Initiative,,ICRI)、設立於帛琉的「國際珊瑚礁中心」等。

  東沙國家公園籌備小組吳祥堅今年2月間即曾為文指出,全世界110個國家的珊瑚礁重要地區面臨危機,自然保育聯盟(IUCN)為已著手協助印尼進行珊瑚礁棲地復育和經營管理計畫,也聯合各國位科學家,在印度洋進行珊瑚白化、死亡的調查和復育評估工作,並協助巴西進行海洋污染控制試驗;由此亦可見國際合作的潮流趨勢。

  從Kenchington博士的建議可看出,「有系統的生態系統調查」實是當前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保護的成果、各種管理方法的成效檢驗,都有賴於此。除了生態上的調查以外,有鑒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01年通過《水下遺產保護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Underwater Heritage),認定水下的人類遺址、建物、沉船機骸等具保留價值之文物,為民族、國家之歷史要素與人類共同遺產的重要部份,目前中山大學海洋環工系副教授邱文彥也正進行東沙海域的沉船遺跡調查。據邱文彥蒐覽文獻古籍後,認為東沙海域本為大陸通往台灣的必經海域,發現沉船的可能性頗高,因此亟需人力勘查定位後嚴加保護,以避免商業行為破壞歷史文物。

  然而,海洋調查,做比說難上千萬倍。海洋不比陸上,人在水中,行動遲緩許多不說,目視可及之處又極其有限,且洋流浪濤難測,危險性更增添許多,一日調查下來,成果有限;另外,水中調查行動也需要特殊潛水訓練才足以勝任這,也是為何鄭明修預估以現有人力約要5~10年才能完整調查東沙環礁生態的原因。

  但更迫切的問題是,人力可補充、人才可培養,人心觀念的改變卻更難。今年1月間,立法院以財政困難的理由將推動東沙國家公園的預算全數刪除,行政院組織調整增設「海洋委員會」的芻議也是幾經波折後被政黨協商協調出局,頗令國內關心海洋的專家學者和民間團體厄惋。質言之,台灣面對東沙海域自然、文化遺產的心態與做法,可說是關係到邁向海洋國家的關鍵,而當前的調查工作,則是奠定此一關鍵的重要基石,應賦予更多注意與支持力量。

【參考資料】
  
邱文彥,2002,催生東沙海洋保護區
  
邱文彥,2002,東沙環礁垂死 海洋保護燃眉
 
吳祥堅,2005,從東沙國家公園設立談國際海洋保護責任

本專欄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

[活動]蓬萊部落原住民文化及桂竹饗宴之旅 --﹥

  時 間:6月4日(六)
  地 點:苗栗縣南庄鄉蓬萊部落
  主 辦:台灣社區重建協會 04-26310575
      E-mail: act.people@msn.hinet.net

  想要找尋山水,不須走得太遠,想要接近星空,不必長得太高,脫軌兩天,讓心靈自由,山城小鎮深處,有山有水,有滿夜繁星,有天籟低語……我們邀請在地的賽夏族人帶您走訪蓬萊護魚步道、八卦力部落……文化的解說,歷史的故事,道地的風味餐飲、透過在地人的眼睛,發現部落在地原味。一個客家、泰雅、賽夏共生共存的多元文化現場。

[活動]「編織與木作椅子工作坊」展覽系列一獨立創作者交流 --﹥

  時 間:6月19日(日)
  地 點:懷德居家具知識館
  主 辦:木造社
  協 辦:懷德居家具知識館
      E-mail: tylin@ntut.edu.tw

  有一個地方,存放了上千本家具專書,無私開放給同好者;有一間工作室,獨立接案,辛苦開發生活與夢想的可能接合點;有一位設計師,用瓦楞紙作家具,與全新市場對話;有一位上漆的師傅,最愛打不倒的椅子,中年離開工廠自行創業;有一位教授,在台灣南方,作木結構的研究,看見南方的第一線風景;有一個新生的劇團,因為作為我們第二場展覽的夥伴,開始籌備第一次表演;想聽聽他們對我們的椅子與工作坊有什麼想法嗎?在6月的好星期天,來林口的山上走走吧~

[活動]草堂花譜溼地生態導覽 --﹥

  時 間:6月25日(六) 早上9:00-12:00
  地 點:草堂花譜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 02-29303193
      E-mail: sow@sow.org.tw

  台北市北投地區的草堂花譜,佔地約 1600坪 大,為一個生態教學區,容納約 180種的 溼地 植物,各種珍貴的溼地植物如野菱、鬼菱、蓴菜、台灣水蕹等,提供了溼地植物最原始的生長空間。荒野保護協會與草堂花譜 邀請你來一親芳澤,體會水蓮花滿滿是的往昔風采, 一同感受及尋找溼地植物的美麗與奧妙。

[講座]「種田皇帝大,有機路上作夥行!」系列講座 --﹥

  地 點:葡萄藤書屋
      (台北市信義路三段147巷36弄22號)

      時 間:5月27日(五) 19:00
  主 題:養生護土,打造理想釀造村
  主 講:徐蘭香 (打碗花農場負責人)

       時 間:6月3日(五) 19:00
  主 題:相招做穀東,耕耘心中的一畝田
  主 講:賴青松 (穀東俱樂部田間管理員)

  時 間:6月10日(五) 19:00
  主 題:主婦們發起的環境運動
  主 講:黃淑德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常務理事)

  時 間:6月17日(五) 19:00
  主 題:消費者能相信有機認證嗎?
  主 講:蘇慕容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專員)

  時 間:6月24日(五) 19:00
  主 題:從九二一到南亞海嘯:永續農村的反思與展望
  主 講:舒詩偉 (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總幹事)

  每場每位酌收100元場地茶水費,葡萄藤書屋會員免費。全程參加就送綠色陣線「有機才有機會」精美海報喔!

詳情請參閱 http://www.gff.org.tw/g-bookstore/2005/20050527.htm

[研討會]第一屆原住民民族法學研討會  --﹥

  時 間:5月28日-5月29日
  地 點:花蓮門諾醫院恩慈樓禮拜堂(花蓮市民權路44號3樓)
  主 辦: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民族發展研究所、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協 辦:門諾醫院、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聯 絡: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0930056285
      E-mail: m9293009@em92.ndhu.edu.tw

  「第一屆民族法學研討會」企圖以民族法學為核心進行多項議題討論,突顯科際整合、產官學充分對話、發掘新進學者與原住民籍研究者、理論與實務並重等特色,進而建立良好的學術討論平台,厚植我國民族法學研究之養分。

[營隊]長期生態研究-2005年楠溪暑期工作隊  --﹥

  時 間:7月10日-8月26日
  地 點:玉山國家公園玉山山腳下之楠梓仙溪
  主 辦:靜宜大學、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協 辦:台灣生態學會、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
  承 辦: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報 名:5月30日截止
  聯 絡:陳品潔 04-26523298
      E-mail: sarahawake@gmail.com

  楠溪工作隊強調從做中學,透過手腦並用、接力方式完成長期生態研究的工作,讓有興趣參與和挑戰的夥伴直接體驗研究者與森林為伍的生活方式,激起經驗的火花(可參考下附的網站資料)。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願意接受職前訓練(居住大台北地區者親至辦公室,其他地區人士以網路教學;訓練內容含新聞收集、編輯與送入資料庫流程,約3小時)
  4.每週志願服務的時間為1次,花費1小時(時間可協調),願意長時間配合(最少3個月)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