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6-17(摘要版)

  本日主題:美國法院判決增加水壩洩洪量 保護哥倫比亞河與蛇河鮭魚
環境新聞 [土地水文]智利強震 造成九人死亡
[土地水文]國法院判決增加水壩洩洪量 保護哥倫比亞河與蛇河鮭魚
[能源議題]美參議院初步通過能源預算 增列核能、再生能源預算
[永續發展]鄰近太陽系 發現類地球行星圍繞恒星運行的體系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7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7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4
專  題 [世界反荒漠化與乾旱日]沙塵暴及污染全球化
專  欄 [我們的島]能源危機
[向永續北歐學習]產業生態學家夜話EIP Eco-Industrial Park vs Eco-Industrial Pub
活動訊息 [活動] [營隊] [徵求] [節目預告] 
編輯報報 在抗荒漠日思考人與土地的關係
本會訊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土地水文]智利強震 造成九人死亡 --﹥ 

  智利,聖地牙哥,2005-06-14 (ENS)- 智利北部安地斯山區13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7.9的強烈地震,目前已知造成9人死亡,受傷人數估計100餘人。震央位於沿海城市意基奎(Iquique)東北東115公里處、首都聖地牙哥北方約1515公里處,意基奎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震動,部份建築物受損,所幸無人受傷。

[土地水文]美國法院判決增加水壩洩洪量 保護哥倫比亞河與蛇河鮭魚 --﹥

  美國,奧勒岡,波特蘭,2005-06-14 (ENS)- 美國聯邦法院9日作出裁決,聯邦水壩管理單位必須增加哥倫比亞河與蛇河水壩的洩洪量,以幫助太平洋鮭魚能游到海洋。地區法院法官瑞登(James Redden)表示:增加鮭魚夏季洩洪量有其必要性,以避免危害該地區瀕臨絕種的鮭魚。此裁決影響到蛇河與哥倫比亞河上的五座水灞-花岡岩下游水壩(Lower Grantie)、小鵝水壩(Little Goose)、下蒙諾曼塔水壩(Lower Monumental)、冰港水壩(Ice Harbor Dams)以及麥南瑞水壩(the McNary Dam)。

[能源議題]美參議院初步通過能源預算 增列核能、再生能源預算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6-14 (ENS)- 美國參議院能源與水小組委員會於今日通過一項310億美元的「能源與水發展」預算法案,此預算案包含了能源部及陸軍工兵部的所需經費,並且將於16日交付撥款委員會(Appropriations Committee)全體委員表決。此項參議院預算案,金額比布希總統所要求的還超出了14億9,000萬美元,也超出了眾議院批准的金額,較本年度預算增加了14億美元。

[永續發展]鄰近太陽系 發現類地球行星圍繞恒星運行的體系 --﹥

  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2005-06-14 (ENS)- 天文學家團隊首次發現類地球的岩石行星,環繞類似於太陽的恒星運行。該團隊主持人、加州柏克萊大學天文學教授馬斯(Geoffrey Marcy)表示:「這個行星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他說:「2000年前,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與伊比鳩魯爭論是否有其他與地球相似的行星。而現在,我們第一次有證據證明有顆岩石行星圍繞著恒星運行。」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7   --﹥

  • [公害污染]線西憂心毒鴨 疾呼鋼聯停工。線西鄉民對政府單位處理戴奧辛鴨子汙染案的怒火,上百名頭綁白布條的民眾,15日參加立委楊宗哲在公所舉辦的公聽會,要求公布汙染源,並對造成戴奧辛汙染有多次前科記錄的彰濱工業區台灣鋼聯公司,施以立即停工的處分。除了25名鴨農及家屬外,也讓線西鄉民能進行身體健康檢查,並對相關的農漁業如稻米等生產也作出更精確的檢測。 (彰化 中國時報)

  • [公害污染]海蝕平台 消波塊墳場。基隆長潭里漁港防波堤新建工程最近進行中,施工單位卻任意將消波塊堆置在國寶級的海蝕平台,嚴重破壞自然生態。市議長張通榮與多位議員,15日到現場會勘,強烈要求市府督促包商改善。 (基隆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南崁溪整治地 竟成棄土場。南崁溪整治工程最近因義美公司不願拆遷治理線內廠房重新浮上檯面,蘆竹民眾指出部分砂石業者將整治完畢的河川區段當做廢土棄置場,大量廢棄土方堆積在新生浮覆地上,不僅嚴重堵塞溪水流向,河川甚至出現改道情形,值得相關單位正視。 (桃園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水患區域排水不良 8年治水可改善。水利署長16日表示「水患治理特別條例」研擬計畫已出爐,下週將送行政院經建會審議。這次南部水患主因是都市及區域排水不良,8年新台幣800億元治水計劃鎖定補助縣市管河川區域排水,計劃完成後排水改善率可由33%提升到60%以上,防洪頻率也將由目前的5年,提升為25至30年,估計可保護250萬人免受水患威脅,每年可減少約120億元以上的損失 (台北 中央社)

  • [生物科技]羊胚冷凍技術 畜產新利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成功研發羊胚微滴冷凍技術,已獲初步具體成果,正向我國及美國申請專利權;畜產所強調,藉助該羊胚冷凍等技術,不但是畜產生產效能的關鍵技術,也被視為提升農業科技水準的重要指標,結合該系列的科技,有助於生物工廠尋求產業化新利基。 (台南 工商時報)

  • [生態保育]21隻染病獼猴 放回棲息地。高雄市政府在壽山捕捉的21隻台灣獼猴感染猿猴B病毒,建設局15日邀請學者、獸醫評估牠們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一切正常,決定天氣晴朗時帶回壽山內棲息地野放。建設局說,21隻獼猴野放的地點相當偏僻,不容易和民眾接觸,登山民眾和遊客不必恐慌。 (高雄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棘鬼頭刀 台灣魚類新發現。最近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調查鬼頭刀資源時,發現罕見魚類「棘鬼頭刀」,現身東部沿岸海域,這是台灣魚類分類史上新發現。棘鬼頭刀的體色與一般鬼頭刀相似,很容易被誤認成小型或雌性鬼頭刀。藉由型態特徵可明顯區分包括:1、背部及腹部體態略呈弧形。2、最大體高位置在腹鰭起源處相對位置後方,且其高度大於體長的25%。3、胸鰭長度與僅約0.5頭長。4、舌面齒分佈呈方形區塊。 (台北 聯合晚報)

  • [生態保育]防蟲害 中央大學松樹打點滴。中央大學校園松樹最近遭松材線病蟲害肆虐,已有百餘棵松樹感染,20多棵枯凋死亡,校方已雇請園藝專家為1603棵松樹「打點滴」,將藥劑灌注樹幹內,希望保住校園松樹的生機。松材線蟲寄生在松樹上,細小如線,肉眼不易看見,主要傳播媒介為松斑天牛,平均每隻天牛可攜帶1萬5000隻線蟲,台灣地區氣候因溫暖潮濕,松斑天牛成蟲活動期長,病害傳播迅速,如不及早防治,恐有蔓延擴散之虞。 (桃園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7     --﹥

  • [環境政策]奧運會臨時建築應盡可能「回收」。中國生態學會生態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薛孔寬15日在「綠色材料與綠色奧運」國際研討會上指出,北京奧運會大量臨時建築不能在賽後簡單地一拆了之,必須預先製定一套完整的回收再利用技術方案。 (北京 新民晚報)

  • [生活環境]中國第一本環保三字經科普讀物出版。中國第一本環保三字經科普讀物《中華環保三字經》近日在北京與廣大讀者見面。該書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中華環保環保三字經》利用三字經這種傳統的形式,傳播環保知識和行為規範的嶄新內容,是一本老少皆宜,朗朗上口、圖文並茂的環保科普讀物。 (北京 人民網)

  • [生活環境]中國9成原奶被污染 大頭娃娃事件殷鑑不遠。北京16日驚爆中國9成原奶被污染內幕,不禁令人憶起去年在安徽發生的大頭娃娃事件以及今年的雀巢奶粉含碘超標事件。 (台北 中央社)

  • [土地水文]雲南四大高原湖受污染 85%入湖河呈劣五類水質。今年一季度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的水質狀況檢測結果顯示,滇池、異龍湖、星雲湖、杞麓湖等四大湖泊受到污染,85%的主要入湖河流呈劣五類水質。。 (雲南 人民日報)

  • [土地水文]地下水位再次告急濟南4大措施力保泉水。濟南地下水位突降引起關注。濟南市14日召開保泉會議,決定將保泉應急預案升級,採取減採地下水、加大回灌力度、加強封井保泉、號召市民節水4個舉措,力保泉水。 (山東 人民日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4   --﹥

  • [環境政策]最高法院支持《瀕危物種法案》

  • [環境政策]國家有機計畫未納入化妝品 聯邦政府埃告

  • [生活環境]改善華府飲水品質 需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

  • [生活環境]伊利諾伊州水質味道最佳

  • [生態保育]林務局撤銷大峽谷古森林樹材標售

  • [生態保育]行動電話通訊塔將進入國家公園

  • [生態保育]紐澤西禁止採收馬蹄蟹(鱟) 以供海鳥食用蟹黃

  • [全球變遷]溴化甲烷殺蟲劑破壞臭氧層 科學家研發替代品

[世界反荒漠化與乾旱日]沙塵暴及污染全球化  --﹥

作者:彭啟明 (中廣新聞網氣象達人節目主持人)  

  中國西北屬於中亞沙漠區,向來是為東亞沙塵暴現象的主要源地。近幾年科學家逐漸發現東亞沙塵暴不僅對於當地的生態和人民生活有衝擊,對於氣流下游地區之空氣品質也有顯著之影響。沙塵埃可透過高層氣流輸送,東移到日本、韓國,甚至一萬公里外的北美地區。根據國立中央大學研究群統計顯示,近十年來,亞洲沙塵暴平均每年發生17次,80%往日韓方向傳送,最遠到達美國,約20%往東南傳送到華南,甚至到達臺灣。

  沙塵暴除了在沙塵源區附近,因強風下造成人畜的傷亡和經濟上的損失外,沙塵暴對台灣的直接影響主要在於人體呼吸器官。此外,沙塵暴含有大量之懸浮微粒,這些粒子會直接反射太陽光,並影響雲內物理及化學組成,因而改變全球輻射,並會影響降雨強度與降雨量。附著於沙塵上之化合物或是生物體亦有可能藉沙塵暴的傳送,而影響數千公里外的生態區域,對環境造成影響。

[我們的島]能源危機 --﹥

文字:張岱屏 (公共電視)
攝影:陳錦彪 (公共電視)

  民國87年第一次能源會議曾經作出結論─台灣要承擔溫室氣體減量的責任必須調整能源結構,大力推行節約能源並提高能源效率。但是,真實的情況卻是與目標背道而馳。近年來我們的能源結構持續惡化,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梁啟源表示,我們近幾年的發展,表面上是發展再生能源替代核電廠,事實上卻是以燃煤火力電廠來替代,燃煤變成發電主力,使得電力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另一方面,在能源結構惡化的同時,我們的能源使用效率,也就是每一度電能夠產生的國民生產毛額,也日益低落,原本訂定的目標是每年增加1.2%的效率,但是實際的結果卻是減少10%。梁啟源認為,主要的原因是能源價格偏低,以及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繼續擴廠。

  長久以來,低廉的電價讓大家用電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卻也是能源效率無法改進、節約能源無法落實最關鍵的原因。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5/ou05061701.htm

[向永續北歐學習]產業生態學家夜話EIP Eco-Industrial Park vs Eco-Industrial Pub  --﹥

作者:鍾國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顧問)

  國際會議動輒三天甚至四天,但不論會議正式議程有多長,不可否認的是,最有收穫的溝通常常都是會後當場或是當晚才開始。當場可以理解,當晚是什麼意思?老外的休閒場所-PUB,就像我們在家喝茶聊天一樣,再自然不過。也因此在國際會議舉辦期間的晚上,常常是最精采的內幕報導與資訊交換管道。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國際產業生態學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ISIE),因為是一個發展十年左右的新領域,真正長期關心產業生態學並在會議上固定碰面的會員其實總是那些熟悉面孔。每天會後的重點就常常是:今晚有沒有有趣的pub?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northeurope/2005/no05061701.htm

[活動]台地戀歌之休耕演唱會 --﹥

  時 間:6月19日(日) 下午4:00-9:00
  地 點:桃園縣中壢市仁愛里七鄰尾屋田中央
      (中山東路家樂福對面巷底)
  主 唱:生祥與瓦窯坑3
  主 辦:桃園縣社區營造協會、搖籃工作室、大大樹音樂圖像
  聯 絡:巫秀淇 03-4282731
      E-mail: digu@ms77.hinet.net

  「生祥與瓦窯坑3」,這匹2005金曲獎的超冷大黑馬,得獎後首場大型演唱會將於6月19日星期日臨暗(傍晚)在中壢田中央,對著一坵一坵休耕的農田與不識田滋味的現代人,深情賣唱!您敢不敢帶種來和我們一起揭開這匹超冷大黑馬的神秘面紗!

[活動]夏至關燈‧夜遊大安  --﹥

  時 間:6月21日(二) 晚上7:00-9:30
  地 點: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

  夏至晚上,拋開文明電力的束縛,感受不一樣的大安森林公園,體驗今夏新鮮自然夜生活!

[營隊]青年公共參與學苑系列活動 --﹥

  時 間:6月28日-29日(二、三)
  地 點:九岸海景會館
      (台北縣貢寮鄉仁愛路106巷36號)
  對 象:大專院校學生及研究生
  主 辦: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全國產業總工會、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報 名:6月20日截止
  聯 絡:卓小姐 02-23110259  
      E-mail: labornet@seed.net.tw

  隨著全球化的效應日益彰顯,無論是反應在經濟、貿易上的世界貿易組織運作上,亦或者是近日為全球所關注的「京都議定書」等國際性規約的落實,全球化!似乎已經成為大家不能迴避的課題。然而,全球化的議題以及伴隨全球化而來的各類影響,一直都受到國內外非政府組織持續的關心,面對著全球化的各種影響與變化,青年可以為哪些準備?又可以有哪些行動?而國際上又有哪些可供參考的經驗,都是這次營隊重點之一。

[營隊]2005黑皮衫新鮮人自然生活體驗營 --﹥

  時 間:第一梯次:7月5日-6日(二-三) 
      第二梯次:8月15日-17日(一-三)    
  地 點:屏東縣境內,三地門鄉,牡丹鄉,恆春半島
  主 辦: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協 辦:財團法人大武山文教基金會
  報 名:第一梯即日起至6月24號止。
      第二梯即日起至8月5號止。
  聯 絡:張巧莉 08-7888438,08-7888432
      E-mail: actkr@actkr.org.net

  針對屏東縣高中生、大學新鮮人所舉辦的自然生活體驗營,帶領青年學子認識家鄉的自然、人文生態,以社區深度旅遊為主,利用各種體驗教育,藉由眼睛的觀賞、雙手的觸摸、心靈的體會等進入屏東的好山好水!

[營隊]第六屆土地關懷營 前進諸羅城 --﹥

  時 間:7月8日-10日(五-日) 
  地 點:嘉義市教師會館
      (嘉義市和平路339號)
  主 題:前進諸羅城
  主 辦:台灣永續聯盟
  協 辦: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嘉義市公共事務關懷協會、嘉義市玉山文化協會、洪雅書房...
  費 用:2000元(學生1500元)
  聯 絡:余國信 0929536133、張恆嘉 0912963950
      E-mail: tai2002@ms75.hinet.net 台灣永續聯盟

  嘉義市古稱諸羅城,自康熙43年(1704)建城以來,已超過300年的歷史。然而走在嘉義街上,我們卻難得看到百年以上的建築或古蹟,這固然和傳統建築多木結構以及嘉義地震頻繁有關,但是人們對文化資產的忽視與破壞也難辭其咎。近者如日治時代的神社、警察局、稅務出張所不是被民眾故意放火焚燒就是被政府強力拆除,好不容易才保留下舊監獄,如今又要拆除極具歷史意義的嘉義郡役所!號稱建城300年的嘉義市要留下什麼給後代子孫?又要走向何處去?值得所有關心文化資產與嘉義市未來的朋友深思!

  因此,本屆的「土地關懷營」才以「前進諸羅城」為主題,將關懷的焦點鎖定在嘉義市,希望透過營隊課程的安排,更深入地來了解從昔日的諸羅城如何演變到今天嘉義市,它有哪些歷史古蹟與文化資產?現階段城市發展的問題是什麼?以及我們對它有何願景和想像?

[徵求]國際會議系列活動英日語翻譯志工招募 --﹥

  時 間:即日起徵求
  地 點:台北市
  對 象:對都市發展、社區規劃、社區參與等與本次國際會議系列活動相關領域有興趣的教師、研究生、市民等,有中、英、日語讀寫能力,並有相關文章翻譯經驗者優先考量。
  主 辦: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聯 絡:郭麗津
      E-mail: lichin.kuo@ours.org.tw

  台北市政府發市發展局委託籌辦「2005台北社區年:國際會議系列活動」自今年6月起陸續舉辦「國際社區規劃工作坊」、「城市領袖對話」及「2005社區規劃論壇國際會議」系列活動,希望與有興趣的朋友共享本次國際會議的經驗案例與專業知識,透過翻譯志工招募的共同合作,達到共學、共享的目的。

[徵求]後勁環保工作室誠徵專職執行祕書一名 --﹥

  地 點:鳳屏宮
      (高雄市楠梓區玉屏里後勁東路22號)
  聯 絡: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助理袁庭堯 07-2155660轉41
      E-mail: eec@kta.org.tw

  後勁環保工作室成立於2003年6月,為高雄市後勁地區,延續反五經運動而設立之民間團體,主要為推動中油落實25年(105年)遷廠之承諾,進行污染整治等工作,工作室設有執行長一人,由長期投入環保工作的李玉坤先生擔任。目前工作室急需執行祕書一人。歡迎有熱忱、有興趣,具電腦網路、文書處理能力,以及基本寫作能力的朋友,加入我們的工作,錄用後需即時上班。主要工作為:與政府、民間團體、社區之連繫、設立社區網站、資料建檔、協助執行長動員、陳情等。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搶救未來(下) --﹥

  播出日期:6月20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6月22日(三) 上午10:00-11: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再生能源

  早在2000年以前,住在三芝海岸的台灣女婿劉力學以及環保媽媽周美惠,就開始著手DIY自力發電的計劃,靠著一支螺絲起子、一把鐵鎚,在自己家的屋頂架設了風力發電機與太陽能板,將海邊惱人的烈日強風,轉化成為源源不絕的動力。

【人與自然】能源危機

  對於現代人來說,能源跟空氣一樣重要。目前全世界80%的能源供應,來自於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根據專家估計,石化燃料在40年之內將面臨枯竭。台灣97%的能源仰賴進口,能源危機正步步逼近。

【看守台灣】節能 潔能

  一個又一個連綿的高壓電塔,串聯起便利的來電生活網。一按即來的電力,給予現代人方便又舒適的生活。但是台灣能源缺乏,97%的能源仰賴進口,全國能源的消費量,有將近一半用在發電,其中又以火力發電比例最高,佔74%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粗估約有9700萬公噸,約佔全國總排放量的三成。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很多人把二氧化碳減量,當成是大企業、大工廠的責任。但其實一般人也可以從生活中的節約用電開始,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幫助台灣的二氧化碳減量。

[編輯報報]在抗荒漠日思考人與土地的關係 --﹥

  每年的6月17日是「世界抗荒漠化與乾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全球許多國家地區均在這個日子舉辦活動,重新思索土地水文、氣候、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社會的關係。

  今年2月,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世界各國蓄勢待發對抗「氣候變遷」,氣候變遷已經造成了地球暖化與普遍的氣候異常,也是沙漠化現象的主因之一。不過,沙漠化最大的因素,其實是人類農業、經濟活動的濫墾、濫牧與濫伐。長期在推動綠帶運動的肯亞女生態學家馬薩伊,獲得了200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她領導的草根力量正在非洲各地種下對抗荒漠化的綠樹,圍起生態的城池,也帶來了社會轉型與環境希望。

  沙漠可能離台灣很遠,環境議題卻是普世皆然的,我們將在今日與下週推出針對荒漠日的系列文章,也將於24日開始刊登遠足文化所出版的《台灣地下水》選文,期望讀者可以從中對人與土地有新的體認。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願意接受職前訓練(居住大台北地區者親至辦公室,其他地區人士以網路教學;訓練內容含新聞收集、編輯與送入資料庫流程,約3小時)
  4.每週志願服務的時間為1次,花費1小時(時間可協調),願意長時間配合(最少3個月)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