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6-22(全文版)

  本日主題:全國能源會議預留爭議 經濟部:共識先行
知性專題 [綠色人物]阿諾的環境政策操盤手 專訪前加州環保局長泰瑞‧塔米能(下)
環境新聞 [能源議題]全國能源會議預留爭議 經濟部:共識先行
[能源議題]全國能源會議為台電放水 現場群情激憤
[能源議題]炎炎夏日 「耍冷」有罪!?
[環境政策]遷就美國 G8高峰會氣候行動愈趨軟弱
[環境政策]美國參議院通過國家再生能源標準
[生態保育]日本政府公布外來生物法 掃蕩20種外來生物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2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2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7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不只是二氧化碳! 從電弧爐產業看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外部成本  
專  欄 [國家公園-從生物多樣性看國家公園保育]世界保育潮流演變
活動訊息 [活動] [講座] [營隊] [徵求]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綠色人物]阿諾的環境政策操盤手 專訪前加州環保局長泰瑞‧塔米能(下) --﹥

作者:馬克‧赫茲加德 (環境作家、記者)

問:州長自己還在開悍馬車,要說服人民節省燃料會不會有點困難?

答:當然,當然。他非常了解。雖然他在銀幕上總是展現男性雄風、開著悍馬車、搞爆破等等,但人們不知道的是,他也有一台電動車。自從競選州長以來,他始終是與別人共乘汽車。我的意思是,他大概是全加州最省油的人了。

問:他會不會把悍馬處理掉?

答:嗯,等著看吧。姑且這麼說好了,他遲早會把悍馬處理好,因為這是他的競選承諾。

問:謠傳他嘗試把悍馬改裝成以氫燃料動力車?

答:你是指氫燃料混合動力車吧。我只能說,那是他的選舉承諾,而州長一向信守諾言。

問:關於氫燃料,想必你一定知道有些硬底子的環保人士認為這想法很瘋狂──他們說這或許在競選時聽起來不錯,但使用氫氣作為汽車動力是資源錯置,因為氫不算是再生能源,它必須從天然氣中提煉出來,而如果用天然氣發電來取代燃煤發電,會更有效果。

答:首先,如果我們不去發展氫能源,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就算是最樂觀的未來主義者也不認為我們有超過40年使用量的汽油,頂多50年吧。隨著汽車公司在中國和印度大量地投資,這兩地都有新興的中產階級,他們買的起汽車,他們將消耗掉大量的燃料。所以我們將很快發生能源短缺,我們必須計畫下一步,並且把它商業化。

  專家認為,在氫的價格可以與每加侖2美元的汽油競爭之前,氫燃料時代還不會來臨。但是當我們納入考量所有的外部成本:對石油業的減稅優惠、醫療花費等,石油不再是每加侖2美元了。光是在加州,每年的外部成本從200億到500億美元,看你有沒有把生產力的損失算進去。而當你考慮到我們也已經耗盡煉油容量後,我們在不久的未來將會看到每加侖5美元的汽油。

問:每加侖5美元的汽油?什麼時候會出現?

答:假如你去看看AB 2076報告,你可以從加州能源委員會那邊下載,我們在未來三到五年間將會看到石油短缺,那將會導致油價上漲。前提是在這期間沒有恐怖行動或機械故障。

問:你和阿諾州長為什麼認為氫燃料計畫會成功?

答:這方面的科學已經存在了,每天從事這工作的人們唯一的挑戰在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沒有足夠的車子,誰要投資蓋燃料站?或是沒有足夠的燃料站,誰要去製造車子?我們的「氫燃料上路」概念,一開始就引入所有相關的各個領域。有數十億美元躺在桌上──資金來源包括所有的能源、汽車公司,還有全世界像Ballard、Praxair這樣的大企業。我們想要把他們帶進同一個房間,然後讓每個人把他們的籌碼放到地圖上,講白一點就是說:你們想要把你們的燃料站蓋在何處?何時蓋好?然後問汽車公司,如果我們2010年之前在加州能蓋好200個站,他們可以開始製造什麼樣的交通工具?然後到了2012和2015年又可以達到哪些目標?我們開始詳細的策劃,這樣才能讓所有人都能事先對整個過程有所了解。詳細的藍圖在2005年1月前送至州長手上。(編按:加州第一座氫燃料站已於2005年5月間開幕營運)

問:看來你大多把焦點放在私人汽車上而不是大眾運輸。這樣說對嗎?

答:我不這麼認為。是因為加州有太多的私人汽車所以才會特別強調。但是州長承諾了一個大眾運輸的三步驟計畫。

  第一步驟是用簡單的方法加強大眾運輸,使其使用更簡便。例如,洛杉磯和聖塔芭芭拉之間有鐵路但是沒有通勤服務,所以從聖塔芭芭拉到洛城的唯一方法是101號高速公路,可是這條公路每到星期日下午和每天通勤時段都非常的擁擠。如果我們可以把一些捷運轉乘服務連接到那條鐵路上,我們可以讓數以千計的人不開車而坐火車。我們正在清點有哪些幾近現成的解決方案,幾年內,我們將會讓計畫開始進行。

  中期計畫是要完成一些建設,像有的鐵路差一英哩就可以到奧克蘭機場的鐵路,或是差0.25英哩就可以到洛杉磯國際機場,這一類的蠢事不少。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大眾運輸,可是沒有連接起來。

問:我們討論一下水資源吧,這一直是加州歷史的中心。我假設你已經知道了能源部的研究:加州到2025年的水需求會加倍,但水供應量反而會減少;原因是溫室效應使雨量增加、雪量減少,導致冬天淹水、夏天缺水,而夏天又是水需求量最高的時候。你計畫如何面對這個難題?

答:我們在水資源保存、儲水及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有必須要做的事,不過我們還沒開始做。目前,我們每天從北加州輸送數十億加侖的水至南加州,利用水做各種事情,然後就把它流放到太平洋了。如果一個火星人來看到我們的系統,他會以為我們瘋了。我們知道在海博龍(Hyperion)污水處理廠每天流入太平洋的水有3.5億加侖,而這是我們應該運用的資源。在洛杉磯郡,過去15年來人口成長了15%,可是水的使用量成長量是0%,這是因為有一項積極的水資源保存運動在進行的關係。我們必須邊走邊學。

問:怎麼做呢?

答:首先,要讓其他城市採用類似的方法。在洛杉磯最有效率的一件事是通過一條法令,規定當一棟建築物轉手時,必須改裝省水馬桶和蓮蓬頭,這樣不會馬上造成負擔,又符合民情,因為人們在房屋易主時一般都會做些整修。我們目前正與農業局、農工產業領導層合作,研究「雷射整地技術」(laser-leveling,編按:利用雷射儀器精準控制農地坡度,使灌溉水均勻流佈,以節省水資源)和「滴水灌溉法」(drip irrigation)。加州環保局的永續計畫則發展出一套適用於葡萄酒產業的標準,現已被廣泛的採用。另外,矽谷產業也承諾節水、節電,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問:最後一個問題是,以上這些和共和黨籍總統主政下的政策方略差了很遠。而阿諾已多次在環境議題上站出來對白宮嗆聲:「這方面我們跟你們不同。」你覺得未來會不會繼續出現與白宮的分歧?州長有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幫助布希總統多一些環境意識?

答:我只能跟你說州長非常重視保護加州及其資源,讓我們能高高興興地把這個州交給我們的孩子們。我們與聯邦政策出現分歧的地方,在之前都曾嘗試化解過,但我們還是會繼續嘗試和聯邦合作。如果你回頭看看柯林頓主政時期,加州也並不是一直都同意聯邦政府的決策。所以我不會去公開指責什麼,我們該去做對於州以及後代有益的事,我們一定會去做。

問:躲得好。(笑聲)感謝您撥冗為我們做專訪。

答:謝謝你。 (全文完)

【文章連載】
 阿諾的環境政策操盤手 專訪前加州環保局長泰瑞‧塔米能(上) ()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grist.org/news/maindish/2004/08/19/hertsgaard-tamminen/
版權歸屬Grist Magazine,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賈德揚 譯,謝璦竹、莫聞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e-info.org.tw/topic/greenman/2005/gr05062201.htm

[台灣新聞-能源議題]全國能源會議預留爭議 經濟部:共識先行 --﹥ 

本報訊

  睽違七年再次舉辦的全國能源會議於環保團體的抗議聲中作出結論,經濟部長何美玥裁示,將先落實有共識部份,但未對爭議部分如何解決多作說明。

  由於經濟部明顯放棄1998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中以2000年作為二氧化碳減量基準年的目標,也不願訂定減碳總量,只以每年各部門減少排放量的「基準情境」(Business-As-Usual,BAU)作為目標,環保團體對此相當失望,甚至稱這次會議為一場騙局。台灣環保聯盟理事長陳椒華直言,若政府沒有訂出一個明確的規範要求自己,就不用期望減量有所成效。

  何美玥雖然表示將以調整產業結構來達成減量,但仍不願鬆口表示未來是否限制八輕與台塑煉鋼廠等高耗能產業繼續發展,也未對其將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清楚交代。此外,將核四廠發電量納入結論也引發少許爭議,何美玥坦言,未來規劃時程中核四仍會運轉供電。

  共識中最重要的是,未來重大投資案都將把二氧化碳排放量納入環評,推動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機制並考慮課徵碳稅,以及調整電價以達至能源價格合理化。其他達成共識的要點尚有:提高能源效益,推動節能並推廣能源技術服務業、擴大工業能源查核範圍,尤其是能源密集性產業、提高再生能源與潔淨能源比率、輔導並推廣再生能源等等。

  此次能源會議的結論與進一步規劃,都將在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7月份會議中進行報告,經濟部也允諾每月檢討成效,三年後再度召開能源會議。至於行政院永續會主委葉俊榮在閉幕式演說中表示,針對能源會議爭議部分進行共識會議或公民會議,何美玥並未承諾。

[台灣新聞-能源議題]全國能源會議為台電放水 現場群情激憤 --﹥ 

報導:苦勞網

  全國能源會議頭一天(20日),上午9點不到,一台來自雲林縣台西鄉深藍貨車已經闖到國際會議中心正門口,車斗上滿載泡水家具,環保聯盟雲林分會理事長張子見率領台西鄉民準備抗議,他們質疑六輕開發雲林沿海土地不當,造成鄰近鄉鎮遭嚴重水患。這場始料未及的演出,警方見狀立即上前,與張子見開始發生肢體爭執,過程中引發現場環保團體聲聲抗議,幾分鐘後,警方鬆手,「反對八輕,反對大煉鋼廠」環保團體一行人一面呼喊口號,一面進入會場,為期兩天的全國能源會議在爭議質疑聲中登場了。

  無論全國能源會議會不會流於形式,官方既然說「因應京都議定書」要辦,環保團體當然不能缺席,就怕官方有所企圖,趁機為石化園區和煉鋼廠等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大戶產業護航,甚至為非核家園解套。

  眼見環保團體一早擺出陣仗「今天的會議根本為環保團體辦的」身套尼龍白背心的台電工會理事長施朝賢略顯不滿表示,施朝賢說全國能源會議不應該只顧環保團體的需求,「不,我們今天也不談勞工權益,我們要訴求經濟發展,也要求國家能源自足」施朝賢鄭重說,台電工會今天總共動員一百三十多名會員。「原本預計動員五千人包圍會場的」台電工會代表林俊隆更不滿,「能源會議居然沒有核能議程,這是最安全最便宜的能源」「我們核安記錄相當良好」,聲稱出身MIT核工專業科系的林俊隆氣急敗壞地,不斷強調核能安全無虞「核廢料哪裡不安全了,我們天天在處理,天天跟他們在一起」「核廢料傷害誰了,到法院告去」!

  2005能源會議主要有六項議程,今天進行的是因應京都議定書的整體策略、能源政策與能源結構發展方向以及綠色能源發展三項議程。表面上議程並不觸及核能,然而除了主角二氧化碳,現場也瀰漫濃濃核子味,清大核工江祥輝教授上午即聲稱代表核能學術界發言要求檢討非核政策,並換來該場會議主席語帶玄機回應「結論會交代」。

  直到下午能源結構政策議程,核能爭議果真引爆台電工會與環保團體激烈言語衝突。由於發言採登記制,原本每個團體只能有一位代表發言三分鐘,然而台電工會不僅登記了三個名額,擔任主席的經濟部次長尹啟銘更以塗改過的議事規則允許其中兩位發言權全讓渡給同一人,讓台電代表林俊隆從容上台[報告]頌揚核能。即使遭到現場質疑議事不公的尹主席則大言不慚「議事規則由主辦單位訂定」,大展「我是主席,不然你想怎樣」的粗魯身手。

  更難看的還在後頭,原本共十幾二十個人登記的發言程序才進行一半中,尹大主席卻以控制議程時間為由,一度硬生生想終止民間團體發言,而且就那麼剛剛好地卡斷貢寮反核自救會代表吳文通發言。擔任主席的為台電放水也罷,但放得這麼粗暴這麼難看,難怪不只環保團體,台下其他民間團體也紛紛鼓譟,群情激憤,才換得吳文通上台,痛陳核電廠壓迫偏遠地區的弱勢人民,為時三分鐘。

  能源會議是不是大拜拜,官方究竟企圖偷渡什麼,或許留待明天會議後揭曉,而人民的聲音如何遭到技術性壓迫,早就不言自明。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

【相關網站】
 全國能源會議資料

[台灣新聞-能源議題]炎炎夏日 「耍冷」有罪!? --﹥ 

本報訊

  夏天用電高峰期,其中大多數是建築內部空調、冷氣用電,炎炎夏日吹冷氣已成為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無可厚非,但越來越多的情形是,人們穿著厚厚的西裝外套辦公、開會,冷氣開得太強,成為能源的一大浪費。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顏美娟在21日的全國能源會議上,當場就拿出一支溫度計說:「現在室內溫度是23度,可見國內這幾年的節約能源推廣都不及格!」

  為期兩天的能源會議,環保團體不只一次提出類似的呼聲,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等環保人士即呼籲政府部門,率先帶頭響應穿著輕便服裝辦公,冷氣不需要開到那麼強,可以節省許多能源。文魯彬舉例說,目前新加坡、夏威夷等政府都已開始實施公務員穿便服的措施,日本也準備開始做,台灣也應該開始。

  面對同樣的問題,香港環保團體更是發揮kuso精神與創意,希望「這個夏不太冷」。香港「地球之友」從本月初即號召民眾,發起「舉報『冷』罪行」的活動,該團體在活動文案中寫道:「炎炎夏日,竟然冷到打抖,你不覺得離譜嗎?不要再忍了,馬上打電話來香港地球之友,告訴我們,是誰這麼殘忍,讓你受冷……」

  該團體表示,該活動目的在吸引民眾充當線眼,舉報空調溫度過冷的室內場所,向犯下「冷罪行」的機構施壓。目前為止,一些藝術中心、巴士公司、電影院,公共及私人建築空間皆有被民眾舉報的例子。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指出,深圳市政府自去年起要求各商場、賓館的空調溫度不得低過攝氏25度,否則將遭到口頭警告、公布商號名稱等程度不一的處置。他們也希望藉由類似的活動,讓香港脫離全球至「凍」室溫的惡名。 

[環境政策]遷就美國 G8高峰會氣候行動愈趨軟弱    --﹥

  英國,倫敦,2005-06-17 (ENS)- 下個月預定於蘇格蘭鷹峽舉行的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前,環保團體國際「地球之友」協會今天表示,他們檢視過內部流出的議程草案後,認為G8高峰會在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上,為遷就美國方面而有弱化的情形。地球之友對這份草擬日期為6月14日的「鷹峽行動計畫」,表達了忿怒的不滿情緒。

  地球之友表示,這最新版的草案頗令人憂心,因為其內容甚至還懷疑科學家提出全球氣候變遷愈演愈烈的警告。

  地球之友氣候專案成員皮爾斯(Catherine Pearce)表示:「所有提及行動的迫切性、或是實際削減排放的條文,都被刪除或遭到質疑,草案中絲毫未提及承認氣候變遷危機的規模和急迫。」

  G8高峰會主席英國首相布萊爾稍早曾誓言將減緩氣候變遷的實際行動列為首要議程,但到了現在,距離八大富裕國領袖於鷹峽開議僅17天之際,這項草案行動計劃似乎已軟弱無力,畏縮到沒有任何的行動力可言。

  環保人士相信這項改變來自於布希政府的堅持,因為布希政府先前曾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儘管在柯林頓執政期間美國曾簽署認可這項協議。

  在聽取美國資深氣候談判官員華生(Harlan Watson)5月13日於BBC每日論壇節目中的發言後,皮爾斯指出:「G8會議為最富裕國家提供了史無前例的機會去因應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目前所面臨的最大的威脅,卻因美國無恥、落伍且十足危險的行為而錯失良機。」

  蘇格蘭地球之友執行長麥拉倫(Duncan McLaren)指出:「G8國家僅僅代表全球人口的13%,但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卻佔全球的45%,一個由全球首富諸國所制定出的氣候行動計劃中,沒有目標、沒有時程表、沒有額外的預算,對於未來氣候變遷的受害者可以說是沒有一丁點的用處。」

[環境政策]美國參議院通過國家再生能源標準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6-17 (ENS)- 美國參議院,昨日以極小的差距通過了增加再生能源五倍產量的法案,可說是審議國家綜合能源計畫的重大進展。然參議院版能源法案的再生能源標準卻與布希政府、眾議院的立場全然不同調,對於寄望這部國家能源計畫能儘早定案的立法人員來說,恐怕無法樂觀期待。

  參議院通過的版本強制規定美國到2020年之時,必須達到10%的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但也允許電力公司互相交易再生能源發電額度(credit),只要有助於整體電力產業達成目標即可。支持者表示,實施此一標準後,2025年之時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可供應5,60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他們指出,目前只有2%的電力來自於風力、太陽能、地熱等再生能源。

  不過,也有反對者指出此一措施不切實際,而且代價不小。喬治亞州共和黨籍參議員錢柏利斯(Saxby Chambliss)即表示,依照這個目標,所有的電力公司和消費者,將必須花費約180億美元的代價。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日本政府公布外來生物法 掃蕩20種外來生物  --﹥

黃毓婷 編譯/克力士 審校

  為配合《特定外來生物被害防止法》(外來生物法)6月正式實施,日本環境省本月3日起在37種特定外來生物中擇定20種為驅除對象,公告驅除的區域及時期,其餘17種的因應對策將列入下一梯次審議。

  《外來生物法》,乃針對從海外輸入日本的外來種之中可能危害人體健康、農業生產環境乃至於自然生態者,指定為特定外來生物,而原則禁止飼養、栽種、保管、運輸、輸入及其他處理。

  此次擇定的20種外來生物,包括台灣獼猴在內的7種哺乳類、3種爬蟲類、昆蟲類的阿根廷蟻以及分佈日本全域的多種魚類、植物等。環境省將依物種在各別區域內的影響決定應當徹底驅除或部份驅除。驅除時期已明定從公告日起至2011年3月底止(爪哇獴的驅除時期則至2015年3月),展示出日本政府驅除外來生物的決心。

  另該法令亦規定,如有野放特定外來種等違法情事,將對個人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0萬日圓罰金,對法人處以1億日圓以下罰金。 

【參考資料】
 日本外來種生物管理現況,李春霖,2005
 日本EIC環境情報網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2   --﹥

  • [環境政策]呂秀蓮:遷村可審慎考量。副總統呂秀蓮20日下午抵達雲林縣沿海巡視水患災情時表示,先前土石流在全省山區造成嚴重後果時,她曾提出山區土石流區遷村,結果挨罵,事後大家對此事慢慢有正面的回應,為解決沿海水患問題,她認為若有必要遷村,也可審慎考量。 (雲林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612水災 凸顯雲林地層下陷嚴重。一場超大豪雨,沿海地區淹水5天,2人溺死,8鄉鎮、2萬5000戶住家淹水,農漁畜牧5億多元損失;口湖累積降雨量打破紀錄,雖是水患原因之一,但這場雨,卻讓地層下陷,區域排水事權不一等問題再度浮現。 (雲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百年雀榕倒了 救樹專家馳援。受到連日豪雨影響,通霄鎮城北里黃家古厝有棵百年雀榕樹倒了,20日黃家子孫請救樹專家彭鈺明前往查看,彭鈺明說,要移植技術上沒有問題,只是附近沒有較寬的道路,可讓大型吊車進出,如何搬移還待克服。 (苗栗 聯合報)

  • [生態保育]年年有魚 潟湖保育有成。墾丁國家公園後壁湖潟湖保護有成,潟湖內生態資源正恢復原有生態景觀,成為恆春海域賞景新景點。 (屏東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入網小鯨鯊 生死兩款命。農委會漁業署公告的2005年全省鯨鯊限捕數是65尾,不過光是在台東縣成功地區通報捕獲的8尾鯨鯊中,儘管同是俗稱的豆腐鯊,4月27日誤入定置網的小鯨鯊被海生館買下以後,目前正優游於大洋池內當作寶,19日被捕的鯨鯊經拍賣後,現場遭大卸八塊,血流成河的樣子,只讓圍觀民眾感嘆兩鯨鯊命運大不相同。 (台東 中國時報)

  • [能源議題]鑽探廢油井 白費2億元。廢棄封井4年的北埔蕃婆坑四號油井,經中油台探總處評估地下還有油氣,重新在廢井大肆動工後,卻於6月前,草草宣布失敗,拆掉整個油井,估計花掉兩億新台幣,台探總處內部透露,當初是為了消化預算並安置鑽探油井工程隊才做這項工程。但中油台探總處否認這項說法,宣稱中油的油井鑽探就像投資一樣,有時候也是會失敗的。 (新竹 中國時報)

  • [全球變遷]台東吹焚風 37.8度 像個大火爐。台東20日下午吹焚風,出現攝氏37.8度高溫,成2005年以來全台第二高溫。酷熱的天氣,使得台東地區隨處可見孩童在住家附近灌溉溝渠戲水、民眾擠進冰店吃冰消暑。 (台東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全國環保創意競賽 七月底先選「市代表」。環保署首次舉辦全國環保創意競賽,標榜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兩大樣,廣徵有創意、有巧思,有綠色環保概念的實體,獎金高達30萬元,環保局定7月底,先選拔出基隆市代表,歡迎環保尖兵共同激發環保創意。 (基隆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2     --﹥

  • [環境經濟]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5年 北京生態移民2480人。北京市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宣稱,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自2000年開始實施,截至2004年底,共完成營林造林312.83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築起的「綠色屏障」不僅阻擋了過去頻頻侵襲北京的沙塵暴,提高了生態環境,還改善了區域投資環境,帶動了周邊地區建設用地的增值。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環境經濟]全國最大垃圾焚燒發電廠 2009年將在上海建成。上海將建成全國最大、世界第3的垃圾焚燒廠,其日焚燒生活垃圾將達3000噸,滿負荷運行每天將可發電9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天可向400萬戶上海人家中的近一半提供家庭照明所需的用電量。 (上海 新聞晨報)

  • [環境政策]百餘企業實行野生動物標記試點。國家林業局從2003年開始對利用陸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為原料的生產企業實行標記試點,採用統一的「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首批使用專用標識的有山東張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鞭酒」、「三鞭丸」和海南椰島集團總公司生產的「鹿龜酒」等3種產品,並逐步推廣到食品、保健品、化粧品、象牙工藝品、野生動物標本等相關行業。 (中國 新華網)

  • [環境政策]北京新建大項目先過環評關。市環保局20日宣稱將首次對順義區、通州區、亦莊新城進行環評,生態保護及其建設方案優先納入區域整體規劃和區域經濟開發建設中,以規避「先開發,後治理」的弊端,從源頭上制止盲目開發建設。 (北京 京華時報)

  • [生態保育]西藏自然保護區覆蓋面積超30%。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提供城市濕地生態系統每年能吸收7.88萬噸二氧化碳,產生5.37萬噸氧氣,成為拉薩市區重要的氧氣補給源和最大的空氣凈化器。 (西藏 中 國網)

  • [土地水文]江蘇整治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江蘇省政府20日在南京召開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現場會宣布,江蘇各地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地區,一律不得排放有機毒物的建設項目,江蘇將用1年左右的時間,對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進行全面整治清理。 (江蘇 江南時報)

  • [永續發展]長三角建水安全保障聯盟 監控飲水安全。「長三角地區城鎮飲用水安全保障科技聯盟」近日正式成立,來自江浙滬三省市15個大中城市的供水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水處理專家將共同「監控」長三角流域飲水安全。 (中國 人 民日報海外版)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17     --﹥

  • [環境政策]杜克能源涉嫌違反清淨空氣法 一審獲判無罪

  • [環境政策]違反清淨空氣法 瓦雷若與桑那可最高判罰十億美金

  • [環境政策]加洲預計增加100萬桶原油儲藏

  • [土地水文]魔鬼湖水患成災 美加兩國居民受影響

  • [環境政策]核能為全球暖化解藥? 300團體持反對立場

  • [生物科技]環保署新計畫 推廣環保柴爐使用

  • [生物科技]新型生物感應器問市 分析汙染僅需數分鐘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不只是二氧化碳! 從電弧爐產業看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外部成本    --﹥

作者:林聖崇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會長)
   李根政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素有「鴨蛋故鄉」之稱的彰化線西,一夕之間因含戴奧辛毒的鴨蛋震撼全台,這項產業就這樣被高污染的產業給摧毀了。

  這個事件最可能的凶手─台灣鋼聯公司是由十二家電弧爐煉鋼廠,依事業廢棄物共同處理體系共同出資設立;工廠主要是回收處理電弧爐煉鋼廠所產生的集塵灰,1997年,台灣鋼聯所提出的「電弧爐煉鋼業廢棄物共同處理體系環境說明書」中,聲稱此一共同處理體系每年可處理5萬噸,占全台75%的電弧爐集塵灰,其內通常含鋅、鉛、鉻、鎘等重金屬。其中鋅、鉛金屬可在處理過程中回收,產生的爐渣副產品又可路基材、級配料、水泥材料、填地材料,對整體環境助益甚大。然而,說明書中竟隻字未提戴奧辛,更別提什麼污染整治,當時,環評委員就這麼讓這家公司過關了,然而,環保署早在92年檢測即發現,台灣鋼聯戴奧辛排放量超過150奈克,兩次要求改善,三度因超量和露天儲存不當被開單告發,這顯示線西鄉遭戴奧辛污染已超過兩年;日前更檢測出每立方公尺高達200多奈克的含量,是容許值5奈克的40倍,如果以2006年9月1日要實施的新標準每立方公尺1奈克來看,則其排放濃度已超過標200倍,可先當時環說審查有嚴重的瑕疪,甚至惡意疏漏。

  另外,這家工廠的源頭其實就是惡名昭彰的「電弧爐煉鋼業」,煉鋼爐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原料來自進口大量的廢鐵,廢五金,甚至還有包括具有放射性,業者在國內煉製鋼鐵,留下巨量的污染,然後再把鋼鐵原料輸往中國。由於製程並非連續性的,根本就沒有設備可以防止戴奧辛和重金屬的逸散,2001年立委謝章捷在媒體爆料,東和鋼鐵桃園廠電弧爐經過工研院化工所戴奧辛排放採樣,其平均數據居然高達63.5奈克,是目前一般家庭廢棄物焚化爐戴奧辛管制排放的635倍。三年前,環保署的研究更指出,國內鋼鐵熔融冶煉所排放的戴奧辛,佔戴奧辛總量的80%以上,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是煉鋼業的電弧爐。更荒謬的是,電弧爐業還能代處理醫療廢棄物。

  也就是說,電弧爐煉鋼業從煉製鋼鐵到處理廢棄物的過程,都會產生巨量的污染,而其高獲利基礎,其實是犧牲台灣環境,傷害人民健康所得來的。再者,這是個高耗電的產業,其成本約25%來自電力,為了省錢,他們選擇在離峰期的超低電價時運轉,此舉有可能使得台電不得不啟動高成本運轉的氣渦輪機或重油、燃媒發電廠,形成變相的補貼,根據估計,電弧爐業者只要將其電價每度提高0.5元,在台灣即無法生存,有關部門應該公布煉鋼爐產業,所使用的電量,佔全國的百分比,針對是否有電價補貼的問題進行了解,不要讓台灣人民貼錢還要飽受污染。

  這個事件中,環保署未在設廠時加以管制,運轉之後發現污染,又未提出預警,立即處置,顯然從廢管處、毒管處、空保處到稽查大隊,都是嚴重失職,我們合理懷疑,若不是官商勾結,就是另有隱情,民間團體呼籲檢調單位應立即介入調查,環保署更應明快處置這些怠忽職守的事務官;另一方面,身兼核准開發與有害事業廢棄處理的經濟部,明知台灣根本沒有能力處理如此巨量的有害事業廢棄物,卻仍然放任其發展,更是責無旁貸。

  6月20日全國能源會議在台北登場,當各界把焦點集中在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所產出的二氧化碳時,別忘了,這些工廠所排放的毒物所傷害的土地、人民,更是可觀的外部成本,應一一檢視,納入產業政策的評估之中。

[國家公園-從生物多樣性看國家公園保育]世界保育潮流演變    --﹥

作者:陳楊文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
   莫聞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郊狼(照片提供:陳楊文)  有人說,「國家公園」這個觀念,是美國人留給全人類最佳的襲產,從成立於1872年的黃石國家公園開始,到現在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設立國家公園,設立上千座的國家公園。這點確實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筆。

  黃石公園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植物庇護所」,境內棲息的野生動物種類如麋鹿、北美郊狼、狼獾、美洲野牛以及列名多種瀕危生物如吼鶴、灰熊、白頭海鵰等等。想當年,由於美國的博物學家約翰‧繆爾(John Muir,被譽為國家公園之父)的大力奔走,疾呼森林與山川都是公有的,必須對私人利用行為加以制止管理,以維繫自然環境的原始性,先在1864年促使優勝美地成為州立公園(1890年成為世界第二座國家公園),也間接促成黃石公園誕生。

  因此,國家公園可說是以保護名山勝景為始的,縱然其中不乏一些保護文化史蹟的考量,但當今大多數國家公園仍屬於自然景觀類──像是國家公園發源地的美國,便另外將文化史蹟類成立國家史蹟公園或紀念物(Monument);因此,無形中國家公園的角色便如同自然環境中的寶石,被賦予生態保育的指標地位。

從排除人為干預到參與式保育

  從黃石公園誕生的源起,不難想見國家公園的自然保育方針便是以「排除人為干預」的模式為主要典範──對人類的接觸、採擷、利用等等活動予以禁止或限制。但這產生了一個問題,國家公園的保育範圍,若予當地居民傳統的生活、謀生領域相重疊時,該怎麼辦?

  即便在美國一些的地廣人稀的國家公園,也有因印地安原住民被迫遷居、傳統生活領域被排除等現象而為人詬病,若將美國的國家公園保育模式原封不動套用在一些在地住民生活水準低落、多仰賴自然資源維生的第三世界國家,權益相關人士(stakeholder)權益受損的問題更為嚴重,每每釀成保育人士與住民的對立。為了化解類似的衝突,參與式經營管理的保育模式遂應運而生。

  所謂參與式保育,便是針對傳統保育典範的反思,它強調跨越保育學術的藩籬,與當地住民互惠合作,運用新興的保育知識、技術,輔以住民傳統生活智慧,考量當地人文、社會與經濟面向,進而達到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管理。就政府管理階層與保育界而言,這樣的模式不僅善用了最瞭解當地環境的傳統知識,也可化反彈力量為守護資源、遏阻外界勢力干預的助力;就在地住民而言,藉由新觀念的引進,則可擺脫短視近利的誘惑,重新思索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價值,獲得擺脫貧窮的機會。

  參與式保育在世界各地已有許多成功案例,例如在尼泊爾的山地社區,運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提供技術和財政支援,幫助當地住民健全社區組織,由志工團體輪班巡守保護區、山產的採收管制、衛生計畫的執行等等。藉由外界適度的協助,當地社區逐漸發展出自我的力量(此過程稱為「培力」,empowerment),改善社區環境,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等等,達到保育與利用雙贏的目標。

全球共同體 保育無疆界

  國家公園的發展伊始,畢竟是以國家力量為主體的保育行動,但在今日這個環境改變全球化的過程,國家的力量是否還足以應付環境的變遷?

  如蒙古的沙塵暴,可以一路侵犯北京、韓國、日本,餘沙甚至到達洛杉磯;或例如變遷的全球氣候型態造成海平面上升,有些島國慘遭沒頂的慘劇。這說明越來越多的生態災難超越國界,不是關起國門就可以擋的住的,因此不得不以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生態保育的問題。

  儘管超越國界的觀念,由來已久,像是國際濕地公約(蘭姆薩公約)、世界襲產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等,不過像這些試圖建構國際共通規範的努力,仍舊是以個別國家為參與主體,在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下,成效有限。譬如,中國大陸要在三江流域(怒江、金沙江、瀾滄江)上游築壩開發水力,就會影響整個中南半島的淡水生態系;又如未具國家主權的公海,面積遠超過陸地面積的海洋,海洋保護區的面積還不到海洋總面積的千分之五,而海洋資源在過度漁撈的狀況下,全球的漁業產量逐漸下滑,走向自然資源枯竭的局面。在在說明以國家為主體的保育行動,面對變遷中的地球環境,仍有諸多使不上力的情況。

  千禧年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為這個快速變遷的地球環境,以一種新穎的觀念畫了一張地圖。這張地圖超越國家行政的疆界,回歸到整個地球的各種自然生態系統來畫,它要問的是:假設還要讓地球保持活生生(living)的狀態,還能為人類提供自然生態原有的服務功能(service),有那些自然的環境是一定要保住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將這個宏觀性的生態研究,取名叫「全球200計畫」(Global 200),最終這張圖標示了200多個地球上最繁異的、最稀少的與最獨特的自然區域。其中心思想很簡單,如果能夠保育世界上最繁異的棲息地,就能保育到世界上最繁多的物種,同時並附帶保育著維持生命網所需的生態體系與演化過程。這張地圖代表著地球最典型的「生態棲息地類型」與最需保育的「生物多樣性」環境,其中有142個陸地棲息地、53個淡水棲息地以及43個海洋棲息地。這是人類史上,首次用宏觀生態的角度去檢視人類所應作為的保育藍圖。

  跨國界的保育努力,正是目前國際保育社群急欲思索突破的方向,也因此,2003年IUCN於南非德班所舉辦的第五屆「世界保護區大會」(World Park Congress),便高舉「跨界利益」(Benefits Beyond Boundaries)的大纛,探討問題除了前述「跨欲學術藩籬、與在地住民合作」的層面外,另外一曾意義,便是跨國合作、與海洋保育議題。目前,印尼與馬來西亞合作的班騰卡利曼(Bentuang Karimun)國家公園,南非與波札那合作設立的非洲第一座跨國界保護公園──哈拉哈迪跨國公園(Kgalagadi Transfrontier Park),奈及利亞和喀麥隆邊境的大猩猩保護區,以及目前仍在籌設中,橫跨南非、莫三比克與辛巴威的「大林波波跨國界公園」(Great Limpopo Transfrontier Park),都是跨國界保育的發展例子。

全球漁業面臨過度漁撈的困境,益加彰顯海洋資源保育的重要性。(照片提供:陳楊文)  至於在海洋保育方面的努力,國際社群的進展則不甚理想。前面已提過,海洋面積遠超過陸地,多數屬於公海,單靠國家主體的努力是不足夠的,根據200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育監測中心(UNEP-WCMC)與IUCN合作的報告,地球上十萬多個保護區中,海洋保護區總數只有4,116個,受保護的海洋不到千分之五。顯見需要跨國努力的海洋保育議題,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國家公園的演化

  生物隨著環境改變而變異的過程稱之為演化,而事實上公園的觀念也不斷在演化當中──從個人居家庭院所需,進展到地方的社群公益需求,再又擴大演變成為了保護某國永久自然資產的需求,範圍不斷地擴大,成為國家公園,而目前正朝著擴越國家藩籬的方向邁進。

  期待有一天,國家公園的觀念會演變成「地球公園」的觀念,這樣的觀念或理想或許還需許久的努力才能實現,只是人類的努力得更加把勁了,因為不知到那時候,地球是否還能等待我們!?

【相關文章】
 ◆跨界利益:第五屆世界保護區大會簡介
 ◆第五屆世界保護區大會成果總覽
 ◆保護區和社區共管
 ◆拯救環境需要公眾參與
 ◆跨國保護區在非洲
 ◆陸域保護區大幅成長 海域卻未獲同等重視

【下集預告】
  國家公園為了達到生態保育的功效,必須訂定法令規章,限制民眾的相關行為,因此,執法人員的角色相形重要,但也常在國家公園的討論中被忽略。下次,我們將看到國家公園警察的工作內容,聽聽執法人員如何守護我們的生態瑰寶。

本專欄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

[活動]921地震週活動  --﹥

  時 間:7月7日-24日
  地 點: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台中縣霧峰鄉坑口村中正路46號)
  主 辦:921地震教育園區
  協 辦: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台灣明慧教育學會、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中央氣象局、台中縣消防局、英國文化協會
  聯 絡:生命教育講座請洽郭先生、陳先生 04-23390906#202

  「地震規模與震度體驗」等等許多互動遊戲適合國中小學童,另有「生命教育」系列講座(需線上預約報名)。

詳情請參閱 http://www.921emt.edu.tw/actions/921week/

[活動]賞蕨趣-雲仙樂園  --﹥

  時 間:8月6日(六) 09:00-15:00
  地 點:雲仙樂園
  集 合:8:30 新店捷運站
  主 辦: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聯 絡:02-23638959 傳真:02-23694206
      E-mail: nature.trail@msa.hinet.net

[活動]台北國際環保暨能源展  --﹥

  時 間:6月23日-26日
  地 點:台北世貿展覽中心A區
  主 辦:經濟部工業局
  現場可免費索取工業局出版相關技術叢書。

[講座]臺灣博物館「與研究人員面對面」系列活動  --﹥

  時 間:七、八月每週六、日上午10點-12點
  地 點:國立臺灣博物館3樓自然教室
      (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二號)
  主 辦: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 絡:02-23822566

  透過與觀眾面對面的互動方式,研究人員將研究成果和社會大眾分享。主要以講座形式,主題多為自然生態,適合國中、小學童,需事先報名。有些課程能夠參與實作,參與者必須自備材料。課程表請參見台灣博物館網站。

[講座]工業溫室氣體基線盤查說明會  --﹥

  台中場:7月1日(五) 工業局污染防治人才培訓中心206會議室
      (台中市工業區工廿七路17號)
  高雄場: 94年7月5日(二) 高雄ECC國際會議中心
      (高雄市民權二路6號地下1樓)
  台北場: 94年7月7日(四) 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201會議室
      (台北市基隆路四段43號)
  對 象:廠商環境與能源管理人員
  主 辦:經濟部工業局
  報 名:6月27日截止
  聯 絡:詹秀惠小姐 02-23255223轉412 傳真:02-27844186

  「京都議定書」已於今年2月正式生效,為因應未來推動產業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工作之需,及可預期的相關法規(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的要求,產業亟待建立溫室氣體排放基線。因此,經濟部工業局於本(94)年度「產業環保輔導計畫」中積極開發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工具及建立申報登錄系統,並辦理說明會,介紹工業溫室氣體盤查方法、申報登錄及管理模式,以協助產業及早因應,減低相關衝擊。

[營隊]貢寮你好—「能源與環境」種籽工作坊  --﹥

  時 間:7月2日-3日
  地 點:台北市城鄉會館3樓會議室、3日於貢寮鄉進行生態導覽
      (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14-3號)
  主 辦: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協 辦:鹽寮反核自救會、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
  聯 絡:02-23643506  報名表按此下載
      E-mail: gongliao@gmail.com

  非常感謝你對紀錄片『貢寮你好嗎?』的支持與鼓勵,也很高興你願意留下信箱讓我們與你聯絡,在看完紀錄片後,相信大家除了對貢寮鄉親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到敬佩之外,也開始覺得似乎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但是能源政策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是如此的陌生!能源與環境的關係到底要怎麼看待?身處於目前的主流社會,又要如何傳達非核的理念?如果你心中存有著這樣的疑惑,如果你打算做一個傳播環境理念的種籽,對於這個影響台灣二十年的重大環境議題,希望能得到更進一步的理解與分析,讓自己像貢寮人一樣可以對著社會勇於捍衛自己的主張,歡迎你前來參加這個工作坊,開始參與公共事務的第一步,與我們一起認識反核、關心貢寮!

[營隊]屏原紀趣--屏東縣社區資源田野調查人才培訓  --﹥

  時 間:7月22日-31日
  地 點:屏東縣東港鎮大潭保安宮
  對 象:大專學生、畫參與此計調查社區之人士
  主 辦: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聯 絡:陳儀芳 08-7888438或08-7888432 報名:08-7888431
      E-mail: funpila@actkr.org.tw

  田調地區:三地門鄉德文社區、長治鄉進興社區、屏東市大湖社區、內埔鄉黎明社區、內埔鄉富田社區、潮州鎮三共社區、泰武鄉萬安社區、萬丹鄉加興社區、萬丹鄉上村社區、萬丹鄉香社社區、萬丹鄉廣安社區、新園鄉田洋社區、東港鎮埔仔尾社區

  學期又來到尾聲,戰戰兢兢的通過各種報告、考試的挑戰,飽受八卦新聞每日每夜摧殘的你,暑假到來正是讓你解脫這一切的好機會了!體驗鄉村的質樸,豐富的道地產業,熱鬧的節慶風俗,古色古香的老建築,婆婆媽媽的心靈秘密,口耳相傳的鄉野小傳,居民的英雄事蹟,熱情滿溢的人情味…等。歡迎你加入我們,拋開電腦電視,月光下搬一張凳子與老人家話家常,尋找屬於你與這片土地的「無米樂」!等你來學習故鄉的智慧喔!

[營隊]鹽鄉有約:第27屆鹽分地帶文藝營-台灣母語詩歌文學 --﹥

  時 間:8月6日-10日(六-三) 
  地 點:台南縣北門鄉南鯤鯓廟、康榔山莊及鹽分地帶各鄉鎮
  主 辦: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聯 絡:02-27122836或25140640
      E-mail: juventus@mail.twcenter.org.tw

  鹽分地帶,泛指台南縣北門、學甲、佳里、七股、將軍、西港等六鄉鎮,這地區因地處沿海鹽分地,文風鼎盛,且作品充滿拓荒墾殖的奮鬥精神和鄉土味而得名,著名的作家有吳新榮、郭水潭、林芳年……等人。本會自1995年(第17屆)起主辦「鹽分地帶文藝營」,傳承文學香火、培育台灣文學新血輪,並鼓吹文藝欣賞與創作風氣。今年我們以「台灣母語詩歌文學」為專題,帶您欣賞各族群母語詩歌文學之美。其他精彩課程一如昔往,有小說、散文以及台灣文學講座、文學歷史風情旅行、藝文夜談薪火相傳、文藝營創作獎競賽等,第27屆「鹽分地帶文藝營」,一年一度的仲夏日文學饗宴,熱情歡迎您的加入!

[徵求]綠黨急徵全職或兼職行政秘書  --﹥

  工作地點:彈性,僅要求一半時間到綠黨辦公室,
       (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95巷42號B1)
  工作時間:全職每週4-5天,兼職3天
  工作內容:電腦網路維護、撰寫計畫書、與國內外環保及社運團體之溝通聯繫、街頭運動等
  希望人選:對綠黨、環境、社會正義及綠色政治有興趣之青年男女,具備一定英文溝通能力與吃苦耐勞精神,在學研究生可
  薪資:面談
  聯絡:請將履歷和自傳(說明對於這份工作的熟悉度與期待),email至 contact@gptaiwan.org.tw ,我們將盡速與您聯繫面談時間。

[節目預告]台北電影節-給阿里的信 --﹥

  播出:6月29日18:00總統戲院
     7月5日18:30 城市舞台
  導演:羅卓瑤
  片長:110分鐘

  澳洲是唯一拘禁難民的西方國家,女醫生一家與被拘留的阿富汗少年阿里通信許久,決定橫越沙漠八千里去探訪他。導演深受感動,決定隨行,成就了這部個人化的紀錄片。片中坦率反映羅卓瑤自身移民經驗,更充滿了旅程中的感知靈光;透過方令正對自然光的敏感捕捉及高反差數位攝影,與前作《女神1967》互相輝映,詩意動人。「家」是什麼?本片有感人至深的探索及告白,亦在國際上引起巨大迴響。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願意接受職前訓練(居住大台北地區者親至辦公室,其他地區人士以網路教學;訓練內容含新聞收集、編輯與送入資料庫流程,約3小時)
  4.每週志願服務的時間為1次,花費1小時(時間可協調),願意長時間配合(最少3個月)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